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俄羅斯埃文基人的熊圖騰

俄羅斯埃文基人的熊圖騰

在俄羅斯極北、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生活著眾多人數很少、語言文化、宗教信仰和經濟活動都頗具特色的少數民族。他們是涅涅茨人、埃文基人(中國稱:鄂倫春、鄂溫克族)、漢特人、曼西人、埃文人、那乃人(中國稱:赫哲族)、楚科奇人、多爾甘人、利里亞克人、謝爾庫普人、烏爾奇人、尼夫赫人、烏德蓋人、愛斯基摩人、克特人、薩米人、伊捷爾緬人、恩迦納善人、尤卡吉爾人、托法拉爾人、涅吉達爾人、奧羅奇人(鄂倫春族的一支)、奧羅克人、埃涅茨人和阿留申人等25個民族。其中,遠東地區的少數民族,大部分是通古斯人,信仰薩滿教。

俄羅斯雅庫特的埃文基人,歷來十分崇拜大森林的主人(熊),每一代人都崇拜,過去崇拜,現在也崇拜。由於他們長期在森林裡生活,因此,很多野生動物便成為他們圖騰崇拜的對象。埃文基人把熊尊為自己馴養的泰加林熊的祖先,對熊的圖騰崇拜尤為明顯。通古斯人生活中的熊,究竟與人類有怎樣的關係?正如中國鄂倫春族女作家金吉瑪所描寫的那樣:「匍匐在大地的懷抱里,祈福神靈的保佑,是鄂倫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對熊的崇拜和訴說,彷彿無法用世間的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敬畏、依賴、慈悲和相互的接納。在鄂倫春人的心目中,他們在與熊第一次目光交流的瞬間,人與熊的靈魂就已融為一體,無法分離。作為叢林霸主的森林熊,天賜神力,鄂倫春人尊稱它為「阿瑪哈」(鄂倫春語「大爺」之意)。在過去原始的狩獵過程中,鄂倫春獵人用古老的狩獵工具很難捕獵到它,不僅如此,熊可以像人一樣直立行走,雄性擁有人類一樣的生殖器。被剝皮後的雄性肢體,彷彿是一個沉睡的拳王,冥冥之中,那無畏一切的人型獸,以它不可動搖的威力牽引著森林人的心靈,彷彿另一個我,以另一個目光審視著這個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總之,俄羅斯的埃文基人和中國的鄂溫克、鄂倫春人,作為同源民族,他們對大自然的認知和理念是十分相似的。

在很久以前,埃文基人是不準獵熊的。隨著狩獵工具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宗教觀念的變化,禁止獵熊的禁忌也逐漸淡漠。但是,埃文基人對熊依然充滿敬畏,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延續至今。

埃文基人獵熊的方法與獵取其他偶蹄類動物沒什麼兩樣。一般來說,熊很少被逮住,除非是受傷或者不冬眠的熊。當熊追逐鹿群的時候,只要在被咬死的鹿旁邊設伏,或者安放帶有誘餌的捕獸器,就可以將熊捕獲。出於本能,埃文基人不會放過任何獵取熊的機會。當熊被射殺後,所有的旁觀者和參與狩獵的人都向它奔去,殺死熊的埃文基人對熊說:「殺你的人不是我,是某某人或者別的什麼人」。所有在場的人都跟著殺死熊的獵人反覆說著類似的話。然後,人們把熊的身體翻過來,背朝下,在地上鋪上一些樹條或者青苔,就開始剝皮。殺死熊的獵人第一個走過來,用刀在熊的肚子上劃一道口子,然後,在場的人按照長幼順序依次重複這個動作。任何一個參與狩獵的人都可以參與剝熊皮的過程,但必須從一個方向進行,因為在獵熊的時候,不可以一開始就從兩邊圍捕。在大家剝熊皮的時候,一些參與狩獵的獵人會用落葉松的樹皮製作一些平面烏鴉塑像,在「烏鴉」嘴上蘸上熊的血液,再在上面放上一小塊兒肉。然後他們把「烏鴉」掛在附近的樹樁上,或者掛在守候野獸的檯子上。埃文基人以此證明:殺死熊的兇手不是人類,而是這些「烏鴉」,鐵證如山!除了熊掌,熊皮被完整地剝下來,然後,劃開熊的胸腔,每一個參與狩獵的人都切下一小塊兒熊心,生吞下肚。按照熊的骨節對熊肉進行分割,盡量不要把肉弄碎。分割過程中,每次遇到骨節的時候,獵人都要對熊說:「老爺爺,小心,這兒有根木頭!」。如果是母熊,他們則稱熊為「奶奶」或「伯母」。待熊肉冷卻後就分給大家,髕骨以下的肉,以及四隻熊掌、內臟、腹內油脂、臀部油脂、熊頭和熊皮歸殺死熊的獵人,剩下的部分獵人們平均分配。

在對獵獲的熊進行分割的時候,不能折斷熊的骨頭,不能將骨頭和毛髮四處亂扔,不能辱罵熊,不能挖出熊的眼睛,不能炫耀自己殺死了熊,不能說自己喝了熊肉湯,也不能從被熊踩傷的人手裡搶奪武器。埃文基人認為,被熊踩傷且活下來的人能夠長命百歲。熊骨和熊頭必須放置在樹上或守候野獸的檯子上。

埃文基人認為,熊不僅是人類的朋友,更是森林之王,所以對熊非常崇敬。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觀念在年輕人當中,開始逐漸淡化。儘管如此,埃文基人的民族語言和宗教信仰保留得仍然比較完整。因此,筆者建議:(1)中國應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建立埃文基文化研究基地,對東北亞滿通古斯諸族進行全面了解。如果現在不做長遠規劃,未來中國在東北亞地區文化陣地上的話語權將大為缺失。(2)將薩滿教納入正常的宗教管理,並加以積極引導。薩滿教倡導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理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存在價值,今後應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力度。考慮到「確信則有」的心理暗示作用,即使在物質極度豐富的當下,薩滿的精神療法依舊重要。因此,薩滿教參與社會關懷具有重要意義。對薩滿文化進行深入探討和適當扶持,不僅有助於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保護,也有助於推動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烏爾奇人的祭熊儀式




採摘都柿果的埃文基少女




只要鹿活著,埃文基人就會活著




埃文基手工藝人

[注]圖片提供:白英 劉曉春 [俄] Н. Я. 布拉托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貝勒府 的精彩文章:

岳飛的三大化妝品
萬曆朝鮮戰爭的時候日軍與滿洲人是否交過手?
俄羅斯的契丹遺迹
滿族人的清明節叫三月節

TAG:福貝勒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