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網貸37萬買化妝品須還50多萬 利息夠上「高利貸標準」
大學生為何容易成為高利貸的獵物?
形形色色的網路、民間借貸平台,高到離譜的利息,花樣繁多的收費標準……當這一切悄然走進校園,一些消費自制力弱的學生開始深陷「借貸泥潭」,拆東牆補西牆地掙扎,只會讓經濟尚未獨立的他們越陷越深、無法自拔。而這一切已不僅僅局限於校園。
目前多種藉助網路形式的民間借貸方興未艾,然而這一新生事物也遊走在「失范」的邊緣。閑散的民間資金該如何走上正途……
堪比高利貸
借款平台利率壓垮她的大學生活
西安一高校大二女生小依通過網路貸款買化妝品,在短短一年裡,為還貸款拆東牆補西牆,最終因被債主逼債並散發惡意消息而不得不停學回家(華商報3月25日、26日報道)。
事件回放
4個月里不斷借錢買化妝品 之後還債還不完
小依說,她從34家手機App借款平台上借款再相互還款,後來平台上借不出錢了,就通過中介又向民間的29人借貸……
她和家人把賬算了一遍又一遍,最先算的本金只有25萬左右,利息加本金大約34萬元。而小依的爸爸說,後來本息又算到50多萬元。
那麼,借了這麼多錢,小依真正用於買化妝品的費用能佔多少呢?小依說她沒算過,但能確定的是,她從2016年3月開始,在學校周邊幾家化妝品店買東西,持續到2016年6月,也就是放暑假前。收假回來後她就不停地在還各個網路借款平台的錢,因為借的錢太多,已無暇買化妝品。
都買了些什麼化妝品呢?小依回憶,口紅有20多支,貴的就是350元、360元,便宜的有45元一支的,300元左右的有十幾支;還有香水大概15瓶,最貴的800多元一瓶,粗略計算,香水的支出4000多元;其餘就是水、乳、面霜、眼霜、睫毛膏、眼線筆、腮紅、眼影、粉底液、身體乳、洗面奶……大陸的進口的都買。這些東西她並不是天天使用,想不起來時可能一周也不用一下。打開後放上一兩個月感覺不能用,她就扔了,有三大塑料袋……
那麼,這筆糊塗賬里,本金和利息究竟各佔多少呢?近日,陝西祥勝會計師事務所受華商報之託,根據小依羅列的一份詳細借款明細,然後登錄部分借款平台查詢交易明細進行比對,對小依的部分賬目進行了清算,發現她和家人算的賬只少不多,同時,也發現部分App借款平台的利率遠高於國家法定的範圍。
網路借貸
34個平台互相拆借 各家利息均不低
陝西祥勝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劉喜和車鳳娟發現,小依共向34家網路平台借款,多數為手機App借款平台,還有部分是微信公眾號。
此次隨機對8個借款平台進行了核對驗算,其餘賬目都以小依羅列的數據為準,經合計,借款本金達37.35萬餘元。這個錢是怎麼累積來的?從8份賬中就能看出……
借2000元兩月還2600元
利息夠上「高利貸標準」
1. 錢米錢包:這是一款微信公眾號借款平台,在該平台共查到小依3筆借款明細。前兩筆共3000元,顯示已還清,看不到任何利息或服務費的收取。從最後一筆新借款能看出名堂:今年3月21日顯示借出2000元,分2個月償還,4月20日需還款1300元,5月20日需還款1300元。
會計師說,從待還款的金額來分析,借款2000元分兩個月還完,就需要還2600元,每個月除了本金外,還要多還300元,不管這300元是服務費還是其他費用,我們還是將它視為利息,2000元2個月的利息600元,其月利率為15%,年利率為180%,是高利貸。
2. 花無缺借款App:抽查到的這款App也有著高利率。從2016年5月9日至2017年2月27日,小依借款12筆共計8900元本金。該平台的利息是統一的,即每100元每天0.2元服務費。
會計師核算了一筆2016年5月9日借的2000元,按上述收費標準,2000元每天就是4元的利息,按一個月30天計算,每月利息就是120元,月利率為6%,年利率達72%。會計師說,因為它是固定的計息方式,所以無論借的多少,都是一樣的,也算得上高利貸了。
點評:是國家法定最高年利率的3倍,堪稱借款軟體中的高利貸。
實行循環放貸
前面的沒還清就可借新貸
下面這兩款App,用女孩的話來說,是可以循環借款。即借了錢,沒還清不要緊,只要在還,隨時都可再借錢。
1. 優分期:小依在該平台所借本金僅為3000元。而查詢明細,從2016年4月23日到2017年2月28日,共有26筆交易記錄,本金累計借了10400元。每筆借款雖說分的期數不同,但都在一個月滿後及時還清了借款,從賬面上來看,只顯示了還款的本金,利息有無償還沒有記錄。但在分期的每期賬單中,都會加收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會計師說,看這些平台的利率如何計算,是從中選擇長期大小額借貸進行比較,以及對短期大小額借貸進行比較。
拿借100元分12期償還的賬目和借1000元分12期的賬目比較,100元12期的月利率為2.16%,年利率為25.88%;1000元12期的月利率為 2.17%,年利率為25.99%。
再拿借100元分3期償還的賬目和借1000元分3期償還的賬目比較,100元3期的月利率為3.33%,年利率為39.92%;而1000元3期的月利率為3.33%,年利率為39.99%。
會計師說,經過比較,發現直接關係到利率高低的是借款時間的長短,與借貸多少沒關係。比如,無論是借100元還是借1000元,如果借貸時間都是短期的話,利率一樣;但同樣金額12期的話,會發現長期的利率會低很多,這就說明,借款分期的時間越短,利率越高;時間拉得越長,利率也相應會低。核算出的這幾筆賬目顯示,利率都高出國家法定最高年利率24%。
2. 趣店:小依在該借款平台上共借了32筆錢,本金合計為22100元,她自己統計借款本息共為9172.35元。
會計師查詢發現,小依除了32筆借款外,還有一筆買了價值3799元的手機。不過買東西也是為了套現,就是將手機拍下後,轉賣給中介,中介給了她不到3000元現金,她分期還款給平台。
在32筆借款中,1月借款1200元分3期,2月借款400元分3期,3月借了4筆共計2800元,全部是分3期還完,4月借款4筆共2500元……每期都收服務費。
會計師說,所謂服務費,其實就是利息。抽查了4筆金額不等的借款進行核算,不管是月利率還是年利率,長期借貸的基本在13.5%左右,短期的在17%左右,都在國家法定最高年利率範圍內。這個App借款平台對那些急需錢的人十分有用,因為它在前期借款沒還清的情況下,可繼續再借,就是小依所說的循環貸。方便了借貸人的同時,也助長了借貸人借貸的隨意性,勢必會讓一些沒有償還能力者越借越多,最終難以償還。
點評:不管能不能還得起,只要你敢借,我就敢放貸。
賬戶管理費、信息撮合費……
收費名目多達6項
U族貸借款平台:在該平台共查到6筆借款記錄,有4筆顯示已還,還有2筆待還。一筆是今年3月15日借的5000元,分6期還,也就是6個月還完,每期991.66元。該筆借款中其他收費為950元,共涉及6項內容:利息300元,信息查詢費12元,平台運營費255.20元,賬戶管理費191.40元,信息撮合費95.70元,客戶服務費95.70元。經過計算,月利率為3.17%,年利率為38%,年利率高出國家法定的最高24%。
另一筆2600元的借款,期限是40天,同樣有6項收費名目,共計129元。
會計師說,這是抽查中發現收費名目最多的一家。
點評:只有想不到的名目,沒有收不到的費用。
民間信貸
6000元借10天要還1萬 月利率達200%
小依每月都在不同的借款平台上借錢,而她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每借一筆錢所產生的利息,都是新增加的,正是因為在各個網路平台上拆東牆補西牆,導致網路借貸的窟窿難以填平。
由於擔心不按時還款,信譽不保被拉入黑名單,今後無法坐飛機,無法辦銀行卡、辦手機卡等,急於保住自己借貸信譽的小依便將手伸向了民間借貸,卻沒想到民間借貸後,會被恐嚇、威逼,更沒想到會因此被迫停學。
從小依提供的向民間私人借貸的記錄來看,從今年3月1日至3月22日,她瘋狂借貸。錢都是3月份借的,最晚一個還款日期為3月30日,貸款時間都很短。經過計算,30個(之前女孩說是29人,經核算是30人)民間貸款本金共10.5萬餘元,本息17.4萬餘元。這些錢都用來償還網路平台的欠款,非但遠遠不夠,反而又在短時間增加了一大筆利息。
其中一筆6000元的私貸,10天期限,本息需還10000元,10天4000元利息。經核算,日利率為6.67%,月利率200%,年利率2400%。再如一筆2600元的欠款,3天期限,本息需還3000元,核算月利率為153.85%,年利率為1846.15%。
會計師還抽算了一筆小金額借貸:550元,6天期限,本息需還750元,核算日利率為6.06%,月利率為181.82%,年利率為2181.82%。
點評:民間借貸非但沒成「救命稻草」,反而讓小依陷入了更大更深的「借貸漩渦」。
報警無果
高利貸是民事糾紛 無立案依據
小依因借貸後遭恐嚇、威逼,被迫停學,隨父親田先生回了海南。華商報記者發現,與田先生事發後到公安長安分局太乙宮派出所報警未獲受理一樣,連日來華商報接到的多起涉大學生貸款遭催債案件,警方均未就高利貸情節立案調查。
公安長安分局一名部門負責人謹慎地表示,田先生女兒的遭遇經華商報報道後,長安分局法制科曾就此專題研究過,發現太乙宮派出所當初不予立案並無不妥。他說,高利貸雖能引發一系列的不穩定因素,但我國法律並未將其列入刑事犯罪,而是屬於民事司法調整的領域,「借貸行為不構成刑事案件,公安立案沒有法律依據」。
他同時表示,貸款平台或機構的催債行為一定要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如果涉嫌非法拘禁、毆打、恐嚇等違法犯罪行為,當事人可第一時間到公安機關報警,警方也會在第一時間介入,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特別感謝陝西祥勝會計師事務所對稿件的大力支持
「高利貸」的罪與罰
華商報記者 楊德合 攝影 佘櫻
對放貸者而言,與高收益並存的是高風險。而這些民間放貸者把控風險的手段,往往是「非常規」的。
然而,由於我國法律目前規定比較寬泛,允許放貸者採取私力救濟催款,導致大量民間信貸與「暴力」、「犯罪」牽連不清。對於其入刑的討論卻一直懸而未決。
高利貸的罪與罰,究竟該如何權衡?
連日來,華商報接到多起大學生身陷貸款陷阱的線索,當事人最終都陷入無奈,甚至給家人帶來痛苦。而記者了解到,目前高校學生在借款平台申請小微貸款用於個人消費的情況相當普遍。
還不上貸款 大學生出走失聯
日前,新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士心急如焚地在西安待了很多天,卻沒找到已失聯多天的女兒。這位女士告訴華商報記者,她的女兒在西安一高校上大三,在網上借款平台借了很多錢,卻無力歸還。她知道後,曾先後為女兒歸還了5萬元左右,但仍未還清,「孩子可能覺得沒臉見我,就從學校跑了。」她說,老師告訴她,孩子從3月20日就失聯了,她多次撥打女兒的電話,一直處於關機狀態。報警後,警方查到她女兒曾購買了去往石家莊的火車票,目前,她的丈夫在石家莊,而她則在女兒學校附近,但至今還是音訊全無。夫婦倆均瀕臨精神崩潰。
商洛人謝先生的表弟在西安一學院讀大二,通過網上校園貸貸了一筆錢,具體數額不清楚,家裡已還了28萬元,可能沒有及時還上,表弟幾天前失蹤了,電話沒人接,QQ和微信也聯繫不上,到當地派出所報案,派出所說是成年人了,沒法立案。家人干著急沒辦法。
大學生網路借貸普遍化
華商報記者走訪了一些高校在校生了解到,通過網路平台貸款的現象很普遍,其中以女生居多,多用於買化妝品、衣物等,而男生則多用於玩遊戲、談戀愛、購買電子產品等。甚至有大學生認為,這月借下月還,很正常。
小潘算是比較另類的大學女生,上大三的她在一家公司打工賺錢,但她同樣在網路運營商的貸款平台上借錢,「我就在『今借到』上借錢,每個月最多幾百塊,花了到時候還唄,反正也不是很多」。小潘表示,同學們貸款的事都很秘密,但她也聽說不少人有過網路貸款行為,不過還沒聽說有哪個同學因還不起錢被追債,「聽聽就害怕,我不會去亂借錢」。西安城南一所學校的男生小林說,自己不借錢,但班裡光他聽說的就應該不下三分之一有過貸款行為。
有人受不了催款手段走極端
記者在互聯網搜索「高利貸」相關新聞發現,除了給家人帶來麻煩和痛苦,有不少人也因高利貸的催款手段走上自殺、犯罪等不歸路。2010年12月,江蘇揚州一對年近六旬的老夫婦因兒子欠120萬元高利貸還不上,一家三口開煤氣閥門自殺;小依也因無力償還錢款遭恐嚇、威脅、誹謗,一度想要自殺;而前不久被媒體爆出的山東聊城辱母案的案由也是高利貸。
之所以被稱為高利貸,是因為放貸的人或有涉黑背景,他們一般不會通過法律途徑要你還款付息,而是通過恐嚇、打傷、騷擾或其他威脅手段催款,有的甚至會騷擾借款人的親人。面對這些手段,大部分人都會害怕,會想方設法償還,這就極容易導致借款人走極端,鋌而走險以犯罪的方式籌錢彌補高利貸的缺口,甚至因無法償還連累家人而一死了之。
有借貸機構進校發展業務
「高利貸確實把相當一部分業務延伸到校園了。」記者採訪到西安某銀行職員小王,他對信貸市場頗有研究,他表示,目前正規金融機構沒有政策滿足學生群體的貸款需求,那些違規的放貸公司、民間借貸就逐漸將業務延伸至校園。這些App平台通過網路信息向大學生兜售著自己的優勢,諸如「0抵押0擔保30分鐘放款」等誘惑性的廣告語,衝擊著大學生們的心理。「不少學生虛榮心強、抵制誘惑能力差,自我保護意識也淡薄,易控制。」小王說,時下多數大學生均是在手機App上「下水」,而有些民間非法借貸機構還會進校發展業務,採取拉人頭的方式,通過一些貸款平台的介紹或學生拉學生的模式,導致高利貸在高校蔓延。而大學生沒有固定經濟收入,還款能力差,最容易陷入貸款漩渦。
小王說,2007年以來,儘管網路信用借貸對借款人的徵信審查在不斷完善,但新興的校園網路借貸對徵信的要求卻較低,填補了大學生的需要。一些不良中介乘機尋找「口子」(即中介可通過非正規操作幫助借款人獲得貸款的渠道),摸清操作底線,甚至與平台內部人員勾結,在中介內部,甚至有了以專門提供「口子」信息盈利的服務商。同時,這些中介往往以個人操作容易造成借款失敗、額度會被壓低等理由,慫恿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將個人信息交給他們,由他們「指導」操作借貸。「正是由於存在這些信息不對稱,一些大學生被鼓動參與到超出其風險承受能力的金融活動中。」小王說,一些「校園貸」平台的風控能力不足,中介會幫學生提供虛假信息,蒙蔽平台的信用審查。更有甚者,會利用獲知的學生信息在多個平台上借款,遠遠超出學生的還款能力。
相關規定
高利貸高息部分法律不予保護
但有權索要本金
高利貸在中國古代就存在,提到高利貸,人們往往將它與「負面」聯繫在一起,認為高利貸就是違法的。
據了解,判斷是否屬於高利貸,通常是與銀行同期的貸款利率進行比較,認為利率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4倍就屬於高利貸。按照最新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這當中有兩個關鍵數字:24%、36%,這也就給民間借貸利率劃定了三個區域。借錢雙方約定的利率不超過24%時,是受法律保護的,這部分利息如果債權人起訴債務人償還,法律是支持的。如果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36%,那麼超過部分的利息是無效的,法院不支持債權人的這部分收益。而處在24%~36%之間的情況,若債務人已按30%付了利息,之後想把超過24%的部分要回來,法院同樣不予支持。
民間高利貸行為的法律後果僅是超出的利息不予保護,並沒有規定對高利貸行為應追究刑事責任。那麼,如果約定的利率超過36%,就可算高利貸,是不是意味著欠的錢不用還呢。當然不是!高利貸的借條也並不是完全不受法律保護。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如果借貸合同是合法有效的,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債務人要及時償還借款的本金。也就是說,本金部分必須是要償還的。
當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係,應認定為無效。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借貸關係不予保護。
放高利貸的行為,會擾亂金融市場,但不構成犯罪。我國《刑法》規定的非法經營犯罪的具體行為方式,並不包括高利放貸行為。
那麼,行業監管機構有哪些規範呢?華商報記者日前試圖採訪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陝西監管局未果。但查詢有關資料後了解到,2016年5月,教育部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布置安排制定完善各項應對處置預案,對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存在安全風險隱患、未經學校批准在校園內宣傳推廣信貸業務的不良網路借貸平台和個人,第一時間報請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各銀監局、公安、網信、工信等部門依法處置。
校園高利貸常用套路
一些在校大學生在貸款陷阱里越陷越深,除了個人防範能力差以外,校園貸平台的「套路」也是很大的誘因。
套路A
低利息誘惑高手續費下套
曾在一家借款機構供職的小龔介紹,為了誘惑大學生借款,不少放貸者會選擇起初只以幾百最多幾千元的額度放款,且只做短期的方式。這就造成短期利息金額較低的假象,涉世不深的學生往往會受到迷惑。殊不知,放貸者往往規定了高額的手續費和各類費用,「加上這些變相的利息,實際利息就變得非常高」。
套路B
收取砍頭息借1萬扣2千
西安市民王女士的女兒在學校向一家貸款平台貸了5000元,結果只拿到了3500元,幾個月過去,本息已翻了3倍,現在需要歸還1萬多元。
「借據記載的數額大於實際借款數額,這就是所謂的砍頭息,是民間放貸者常用的套路。」小龔舉例說,借款學生借1萬元,貸款平台只付8000元,但還款仍按1萬元計算。
套路C
介紹借款人另外貸款還賬
貸款後還不起了怎麼辦?除了採取一些非正常手段暴力催債外,一些「好心」的平台還會臨時客串中介,介紹與之有關的另外一家借貸公司,讓大學生拆東牆補西牆。因為利息較高,很多借款者需要貸出更多的款項才能平了以前的賬,而這筆款項的利息加手續費等也會越滾越多,「窟窿會越補越大。」小龔說。
套路D
規避法律風險 留有一手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銀行工作人員說,為了規避法律風險,放貸人往往會讓借款人前往銀行轉賬取款並拿走現金,留下銀行流水作為證據。貸款時要求借貸人寫借條,借條上往往不反映本金和利息。而高利貸有的在借款時已扣除利息,有的在借款時直接反映到借款本金中等,讓高利借貸變成合法的借款。
金融法學博士:
追債者私力救濟本身並不違法
「高利貸多是指民間借貸,我國法律目前規定得比較寬泛。」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律師余偉安表示,依照現行法律,民間借貸是合法的,只是超出一定的利率,法院不予保護。民間借貸雖然利息較高,但其便捷性對於緩解正規金融機構供給不足帶來的社會問題有一定作用。
「放貸者採取的暴力催貸措施,並不必然由高息借貸行為引起,如果國家用立法的形式控制民間借貸,那麼因資金短缺會造成另一方面的違法犯罪發生,比如靠搶劫、盜竊等違法措施籌措急需的資金。」余偉安說。
「人們俗稱的『高利貸』多是指民間借貸,是由我國當下的金融與法制環境造成的。」西北政法大學金融法學博士、講師常鑫認為,一方面,我國現階段金融業發展的重要特徵是,整個金融行業對小微企業及個人的金融需求供給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有資金需求的小微企業及個人不得不藉助於民間借貸。這樣的金融環境決定了民間金融活動存在的必然性,也為「高利貸」的發生留下了空間。
另一方面,當資金需求一方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時,資金出借人考慮到訴訟成本高、法院審判周期長等因素,往往會繞開司法途徑而選擇自行上門討債。不通過訴訟渠道而採取私力救濟的方式討債的行為本身並不違法,但討債的過程一定不得越過法律的邊界。
對於在校大學生借貸現象,常鑫認為,大學生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應當被看作成年人心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若大學生確實遇到經濟困難時,應當通過正當渠道求助於學校、社會。當然,現有正規金融體系也應適當加大向在校大學生提供金融供給,滿足其正當合理的消費需求。
高利貸「入刑」之爭
關於高利貸是否應當入刑,理論和司法界一直存在爭議。
贊成入刑者認為,民間高利貸引發了嚴重社會治安問題,應當予以打擊。可適用刑法第225條非法經營罪第四款「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對放高利貸的行為定罪。每年兩會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議案和提案,認為應當通過修改法律或作出立法解釋,將放高利貸的行為認定為犯罪行為。
反對入刑者則認為,不能將民間高利貸派生的犯罪作為高利貸納入刑事規範的理由。在市場經濟下,高利貸是私有財產的一種交易。利率也是商品,其價格也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因此很難說多高的利率就算高利貸。在銀行存款利率低,商機有限、投資風險大的情況下,放高利貸可以讓社會閑散資金進入流通領域,滿足了市場對資金的需求。
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律師余偉安表示,個人和企業急需用錢又無法從銀行貸到款時,民間借貸雖利息高卻方便快捷,能讓個人甚至一個企業暫時擺脫困境。如果借貸者拿錢用於違法行為,或者像大學生一樣用於消費又沒經濟收入來還款,就把責任推到放貸人身上,把他們抓起來判刑,有違民法自願交易原則。他同時表示,如果放高利貸的行為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等犯罪行為,則要另當別論,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西南政法大學岳彩申教授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高利貸的存在有其市場,但由於交易雙方地位不等、信息不對稱,加之普遍存在暴力收債的現象,極易滋生犯罪,因此各國政府對高利貸都不會聽之任之。目前我國唯一對高利貸有所規範的「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這部分不受保護的規定已不具有太多約束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規制高利貸行為,防止個人得益卻把風險轉嫁給社會,已成為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岳教授認為,可以考慮先從行政法規的層面對民間借貸進行必要的制約。比如,可以對借貸主體加以限制,規定有犯罪前科或黑社會背景的不適格的主體不得進入民間借貸市場。


※全市化妝品出口 同安占「半壁江山」
※女出納挪用公款狂買口紅 化妝品折現歸還受害者
※這些化妝品會影響胎寶寶的發育,如果你還在使用趕緊扔了吧
※韓國明星皮膚好那麼好,原來是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方法保養!
TAG:化妝品 |
※此人借高利貸1600萬打仗,沒有他,中國現在要少160萬領土
※女朋友欠高利貸100多萬,我該怎麼辦?
※賭石還能這樣玩?他用700萬高利貸賭100個億,你敢嗎
※心酸!大學生為哄女友欠高利貸10萬 親爹打工還債
※溫州一富二代為玩遊戲欠500萬高利貸 遭債主劫持
※女子為美容一年花80多萬 借完親戚又借高利貸
※甘肅富二代借200萬高利貸玩遊戲 遭綁架至西安
※泰國嚴打高利貸 一女放貸8年擁資逾億
※444蘋果手機,腎和高利貸
※90g黑鑽頭燈402,35L格里高利背包4.2折
※北京一大學生借高利貸賭球 無力償遭拘禁25小時
※賭徒借10多萬高利貸沒錢還,慘遭黑社會砍手指
※故宮門票4年收入25億,比高科技行業的最高利潤率還高
※娶嬌妻借20萬高利貸,可才結婚3天媳婦就跑了!
※低配置 清庫存 高利潤?松下推上古神機P9售價640元
※窮到500塊親戚都不借只能高利貸,44歲春晚爆紅,今無人提起
※此女差點逼瘋劉德華,華仔卻以德報怨替她償還100萬高利貸
※澳門高利貸四年放數71宗,月吸一成利息!爛賭的哥是最大債仔!
※12歲女孩被迫賣掉初夜來給父親還高利貸,5百美金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