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雅拉河畔到長江三鎮,從首馬到十馬,我和漢馬的萬里之約
有時候,你會覺得,一切似乎都是老天爺安排好了似的,但一切又因為是你不斷的努力,老天爺看在眼裡,決定暗中助你一臂之力。正所謂自助者天助。
2015年10月18日,在我的第二故鄉,墨爾本,雅拉河畔完成我的首馬
2017年4月9日,在生我養我的故鄉,大江大湖大武漢完成我的第十個馬拉松
2年6個月差9天
一萬二千里的跨越
從4小時28分到3小時54分
1
開始跑步,是因為減肥,是因為實在受不了鏡子中的自己,是因為不想成為那個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就這樣,從第一次1.6K開始,到5K、10K、15K、半馬,也慢慢的恢復到正常體重。
這時,我覺得應該嘗試著更大的挑戰,我加入了澳大利亞華人跑團(ACRG),並在2015年完成了自己的首馬。其後,先後完成了上海馬拉松、大洋路馬拉松、黃金海岸馬拉松、基督城馬拉松、大堡礁馬拉松等。
這期間,有過衝過終點的喜悅,也有過30公里後的煎熬。經歷過傷痛、也曾經懈怠,但慢慢的,我開始明白了跑步對我來說,已經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從最開始抱著玩的心理,到開始制定明確完賽目標和訓練計劃。儘管如此,我在每一次比賽前,都依然能抱著敬畏之心。
2
在各地跑了這麼多馬拉松,當得知家鄉武漢要舉報馬拉松比賽時,大感高興。在沒有抽中名額的情況下,就訂好了機票,幸運的是,中了武漢馬拉松全馬名額。
首屆武漢馬拉松,好評如潮,幾乎挑不出任何毛病。在家鄉參加馬拉松比賽,和我之前參加的任何一個馬拉松都不一樣。一方面,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建築,勾起我許多回憶;另一方面,在父老鄉親的助威聲中,人也非常興奮。正是因為這樣,導致後半程抽筋,完賽時間比預期的晚了不少。當然,沒有遺憾,在終點有我的親朋好友等著我,那種感覺,極其幸福。
更幸運的是,賽前,中新網還採訪了我,連澳洲的朋友也都看到了視頻報道。
3
抱著想成為pacer的心情,我又報了2017年武漢馬拉松,非常遺憾,沒有被選中。但上帝是公平的,我和我太太都順利的中籤了,這也是她的第一個馬拉松(半程)。
這是我和我太太第一次一起跑馬拉松,忽然發現這竟然是我的第十個馬拉松。一種儀式感油然而生。巧的是,我們一起領參賽包的時候,接受到了湖北日報的採訪,第二天,周圍的親朋好友看到報道後,我們的微信快炸掉了。
去年武漢馬拉松,說沒有遺憾,還是有遺憾的,畢竟玩心太重,沒有達成既定目標。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年漢馬,盡我最大努力,考慮好各個細節,不留遺憾。
比賽前一晚,風雨交加,我對各個細節都進行了反覆確認,覺得一切都妥當了。發了一條定妝照的朋友圈,就躺在床上,讓自己平靜下來,思考第二天應該怎麼跑。
三周前,我參加了重慶馬拉松,感覺不錯,第一次按照心率而不是配速跑,儘管32公里抽筋,但靠著一根咖啡因的能量膠和若干鹽丸,竟然挺過去了。並且跑出了最好成績。
於是,我決定,這次也按照重慶馬拉松的節奏來,根據我的心率區間,前10公里,心率155上下,10-20公里,心率不過165,20-30公里,心率不過173。後面就根據情況,自由發揮了。
我覺得,不出大的意外,應該會超過重慶馬拉松的成績。但天氣因素會是一個很大的變數,天氣預報說4月9日當天除了雨,還有風,東湖旁邊的綠道將是一個很大考驗。但不管怎麼樣,正如武漢馬拉松的微信公眾號所說的,一個真正的勇士,從來都不會選擇戰場。況且我也有過大洋路馬拉松在6級海風和冰雹的情況下sub4的歷練。
4
比賽日
4:45 起床,排空,兩個饅頭,一杯開水
擠上地鐵,到達江漢路。我和太太在半馬、全馬的路口分開。本想來張合影的,結果一轉眼,太太已經擠進了半馬安檢的人流中了,不無遺憾。
我也慢慢的向起點走去,勁爆的音樂,興奮的人群,相當熱鬧。而我則努力剋制興奮,按照自己的節奏來進入狀態。
存了包,第一次沒有帶手機跑。過安檢,找到自己的分區,開表搜星。
距離出發時間還早,因為沒有帶手機,我就沒有像以往那樣在起點拍個不停。於是就有時間慢跑、拉伸熱身。距離出發時間還有半個小時,我按計劃吃了一個膠,還有十分鐘左右,我進到自己分區內,靜待比賽開始。其間,我在武漢本地跑團認識的小芬也和我在起跑區碰到了一起,我們決定一起跑,目標sub 4。
5
沒有聽見槍響,就只是感覺一群歡呼聲過後,前面的人開始往前挪動了。我對自己說,開始了,加油,希望一切順利。
過起點拱門的時候,我看了下時間,2:12,按下手錶,進入了戰鬥狀態。
沿江大道上,基本上跑不開,前面興奮的人群不時放慢速度向攝像機和天上的飛機揮舞著雙手,同時還要謹防地上被扔下的一次性雨衣。
上了中山大道,情況稍微好了些,也正式進入跑步模式。這時,小雨如期而至,雖然不是太大,但預示著今天不是一場輕鬆的比賽。
3、4公里後,我發現今天心率有些不對,因為心率直接竄上了160,但配速也就5:20上下。我稍微壓了下配速,也和小芬說,感覺心率有點高,我要壓一下配速。小芬說,沒事我跟你就好了。但壓了下發現,只有降到5:40左右,心率才能到150左右,但只要跑下去,肯定是進不了4小時的。當時,有一個選擇,就是繼續按心率跑,降速。但我感覺旁邊的小芬狀態不錯,甚至好幾次都超到我前面去了,而且賽前我承諾過帶她進4的。於是,我做了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不按心率跑,怎麼舒服怎麼來,只要不太早突破我的馬拉松配速心率173左右就好了,因為一旦長時間在這個心率以上,乳酸就會堆積,後面就一定會抽筋的。
就這樣,調整策略後,我和小芬基本上一前一後相互pace著。雨,越下越大,7公里的時候上江漢橋,稍微壓了下速度,讓心率不至於突破170,上大橋,也是一樣的策略,只是因為雨太大,大橋上橋處很多地方都開始積水,鞋子襪子徹底打濕了,好在這次有備而來,穿的是五指襪,除了覺得有些涼,沒有太大影響。
橋上的風有點大,絲絲寒意,不少人在橋頭堡和大橋中間停下來照相,去年漢馬我也是這樣,但今年,不能在邊玩邊跑了,要認認真真的跑一次。期間,我每5公里補一次鹽丸,10公里吃了第一個膠。逢水站就進。一路上的志願者令人感動,一路上的啦啦隊也令人鼓舞。但我沒有像去年那樣與他們熱情互動,我唯有伸出大拇指,向他們致敬。因為我知道,我不能打亂節奏,我的實力還沒有到可以隨意揮霍的水平,我要保存每一絲體力,為35公里後的馬拉松真正7公里做準備。
心率依然困擾著我,從9公里開始,已經過170了,而且有繼續上升趨勢,這個時候,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人跑著還是比較舒服,也就沒有刻意降速度,15公里的時候,看了下平均配速,大概5:12左右。在計劃之內。
過了沙湖橋,半馬和全馬就分開了,我也要接近去年26公里處—放鷹台,去年抽筋的地方了。但今年的路線有調整,沒有走雙湖橋、放鷹台。不過,進入東湖南路後,我的心情就開始緊張了。一方面,去年在這抽筋後的每一步都極其痛苦,讓人記憶猶新;另一方面,心率已經到了173警戒水平,生怕重蹈覆轍。但這個時候,似乎沒有慢下來的理由了。慢下來,肯定進不了4;挺過去,哪怕最後幾公里抽筋了,還有可能進4。
進入東湖綠道,可以說東湖綠道的這8、9公里是最大的考驗,一方面,風雨交加,體溫下降;另一方面,大腿肌肉感覺到疲勞,動作開始變形,而且還有3座駝峰橋要翻。那個時候,我動過走兩步的念頭,但我知道,只要走了,再重新啟動,配速又會下降至少10秒,這時唯有靠意志力頂住,儘可能的讓速度不至於掉的太多。
就這樣,熬到了梨園門口,還有最後的5公里了,也是最難的5公里。小芬大概在35公里的時候超過了我,在我前面10-20米處。
這時,我雖然沒有抽筋,但明顯感覺步子邁不開了,甚至感覺自己是在往前挪動著,呼吸也變成大口大口的喘氣了,心率已經到了180上下,配速也降到了6分鐘上下了。
最後一個折返後,我看到了42公里的標識,真好,還有最後195米了。我感覺我是在用盡全力飛奔著沖向終點,但後來看衝刺的照片,那分明是拖著沉重的雙腿,走過終點的啊。
終點的拱門越來越大,我終於能看見拱門上的計時器了,3:56:45,終於完成了我的第二個武漢馬拉松,手錶顯示時間是3:54:40(最後官方成績3:54:33,比重慶馬拉松提高了3分鐘)。而小芬也緊接著衝過了終點線,第一次進4,PB,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6
太太也順利的完成了她的首半馬,並且兌現了她當初的目標,在2小時30分鐘內完賽,對她來說,也突破了自己了。
對於我,第二次漢馬,儘管沒有按照之前預計到那樣能做pacer,心裡難免有一些遺憾和失落。但也彌補了去年漢馬抽筋沒有進四的遺憾,同時也創造了個人PB。
其實,今年我的訓練和跑量和去年比起來差很多,本來對這次回來參加的兩次馬拉松是無欲無求的,但依靠之前打下的有氧基礎和比較得當的策略,竟然連續兩次PB,這也給我增添了信心。也讓我相信,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明年,我還會不遠萬里回來參加漢馬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還想以領跑員的身份帶領著更多的跑友在漢馬的賽道上馳騁呢!


※一個萌新的武漢馬拉松初體驗
※每一段經歷都是一種成長!
※跑過一座城 武漢馬拉松
※漢馬——雨中奔跑的小黃人們
※燃燒指南·波士頓馬拉松:每個跑者的心中都有一個波士頓
TAG:愛燃燒 |
※全國唯一縣級金牌馬拉松賽,萬里長江第一跑!
※世界十大長河,長江第三,黃河第五,黑龍江第十
※從長江七號到美人魚,周星馳張雨綺再續前緣
※吳三桂擁兵40萬,佔據半壁江山,卻為何沒有打過長江?
※千島湖,天下第一秀水,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後花園
※世界的長江,壯美的三峽!
※雲陽龍缸,這是長江三峽最後的「香格里拉」
※長江之畔跑重馬
※她50歲了,曾橫渡長江和馬六甲海峽,還會潛水和高空跳傘……
※70年前老美拍下的長江三峽,太珍貴了!
※你在長江博大浪、我在江灘拍渡江!帶你從江灘多角度回顧武漢渡江節
※中國唯一的一條跨越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紅河的源頭的國道!
※朝辭白帝彩雲間,到長江三峽西首探訪白帝城
※遊覽完萬里長江第一佛 再尋訪長江邊的老街小巷
※潘長江60大壽,46歲的魏三拜在了潘長江門下
※妃子來月事,侍女上龍床,造出千古一帝,延長江山兩百餘年,
※穿越「兩江三鎮」串起城市記憶,珍藏武漢故事的長江大道
※在萬里長江第一灣探尋當年紅軍巧渡金沙的奧秘
※他當年與趙本山平分東北,宋小寶叫他三叔!如今卻拜在潘長江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