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扎哈·哈迪德離開了這個世界


但留下了美麗的建築和一個女人的傳奇


在這部BBC的紀錄片里


我們再次聽她自己講述她的一生


「建築已經不再是一個男人的世界,那種覺得女人不能三維地思考的說法完全就是荒謬。」

這是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曾經站在領獎台上的宣言。2016年3月,她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年後,人們慢慢地給予了她公正的評價,也在不斷懷念這位傳奇的建築設計師。在BBC的紀錄片《Who Dares Wins》里,扎哈回憶了她一生中最具轉折意義的設計作品,也講述了她從伊拉克走向世界的輝煌旅程。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2013


在伊拉克的自由童年


1950年,扎哈·哈迪德出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個富裕家庭,她的父親是一名在英國接受過教育的實業家,也是伊拉克國家民主黨(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的領袖。開明的父母讓扎哈從小就與眾不同,他們送她去一所接收穆斯林和猶太人的天主教學校念書,並且允許她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實驗,比如設計卧室和衣服、選擇自己所用的一切。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扎哈·哈迪德的童年照片


在她的童年,伊拉克還是一個文明而開放的國家,巴格達匯聚了世界各地的現代理念,並且希望通過建築來塑造新的城市身份。在那樣自由的氛圍里,扎哈從小就獲得了這樣的意識:她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我想,大約從11歲開始,我就想做一個建築師了。同一輩的女性中,很多都想做建築師,那並不罕見,而且在那個時候的巴格達,很多女性都在建築業工作。」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扎哈·哈迪德在巴格達的家裡


倫敦的求學生涯


當扎哈在1972年去倫敦時,整座城市的建築正處在危機中,那些戰後修建的住房變成了難題,在拆遷和重建里,倫敦在尋找新的建築理念。扎哈就讀的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成了實驗設計的中心,她回憶道:「那時的AA是反設計的,所有人都在尋找不同的生活方式。」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她的兩位導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ss)和埃利亞·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帶她認識了俄羅斯藝術家卡濟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的至上主義(Suprematism),從此之後,抽象、幾何,以及從地表爆發而出的空間在扎哈的設計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畢業後,扎哈留在學校當老師,她接受的建築教育對於那個年代來說太過前衛,而能夠成為現實的建築只能是平庸的。扎哈把象牙塔里的設計師們所做的實驗稱為「形而上學式的自慰」(metaphysical wanking),但她也說:「那時,每個人都能感覺到無處不在的能量,倫敦的朋克音樂、時尚都讓人激動,它們都是一種叛逆,一種對現狀的挑戰。」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事業的起步和挫折


1979年,扎哈創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室,她白天教書,晚上就開始繪圖設計。


「我經常晚上出去玩,但從不會喝醉。12點後,我回到家裡那張巨大的桌子前,人們經常在凌晨兩年來敲門,發現我還在那裡畫畫。」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1983年,當時年僅33歲默默無聞的扎哈,在香港山頂俱樂部的國際競賽中獲得了她的第一座獎。在她的設計里,建築如一把鋒利的刀,切斷了山體,俯瞰整座城市。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山頂(The Peak),香港,1982-1983年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山頂(The Peak),香港,1982-1983年


雖然這個設計最終沒有實現,卻讓扎哈一戰成名,也吸引了眾多年輕的設計師來為她工作,其中包括和她合作20年的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馬赫(Parik Schumacher),他們一起從一間容納4個人的辦公室,擴展成了數百人的建築帝國。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在AA慶祝贏得競賽的扎哈,蛋糕的造型為香港山頂俱樂部 Robin Holland


然而,在扎哈43歲之前,她沒有任何建成的項目,因此她被稱為「紙上建築師」。香港的設計獲獎後,扎哈一直等到10年後才有了第一個建成的設計:德國萊茵河畔魏爾(Weil am Rhein)的維特拉消防站。攝影師Helene Binet從那時開始拍攝扎哈作品,她說:「從未有過這樣的而建築,在扎哈之後,混凝土和過去再也不同了。」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扎哈·哈迪德為德國萊茵河畔魏爾鎮設計的消防站 Christian Rich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然而,扎哈很快迎來了一個沉重的挫折。1994年,她為威爾士的卡迪夫歌劇院設計的作品在在競標中拔得頭籌,卻因為當地政府不願意接受一位來自伊拉克的女建築師,被惡意地拒絕。她說:「我們收到了及其惡劣的對待,當我在機場,人們會走過來說:『我是威爾士人,我們對那件事很遺憾。』 」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卡迪夫灣歌劇院設計模型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接下來的5年,哈扎的工作室彷彿陷入了一種厄運,他們在很多獎項上不斷失手,漸漸地被建築界遺棄。


「我們沒有錢,在那些年裡,我們10個人不得不做上百人的工作,我們幾乎沒有睡過一場好覺。」 但她也說:「支撐我繼續的,是我從中獲得的享受,而這段最艱難的時期給了我最多的樂趣。我們不斷參加比賽,我知道,最後我們總會贏。」


開啟扎哈的時代


1999年,她為羅馬設計了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MAXXI),在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裡,它被稱為「現代巴洛克」。羅馬想要一座真正屬於未來的博物館,而扎哈終於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MAXII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當德國的沃爾夫斯堡菲諾科學中心(Phaeno Science Center)在2005年落成,和當年的悉尼歌劇院一樣,人們思考的是,技術如何才能趕上這樣超前的設計?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德國的沃爾夫斯堡菲諾科學中心(Phaeno Science Center)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扎哈的團隊是首先用參數化設計軟體進行建築設計的公司之一,她的合伙人舒馬赫創造了一個名叫「參數化主義」(parametricism)的新名詞,以此來形容他們用電腦程序將把奢侈放縱的理念轉化成現實的方式。通過這些技術和創新,扎哈創造了她自己獨具辨識度的設計風格。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奧地利北嶺公園火車站 Nordpark Railway Station,2004 - 2007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2004年,扎哈獲得建築界的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評委會發布的獲獎詞中稱扎哈·哈迪德「讓建築成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讓我們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噴薄和流動,她將建築行業拉到了一個新高度」。


她為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Baku)設計了造價為 2500 萬美元的文化中心,這是這個曾經的蘇聯國家一次向世界炫耀財富的舞台,也給了扎哈實現終極野心的機會。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這是一個完全浸入式的場所,我重新思考了大樓(block)的概念,它會讓人感到寧靜,就像去公園一樣,因為它是流動的風景,無縫隙地融入環境,變成一座山。」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影片的最後,扎哈來到了當時正在修建的蛇形畫廊(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這是她在為倫敦奧運會設計的水上運動中心(Aquatics Center)之後在英國落成的設計之一。當被問到:世界各地都有你的作品,現在你還對什麼充滿激情?什麼是還想做的事?


扎哈回答:「我很想在倫敦做一些事,不僅因為我在這裡度過了大部分的人生,我總是把頭腦里的現實投射到倫敦。你需要告訴自己,人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在城市棲居。」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蛇形畫廊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London


「20年前,人們不相信我所說的「fantastic」,他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但它是真實的,我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創造一個這樣的空間,讓你能感覺到美和快樂。」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她的一生承載了無數讚美和質疑,但可以肯定的是,扎哈·哈迪德留下了一個更美的世界。這位傑出的女性不僅打破了建築界里性別和文化的玻璃天花板,她留下了詩意的空間,預示了人類棲居的更多可能;當我們到達未來,會再次與她相遇。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BBC紀錄片《Who Dares Wins》,2013


編輯YT建築


圖片源於網路


#《YT大藝術家》#

用一部紀錄片重溫扎哈·哈迪德的失敗與偉大 點擊播放 GIF/1205K



中國第一部世界級藝術家傳記紀錄片


由文化藝術傳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聯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藝術家》系列。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通過小米全渠道與YT新媒體,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新山海經》三部曲里的神話與科幻
對於愛馬仕而言,藝術從來都不是必需品
80年代,人們在脫下「綠裝」的同時還播下一顆種子
66歲的陸蓉之將率「萌奶奶天團」在威尼斯大跳廣場舞
葉永青:雲南高原上閃亮的雞樅

TAG:YT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重溫碩德懿行 恩澤後人——弘一大師與太虛大師的法緣
經典重溫:肖洛霍夫紀念日,還記得「靜靜的頓河」的哥薩克古歌嗎
豆瓣日記:《哈利·波特》重溫高貴的最古老的布萊克家族
重溫嚴鳳英大師的經典黃梅戲三部曲
經典重溫:林青霞,秦漢、秦祥林唯一同時出演的那部瓊瑤電影
重溫曼聯史上最偉大的7號球員
上海的俄羅斯記憶老照片 重溫中俄兩國的人文淵源
經典重溫: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蘇曼殊經典詩作)
經典重溫: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紀·哈·紀伯倫逝世日)
重溫經典,《魂斷藍橋》在華人區遠比歐美受歡迎的秘密是?
庫里一番話露出膽怯,泰倫盧與詹姆斯的舉動讓他重溫去年悲劇!
二戰德軍彩色老照片-重溫歷史
赫本私藏重溫電影經典
重溫一部國產神劇《西遊記後傳》!唐僧會武功,佛祖被幹掉
【重溫經典】NBA《權力的遊戲》S2E2-羅斯向喬丹取經,父子情深里弗斯
重溫《蒙曼品最美唐詩》
重溫經典科幻大戲《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重溫奧特曼的大結局潸然淚下!
經典又耐看的韓劇,池昌旭宋仲基李鍾碩,重溫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