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你的青春我不懂——二次元審美時代已經到來?

你的青春我不懂——二次元審美時代已經到來?

葛穎,生於1969年。1991年至1994年工作於上海電影製片廠文學部、創作二部。1995年至今任教於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現為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副教授。



葛穎:我花了近一年時間看了大量我兒子喜歡的動畫片,結果發現了一個新世界,裡面玄機很大,反映出的問題也很嚴重。去年以來在影視方面,尤其在電影市場上面,我們和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分裂了。我們似乎已經完全進入了二次元的審美時代。

先說一下ACG這個詞,是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縮寫,也就是動畫、漫畫、遊戲的總稱。這方面最發達的是日本。

我兒子是95後,我長期在家裡面跟兒子處於無法溝通的狀態。他從小就喜歡看日本動畫片,我一直試圖灌輸給他什麼是好的動畫片?我覺得我的判斷肯定沒有問題,畢竟我看過那麼多片子,還不及一個小孩的審美?所以我試圖跟他說這些東西,但他一直是比較迴避的。我問他為什麼不喜歡像宮崎峻這樣的動畫片?他說宮崎峻好嗎?我說宮崎峻還不好嗎?不要說日本,就是西方世界也認同。結果他問我:「新房昭之知道嗎?」我不知道。他說你看過新房昭之的動畫片後,就一定不會再喜歡宮崎峻的動畫片了。

我覺得《小時代》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導演曾經是我的學生,我相信大約在未來的5-10年間,除了他本人可能再沒有我們學院的學生能打破《小時代》的票房記錄。說實話在我看來,這部片子問題多多,但孩子們是那麼愛它,我本人非常困惑這一點。

所以我的思考緣起在一年多以前,現在我將我的思考成果歸為以下幾個話題:

互聯網究竟為青春帶來了什麼?

網路一代的青春從根本上不同於之前所有的青春,乃是由於他們的青春不是傳統媒介塑造的。互聯網有效地把諮詢、知識和主流價值觀分離開來。

比如說我這一代人從小開始受教育,我們了解世界是通過傳統媒體來了解的,傳統媒體有一個特點,就是它是被主流價值觀完全佔領的一個領域,所以通過它來了解世界,它不光提供資詢和知識,還把主流價值觀在潛移默化當中給你了。而孩子們不一樣,在互聯網時代,孩子們可以既得到諮詢,得到知識,但卻不受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就像我兒子,他現在已經是大二,他的成長過程中幾乎不看電視,根本談不上看報紙。他所有的知識,所有的信息來得比我快,他都是通過互聯網來的,而且他可以翻牆到外面看外網。我發現這一代小孩不得了!歸根到底跟我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沒有受到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的輻射。

文化的生長是需要場域的,互聯網為網路一代提供的顯然不僅僅是一個更加便利的閱讀平台,而是護佑了由同好聚集、交流碰撞引燃的創建自身文化的內生動力。

互聯網非常有意思,它可以聚集一批人,而這批人可以不在同一個地點,完全不認識,但是他們可以根據同樣的喜好、同樣的話題結成一個群落,然後在這個群落當中討論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而你對這樣的一群年輕人想要進行干涉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曾經試圖混進去,進入那些論壇,但發現很快會暴露,因為整個的用語是不對的,你的立場在裡面也是不對的,要麼你在裡面完全裝傻,所以我發現互聯網真的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場域,有很多特質,如青春的叛逆可以在裡面自由生長,根本上來說並不受到成人社會的干預。

每一代青春文化都會遭遇主流文化以不再適齡為由對你的強制拆遷,正因此,互聯網的出現對青春文化的可持續性及由此累積的文化力量,便具有了決定性的意義。

父母總是說你該長大了,單位的領導和老師也都會這樣說,所以你往往被迫不再做孩子,但是有了互聯網就不一樣了,30多歲的人一旦進入互聯網的空間當中完全可以重新是十幾歲的孩子。這樣的現象很多,還有「宅男宅女」。所以互聯網不光是一個「去中心」的傳播平台,重要的是維護另類,為異見歧見提供了很多場域。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短暫的,過了就是過了,所以青春文化是一種斷裂的經驗。每一代都有,但每一代都會很快埋葬掉,你的經驗無法完整地傳承給下一撥人,因為每一代的青春都有所不同。但是互聯網可能為青春文化帶來連續性,在傳統媒介時代,青春文化的悲哀在於沒有屬於自己的場域,所以老是要看別人的臉色。互聯網時代的青春文化由於它的可持續性,最終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來改變現在既有的文化。

什麼是二次元審美?

二次元在日語中的原意是二維、平面,後來被用來專指ACG文化所構築的虛擬世界,以實現與三次元所指涉的現實世界的對立。

那麼二次元審美是什麼意思?審美其實就是世界觀,只是它從頭到腳插滿了大大小小情緒性的標籤,顯得比世界觀更加生動且更容易辨識。二次元審美的核心是互聯網虛擬屬性和青春的特質共謀的一種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必須要信仰一個東西,就是覺得在網路當中存在和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一個「異世界」,這是我看了日本動漫之後從裡面提煉出的一個詞。你必須信仰它,覺得這個東西和現實世界是一回事,也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所有你在異世界當中的想像性勞作,比如說你上網跟人聊天或者對動畫片發表自己的觀點,所有你在互聯網上乾的事,你都不把它認為是一種虛擬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有現實價值的,如果說你的世界觀達到這個地步,那麼你就是二次元審美的一個執行者。

異世界不會憑空生成,建構它的材料來源於現實世界。但作為對立的存在,它一定會按照自己的邏輯對現實材料進行篩選、變形和重組,這個邏輯就是審美。由於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中,審美主體對材料的選擇多集中於ACG領域,故此我們將這種審美命名為二次元審美。

既然網路當中如果我們確信真的存在這樣的異世界,那它到底是什麼?其實異世界剛開始的時候就是由ACG(動畫、漫畫、遊戲)這三個東西提供了大量的圖像素材,孩子們喜歡看,在網路上傳播,進而開始討論,異世界就在這個基礎上面開始成長起來,開始被建構了。

所以我說異世界是現實世界的一種變形的狀態或者重新被整合的東西,它的材料肯定還是來源於現實世界,因為ACG大家知道也不是憑空生出來,雖然它和我們的真實世界相對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其實它還是現實世界的一種曲折的反映。孩子們喜歡ACG,在搭建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異世界時,ACG成了他們的材料。而指導他們搭建的是什麼?就是審美。

二次元審美關於「萌屬性(令人激動的角色特質)」、「萌用語」的總計60多個類別的大約1000個標籤,是對二次元角色全方位掃描後的特徵概括,也是孩子們在異世界中思考人生、思考世界、互相交流的工具,是一種十分獨特的審美體驗。

你會問異世界裡有什麼標誌性的東西?二次元的審美究竟是什麼樣的?異世界中的人物都帶有「萌屬性」,所謂「萌屬性」是能增加角色萌度的各種特徵。

我好好看了一下,也學習了一下,我覺得很牛!簡單講就是「萌屬性」有60多個種類的標籤,是孩子們從ACG裡面總結出來的。孩子們對人的性格的歸類是跟傳統歸類不一樣的,當然受到了ACG文化形象的影響。他們會帶著這樣的概念看人,會在現實生活當中根據這些概念來塑造自我,這是很有意思的。下面是我羅列的部分「萌屬性」:

你的青春我不懂——二次元審美時代已經到來?

比如說現在孩子們都很愛的呆毛,頭髮像天線一樣上面有一根毛翹起來,就叫呆毛,表達了某種性格。所以我們熟悉日本動漫,經常會看到人物有呆毛,一旦有了呆毛就知道這個人大致是什麼樣的人,現在到我們的街頭看一下偶爾會看到有小孩不知道頭髮沒有梳好還是故意搞呆毛,非常有意思。

你的青春我不懂——二次元審美時代已經到來?

從本質而言,二次元審美其實是一種建立在二次元作品對現實世界曲折呈現上的經驗,它用萌化、少女化、擬人化的手段,軟化了現實世界冰冷堅硬的運行法則,帶有強烈的遊戲感和青春烏托邦色彩。

首先是萌化,我本來覺得「萌」就是可愛,我兒子說不對,在日語當中是激動、亢奮的意思,萌化是能讓你亢奮,我說我知道了,萌化很重要,讓你熱血沸騰的感覺。

其次是少女化,你會發現在二次元作品當中少女常常是表現的主體,男性在裡面相對來說是陪體,整個日本社會對於少女形象的崇拜今天已經到了非常發達的程度,在ACG文化當中,男性角色在裡面要麼變成各種各樣行動的陪襯,要麼渴望也成為一個美少女。

最後一個就是擬人化,我一直想要讓我兒子接受宮崎峻的作品,我說你不覺得宮崎峻畫得很逼真嗎?他說逼真有什麼好?為什麼要真?就是要不真。這個東西對我有相當的啟發性,因為我們都知道從傳統繪畫到現代是一個不斷走向抽象的過程,追求的就是不真,所以我把日本ACG文化當中二次元審美的畫法,稱之為「後印象式筆法」。

說到二次元審美對其美感的詮釋,我還是舉新房昭之09年非常轟動的動畫劇集《化物語》作為例子。《化物語》的故事把日本民間鬼怪傳說和校園題材進行嫁接,片子當中每1-2集描寫一個少女,這個少女一定被魔鬼附體,要查出來這個鬼怪是誰,然後把它驅趕掉。

你的青春我不懂——二次元審美時代已經到來?

但我發現新房昭之片中想要表現的重點並不是驅魔,他的重點是表現魔鬼附身之後少女的那種美,病態的美。我們這一代人的審美老是覺得美的本身是我們對傳統真善美的某種定義,但是到了二次元審美當中,這種異化的美反倒具有了時代性。

《小時代》說白了就是以二次元審美為核心的三次元形象產品,四個女孩的角色設計,分別是女王、無鐵炮(超元氣無腦女)、女神、地味子(勤勉乖巧),明顯是萌屬性性格標籤。

你的青春我不懂——二次元審美時代已經到來?

《小時代》中有變身嗎?其實基本上劇情中要解決困難和矛盾用的全是變身,只是這個變身經過了三次元的修改。

比如說第一集最後結尾時候碰到一個大問題,這邊秀開始了,她們的服裝卻運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怎麼辦?女主角們就在高架上面開始穿衣服了,把表演的衣服全穿上了,赤腳在高架上面奔向表演地點,這不就是變身嗎?只是缺了旋轉。

所以看明白了就知道原來《小時代》的設計思路在什麼地方。所以激起那麼大的粉絲效應。孩子們怎麼會不激動呢?還從來沒有在中國大陸的大銀幕上看到二次元審美的元素,哪怕故事編得差一點又怎麼樣?護犢之心油然而生呵,所以就是要力挺!

我們這種人又不知道二次元審美,一看什麼東西這是?現實合理性在哪裡?裡面要麼就是很有錢,要麼就是有困難了,舅舅就變校長了,現實當中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在裡面瞎掰,故事很拙劣,人物很可笑。我們的訴求和孩子們的訴求完全是兩碼事,人家不和你討論這種東西,人家興奮的是屬於他們的審美標籤現在終於佔領大銀幕了。這可能是第一步,以後會有更多。所以不得不承認這種二次元審美已經席捲而來,而且造成了兩代人很大的審美分裂。

你的青春我不懂——二次元審美時代已經到來?

資本推動的二次元浪潮正在襲來

我先介紹一個當代非常重要的哲學家,義大利的安東尼奧·奈格里。他2004年來到中國在清華大學做了一次演講,演講的題目是《帝國與後社會主義政治》。在這個演講當中他提出非常重要的觀點,他說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稱之為「非物質性勞動」。

非物質性勞動生產什麼?生產想法、知識、信息、文本、語言、形象、情感、關係等等,而且他說這種新型的生產已經開始把傳統的以工業製造為代表的生產,從強勢地區逼入到從屬地區當中。所以大家深刻地感受到為什麼上海的城市功能要轉型,就是要以非物質性生產為這個城市最重要的生產方式。

比如倫敦是全球創意之都,很多電視節目的創意都是從倫敦買來的。倫敦是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一個城市,以前工業化的痕迹特別嚴重,但是現在到倫敦看看,人家完全已經進入了非物質性勞動主導的城市形態,而把具體的物質性勞動排擠到從屬地區。

當代生產的格局出現了低端與高端的分野,工業勞動生產物質,非物質勞動生產影響力,影響力左右了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選擇,是決定性的,而影響力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審美。

你會發現,如果突然之間把孩子們在互聯網世界當中那麼多年的一種想像性勞作付諸於現實社會,在裡面可以生產出很多東西。隨著他們擁有經濟能力之後,消費一定會推動這些,因為資本是無孔不入,只要有人消費,資本就會開發那個東西。

所以我們從大局觀上會發現,二次元審美在互聯網上孕育了那麼多年,隨著年輕一代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強,現在它確實開始從互聯網世界反身回到我們的現實當中了!

從態勢上看,二次元審美正通過二個大的路徑向現實世界襲來,並已構成對現實的細節改變。

其一,形象生產及其衍生產品。ACG文化當中一些人物的經典形象和經典空間氣氛,被分拆成各種造型元素,成為三次元真人的個性符號和空間標示。

這不僅直接催生了美拍、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等視像工具類網路產品,更引導了現實中服裝、配飾、美容美髮、家居裝潢、演出市場、電影等行業的產品變革。

其二,關係生產及其衍生產品。我們都很熟悉網上的交互產品的升級,從較早的BBS、博客,到QQ空間、QQ秀、微博、YY,並進一步迭代出現微信、陌陌、友加、煉愛等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社交類網路產品。

這些異世界中不斷進化的交往方式,正在迅速改變現實世界中人群的組合、離散規則,以及與之相關的空間樣式。由此導致通信、交通、餐飲、酒店、旅遊業的產品升級。

二次元審美文化的漏洞是主流文化與之和解的入口

最後我們來看一個更重要的話題,就是我們怎麼應對它?要發現應對之道先要發現二次元審美的漏洞。這關係到一個重大的問題,如果我們說世界永遠是屬於年輕人,這是自然規律,但問題是文化權力的交接存在多種形式。如果兩種代表性文化嚴重對立、深刻隔閡,彼此你死我活的爭鬥會讓所屬地區付出極大的社會成本。

這顯然是謀發展、圖復興的中國社會不願接受的。網路一代目前尚沒有能力擔當文化的主導角色,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任由這些青春文化事件背後的審美分裂持續擴大,它將無可挽回地造成兩代人在文化上的心結。不管未來他們接棒時的文化核心還是不是二次元審美,烙下的心結將會危及過渡的平穩展開。心結宜解不宜結,我們應該將二次元審美及其代表的網路一代的文化特質納入主流文化的戰略框架,理性地研判它們的優勢與不足,尋找和解的途徑,化解誤會與歧見。

從文化屬性上講,二次元審美是一種關於「逃避」的文化。異世界本質上是一個容納少年煩惱與無因反抗的桃花源。雖然它對現實世界的矛盾與衝突有著曲折的呈現,但其提供的解決方式往往是一廂情願或浪漫詩意的。

現在電視的收視率下降的一大原因就是孩子們不看電視,其實孩子們對電視的情緒早在2001年的時候就爆發過一次。2001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譯制了一部日本動畫片叫《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年首播時轟動日本,因為揭示了日本社會的一些深層問題,由於收視率很高所以我們買過來。

你的青春我不懂——二次元審美時代已經到來?

可是我們在譯制時把有導向性的問題全部處理掉了,把人家的台詞改了,片名改成了《天鷹戰士》,最牛的是把人家的主題歌也改了,原本主題歌叫《殘酷天使的綱領》,我們給改成《美麗天使行動綱領》,還填了中文詞,讓一個中國歌手唱了。搞完,過審了,深圳電視台第一個放,全國地面頻道隨後開始放。其實孩子們早就通過盜版碟看過這部動畫片,一看怎麼改成這樣?抗議!那個事鬧得很大。

從2001年開始,那撥孩子們就開始疏遠傳統媒體,尤其疏遠電視,一批接一批疏遠。那個時候網路在大陸剛開始流行,這一事件使許多年青人聚集在BBS上,開了很多論壇,大家開始是去那裡泄憤,在那裡罵娘,有人提出說我們不跟電視台玩了,我們自己在網路上籌建一個平台放動畫片,大家都說好,結果網路上匯聚了各種人才,有很多是學外語的,說我來做字幕。也有學計算機的,說技術的事我來搞定。動畫片的互聯網時代就此拉開。

後來這群人在網上開始膜拜這部《新世紀福音戰士》,膜拜的一個方式就是反反覆復看,看完之後討論,電視台越剪的地方他們越要討論,反反覆復。要知道精讀一部作品會很有效果,最後他們提煉出來很多元素,這些東西都變成了二次元審美當中的一些重要標籤。

去年我兒子專門給我推薦了一個日本的演唱會,我看了一下,把我給驚了!2010年的3月份在日本東京,現場售票2500張,一個多小時之內全部搶空,更多的人是通過網路直播觀看這場演唱會,這場演唱會的主角是一個16歲的少女,身高1.58米,體重42公斤,而且她有標誌性的東西,她長發及腰,頭髮是蔥綠色,她在粉絲呼喊當中登場開始演唱,這個歌星名字叫初音未來。

你的青春我不懂——二次元審美時代已經到來?

這個歌星可能永遠不會老,永遠16歲,為什麼?因為她其實是一個虛擬偶像,但問題牛就牛在一個虛擬偶像可以真實地登上三次元的舞台,所以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那些粉絲們都差點昏過去,現場幾近瘋狂,簡直就像我們信基督,而基督真的降臨了,你能夠想像嗎?

我一直跟我兒子說你迷戀這些東西對你的現實學業有幫助嗎?對你的現實人生有幫助嗎?後來我發現孩子們的這種迷戀其實為他們帶來一種安慰,他們之所以還能夠坐在家裡安安靜靜地看書,正是因為這個虛擬世界實實在在地慰藉了他們的心靈。所以現在的孩子的特點,哪怕男孩都很乖,很聽話,他很多所謂的逆反都消融在他的異世界當中。但另一方面,今天的孩子確實在應對現實困境時表現出了一種特別的浪漫,他們叫「腦洞大開」,我們叫「不靠譜」。他們的解決之道常常令我們哭笑不得。這個漏洞正是主流文化可以嵌入的地方。

第二個漏洞就是二次元審美源生於日本,雖經港台地區文化及大陸本土文化多年來的落地轉化,但它的異國性仍然清晰可辨。這會使它與中國現實的進一步對接存在諸多口徑上的失配。

比如談到SNH48,我們社會對清純可愛的少女其實是有審美需求的,SNH48確實有獨到之處,這個團隊如何更多的能夠有一些上海特徵?我們應該怎麼進一步對之進行落地改造?這是我進一步在思考的問題。這樣的文化不得不引起我們主流文化圈內每一個人的重視,今天它已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而且不可阻擋的是背後有資本的推動,有它的消費推手,所以今天令我們覺得有點無奈的是,似乎已經不是你想背過臉去就可以視而不見的了。

問&答

問:對於這些年輕人,是應該認真跟他講道理還是不太認真講道理,還是我們要不要跟他們講道理?

葛穎:我在那篇文章的最後提了一個比較具體的看法,我覺得我們現在首先做的一點是必須要聽得懂他們說話。在網上沒法跟他們說話,你一說話人家知道你不是他們這一類,把你踢出來。所以首先得先學會他們的語言,現在的問題嚴重到我們說的話都不一樣。

我兒子已經大二,他根本不理你,跟他說這個東西他不反駁你,他就冷笑一下,沒法跟他溝通,但是最近一年我們父子關係好了一點,我非常真誠地討教他,我說你告訴我該看誰的片子?我好好看,看完了之後跟他討論。這樣交流之後,至少軟化了我們的父子關係,我們之間話開始多了。

所以我覺得也不是說一定要讓他聽我的,也不是我完全聽他,接觸可能是第一位,在接觸當中大家會尋找到某些共同的話題,我現在在談話當中越來越把自己的審美給他,因為確實有很多年輕人,他的逆反有的時候完全沒有道理,排斥很多很經典的東西。所以直面交流很重要,如果各操一套語言,事兒就麻煩了。

問:現在這麼多人不看電視,如果把這些人吸引回到電視,我們能做具有二次元審美電視節目嗎?

葛穎:前一陣子《盜墓筆記2》在上海演出,上海的評論家看了完全失語。在他們看來,這些演員口齒都不清怎麼演話劇?但孩子們瘋了,最牛的小孩從外地來,她買了最貴的票子卻沒有錢住旅館,在劇場外睡覺。問她為什麼這麼瘋狂,她說我喜歡,她居然愛的是連台詞都聽不太清楚的話劇,這就是一種審美。我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這就是審美分裂。誰說一定要聽得清楚,誰說一部電影一定要敘事很清晰?不一定,我們真的要端正觀念跟孩子們混了,否則真的會被消滅掉的。

問:對於我們傳統媒體人來說您有什麼好的建議?一個是互聯網,一個是傳統媒體。

葛穎:這個不矛盾,因為互聯網很多內容也是從傳統媒體衍生出的,由於新媒體擠壓,我們傳統媒體包括平面媒體、電視媒體都有一定的頹勢,這是因為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碎片化,不允許你有完整的等待性的內容,所以互聯網就是一種適應碎片化、移動化的新型媒介。

我覺得對於我們傳統媒體人,一方面要把節目碎片化,使節目能夠從形式上更好地嵌入當代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許是更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審美轉化。雖然我們依然可以堅持60後、70後的審美,因為我們有這部分的觀眾需求,但是從發展趨勢上來說,可能這個世界終究會走向一種新的審美,而這種新的審美正是從生活的邊緣向核心突進的,所以我們居於中心卻不可以放棄感受來自邊緣的潮訊,時刻敏感,心才會不老。


微信公眾號:二次元的夢幻理想鄉

關注即可獲取「各種各種」動漫資源

你的青春我不懂——二次元審美時代已經到來?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幻理想鄉 的精彩文章:

「Love Live!」是如何成為「邪教」的?
COS逢坂大河,超萌Rocky Chan,你根本就是本尊吧?
《全職高手》聖地巡禮!杭州會成為一個新的二次元聖地嗎?
原來是美圖
媽,520我與這個漫展有個約會

TAG:夢幻理想鄉 |

您可能感興趣

我懷念那個時代,那個時代再也不回來
他曾經是王者,後來時代變了
胸的時代已經過去,臀的時代已經到來!
後人類時代即將到來,你做好準備了么?
95後少年之愛:我們在等待一個更好的時代,卻不知它何時會到來
美膩的紗裙時代已經到來,卻讓整個春天都溫柔了起來
久不來喝咖啡,居然碰到了這本書,我的高中時代
5G時代即將到來 這些你都知道嗎?
二胎時代,你沒準備好嗎?三胎都要來了!
女孩,歡迎來到「不嫉妒」時代
雙航母時代到來了,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我們曾羨慕如今已經退役的那些航母
在你是少女時期,也曾經過這些青春往事!-《我是少女時代》
三國時代,你肯定想不到他最先稱帝,沒兩年卻著急把帝位丟給他哥
讓我們在《魂斗羅:歸來》中 回顧三十條命也不夠死的少年時代
二孩時代的到來,為那些行業帶來黃金時代
你媽的少女時代,最美了
5G時代就要來了,你準備好了沒?
網吧時代將被取代,老師我只是來看看沒玩
少女時代八美一次全扒,說好的純天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