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何要重建美軍:增強硬實力,以實力求和平
2017年3月16日,美國白宮公布了2018財年聯邦政府預算綱要報告,提議大幅增加國防預算540億美元,同時削減國務院、環保局、農業部等非國防支出,希望在不擴大財政赤字的前提下增強美國國防安全和「硬實力」。
無論在競選中還是在執政後,特朗普一直力主提升美國國防實力。2017年1月27日,特朗普上任剛滿一周,就在五角大樓參加新任防長詹姆斯·馬蒂斯就職儀式上籤署行政令,指示馬蒂斯對美軍戰備狀況、國防預算、彈道導彈防禦以及核態勢進行全面評估,意圖通過增加軍費、擴充兵力、增購武器等方式「重建」美軍。4天後,美國國防部出台執行備忘錄,公布了「重建」美軍的「三步走」方案。「重建」美軍計劃顛覆了奧巴馬政府的防務政策,反映了特朗普政府「以實力求和平」的理念,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美軍建軍備戰的主基調。
增經費與擴規模並舉
1月27日簽署行政令當天,特朗普稱將向美軍官兵「提供新飛機、新艦艇、新資源和新工具」。雖然正式計劃尚未出台,但綜合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提出的建軍方案、傳統基金會等頂尖智庫的對策建議以及美國國會相關報告觀點,「重建」美軍計劃將主要圍繞「增軍費」和「擴規模」兩條主線展開。
(資料圖)
首先,提高戰備水平,大幅增加國防預算。特朗普在行政令中指示馬蒂斯在30天內對美軍戰備狀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提交2017財年預算修正案,並會同白宮管理和預算局在5月1日前重新提交2018財年國防預算申請,為「重建」計劃提供經費支持。
3月16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任期內首份聯邦預算綱要報告,其中2018財年國防預算比上一年增加540億美元。與此同時,在白宮支持下,美國國防部以提升軍隊戰備水平和打擊「伊斯蘭國」等為由,要求國會為2017財年國防預算追加300億美元。需要指出的是,2018財年國防預算綱要報告包含了5740億美元的基礎國防預算,遠超《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規定的5490億美元上限,這將為特朗普政府最終廢除該法案進而增加國防預算奠定基礎。
(資料圖)
第二,重拾「兩場戰爭」理論,快速擴充軍隊規模。美國參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和傳統基金會等保守派智庫都認為,在當前全球安全形勢下,美軍的建軍備戰思路應從奧巴馬時代的「打贏一場大規模地區性戰爭+懾止一場地區性衝突」恢復到「同時打贏兩場大規模地區性戰爭」上來。為達成上述目標,美軍必須儘快擴充兵力規模。
強實力與謀轉型兼顧
特朗普「重建」美軍的計劃賺足了眼球,事實上,該計劃的出台並不僅僅是兌現競選承諾,其背後有著更深用意。
其一,貫徹「以實力求和平」政策。「重建」美軍行政令開宗明義指出,「以實力求和平」是重建美國武裝力量的政策基礎。美國保守派智庫代表傳統基金會認為,美軍當前存在規模偏小、資金不足、戰備不高三大問題。
(資料圖)
2012年以來,隨著奧巴馬政府逐步結束「兩場戰爭」,美軍啟動了裁軍計劃。過去5年,陸軍裁員達10萬,其他軍種均有裁減。據統計,當前美國海軍擁有各類艦船274艘,幾乎是1991年時的一半;空軍規模只有1991年時的三分之一;陸軍則處於1940年以來最小規模。壓縮規模的同時,美軍承擔的任務有增無減。從阿富汗到伊拉克的反恐行動,從重返歐洲到增兵亞太,美軍海外部署任務空前頻繁。正如空軍部長德博拉·詹姆斯在去年8月指出的,空軍規模歷史最小,但任務量卻是過去35年之最。在「自動減赤」的壓力下,美國軍方不得不重點保障當前行動需求,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戰備建設。今年1月30日,美國參議員麥凱恩在《華盛頓郵報》上指出:「日益嚴峻的威脅、不斷減少的預算、日漸老化的裝備、持續縮小的部隊規模以及高頻率行動節奏,導致軍隊出現了戰備危機。」美軍此番「重建」,首要目標是解決戰備不足問題,意在通過提升軍隊戰備水平強化美軍威懾力。
(資料圖)
其二,實現美軍建設「華麗轉身」。過去十多年,美軍的裝備採購、戰術發展、軍事訓練主要圍繞打贏反恐戰爭展開,導致美軍常規作戰能力出現下滑。近年來,美軍的威脅判斷發生重大變化。反恐、反暴亂作戰不再是美軍的首要關注點,應對大國衝突成為美軍建軍備戰的主線。
美軍此番「重建」,表面上是數量規模的擴張,更重要的是質量結構的優化,這正是特朗普稱其為「重建」的原因所在。從本質上講,此次「重建」是對美國國防資源分配的「再平衡」,重點是加大對高精尖武器裝備領域的資源投入,通過將國防資源聚焦到備戰高端戰爭加大其與其他國家相比的優勢,維持美軍的全球霸主地位。
好機遇與多挑戰並存
特朗普「重建」美軍計劃一經公布,立即遭到多方質疑。分析人士認為,該計劃可能陷入「雷聲大,雨點小」的境地。必須看到,在強化美軍實力方面,特朗普面臨兩大機遇。
首先是國會支持。特朗普贏得大選後,共和黨拿下了參眾兩院的多數黨地位。這意味著在許多重大問題上,白宮和國會將在一條戰壕里作戰。其次是輿論有利。在連續多年預算下降、軍方反彈以及保守派智庫渲染下,國會、白宮和美國民眾在強化軍力方面已經形成共識。
然而,儘管特朗普眼下正躊躇滿志,馬蒂斯執掌的五角大樓也行動迅速,但「重建」計劃要變成現實,還須克服兩大障礙。
(資料圖)
一是預算阻力。據美國國會預算局估計,陸軍每增兵1萬需額外支付16億美元,增兵9萬僅人頭費就需花費近150億美元。海軍擴軍計劃更是代價昂貴:福特級航母每艘100億美元,弗吉尼亞級攻擊潛艇每艘30億美元……據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估算,要完全落實「重建」計劃,每年至少新增開支550至600億,這種增速是美國政府當前的預算環境難以支撐的。
事實上,對於特朗普的「重建」美軍計劃,共和黨內部也存在較大分歧。共和黨內預算保守派希望未來5年增加1000億美元國防預算,而鷹派則要求增加4000億美元。無論哪種方案,都需要突破《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的限制,只要該法案依然生效,「重建」美軍就將面臨重重阻力。
(資料圖)
二是人員招募難。近年來,隨著美國就業形勢的改善以及符合入伍條件人口比例的下降,美軍人員招募工作舉步維艱。傳統基金會國防中心主任托馬斯·斯波爾認為,特朗普增兵計劃面臨的人力挑戰甚至大於經費挑戰。
當前,美國陸軍每年只能增兵1萬,否則難以保證兵員素質。鑒於此,陸軍參謀長馬克·米勒和陸戰隊司令羅伯特·內勒爾都曾公開表示,願意接受小幅增兵,以便將更多的資金用於裝備建設。此外,新增的70多艘軍艦也無法一夜之間到位。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研究員托馬斯·麥肯在國會作證時指出,無論是特朗普承諾的「350艦隊」,還是海軍追求的「355艦隊」,都無法在未來4至8年內建成。不難看出,特朗普快速擴軍的願望困難重重,「重建」美軍之路也不會平坦。
作者 |陳航輝
來源 | 解放軍報記者部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急需「關鍵決斷」!
※中美軍機南海相遇:擦槍還是碰瓷?
※薩德能同時防禦多少中遠程導彈,中國導彈能突破薩德的攔截么
TAG:科羅廖夫 |
※特朗普欲「以實力求和平」,這4國對中國蠢蠢欲動!
※美媒:特朗普搞核競賽後果嚴重 中俄或增強核能力
※特朗普又坐不住了:稱美國必須大幅加強和擴張核能力
※特朗普怒火萬丈,美防長吶喊助威:壓倒性實力將終結朝鮮政權!
※特朗普擴軍背後的隱憂:美國軟實力流失
※「強而有力」的行政令,能讓特朗普為所欲為嗎?
※針鋒相對,特朗普與普京不約而同強調,加強核打擊能力!
※美俄突然都要增強核能力 特朗普和普京這是要幹什麼
※英美特殊關係將繼續加強,特朗普延續敘利亞政策
※許利平:特朗普為何在朝鮮和敘利亞同時發力?
※英媒:防備特朗普反覆無常 中國增強海軍力量
※普京、特朗普都要加強核能力,中國絕不能閑著!
※金燦榮:特朗普穩住腳跟後或會對中國更強硬
※特朗普要大力發展美國海軍力量,是不是還等著中國購買美債?
※特朗普上任,或減弱針對中俄軍事壓力?
※特朗普力壓北約「大改造」:增「軍費」和多「反恐」
※特朗普放出亞太新政策,冷戰思維並非完美,亞太再平衡終難實現!
※美防長強烈要求向阿富汗增兵 特朗普:你來決定吧
※登富特:黃金蓄勢 特朗普砸場難改原油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