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百多年的強盛王朝,面對一個新興小國為何屢敗屢戰?

二百多年的強盛王朝,面對一個新興小國為何屢敗屢戰?


兩百年赫赫軍威,止步於對陣後金的白山黑水;


三十年屢敗屢戰,見證了守土衛國的砥礪前行。


作為最後一個漢族大一統王朝,大明朝各項成就斐然。


尤其是軍事力量,保持了二百多年的強盛,屢屢擊敗外來強敵,創造了諸多奇蹟。


然而,這一切輝煌在遭遇了後金時彷彿戛然而止了。

作為一個新崛起的少數民族政權,後金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在短時間內就將明朝的遼東基本收入囊中。


是什麼給了後金如此神力?大明王朝為何對陣後金時屢屢敗北?



二百多年的強盛王朝,面對一個新興小國為何屢敗屢戰?



(圖)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


1 士兵體質,南不如北


在我們的印象里,中國人普遍比較文弱,特別是面對人高馬大的蒙古人和俄羅斯等西方人。


中國人之所以體格偏小,在於緯度較低的氣候環境,低緯度的人普遍比高緯度的人個頭小,南方人平均身高不及北方。


再者,北方氣溫較低,氣候條件相對惡劣,造就了北方人的厚脂肪,顯得人高馬大。三百多年前明朝面對的就是一群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


嚴酷的環境造就了女真人的強健體魄。由於缺乏穩定的食物來源,他們的耐力很強。又由於他們長期從事游牧業,以牛羊肉為食,長期吃牛羊肉,身體的爆發力很強,這在近戰中很佔優勢。

強健的體格讓他們對嚴酷環境有了更好的適應性。


相比之下,明軍的個人體質就明顯不敵了。明朝士兵體力等總體指標不如後金,這種劣勢在白刃戰中表現得特別明顯。而且對陣後金明軍必須北上,深入到女真的活動區域作戰,惡劣的環境使得體質上的劣勢更加明顯。


2 軍制兵種的落伍


衛所制度貫穿了明朝始終,作為一個成熟的軍制,衛所制度在明朝前期發揮了巨大作用,它保證了明軍對外作戰的勝利,同時加強了對地方的軍事控制。而且衛所制度下,士兵平時為農,戰時為兵,極大地減少了財政開支,可謂好處多多。


但是再好的制度,一成不變也會落伍。


衛所制度發展到明朝中期之後便難以為繼。


首先土地兼并特別是軍事地主的崛起導致軍田日益萎縮而難以支撐;再者朱元璋為防止將領獨大,仿效宋朝實行輪崗制度,這導致士兵沒有了保家守土的責任感,特別是守衛遼東的基本都是外地士兵,指望他們的保衛決心是不靠譜的。所以明朝在遼東的衛所在後金的衝擊下很快消亡。


鑒於衛所制度的弊端,明朝中期開始,私募武裝開始登上歷史舞台,戚家軍、俞家軍就是例子。關寧鐵騎也是私募武裝的產物,它隸屬於袁崇煥,各級軍官直接效忠於他。


這樣的制度戰鬥力是保證了,但卻不怎麼聽話,他們基本等同於軍閥,唐朝就是被軍閥(藩鎮)肢解的,明亡時吳三桂也是軍閥性質。


雖不聽話,但籠絡好將領,事情倒也好辦。袁崇煥一直忠於明王朝,即使後來被殺,關寧鐵騎也一直竭力阻擋著後金。

先前明軍基本以步兵為主,而後金基本都是騎兵,這導致了明軍野戰中的極大被動。


明軍步兵在野戰中基本屬於被虐型,晚明最強騎兵關寧鐵騎在騎兵對砍中勉強能和後金軍戰成平手,這還是在掌握了三眼火銃等先進火器的基礎上。


所以後來明軍只好「憑堅城,用大炮」。



二百多年的強盛王朝,面對一個新興小國為何屢敗屢戰?



(圖)袁崇煥,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後明朝百姓爭相搶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卻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讚賞。評價歷來褒貶不一。


3 由技術碾壓對手到被趕超


一直以來,中國的火器發展長期領先世界,直到大航海時代到來。


雖然火器起步早,但是在這個農業為主的社會,火器的發展始終是一個額外的附屬,而且都是官方主導,因此積極性低,發展甚是緩慢。


直到葡萄牙入侵,經過西草灣海戰,明朝繳獲了葡萄牙的火炮,才發現西方的火炮技術已經大大超過了自己。

於是,嘉靖時期開始,明朝開始向西方學習,對西方火器(統稱為佛郎機)進行大量仿造和升級,終於使火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此時的努爾哈赤剛剛從奴隸制度中走出來,基本處於半野蠻狀態。因此,先期明金對戰,明朝的火器對女真騎兵處於絕對碾壓狀態,努爾哈赤也在寧遠之戰中被紅夷大炮擊傷導致喪命。


但出彩基本在守城戰中,野戰中明軍依然吃力。而袁崇煥殺了東江鎮守毛文龍後,毛手下的耿精忠、尚可喜先後投降後金,為後金帶去了急需的火炮技術。從此後金建立了火炮部隊,明軍消滅後金的希望更加渺茫。


4 對戰成本,後金打仗有利可圖;明朝則是入不敷出


大明帝國長期先進,各項指標引領世界。


相比之下,後金政權各種落後,人口稀少,資源匱乏。而且由於技術落後,抗天災能力極差。因此,南下搶劫是他們不斷戰爭的源動力。


由於明朝晚期邊防廢弛,因此後金每逢南下搶劫,都收穫巨大。這種巨大的收益極大刺激了他們的搶劫願望,因此軍隊越強越多,破壞性越來越大。


反觀明朝,長期以農業為主。農業生產需要大量青壯年勞動力,而打仗需要的也是這部分人,這就很矛盾了。所以,要想保證戰爭勝利,就必須犧牲掉大量的農業生產力,而農業生產又是保證戰爭勝利的基礎。因此,明朝再次陷入矛盾之中。


對明朝而言,打仗絕不是發戰爭財的機遇,反而是鯨吞國力的巨大負擔。


明軍和後金軍打仗的動機完全不同。由於長期拉鋸,明朝農業長期被掣肘,漸漸難以為繼,而後金卻靠著劫掠迅速壯大。

明軍的迴光返照是關寧鐵騎,這支由失地遼人組成的騎兵部隊不但有著守土衛國的決心,更由於袁崇煥制訂的獎勵政策,每個人都是既得利益者,打仗賣命。而關寧鐵騎作為抗金第一線,自然裝備精良,因此關寧鐵騎近似無敵。


但說來說去關寧鐵騎的投入終歸要靠明朝政府買單,為了維持這樣一支常備軍,明朝政府不得不犧牲其他地區的邊防,這導致其他地區烽煙四起,內部動蕩不安。後期加征「三餉」直接導致了農民起義的烽火。



二百多年的強盛王朝,面對一個新興小國為何屢敗屢戰?



(圖)西草灣之戰是發生在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在廣東西草灣明水師與佛朗機海軍的一場海戰。


5 滿蒙結盟,造成大明多線作戰的壓力


後金軍隊在利益驅使下,不斷南下進犯,明軍只能消極據守。由於後金游牧民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作戰特點,明朝依託天險構築了關錦防線,這道防線確實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尤其是山海關猶如一扇鐵門,將後金牢牢擋在關外。


但是關是死的,人是活的,山海關走不通,後金想到了大迂迴作戰。


就是借道蒙古從明朝北部進攻。作為在北方長期鬥爭的少數民族,蒙古和後金的唯一共同點就是他們蠻夷的身份。後金的崛起在給明朝帶來壓力的同時,也讓蒙古看到了威脅。


對於明金雙方,蒙古的立場開始重要。

本來經過明蒙「封貢互市」,明蒙之間已經和平了好多年,但是明朝沒有堅持這一民族政策,導致了後金搶得了先手。後金對漠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採取了又拉又打的措施,很快就將漠南蒙古納入版圖。


漠南蒙古的淪陷讓明朝北方壓力劇增,從此抵抗後金的防線不再是山海關一點,而是北京北部的長城一線。對於財政早已捉襟見肘的明朝而言是一個巨大負擔。


不得已,明朝只得加征「三餉」,結果導致了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而明朝又不得不抽調精銳東奔西跑。這樣的條件下,明朝據守都費勁,壓制後金幾乎是不可能的。


6 八旗組織能力強,明朝黨爭嚴重,政策搖擺不定


後金的發展靠的不僅是凶蠻,更有一套高效率的八旗軍事制度。一般而言,亦兵亦農的制度形式在王朝初期總是能夠成功運用,唐朝府兵制、明朝衛所制都曾成功實行,八旗也是類似的組織形式。


後金軍隊數量不佔優,但是八旗制度保證了每次作戰都能夠傾巢而動,相對於「一盤散沙」的明軍,這種凝聚力能夠爆發極強的戰鬥力。


後期收編了漠南蒙古後,後金又推行蒙八旗。入主中原後,又建立了漢八旗。後期的八旗是抽調精銳組成的軍隊,並貫穿清朝始終,這是清朝前期能夠取得天下的基礎。


反觀明朝,可謂是朝三暮四。


先期遼東經略熊廷弼出於節約財政,主張據山海關而守;後繼的孫承宗出於加大縱深,主張戰線前出,構築關錦防線;再後來遼東經略高第再次棄守關外,再後來袁崇煥恢復關錦防線…在這樣的搖擺中,明朝的對金戰略一改再改,特別是伴隨著東林黨和閹黨的此消彼長的鬥爭,明朝在遼東的戰略更加搖擺不定。每次棄守,大量物資歸後金所有,再行恢復,又是一項巨大開支。


作為一道堅固的防線,關錦防線也有其明顯缺陷。

首先,它很燒錢,孫承宗自力更生每年只有15萬兩的收入,而耗費卻是400萬兩起。明朝為了這條防線,把老本都貼進去了;


其次,深入敵境的錦州實在是一個易攻難守之地。就因為這樣的四戰之地的不利地形,三大戰役時國民黨軍才會輕易被解放軍包了餃子;


最後,關錦防線是一條縱向防線,有縱深沒有橫向展開,這導致明軍只能死守山海關一點。


而後金和蒙古結好之後,皇太極曾多次從北京北部的古北口繞道進攻,這就讓關錦防線很尷尬了。實際上,從滿蒙修好的那一刻起,關錦防線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二百多年的強盛王朝,面對一個新興小國為何屢敗屢戰?



(圖)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


7 小冰期,農牧界線南移,給了後金廣闊的迴旋空間


如果說明朝滅亡是天意如此,那麼小冰期就是最好解釋。


氣溫降低導致農牧界線南移,客觀上導致了明朝將遼東讓出,給了後金極大的戰略迴旋空間,這才導致後金越來越強。

如果沒有李成梁對努爾哈赤的偏愛和扶持,後金能不能崛起?大明王朝會不會江山永固?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大明王朝也最終無奈地沒入了歷史的塵埃。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澀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古人的力氣到底有多大呢?不是舉鼎就是托房子
此人61歲不退休,反而干出了一件影響近千年的事情
悟空與八戒的恩怨是如何結下的?誰又被坑得慘一些?
三國建築和清代建築有何區別,竟讓6000萬打水漂?
諸葛亮死前為何指定一個曾不理政務喝得大醉之人接班?

TAG:歷史品讀 |

您可能感興趣

二百多年的強盛王朝,面對一個新興小國為何屢戰屢敗?
二百多年的強盛王朝,面對一個新興小國為何屢戰屢敗?
兩百多年的強盛王朝,在對抗一個新興小國時卻為何屢戰屢敗?
這個朝代最早實施「一國兩制」,讓一個游牧國家強盛了兩百年
第一個多民族相處融洽的強盛王朝,盛世大唐!
唐朝到底有多強盛:一人滅一國,一個外交官的傳奇
此朝太強盛,一鄰國挑釁,二十年後主動要求成一個省
北方有一座山,中國共到過四次,每次都代表著一個王朝的強盛頂峰
歷史共有多少大一統盛世從盛世數量看一個王朝的強盛
中國歷史上:唐、漢、明,這三大強盛王朝哪個最強大?
歷史上共有多少大一統盛世?盛世數量看一個王朝強盛
驚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為何女子都如此強勢?
此人用一塊餅退敵十萬,開創我國一強盛帝國,毛主席稱其千古無二
三百年的一個強盛國家 人口過億,皇帝的一句話註定敗局
它們是中國最強盛的三個王朝,還竟然統治過世界三次!
高句麗,歷經中國兩代最強盛的王朝,四位雄主才最終打下來的小國
中國歷史最強盛的八個王朝興衰成敗的原因,讓後世值得深思
開元盛世的唐朝到底有多強盛?
這個國家強盛一時,卻因為國號選擇不當,四十年就亡國了
這才是中國最強盛的姿態,使者萬里斬首他國國王,此後萬國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