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了劉詩詩,這部諜戰新劇我們還能期待些什麼?

除了劉詩詩,這部諜戰新劇我們還能期待些什麼?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在全中國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哈爾濱,新生人民政權風雨飄搖,前方北滿戰事尚未明朗,後方國民黨、偽滿、土匪、反動會道門等多方殘餘敵對勢力蠢蠢欲動。我黨第一代公安戰士直面步步殺機,以堅定不移的愛國信念,懷著捨身赴死的革命決心,與多方敵對勢力展開勢均力敵的較量,與敵對勢力展開「黎明決戰」,用血肉之軀捍衛來之不易的革命成果,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把一個千瘡百孔的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條,使老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諜戰小說《黎明決戰》正是展現了在這樣的歷史洪流中,國共雙方的各色人物在報國之路上的愛恨情仇。小說真實描述了解放前夕,哈爾濱的公安戰士們同盤踞在這裡的國民黨展開的一場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搏鬥,譜寫了一首蕩氣迴腸的充滿家國情懷的史詩。

除了劉詩詩,這部諜戰新劇我們還能期待些什麼?


故事講述了1946年,程檣率部接管哈爾濱偽滿警察局,任公安局局長。當時的哈爾濱面臨雙重壓力:盤踞在長春的國民黨隨時有可能進攻哈爾濱,隱藏的敵特組織、土匪惡霸、日偽人員甚至是流氓無賴伺機作亂。內部,公安幹部來自五湖四海,工作思路、方法不同,遇到具體問題常常產生分歧,市領導層缺乏管理大城市的經驗等等,這些都給程檣和他的戰友們構成巨大的壓力。國民黨先後派遣在美國受過特訓的高級間諜和特工潛入哈爾濱。程檣聚集了公安局各方力量,依靠基層群眾,阻止了敵人的一個個陰謀。此時,失散多年的昔日戀人宋紅菱突然出現。宋紅菱是哈爾濱工商總會會長宋博洋的女兒,她的另一個身份是軍統派駐到哈爾濱的上校特派員,為了任務和搭檔楊景修假扮夫妻。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宋紅菱和程檣,在各自不同立場上展開了一段特殊年代的情感虐戀糾葛。

除了劉詩詩,這部諜戰新劇我們還能期待些什麼?


與以往的諜戰小說在塑造人物時「非黑即白」的表現手法不同,《黎明決戰》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極力避免簡單化的處理方式,從而使敵我雙方都具有更加豐滿和立體的人物性格。作品通過塑造人物的不同側面,為其內心進行了充分的鋪陳,造成了強烈的戲劇性。人物自身的性格邏輯也為故事邏輯的真實性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可以說這部小說並沒有進行空洞的主旋律表現,正面人物程檣、吳錚、湯文璟、宋玉菡等人所做的一切卻又飽含了對革命的熱情,都是為了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相對於反面的宋紅菱和楊景修,也在為自己的信仰付出一切的同時,承受著作為情報人員所必須經歷的巨大而痛苦的內心煎熬,這種煎熬著實感染了讀者,讓讀者感受到了什麼是人生的理想和信仰。

除了劉詩詩,這部諜戰新劇我們還能期待些什麼?



《黎明決戰》與同類型諜戰小說相比,論結構的懸念性,似乎不如《暗算》中偵聽信號、破譯密碼、傳遞情報驚險刺激;論對話的經典性,似乎不如《潛伏》中掩蓋在黑色幽默下的命運無常的感嘆;論情節的可視性,似乎不如《風聲》中密室推理更扣人心弦。但不得不說的是,《黎明決戰》寫出了以往諜戰小說中少有的質感,深刻展現了諜影背後更加豐富的人性世界。動蕩時代背景下,是與非、黑與白的衝突與矛盾盡數集中於幾個人物之間,帶來情感上的激蕩,內在張力十足。小說用懸疑、諜戰的線索,包裝人物的情感和家國、歷史的情懷,試圖展現給讀者一個時代發生巨大轉變前的複雜歷史原因。特別通過程檣和宋紅菱的曲折感情經歷,映射標準的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命運。

除了劉詩詩,這部諜戰新劇我們還能期待些什麼?


在《黎明決戰》這一小說中,沒有所謂的壞人,宋紅菱與程檣的各自行為,都符合他們自己的觀點與立場。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是最壞、最不願看到的結果。可是,為了各自信仰的勝利,兩者之間的決戰無可避免。儘管他們都曾極力挽救各自的命運,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但最終發展到了無法控制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個反面人物金宇軒。這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為了金錢他不顧一切,殺人不眨眼的同時卻也講究義氣。他有別於以往諜戰局反面人物,當他遭遇親情,也展現出一個正常人、一個普通父親在人性面前、在親情面前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脆弱的一面。為了女兒他免費送給程檣一批軍火,同樣為了女兒他對宋紅菱說出「錢我要,女兒我也要,少一樣,殺你全家」的狠話,最終由於一時的心軟走上死路,恰恰說明了義氣、誠信、善良、道義等人性的存在。

除了劉詩詩,這部諜戰新劇我們還能期待些什麼?


相比於很多諜戰小說抓內鬼的緊張氛圍,《黎明決戰》懸疑感沒那麼強。作品突出的是人物之間面對面衝突帶來的緊張感,通過極度的情感來細緻表現人物的心理變化軌跡。作品主線也比較清晰,表達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一個年代的共同記憶,也是一種忠誠的信仰,一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一種至死不渝的愛。《黎明決戰》以一種特有的口吻向我們娓娓道來,一段歷史,一段滄桑的歲月,一種散發著濃厚的人文氣息的長篇史詩。


《黎明決戰》始於諜戰,止於情感。它雖然沒有激烈的槍戰打鬥,也沒有空洞的主旋律表現,只是從人的本性出發,沉穩地敘述著那個特殊年代、特殊環境下人們對信仰的堅持。這種真實而質樸很容易讓讀者接受、理解,從而最終產生共鳴。

除了劉詩詩,這部諜戰新劇我們還能期待些什麼?


堂吉訶德說:「我的豐功偉績,值得被澆鑄於青銅器上,銘刻於大理石上,鐫於木板上,永世長存。等我的這些事迹在世上流傳之時,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紀,亦即到來。」為了新中國的到來,無數人犧牲生命、隱瞞身份,他們寫不進歷史,但不該被歷史遺忘,他們的精神更值得永世長存。


我想,這就是《黎明決戰》最大的意義。這種信仰的精神張力將影響每一代人,傳達到每一個人,這關乎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只要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將信仰和使命的忠誠之光收藏於心,便可以風雨無阻,勇往直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瓣 的精彩文章:

除了領著女兒向前走 父親更要懂得放手
唱不盡的歌謠,寫不完的詩
忘不掉的人,抹不去的記憶
從80kg到55kg,我再也不是小胖子啦
關於純文學/嚴肅文學/通俗文學的討論(小波作品……

TAG: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