水泥牆、紅磚房…這對設計師夫妻偏愛老房子,還把它們爆改成了三生三世中最美的樣子
一座城市成熟時,
便會開始尋找老的東西,
就像人一樣。
……
- 上海 · 如恩設計 -
小城君和很多城裡人一樣,住在一幢幢崛地而起的樓房裡。卻總會在某個夜晚在飯桌上,聽長輩聊起那些過去的回憶。
走在路上,也會去想自己從哪裡來?看著舊上海的老胡同,思緒就像到了另一個時空:父親母親是否就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
小時候生活的房子大多都被拆了,有時候會恍惚,我們是在哪裡長大成人的?
「建築是一種記憶。」城市發展給大家帶來的集體性失憶,觸動了一對從海外歸來的年輕設計師。
夫妻兩內心暗許,要讓「建築回家」。
幾年中,從她們手中暗暗生長出很多即將消失的建築。灰牆紅磚瓦房又活了起來。這些老建築曾經繁華的樣子,到了現代免不了的荒廢的狀態,到最後逐漸復活後的樣子,成了它們有趣的三生三世的記憶。
雖然建築里並沒有小城君成長的記憶,但走進它們,卻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也許就是一種共同回憶的拾回吧。
曾經廢棄的老廠房,現在變成了上海最破的酒店——水舍酒店
上個世紀的巡捕房,現在變成了辦公空間——上海設計共和設計公社
1925年的上海東湖賓館內經過改造變成了Comme Moi「似我」品牌旗艦店
而這對設計師夫妻就是水舍酒店、設計共和設計公社和Comme Moi「似我」品牌旗艦店的主設計師郭錫恩和胡如珊。
兩個人的愛情也緣起於「建築」。初次相識於校園,那些最簡單純粹的一起讀書,陪伴的美好生活慢慢滋生著彼此的好感。
後重逢於校園。緣分的來回,兩人絕對不分開了。畢業後的郭錫恩和胡如珊去了事務所工作,直到胡如珊有了第一個孩子。
兩人決定回國,開創自己的工作室,一人名字取一字——如恩工作室。
郭錫恩和胡如珊
「我們有意思的想將舊的東西重新獲得生命」。夫妻兩的建築理念就是將前衛和懷舊相糅合,用建築留住記憶。
儘管人們總是習慣性的忘記過去,而就在南外灘的十六鋪碼頭,他們用一個酒店,把屬於這座城市的百年滄桑,以獨特的方式保留了下來。
它就是水舍——一個只有19間房的酒店。
若不是建築重新被拾起,我們可能都忘了,曾經這裡,上世紀30年代,它是日本武裝總部所在地。
郭錫恩夫婦想通過水舍,努力留住歷史、留住文化。
建築在黃浦江畔。暗淡的外觀,剝落的水泥磚牆,路過這裡,只會覺得這是一座年久失修的老建築。
從外面走到建築裡面,
它像上海傳統人家,回家。
走進了上海石庫門的巷口。
水舍是將老碼頭的鍋爐房改造。
被鍋爐常年熏黑的天頂還在。
粗糙的灰色水泥牆面,
一角一落保留了原本廠房的樣貌。
原有的混泥土結構+新加入的耐候鋼,
彷彿在敘述曾經黃浦江邊碼頭一畔的工業背景。
還有那來往船舶的鳴笛聲相呼應...
「弄堂」是水舍的核心。
在很多上海人的記憶里,
人和弄堂的關係更為真實深刻。
無論是走廊還是樓梯,
刻意去仿造「弄堂」的代入感,
時刻有種「回家」的心境。
走道、街邊建築也被帶入。
仿造江邊的人行走道,
巧妙的設計在了店內過道處。
「公共生活的帶入和帶出,
是我們靈感重要的部分「。
因為江水給予了上海人豐富的生活,
所以「江水」也是酒店的重點。
無論是房間內的視野設計,
還是天台的開闊的環江空間感,
每一個角度都可以俯視黃浦江,
通過滔滔流動的江水,
感受城市歷史長河的奔騰不息。
這裡有著昔日上海灘留下來的細節,也包含著這座城市人們的共同記憶。
郭錫恩夫婦堅持建築是一種記憶,但並不等同於復古。
"我們對這裡,曾經有過什麼東西更感興趣。這個特別的房子背後有許多的歷史。我想理解這些歷史精華。並植入新生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乾淨的地板,潔白的房間牆面
現代式的沙發、桌椅凳。
雖沒有絕美的裝飾、豪華的設施,
但現代生活元素的注入,
使酒店彷彿成了最「表裡不一」的建築神話。
而在上海靜安區江寧路的另一棟百年清水紅磚老建築,荒廢了幾十年之後,2010年也被郭錫恩夫婦拯救了過來。
1909年這裡曾是英租界的巡捕房,後來成為上海市政警察部隊總部。
當胡如珊走在江寧路,第一眼看到這棟被廢棄已久的英國殖民建築時,內心一股思緒在竄動:要把這座城市建築保留下來。
還是像水舍一樣,
想要留住歲月的痕迹。
而紅磚瓦便是這座殖民建築最大的特色。
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內里,
外牆面,還是內走廊,
原有的紅磚都完好保留。
殖民時期的窗面構造,
灰色磚瓦內砌,
那個時代人的生活工作空間,
未加任何修復,
依舊原封不動的呈現了出來。
胡如珊將這裡保留了「舊」的空間,融合進了「新鮮」的元素。
酒吧、西班牙的小食店、書店、花店,還有展示廳,一切現代性的創意元素,一股腦的擠進了這幢建築。有了今天的「設計共和設計公社」。
和水舍一樣,保留了老建築的記憶,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胡如珊說:
「我不想過於戀舊,認為過去的一切都要維持原樣。但發展的速度過快,不可避免會失去一些過去的東西。「
夫妻兩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建築始終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
「無論是小到一個房間,還是大到一座城市。無論是維繫過去與現在,還是展現當下和未來,建築也都是一種記憶。」
所以你看,老的建築其實也不是一無是處,關鍵還是看人。
建築是一種記憶,
記錄了歷史,
也記錄著當下。
圖片來源:Google
開始吧旗下自媒體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


※靠一家不起眼的雜貨店,這個怪蜀黍圈粉10W+,網紅攝影師來店都要預約
※奧巴馬的老婆也不得不服這個中國姑娘,從上市公司出走,她用幾片葉子就征服了第一夫人們的味蕾
※自己打獵、捕魚、種地,他在這個無人之地開了一家餐廳,竟然被米其林點了兩顆星
※推薦|他喜不喜歡你,看聊天記錄就知道
※跨越10000公裡帶回地中海的禮物,她花十年終於種出的紅色果實,99%的人第一次吃居然直接扔進了垃圾桶!
TAG:一人一城 |
※她用一棟「有光」的紅磚房給無數人帶去了希望
※別被包工頭忽悠了,真正抗震的紅磚房原來要這樣蓋?後悔知道太遲
※初次去前男友家,看見他家的破舊土磚房分了手,五年後再遇時愣了
※空間 越南的磚房
※僅需29萬便可擁有一棟輕鋼房,抗震強又保溫,紅磚房還有啥用處
※空間|越南的磚房
※兩代人堅持38年用心做一道菜,土磚房裡的好味道
※2018「全國最差大學宿舍」排名,第五還是磚房,第一直接住在山裡
※通州一排磚房裡,警方帶走1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