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量子力學不只是物理學,也許也是金融學

量子力學不只是物理學,也許也是金融學

(思進註:昨天,對羅輯思維的一段60秒音頻提出了質疑,可能我有點兒吹毛求疵了,能在60秒里將「薛定諤之貓」解釋到這樣,也算不錯了。不過,大家必須記住,那最多只適用於微觀世界。而為何如此吹毛求疵呢,因為,量子力學不只是物理學,也許也是金融學,即一旦弄明白了量子力學,那金融學也就能徹底弄通透了。特轉發Stanley & Co. Inc.一篇博文,寫得不錯,和大家分享。)


量子物理學真的是一個很難懂的東西


一開始接觸只是因為科幻電影中常出現的奇怪構想、例如平行時空、時空旅行等...,後來發現,原來這不只是在講好玩的,是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只是不容易理解而已。之後才發現原來Gerogre Soros的量子基金也是有由來的,不是取名好聽而已。

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教授於1927年在德國最高學府海德堡大學的一場量子物理學實驗,得出一個舉世震驚的實驗結果,在一篇論文中發布了"測不準原理",海森堡因此得到了193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這個理論的深遠影響不僅限於物理學界,而且引發了哲學界及社會學界的震撼。


根據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量子世界裡存在不確定性,粒子在某一時刻的位置與動量,是不能同時準確給出的。


對粒子的位置進行一次精確測量,會影響到粒子動量的精確性,位置測量的越精確,它的動量就會越不精確,反之亦然。


這個原理是顛覆性的,在量子力學提出來以前,物理學的主流是以牛頓三大力學原理為核心的經典物理學,

經典物理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宇宙物體都有固定的演化軌跡,它們的狀態是可以精確確定的。


物理學一直被認為是研究世界最本質的運行原理的學科,它應該能夠對萬物給出本質的解釋,但量子力學體系中的測不準原理連粒子的最基本的物理量都無法同時給出,所以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科學家認為量子力學是階段性的,量子力學現在是正確的,但總有一天會有更好的理論能同時給出所有物理量的精確值,他開玩笑說:我不相信上帝還擲骰子。言外之意就是他認為像經典力學裡一樣,一切是確定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測不準原理得到廣泛的認同,其思想的內涵甚至上升到哲學高度,在眾多其他學科中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而Soros根據這個測不準原理開創出他的「反射性理論」,並成為一個傳奇。


何謂「反射理論」呢?

簡單的說,


「社會系統(金融市場即是一種社會系統)的參與者提供雙重功能,一方面以「認知」功能了解處境(但因為永遠認識不清,因此存在「可錯性」),另一方面嘗試改變處境(研究交易策略還不夠,當然進場交易獲利,這就造成處境的改變),稱之為「參與(或操縱)」功能。這兩個功能以截然不同的方向,互相干擾,這就是「反射性」。當反射性被應用在金融市場中,就會造成泡沫過程的自我強化與自我毀滅(每一個泡沫都包括趨勢與錯誤認知,以及反射形式的交互作用)。」


為何Soros要提出他的理論呢?因為他認為「(1)金融市場迫切需要一個新典範,證明為何市場永遠未處於經濟理論所預測的均衡狀態」(此即他所追求的歷史定位);(2)投入研究有助於他的投資決策;(3)利用市場的成功驗證,迫使學術界與政界面對他的反射性理論」(金融市場只是他的實驗室)」。


至於何謂「可錯性」,「可錯性來自於我們對於世界的不了解,係因為我們身處其中。且認知與操縱功能的相互干擾,不只將偶發事件與不確定代近事件發展,還妨礙參與者正確認知世界,因果相循(甚至是同步)而更為混亂。」「當參與者無法依據知識作決定(訊息不完整,況且大腦處理資訊的功能有限),只好依據經驗、本能、情感、儀式代之。…人們作決定無法依據實際狀況,只能依據對某時某刻的認知作詮釋。」


影響Soros最大的是Karl Popper,他雖同意Popper的開放社會理論,但不苟同他的科學哲學主張—「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具方法的一致性」。因為社會科學處理的單位是「會思考的參與者」,而這些參與者(不但不理性)還必須在不完全知識下作決定。

Soros說「因為反射性理論,讓我賺了大錢並成為慈善家」,「運用反射性理論,我建立了金融市場不均衡情境與興衰模式。當市場進入我所說的遠離均衡狀態時,我就有了收獲。」「依據反射性理論,沒有任何預測會是確定的…金融市場也不可能是均衡的」。


據此,Soros提出「人類的測不準原理」,他認為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會思想的物體,讓人類成為比Heisenberg所處理的量子更難測度,此即為人類的測不準原理,特別是金融市場中的人類」,因此「社會科學中的原理是可以被操縱的,金融市場中為了獲利,操縱的動機更強烈」,而「原本有效的結果,被過度運用,承受過多重擔,最後不再有效」。他指控「經濟學家所創造的是一個虛擬的均衡世界,嘗試模仿自然科學,因此產生出許多「豐富的謬誤」」。投資市場「我們所面臨的是移動的標靶」「市場總是錯的,流行的偏差甚至於會回頭影響基本面,這就推翻了理性預期理論」。


經濟學家為了保護經濟學像自然科學一樣的科學地位,只好刪除反射性。」


Soros畢生的職志並非透過交易賺錢,而是成為哲學家,他說「如果可以成為哲學家,一生夫復何求」。那為何他選擇金融市場作為實踐理論的實驗場域,「因為金融市場是絕佳的實驗室,因為大多數的價格與其他資料都是公開而且可以量化」。

「經濟均衡理論」與「永續聖杯追尋」一直飽受批評,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傳統理論確實出了一些問題。


社會科學研究與自然科學研究有很大的不同,無奈科學昌明自然科學當道,社會科學引進整套自然科學的研究哲學(例如相信均衡、相信理性、相信固定不變的模型),許多模型就出了問題。其實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人,人會學習(反省)、改變(甚至故意改變、叛逆),因此行為很難被控制、模式化。舉例來說,牛頓運動定律讓我們可以精算以多少力、用何角度,丟出一個特定重量的物體,會落在何處。但這個物體沒有意識與動機,無法改變這個定律,只能接受擺佈。如果是社會科學的定律就不然了,「你說我會這樣,我偏不要」「我知道你會交叉買賣,我在快要交叉時就出手了,永遠比你早一步,讓你來保護我的部位」(這就是企圖)。因此若有公開模型(可以對作),就破功了。因此,你只能追蹤市場進化的腳步,不可能期待有「永效模型」(就像運動定律一樣)。」


量子物理學之後,我又發現了另一個東西叫複雜學。


甚麼是複雜學呢?


一群相互影響個體所產生的現象,可能因此產生突現行為。真實世界中,各種複雜現象的核心情境是「有一群個體集合起來,爭奪某項有限的資源…群體突現現象會對最後結果產生重要實質影響」。研究複雜學的目的,是要了解、預測與控制這些突現現象,特別是可能造成大災難,如市場崩盤、堵車、流行病、癌症、人類衝突、環境變化等。


突現現象沒有一個帶頭與協調的成員,背後不需要有一隻看不到的手操縱,但影響和規模相當可觀,如同群眾被狂熱心態淹沒。我們天生喜歡與群眾在一起的衝動並不是好的選擇,往往,與其他人想法相反,更好。看單一個體難以理解突現,難以掌握群體效應出現種類、條件與時間。複雜學往往能創造不同的驚喜,牛津大學的物理學教授Johnson因此將之稱為「驚喜背後的科學」。


我們的生活其實很「複雜」,為何呢?不管是哪一條路車最少、何時上酒吧較好、去哪裡買食材、股票該買或賣,這些都要透過預測其他個體的行為,才能形成策略;生活因此變成無窮無盡的競局。複雜具備跨領域的共通性,因此可從日常生活中推出通用複雜系統,描述其他領域的情境。


複雜沒有嚴格的定義,但可以描述特點與因此出現的行為。特色包括:


1、系統有一個由許多相互影響的個體或行為者(Agent)所形成的集合體;


2、個體行為會受到記憶或反饋(Feedback)影響。個體可以依照過去的行為調整策略;


3、系統是開放的;


4、系統似乎有其生命;


5、系統有突現現象。但突現地出現並非是看不到的手或中央控制器主導。(違背「智慧設計論」)


6、系統會呈現出有序與無序混雜的局面。


複雜學不是研究個別元素,是研究元素相互影響後的事,即使不了解個別元素,也能了解元素集合體的可能行為。(違背「傳統化約論」)。科學的價值在於提供新見解、做出新推論、帶來新發現。跨領域不同系統間的關聯為「大科學」,把過去不相關的現象連結起來,可說是包含一切的科學。


在了解複雜學的定義後,我們最想知道,複雜學對於金融市場的研究有哪些看法與成果呢?


金融市場是複雜學絕佳的研究對象,因為有一大群有決策能力的個體、有大量的內部反饋,能滿足複雜系統的評判標準,更有豐富的資料(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完整、歷史最久的資料)。


我們都知道,金融市場中,漲的總會跌,但到底何時呢?


在金融市場全球競賽,參賽者希望勝出,股價變動反應集體行動,但股市也可簡化成二元決策問題(要買還是賣),若能模擬出多人競賽的預測模型,就能賺錢。金融市場中的個體(投資或投機者)會試著預測價格走勢,決定該買該賣,當看到價格變動,再驅動預測機制,市場在買賣與價格變動中循環。


投資人由歷史走勢看出模式,根據看到聽到的訊息做出回應,因此金融市場充滿了反饋機制,反饋產生新的買賣行動,產生新的反饋與行動,不斷循環。


當市場每個人有了完美的預測模型,所有人都會立刻進場,於是造成強烈的反饋效果,使市場大幅改變,而原先完美的預測模型立刻失效。若模型指出應該賣出,將無買方導致股票一文不值。因此任何一種預測模型只要太多人知道、或使用得太廣泛,不但賺不到錢,反而有不良影響。


既然金融市場是複雜系統,就不該是隨機漫步;根據研究,金融市場的價格數列,其a值與0.5相去甚遠(如此一來,許多財金理論模型均要改寫),但偏離方式都一樣,其產生的突現現象有共通屬性。隨機漫步的係數a = 0.5,金融市場a值一般大於0.5(大約0.7),也就是說市場並非隨機漫步,而是比較正向的回饋。


隨機漫步沒有記憶產生的反饋機制,因此不似金融市場。市場在沒有外力作用下,會在失序與秩序間遊走,市場背後是一群吸收過去股價變動資訊,且會互相影響的人。標準金融理論,往往只有一段時間有效,待市場的群眾效應而出現強勁升跌時,就會失效。


市場的決策者做了誰麼決定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沒做決定的方式,才是關鍵。群眾與反群眾互相影響,決定了股價;價格波動將決定於對立團體間的拉扯與互相抵消,這又隨時間與系統內的反饋而產生變化。世界各地的股市都有同樣的行為模式,不同市場的a值大致相同。


建立實際可行的市場模型,重點在資訊反饋,不在於找出何種資訊來源的實際影響最大,而是找出「投資人用得最多」的資訊來源,也就是說,重點在於建立這群投資人的行為模型。價格是投資人最在意的資訊,可以之為基礎建立模型。


以複雜學的觀點,「崩盤」是在失序情形下,自發出現的局部秩序。


複雜學在金融市場的分析模型,修改自Author的酒吧模型,並加入新條件:「決策個體最近的預測必須成功才會進場交易」。


投資人會先緊盯市場並檢查自己的預測準不準,信心夠才會進入市場交易。加入此條件就可模擬出市場的群眾與反群眾行為,也可模擬出投資人的進退場機制。


投資人進場後,會選擇群眾或反群眾陣營,現實世界的崩盤,可以看出市場內部力量拉扯,即兩派勢力的消長。當勢均力敵時,價格隨機波動,若失去平衡,則產生單方向的有序移動。複雜系統需要巨大變動才能創新演進,此即其特徵。這種「失序->有序->崩盤」的過程即可用於預測重大變化,即「重大變動前會出現秩序」,據此做出預測;局部秩序出現後,能預測未來的通道(廊道)變得較窄,因而指出明確方向,這正是投資人必須掌握的點。


似乎從物理學來看待金融市場能有更不同的解讀,但這又是在學校中很少人談到的部分。尤其是非理工背景要直接接觸這些理論,真的是相當的不友善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博客 的精彩文章:

皇明:凈霾是人類文明的一塊重要陣地
這的確是一個越來越沒臉沒皮的世界
秋風似琴,秋葉如歌
雪漠:無意義處的意義
赤岩辛棄疾文化園

TAG:搜狐博客 |

您可能感興趣

對於量子物理學,你是否也有這些誤解
物理學家李淼:為什麼當代人都得懂點量子力學
靈魂與科學並不相悖,科學家利用量子力學解釋,其是一種疊加狀態
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有什麼不同,主要區別在哪裡?
超級科學也許是所謂迷信,超乎想像的量子力學
在量子物理學中,不止一種現實存在!
使物理學家陷入困境,薛定諤貓的重新構想破壞了量子力學
誰才是量子力學的締造者 | 玻恩學派與玻爾學派有何不同?
讀得懂的量子力學
還在說量子力學沒用?科學家用它證明人類死後的歸宿,太不可思議了
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會引發新的物理學變革嗎?
心靈感應到底是不是玄學?科學家試圖用量子力學來解釋
周易與量子物理學
我們對量子力學的理解有誤?升級版薛定諤的貓實驗,讓量子學界炸鍋
科學家深究量子力學發現宇宙極可能是虛無的,所見的一切都是幻覺
量子力學又有可喜突破,科學家稱:兩量子態間能量存在明顯差異
沒有量子力學,我們的的命運都是被計劃好的
量子力學認為宇宙只是虛擬的存在,科學家:人類所見或是假的
量子力學越來越接近佛學,科學正顛覆你的世界觀
人們對量子力學的理解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