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看「愚人節」
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節。「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是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的民間節日。這一天是很多人都期待的節日,這種「愚人」的玩笑,為何成為一些人心嚮往之的放鬆機會,通過無傷大雅的玩笑得到包容和互動,傳遞幽默與快樂,最終使彼此更加貼近,獲得心靈的減壓和撫慰。
愚人節的活動方式雖有多種,但愚人節雷打不動的節目就是整人,不少人都覺得整人就是圖個樂子嘛,最典型的則是人們可以不受責備地互相愚弄、欺騙、開玩笑。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愚人節也關係到心理學與生活哦。
近年來,愚人節也日漸在國內尤其是年輕人中流行,不少人就在這一天被人「蒙」住了。回顧愚人節上當受騙的經歷,如果從心理學的層面進行分析,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愚人節」默許的適度惡作劇,如同為心靈開啟了自由日,讓本我中的自己得到釋放,帶來愉悅感。
一般來說,人們上當受騙主要受以下幾種因素影響:
1.個性因素:個性懦弱、依賴性強、缺乏主見、盲目崇拜者易受騙。
2.閱歷因素:一個人社會經驗缺乏、思想單純、知識淺薄則易受暗示。
3.雙方關係:施騙者與被騙者的關係越親密,彼此信任度越高,騙術越易得逞。
4.性別和年齡因素:女性比男性容易上當受騙,老年人和兒童也較容易被騙。
原來我們是「不完美」的同伴
你會跟陌生人隨便開玩笑嗎?當然不會。「愚人」的玩笑實際上是有選擇性的,範圍限於熟人之間。因為人們會預先在心中劃分一個安全範圍,認為這部分人是「開得起」玩笑的。
若從施騙和受騙的方法或心理特徵方面來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暗示即「心理暗示」,是指通過語言或動作,以一種含蓄的方式,對他人(或自己)的認知、情感、意志以及行為產生影響的心理活動過程,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
人們在愚人節里的一些糊弄人的把戲多利用了暗示術,因為多是一些善意的遊戲,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被暗示者一般也很少存在戒備心理,這便是人們較易接受暗示,進而受騙上當的原因。
(二)從眾就是在群體的影響和壓力下,個體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和大多數人想法一致的行為。從眾心理是自我意識弱化、獨立性較差、缺乏個體傾向性的體現。一般性格隨和、缺乏主見、獨立分析能力弱、缺乏科學意識的人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
如愚人節里常會傳播一些奇聞,其中不少明顯違背常識,有些人一開始也不信,但在傳媒發達的今天,一經眾多傳媒的傳播擴散,於是便弄假成真,使得一些人深信不疑。
(三)思維定勢我們的思想、行為一般總是習慣於長年累月地按照某種既定的模式「運行」,由於形成了固有的「慣性」,很多人因此而走不出思維定勢。定勢思維是人們思想的「羈絆」,會使人固步自封,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勢,也就是常說的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往往會別有洞天,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蹟。
在愚人節里一些人便利用了人們思維上的弱點,順著人們固有的思維「慣性」來設計某些機關,使人們不知不覺間誤入圈套。
總之,「愚人」惡作劇的存在,一定要基於相互的包容、理解和關愛。同時,也希望大家在惡作劇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不能做超過對方承受的範圍,以免影響到感情,適當娛樂,這才是人與人之間積極的相處之道。
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測試,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ben800
※很多時候,我們該治療的也許不是身體,而是情緒!
※少男少女的煩惱 性別焦慮怎麼辦?
※測一測TA心裡到底有沒有你?
※女人別太輕信情話,男人的行動更暖心
※失眠堪稱「百病之源」,女比男易失眠,失眠你重視了嗎?
TAG:為本心理 |
※師父,佛學之人也過愚人節嗎?
※學佛人,可不要錯過愚人節呦…
※愚人節的愚人劫!
※愚人節,才說真心話!
※愚人節 你不知道的七件事
※愛情里從來沒有愚人節
※愚人節整人都有哪些禁忌
※今天「愚人節」,發願堅決不說妄語騙人
※時尚圈的愚人節
※愚人節作文
※愚人節最全整人秘籍,玩的就是心跳!
※愚人節的由來 歷年愚人節重大事件盤點
※愚人節惡作劇需謹慎,小心尾骨損傷!
※今天愚人節,致我最愛的人!
※愚人節簡訊 愚人節整人簡訊
※愚人節三生肖最喜歡「愚」人
※愚人節整人哪家強?這招簡直喪心病狂到沒朋友
※信了謠言,你每天都過愚人節!去你的愚人節!
※梵塵戀愛學:愚人節表白指南———— 一定能讓妹子心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