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導語:我們對王耀武的印象,可能多是濟南戰役中的那句著名順口溜:「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可是作為曾經的國民黨將領、山東省政府主席,他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王耀武被俘後,毛澤東曾讓羅瑞卿轉告他說:「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除了戰場上的成敗得失已有定論,那麼,在王耀武的親朋屬下眼裡,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王耀武是什麼樣子呢?

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衛士張文明:王耀武的「仁智勇」

我和王耀武都是泰安人,還有點兒親戚關係。從1933年我到湖北投奔他到1948年濟南戰役後他被俘,我一直留在他的身邊工作。因為我跟隨他15年之久,所以大至他指揮的某次戰役,小至他身邊的生活瑣事,我都目睹親聞了一些。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王耀武率部參戰,他是部隊中少有的幾位幾乎打滿全場的將軍之一。從淞滬會戰開始,歷經南京保衛戰、蘭封戰役、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直到湘西會戰。整整八年抗戰,他有七年是在前線度過的。他也因自己的戰功而不斷得到提拔,從旅長升到師長,再升第74軍軍長,再升第24集團軍總司令,直至第4方面軍司令官。因為王耀武在抗戰中的戰功顯赫彪炳,所以當時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

我認為王耀武之所以能在20年中由一個泰山腳下的貧苦農民、天津餅乾廠里的小夥計,一躍而成為山東的南面之王,這一方面因為他是黃埔出身,是所謂「天子門生」;但另一方面我覺得也與他的軍事才能、輕財尚義、善於籠絡人才有關。

他不僅自己作戰有勇有謀,而且對部下恩威並施。1938年4月初,王耀武奉命率部馳援在台兒庄地區與日軍苦戰的中國守軍。他迅速率部趕往前線,在徐州以西的碭山縣三義寨與阻擊中國援軍的日軍發生激戰。王耀武的弟弟第一營營長王哲恩因作戰不力險些被王耀武槍決。正是這樣的治軍嚴格,才讓他的部隊成為一支勁旅。

除了施威,他更會施恩。他曾將他長沙的餅乾廠送給了李丙炎,漢口的餅乾廠送給了段父斗,重慶的餅乾廠送給了段文炳;中央軍官學校每期的畢業生他都派人去挑選優秀生充實他的部隊;他來山東後專門在濟南成立了一個招待所,吃住免費以招攬各類人才。所以他的部下總是說:「跟隨王老闆(對王的尊稱),不怕沒事幹,就怕沒本事。老闆陞官快,咱也跟著升!」王耀武來濟南後,社會上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這句話。三李指的是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這幾個人都是山東人,都是黃埔出身,比王還早兩期畢業,可是不管在地位上、職務上、權力上,還是蔣介石對他們信任的程度上,三李都遠遠遜色於王。

作為他的親戚和老鄉,王耀武對我也是十分照顧。1941年秋,王耀武批准我投考中央軍官學校湖南武崗二分校18期,畢業後返回王部。當時我想到王耀武所屬部隊帶兵,他不許,說:「你還是在我的身邊吧!這幾年跟日本鬼子作戰,我的親戚、老鄉死了這麼多,以後我怎麼向家鄉的父老鄉親交代呢!」於是王耀武派我到油庫去替他管理汽油,臨走時王對我說:「你不要輕視這個工作,汽油是現代軍隊作戰的命脈,沒有汽油戰爭便無法進行,你一定把汽油給我管好!」

有人說,王耀武升得這麼快,是他的運氣好。我看不是什麼運氣好,而是他在「仁智勇」這三個字上超過了其他人。


女兒王魯云:他是慈祥的父親

1935年我在江西南昌出生,是父親的第三個孩子。我小時候跟著父親的部隊走,貴陽、桂林、長沙、漢口……都去過。父親偶爾會回家來。他每次回家,總是先把我抱起來,因為我是他唯一的女兒。他是一個仁慈的父親。作為軍人,總是有點脾氣的,但他平時語調多是平穩的。他性格爽朗,喜歡跟小孩子玩,愛笑。有一次,他抱起我來讓我說山東話,我就說了。他聽後哈哈大笑,用標準的泰安話說:你的山東話還不行啊!

父親回家之時,母親鄭宜蘭總會給他做一頓好飯。母親是福建人,平時吃南方菜多,父親一回來,她就做山東飯菜,比如水餃啊什麼的。

父親與母親感情一直很好,兩人素來和和睦睦,從來不曾拈花惹草。在當時的舊時代環境里,高級軍官三妻四妾者比較多,父親的感情是難得的專一。他本人雖也不能免俗,廣開財路,但從未驕奢淫逸、中飽私囊。

有一次,我親眼見到父親穿著一雙新布鞋在污水裡踩來踏去,頗為不解,就問緣故。父親告訴我,小時候家裡窮,母親一人操持全家,節衣縮食,一雙新布鞋總希望它能延長壽命。因為鞋底是細麻繩納的,干透了的麻繩耐力有限,猛一用力,很易折斷。所以,穿了新鞋就要在水裡踩一踩,讓麻繩吸足水分,增強韌性,自然也就耐穿了。

父親一直在抗戰前線,一年當中也就回來三四回。他是個很重感情的人,有一次他回家裡來,很難過的樣子,說某某衛士長犧牲了。同樣的,他的部下對他亦是非常敬重。

1947年,我12歲。解放軍大軍壓境,父親讓家人先遷往青島。母親帶著7個子女,加上兩個堂兄弟,還有一些護衛到了青島。之後又從青島去了上海,再後來坐飛機去了香港。在上海時我們已得知父親被俘。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晴天霹靂。我們知道的比報紙要早一天,第二天各大報紙就刊出了消息。

父親曾給家人留話說:「假如我有不測,你們可去香港,不要去台灣。」這是他的臨別囑託。所以母親就帶著9個孩子從上海去了香港。說到去香港,我記得很清楚是坐的飛機。當時我們沒錢買去香港的機票,困守在上海。上海物價飛漲,錢貶值得很快,上午一小籃子錢可以買一個麵包,下午就必須得用一大籃子錢去買了。終於,有一天有人敲門,進來的是父親的一位副官,他說:「王將軍是對我有恩的人,我無論如何也要讓你們順利去香港。」結果我們就坐上了軍用飛機。

對於國共兩黨最後兵戎相見,父親內心感受極其複雜。他不贊成陳誠那些人急於發動內戰的想法,卻又不能不服從軍令。他本來從不在家裡談及軍務和政務,當時卻隱忍不住。據母親鄭宜蘭後來對我說,父親曾兩次說過「這一腔熱血竟灑何地」的話。

1959年父親成為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之一。之後一直到1968年病逝,父親在國共黨史的整理、促進兩岸和平、為自己一生做總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參考:《濟南文史》《名人傳記》《濟南日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國老幹部】(微信ID:zglaoganbu)

此文刊登于山東《老幹部之家》雜誌,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山東《老幹部之家》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老幹部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老幹部 |

您可能感興趣

走進濟南英雄山鳥市大集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帶領團隊在市人民醫院舉行大型義診活動——大型公益活動走進濟源系列報道(二)
華為助力全國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深度行(山東站)推進濟寧雲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