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1 一場霸權對普通人的暴力


這兩天的一則大新聞,奇蹟般地讓大部分中國人和關係不太好的日、韓人,大部分中國人和美國人,甚至左右分裂的美國人都站在了同一陣線上,一切的起因都是——


美國聯合航空的航班上,發生了一起乘客被暴力拖拽下機的事件。


根據這兩天各方的最新報道和跟進,事情基本上可以還原為這個樣子:


當地時間4月9日,美聯航UA3411航班準備按計劃從芝加哥飛往路易斯維爾。根據一名乘客的採訪,登機前20分鐘,航空公司通知乘客航班「超售」,開出400美元美聯航代金券補償的價碼尋找自願放棄飛行的乘客。

但是,並沒有人響應,大家也都正常地陸續登機,乘客以為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登機完畢後,航空公司繼續尋找志願者,並把價碼提高到了1000美元,但依然沒有人願意。於是他們隨機挑選了4名乘客,要求他們下飛機。其中3名乘客照做了,但第4位乘客是一位稱自己第二天有病人要看的醫生,因此拒絕下機。


在網友上傳的視頻中,我們看到了芝加哥航空部門的安保極其粗魯地把這名乘客從座位上拖了出來——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據稱,乘客在拖拽過程中頭部磕到了扶手,血從他的口鼻中流出。視頻中,他被安保拖在地上行進,似乎已經失去了意識。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後來,這名乘客又返回了機艙,在過道中驚慌地走來走去,看上去精神受了刺激——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點擊播放 GIF/944K


並且扶著機艙門框喃喃自語:「我要回家……殺了我吧……」之類的句子,臉上的血跡還清晰可見。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最後,這名男子被擔架抬下了飛機。


視頻在網上被曝光後,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昨天一整天,我們都看到各方在猛烈譴責美聯航竟然如此粗暴地踐踏一位消費者的基本權利和一個人的基本人權,最初那份官方聲明中輕描淡寫的「重新安置乘客」(re-accommodate)更是被唾沫星子淹沒得渣都不剩。


網友製作的美聯航最新宣傳語:如果我們懟不贏競爭對手,我們就懟顧客


過了一天,美聯航CEO的最新道歉聲明終於自打臉,承認航班其實並沒有超售,而是有四位美聯航的工作人員需要搭上這班飛機去路易斯維爾,所以要把四位買了票的乘客擠下去。


最初的回應:航班超售


最新聲明:沒有超售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無論那份99%的人從來不會看就點√的知情協議里怎樣地寫著航空公司有權在特殊情況時讓乘客服從安排,這樣粗魯、暴力、不講人情的對待方式,都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美國時間4月11日,CEO也終於承受不住輿論的炮火,向被打乘客道歉並稱,沒有人應該被這樣對待。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這次遠在半個地球外的事件在中文互聯網上掀起了格外大的波瀾,不僅僅因為被暴力對待的人是位69歲的老人和醫生——一個普遍受尊敬的職業,還因為他的亞洲面孔。


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位乘客自稱是華人,並在被要求離開飛機後抱怨,「他會被選中只因為他是華人」。


同胞+老人+醫生這三個因素疊加起來,讓國人產生更多的同理心和惻隱之心,萌發更充沛的正義感,再正常不過。


不過隨後的報道出現了所謂的「反轉」——媒體報道,這位David Tao醫生其實是越南裔,並不是之前大家一直認為的美籍華人。(當然,他很有可能是在越南很常見的越南華人,並且可以看出他自己認同華裔身份)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同時媒體也挖掘出這位醫生的「黑歷史」——2004年曾因不當販賣藥品,遭多項重罪指控,並被吊銷行醫執照(於2015年恢復)。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可是這反轉,根本算不上什麼反轉。大多數人是拎得清的——


無論David Dao是什麼裔,他首先是一個人,不該承受這樣的粗魯對待;


無論他之前犯過什麼錯誤,受到了怎樣的懲罰,都不能構成他這次作為一個普通乘客被暴力對待的理由。


當雞蛋碰上石頭,當一個普通的消費者遇上被壟斷和被工會「慣壞了」的大企業,當弱勢的個體碰上一個習慣了霸權的體系……人往往會站在哪一方,不過是唇亡齒寒的人之常情啊。


2 為什麼羞於談種族歧視?

這次事件在國內還有一個矚目的焦點:David Dao的華裔/越南裔/亞裔身份


事件從曝光到現在,「種族歧視」四個字就一直沒離開國內的輿論中心。大家對於David Dao在整個過程中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的觀點非常分裂,也往往很激烈。


一部分人大聲疾呼種族歧視對亞裔不公,怎麼就那麼巧挑選到亞裔乘客下飛機呢?怎麼就那麼巧是亞裔乘客被打了呢?換了其他在美國最受政治正確保護的少數族裔,你看警察還敢不敢動手?


另一部分人則主張這件事完全和種族不沾邊:什麼事都往種族上扯,出了事就覺得自己被歧視,是有多自輕自賤啊?


「難道要玻璃心到矯枉過正,讓別人看見華裔/亞裔就覺得『好好好你們會鬧事兒,惹不起』,但心裡怨恨,才高興?」


「本身就是人權的問題,非要拿亞裔標籤出來帶節奏、混淆重點。」


也有人說,西方的主流媒體都沒有拿種族問題來說事兒,國人卻揪著大做文章。


的確,目前主流媒體中只能見到外媒報道中國網友反應時對一些質疑種族歧視的轉述,西方主流媒體的著眼點主要還是霸權大企業對普通人的不公待遇。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但華裔脫口秀主持黃西認為,主流媒體的噤聲恰恰很危險:他們甚至不承認這是對亞裔的歧視。而歧不歧視,只有靠當事群體自己說話,跟媒體是否發聲定性無關。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而他認為這是種族歧視的觀點,也基於David Dao自己心中已經產生了作為少數族裔被歧視的不適感。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那這件事到底能不能去談種族歧視這個維度呢?


首先,國內一些人為了發泄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而誇大、造謠當然是不可取的。「人為挑出亞裔」、「四位下機乘客全是亞裔」這些說法基本可以判定為沒有報道依據的捏造,對於討論事實有百害而無一利。

但是一些疑點也確實是存在的。


在如何選取下機乘客這件事上,美聯航發言人最初的回應是:沒有回應。


後續的報道中,具體挑選的程序也是語焉不詳:


發言人Hobart沒有說明挑選是由計算機完成,還是人工選擇,還是兩者的結合。不過他稱考慮的因素會包括下機者會在下一班航班前等候多久,以及傾向於不把家庭分開、不單獨留下小孩。(譯自《紐約時報》)


這樣含糊的回應,並不夠有力,也不能讓人完全打消挑選是否公平的疑慮。


機場警察這樣對待一個亞洲面孔的老人,也會讓很多人懷疑這是不是和主流對亞裔有「軟弱、不愛惹事、好欺負」等刻板印象有關。


國外其實同樣有網友質疑事件中可能包含種族歧視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當疑點確實存在時,在合理範圍內質疑、追問種族歧視存在的可能性,真的就是自我否定、自輕自賤嗎?

對此太敏感的人,到底是在意別人有沒有抓住事情本質,還是不願承認其實亞洲面孔在西方世界就是弱勢的存在、卻硬要逞強安慰自己沒事兒呢?


當然,當我們談論種族歧視的時候,邏輯不應該是「因為他是亞裔,我也是亞洲人,所以我覺得他占理兒,我才要替他說話」;


而是當我們認清了這是霸權企業對普通人的侵犯後,為那個受害的同胞和族群中每一個人,去警惕種族歧視的惡意,去鞭策、預防未來更嚴重的種族歧視會因此滋生。


多一分理性的質疑,大概要好過一分鴕鳥式的逃避問題。


3 歧視究竟與你我何干?


既然牽扯到了受害者的亞裔身份,就不得不讓人想到每次華裔在海外遇害、受歧視、遭到不公正待遇後出現的聲音:


人家都不是中國人了,美國人在美國被美國人打了(or法國人在法國被法國人殺了),跟你有什麼關係?


那是韓國人/日本人/越南人,又不是中國人,你替他操什麼心?


說這話的人可能忘了,關於種族的惡意只「看臉」——沒人會先讓你掏出護照,問問你是哪國人,再決定要不要歧視你。


拿種族劃分人群是很過時的,可是即便在當下,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仍然是亞洲少數族裔的象徵,在種族歧視面前往往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局面。

當年,在美亞裔就是通過一件「華裔被當成日裔而被打死」的悲劇,才第一次凝聚在一起。


1982年,正值美國底特律因汽車工業陷入低谷而反日情緒高漲。即將結婚的華人陳果仁到酒吧喝酒慶祝,被對面的白人汽車工人艾班斯父子當成了日本人。父子二人使用了大量侮辱性字眼嘲弄陳果仁,雙方發生口角,進而發生打鬥。


陳果仁和朋友離開酒吧後,艾班斯父子追上陳果仁,二人合力用棒球棍擊打陳果仁頭部。四天後,陳果仁不治身亡,婚禮不幸變成了葬禮。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令亞裔群體震驚的是,法官輕判了艾班斯父子——法庭認為適用控辯交易原則,即嫌疑人承認較輕罪行,檢察機關即放棄對其較重罪行的指控。在地方檢察官「無暇」出庭且並未請證人出庭的情況下,法官輕判白人父子過失殺人,緩期三年,罰款3780美元,當庭釋放。這個判決,比駕車不慎撞死人的判決還輕。


在被問到為什麼使用控辯交易時,法官很生氣地說:「我一天要判五十件案子,一個月一百五十件,一年一千五百件,根本沒有時間去調查。」


種族歧視很難拿出證據,卻會給當事群體帶來強烈的感覺。陳果仁的母親說:「這是什麼樣的法律?這是什麼樣的公正?這件事發生只因為我兒子是華人。如果兩個華人殺了一個白人的話,他們肯定會遭到監禁,甚至終身監禁。」


被激怒的亞裔終於意識到了這個群體「二等公民」的地位,第一次聯合起來為推動亞裔權益走上街頭,各個不同亞裔社區第一次形成了一致的聲音。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但幾十年後亞裔的海外生存狀況又如何呢?人們常常誤解亞裔是美國最成功的少數族裔,甚至被「褒揚」為悶聲發大財的「模範少數族裔」,卻不知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為了遏制少數族裔爭取自己的權益——


「模範少數族裔」這個說法由白人在民權運動高潮的1960年代提出,他們認為少數族裔爭取平等權利是他們太貪婪,因為亞裔從沒說要爭取什麼,好像也過得很好。最早提出「模範少數族裔」概念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寫道,「在有人提出花上千億幫助黑鬼和其他少數族裔的今天,這個國家的30萬華裔卻在沒有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努力,跑到了前面。」


二十年後,當亞裔收入開始超過白人收入,主流媒體又改變了論調。《財富》雜誌1982年的一篇文章寫道,「(亞裔的)高收入比他們實際應得的要多。」


而今天,職場的隱形天花板,對亞洲人只會死讀書的偏見,對亞洲男人沒有性吸引力的嘲諷,都是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奧斯卡頒獎禮公然嘲弄亞洲小孩,也至今沒有一個得體的回應。


讀一讀知乎上關於「你在國外受到哪些歧視」的帖子,那些就存在於海外中國人身邊的沒來由的辱罵、蔑稱和霸凌,更加觸目驚心。


如果認為這只是生活在海外的人才會有的麻煩,那未免太小看這個世界的流動性。


誰能保證自己或在乎的人永遠不會踏出國門?永遠不會搭乘一架美聯航的飛機?永遠生活在一個同質化的社會裡?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如果為了一個「我們不玻璃心」的「好名聲」就全盤無視那些深埋的種族問題隱憂,連合理的談論也避之不及,未免也是一種偏激。究竟誰會來嘉獎這樣的妄自菲薄?


還是那句話——人看到雞蛋碰石頭的時候,心態總是相似的。正如憤怒不已的美國人為David Dao發聲,是因為他們懼怕這樣的「恃強凌弱」的事件會發生在每一個普通人身上——

美聯航暴力事件後,我們為什麼不能大方地談談種族歧視?



我們大大方方地、在合理範圍內去追問這中間有關種族的疑點,去警惕這件惡性事件後續不要繼續傷害亞裔本就脆弱的權益,又何嘗不是在幫雞蛋對抗這個滿是硬石的不友好世界呢?


看天下379期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20年368人遭毒手,史上最大「性侵門」扯掉美國體操遮羞布
愛無能跟性無能哪個更可怕?
成功卻軟弱的華裔,這次終於要反抗了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讓我們大方地談談男同志羞於啟齒的那件事
我們只是想談談錢,為什麼就會傷了感情?
湯唯快生了,談談生寶寶前後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
我可不可以不這樣生活——談談夢想
待「咔嚓」的喵,我想和你談談絕育這件大事
談談我是如何做大類資產配置的?
春天來了,讓我們光明正大地談談「性」這件事
這次不只是聊聊遊戲,我們還想要談談人生
阻止孩子「早戀」?不如大方和孩子談談早戀,談談性
今天我們不談法律,談談感情吧
別忙著趕路,我們也可以談談情懷
恕我直言,不管什麼廚,都是邪教——也談談b萌亂事
我也想和這位大叔散散步,談談愛!
談談海賊王中那些保命能力一流的果實能力者們,開掛了好嗎!
關係再好,也要談談這件事
我可以為你生孩子,你為什麼不能為我結紮,談談男性結紮的是與非
中國二胎不願意生,真的是因為生不起嗎?談談你的看法?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過過大腦,說說突觸,談談布線
我們不談錢,談談時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