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梁能在會稽造反樹大旗,憑的是什麼
項梁家族
說項梁就必須的先介紹一下他的家族。
項姓在中國是一個特別姓氏的。項家人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貴族,為楚國的復興和繁榮立下汗馬功勞,因功勛卓越受楚王賜姓項。
項家也不負君王厚愛,幾乎每代都有名將誕生。到項梁的父親項燕時,因為當時秦強楚弱,項燕便成了捍衛楚國的守護神。但項燕一己之力,阻擋不了強大秦軍前進的步伐。
最終,項燕為國捐軀了,而楚國也隨之滅亡。項梁為逃避秦軍的「斬盡殺絕」政策,不得不隱遁他鄉。而項羽自幼喪父,十來歲時就被叔父項梁領養。
項梁在會稽
項梁為了避禍逃到會稽,並且在那裡安定下來。不過對於亡國的深仇大恨他從來沒有忘記,一直堅信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並在暗地裡積蓄力量。
會稽這個地方,原本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時候,是越國的首都,在這裡發生的吳越春秋的故事,那是精彩紛呈。
到了戰國的中後期,這裡又被楚國佔了去,但不管這個地方在歷史有多麼的波折,在當時中原人的心目當中,這個地方始終很偏僻的,和城郊結合部沒什麼兩樣,所以這地方和中央政府交集也並不算太多。
估計會稽這個地方的人從來沒有見過什麼大人物。現在,原來楚國的名將項燕的兒子項梁來了,那當然都是很振奮的。
不管大事小事總是找他主持,比如說什麼紅白喜事啦、店鋪開張啦、新房建成啦,都要請他過去剪個彩講個話什麼的。
能把他請來的人都覺得倍兒有面子,這些事情雖然說又多又雜,但是項梁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基本上都是主持得非常細緻周到的,大傢伙覺得很滿意。
這就是實力派偶像,做事果然與眾不同。所以慢慢的慢慢的,項梁在當地的威望越來越高。項梁做這些事,也不純粹是「為人民服務」的,還有他的政治目的的。在組織管理的過程當中,很注意每個人的能力,好給以後的班底做準備。
至於他的侄子,那就是項羽啊,雖然後來是大大的有名,但在當時在會稽這個地方還只是一個標準的紈絝子弟,調皮搗蛋, 整天沒個正形兒的 。
例如找先生教項羽識字吧,光陰荏苒,三年下來,先生髮話了,還是讓他學劍吧。項梁看著先生憤憤而去,那個揪心的痛啊,還有那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而項羽卻說:「學寫字幹什麼呀,會寫自己的名不就行了嗎?」
於是又找先生教項羽練劍,光陰荏苒,又是三年下來,先生髮話了,還是讓他學點其他的吧。而項羽卻說:「劍術在好,也只能殺一個敵人,沒意思。」文的學不好,武也學不好,項梁不禁有些生氣了。將來光復楚國還怎麼指望這小子呢。
這時項羽又說:「我要學抵擋萬人之術」。說到兵法,正是項梁的長項,當年他在父親項燕的耳濡目染下,自然學了不少用兵之道。
最後,沒轍了,他親自教項羽兵法。然而,項羽是個淺嘗輒止的人,不到一年,就對兵法沒有興趣了。
這真把項梁折騰的夠嗆,文的你不幹,武的你不學,好不容易學個兵法,你又覺得自己老子天下第一,這個不上進的敗家子,真是讓人頭疼啊!
項梁順勢樹大旗,項氏集團正式掛牌成立
而一切都在這種平靜中醞釀著,直到有一天,有人跑來告訴項梁,北邊兒有兩個農民工,名字叫陳勝吳廣的,反了。
項梁頓時大喜,想心:「好傢夥,終於有人當出頭鳥了,老子我等這個機會等得花兒都謝了。我這回要不插一隻腳,趟一趟這渾水,真對不起這麼多年待這鬼地方」。
正在項梁開始籌備起義這個節骨眼上。會稽太守殷通主動把他請上府去了,把他的起義日期又大大向前推進了,
如果殷通後來知道自己這一請是引狼入室的話,他一定會為自己粗率的行動而感到後悔。當時殷通以敏銳的眼光看到秦朝馬上就要滅亡了。歷史的潮流如此,已經不可逆轉了。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於是,他決定先發制人,此時不起義更待何時?他找來項梁,是想讓項梁助他一臂之力。一些必要的客套過後,殷通終於說到了正題,他正色說道:「我想起義。」
項梁聞言先是一震,然後裝成比傻逼還傻的樣子。表示聽不懂太守的話。
「我想起義。」當殷通第二遍說這句話時。
項梁才知道太守並不是在開玩笑,也不是在試探自己。
「大勢所趨,太守真是識時務者了。」項梁說這句話時,已明白太守這次請他來的目的了,心裡不由暗道:可惜你雖識時務,卻不識人,我堂堂項氏名門之後,豈會和你這個昏庸無能的太守同流合污。
「我想讓你和恆楚為我領兵,事成之後少不了你們的好處」殷通的話果然不出他所料。
項梁先是客套地將「無德無能」之類的話推託一翻,然後才說:「恆楚最近不知所蹤,好像跑到大澤鄉當野人去了,除了我侄子項羽外,其他人都找不到他」
「那趕緊把項羽請來。」
隨後項梁引來了磨刀霍霍的項羽,項羽進府後,項梁還假模假樣的吩咐項羽去大澤鄉的山裡把恆楚找回來,我們輔佐殷大人一起造反,巴啦巴啦說了一大通。
突然提高音調到「還不動手,更待何時。」,就只見刀光一閃,殷通就人頭落地。
項梁、項羽就這樣輕鬆的合計殺害了會稽太守殷通。然後叔侄倆振臂一呼,早就對秦朝不滿的眾人歡呼雀躍,紛紛前來投靠,不出幾天他們身邊就彙集了八千餘人。
公元前209年9月,項氏集團正式掛牌成立,又豎起了一面反秦的大旗。
如果你喜歡,請多關注「歷史人物說書人」,後續更多精彩類容


※如果沒有這次誤殺,努爾哈赤,這個大明王朝的良臣,是不會造反的
※如果是朱標繼位,也著手削藩,朱棣還會造反嗎?
※諸葛亮殺魏延的原因不是因為他長了反骨怕造反,而是有私心的
※為戰神的孫子,卻跟著叛軍造反,並且有一項神技能
※晚清封疆大吏要啥有啥,卻無人敢造反,因慈禧手裡有一張王牌
※皇帝想試探大將是否有反心,做了這樣的事,大將不造反,國卻亡了
※諸葛亮為何在時候要除去魏延,不是因為他會造反是這個原因
※聽過大臣造反,你聽說過皇帝造反的嗎?他這是要造誰的反呢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連大家經常穿的丹寧也要「造反」了!
※此人為戰神的孫子,卻跟著叛軍造反,並且有一項神技能
※大清朝有那麼多親王、郡王,為何沒有一人敢造反?
※膽小的李淵,怎麼敢造反?
※秦末亂世,為什麼那麼多起來造反的人,獨劉邦能成功?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是怕他造反而棄用嗎,還是考慮到了什麼
※造反的都是「清君側」,那麼問題來了,第一次清君側是誰幹的
※朱棣造反成功以後,居然是先殺盡宮中的美女,後登基,這是為何?
※最窩囊的皇帝,被大臣打不能還手,還被質問:你是要造反嗎
※王莽是誰 為什麼說王莽是史上最像穿越者的一個造反者
※王懷疑大臣會造反,後來找到個金盒子,盒裡有字,他一切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