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華夏兒女的氣節與骨氣,十餘萬人投海自盡,海面浮屍十餘萬

華夏兒女的氣節與骨氣,十餘萬人投海自盡,海面浮屍十餘萬

「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一直是口口流傳的說法,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改變和變革,因為自這兩件事件之後,華夏大地都被為族統治,華夏兒女的文化出現了斷層。

崖山海戰是南宋末年的最後一次戰役,這場戰爭南宋已經窮途末路,已經被趕到海上的南宋王朝,別無選擇,只能背海一戰。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王朝興亡,最終宋軍全軍覆沒,元朝自此之後基本完全統一的中國。

事情要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說起,趙匡胤在出征北方的途中,倒戈相向。通過眾人的擁戴,僅憑杯酒就解除了其它將領的軍全,自此軍隊歸趙匡胤一人所有,建立了宋朝。

也許是因為趙匡胤的得天下的方式,決定了此人對軍隊的不放心,自宋朝建立開始就一直以文制武,軍事上一直很被動。再加上宋朝的北方長城防禦的地區,在遼人以及後來的金人手裡,在防禦也比較被動。古代戰爭的馬很重要,騎兵是作戰的主力。而宋朝沒有可以培養作戰使用的養馬場,基本必須從其他國家夠買,也是比較消耗國力的。漸漸的宋朝基本上都是以步兵對陣北方的騎兵,也是宋朝不能滅掉西夏的原因。由此可見宋朝的國策就決定了宋朝只能被動防禦。

北宋滅亡之後,南宋建立,宋朝的主要對手是金朝。幾經大小戰役,宋金之間處於戰略相持階段,誰也沒有能力消滅對方。最後還是金人的後院起火。蒙古人自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後,不斷侵蝕大金的領土,最後在蒙古和大宋的兩面夾擊下滅國。不知道是宋人的幸運還是可悲,消滅了一個直接的威脅,卻引來了一個更大的敵人,就是後來統治亞歐大陸的蒙古帝國。宋朝直接和蒙古帝國接壤,戰爭不斷。最終宋朝被蒙古壓縮到極點,只能在海上維持自己的王朝,但是中華兒女依然有骨氣,寧死不投降。就引發了南宋的最後一次戰役「崖山戰役」也可以叫成「崖山海戰」,因為是在海上進行的。

在公元1279年2月,南宋的殘餘軍隊和蒙古也可以說是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就是今天的廣東省江門市展開了一場歷史20多天的大海戰,這次戰役是南宋王朝軍隊與元朝的最後一次戰役,南宋方面參展的人數有一說法在40萬左右,可以說也是很多了,只是可能因為是窮途末路,南宋軍隊的人員比較混亂,可能是把各種人都算在了軍隊的編製中,畢竟是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戰役。

在之前宋軍退守崖山前,經過了大小戰役,宋軍損失慘重,不得已只能退守崖山,本來崖山也算是易守難攻,而蒙古人又是初次在海上作戰,優勢應該在宋朝。可是宋軍遭受到了元軍的輪番進攻,戰爭非常的慘烈。最後宋軍腹背受敵已無還手之力。大戰到達一日的中午十分,突然有一艘宋軍艦船降下旗幟宣布投降,隨後其他的艦船紛紛投降。但是我中華的氣節在這裡並沒有丟失,在隨後張世傑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率領十餘只艦船,切斷繩索突圍而去。

而趙苪的船在軍隊中間,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背著趙苪投海自盡,之後其他人見狀,也不安苟活於世,即使死也不投降,隨機十多萬軍民前赴後繼的跳海壯烈殉國。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氣節,寧死不當亡國奴的英雄氣概,也被後人看到中國人的骨氣。

戰後海面上十餘萬具屍體浮出海面,場面十分的壯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崖山之戰十萬人投海,除了民族氣節還有一個人的原因
除了民族氣節,宋末崖山十萬人投海,還有此將人為造成的原因
此人去世,幾十萬人送葬,多人投海自殺,婦女爭相跳火殉葬
揭秘崖山之戰:十萬人投海殉國的悲壯
揭秘崖山之戰:十萬人投海殉國的悲烈壯舉!
揭秘崖山之戰:十萬人投海殉國的悲烈壯舉
崖山之後無中國,十萬人投海殉國,蒙古滅宋最後一戰!
悲壯!崖山之戰南宋數十萬軍民投海
此人被劉邦逼死後,五百士兵也跟著他投海自盡,一小島以他命名
崖山海戰,他背起年幼的皇帝,一同投海殉國
崖山戰役後,他背著皇帝投海,以身殉國,今天墓地卻被人破壞
若生於南宋,崖山之戰你會隨十萬軍民投海自盡嗎?
南宋亡国十万军民集体投海殉国,为何会有这般决心?
精彩發現:崖山之後再無中國,十餘萬軍民不願受蠻夷統治投海自殺!
不做亡國奴十萬文臣武將齊投海,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戰,沒有之一
南宋亡國,十萬軍民集體投海殉國,為何會有這般決心?
陳天華墓,他的《警世鐘》喚醒了無數國人,在日本投海自盡殉國
若你身在崖山,會跟隨十萬軍民投海自盡還是向新王朝效忠?
南宋亡國十萬軍民個人投海就義,為什麼會有這般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