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為張露峰:超60%的商業組織已使用IoT技術丨2017通信行業物聯網大會

華為張露峰:超60%的商業組織已使用IoT技術丨2017通信行業物聯網大會

華為張露峰:超60%的商業組織已使用IoT技術丨2017通信行業物聯網大會

華為IoT解決方案首席架構師:張露峰

雷鋒網按:在4月13日舉辦的2017中國通信行業物聯網大會上,華為IoT解決方案首席架構師張露峰分享了他對IoT產業鏈的觀點,以及華為在IoT平台上的戰略布局。

張露峰列舉了一組數據:目前已有超過60%的商業組織已經在使用IoT服務,此外,24%的IT預算已經被用於IoT之上,而63%的IoT使用者已經看到回報。

他指出,到2020年,整個行業包括蜂窩和非蜂窩物聯網的市場規模預計會達到300億。在他看來,IoT平台是匯聚產業鏈生態的一個關鍵點,這也是華為現在在做的一件事。

據雷鋒網了解,2015年,華為首次提出了「1+2+1」物聯網ICT戰略,在2016年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還發布了OceanConnect IoT平台生態。而現在,華為IoT的整體戰略思路將圍繞連接管理、設備管理、應用使能這三個維度來展開。

以下是張露峰的演講實錄,雷鋒網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各位領導大家好,我這邊分享的是一個相對聚焦相對確定的領域,就講我們華為公司在IoT平台這一塊的思考和實踐。先來和大家分享一份數據:


第一:現在有超過60%的商業組織已經在使用IoT,已經有一些互聯網的器件或者相應的商業在使用IoT。

第二:現在IoT裡面有24%的IT預算已經被用於IoT了。

第三:63%的IoT使用者已經看到回報。

整個IoT主要聚焦在公共事業、車聯網等等行業,到2020年整個行業包括蜂窩非蜂窩的,我們估計會達到300億的規模。

IoT平台是匯聚產業鏈生態的一個點

其實從整個產業價值分布來看,IoT處於受邀型的位置,如果只講平台,它佔到的價值分布就佔5%到20%。其實它本身並不大,我們可以看一下兩端,從應用或者集成服務可以看到,大概有20%到35%這樣一個投資。而在軟體和應用開發這一塊,還有一塊更大的,可能基於這樣一個平台跟應用做相應的集成佔20%到40%。其實往下IoT平台我們看到的連接,連接包括網路,往下有終端感測器,這一塊也是一個海量市場。

所以,從整個IoT整個產業分布來說,平台並不大,但是今天為什麼要講這個平台,或者說為什麼要做這個平台?因為我們看到平台整個產業匯聚的一個點,只有平台構築好了,我們才能起到一個承上啟下,把上面的應用以及下面整個網路終端都匯聚起來的一個效果。這也說明IoT平台是匯聚產業鏈生態的一個點,如果有平台這個抓手,就可以把整個產業做的更好。

IoT平台很重要,其實過去很多年,我們對IoT平台有一些理解上的不一致。過去十來年,我們對IoT或者物聯網M2M有兩個認識:

第一個就是運營商,或者運營商提供給企業的連接管理平台。前面有講到過,這個平台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個IoT平台,我們就把它算作IoT平台,但是它提供的功能就局限在連接管理,連接管理就是SIM卡管理。運營商可以在連接平台上去查詢,企業使用的流量平台和帳單等等。SIM的狀態僅此而已,它不會涉及到相關具體終端當前正在使用的數據,當前的行為它是感知不到的,現在只有使用流量信息,而沒有使用流量內容的數據,這是第一點。

第二,我們看到包括美國,前面趙總也講到GE或者PDC,他們也做了一些所謂的物聯網行業,但是其實他們都是一些相對垂直的系統。它針對工業領域,最後發展出來為了實現商業數字化做了垂直的解決方案,更多的來說它只是垂直行業裡面的一個數字化控制,或者說數字化程度相對比較高的系統的一部分,可能在其他行業裡面也存在。

所以說我們認為在原來的認知平台,就可以認為是兩個維度。


第一個是提供連接管理,提供SIM卡管理。

還有一個就是做垂直的應用。

我們說IoT現在在進入2.0時代,其實是它會朝著一個垂直水平,從垂直向水平引進的一個過程,可以一個平台支持跨行業的一個應用。因為在過去的兩三年里,通過華為的平台我們實踐發現,比如說我現在去做一個車廠的業務,首先大家很容易理解的是提供了一個車輛的平台,但是我們同時看到,一般的車廠同時是一個大的企業和工廠,會要求這個平台會提供智慧工廠,智慧園區相應的管理控制平台,希望這個平台除了車聯網本身也提供智慧園區的應用。同時我們看到政府在很多城市在做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裡面會涉及到更多的一些行業,包括像水務各種環境檢測,自動化也希望在水平拉昇平台。我們定義2.0這個平台,首先是一個水平拉升的一個平台,從層次上可以定義三層。

當然,我覺得上午趙總還有包括郭總都提到了,其實稍微定義不太一樣,其實實質上是一樣的,設備管理可以包成大的應用室,但是我們可以細化一下,設備管理是南向的,可以獨立起來的,應用室是北向的。

華為IoT總體架構:連接管理、設備管理、應用使能層層打通

接下來我來介紹一下華為IoT的總體架構,其實整個平台分了三個層次,從連接管理到設備管理到應用使能。剛才我講的很多人可能會有一定的理解。

1、連接管理

傳統的連接管理原來是SIM,相對套餐的管理,但是華為除了中間又增加了左右兩邊,這也是2.0時代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平台本身我們定義成對物的管理,對於一個設備的管理,我們發現很多這樣的訴求,希望物的管理和人的通信是可以結合的。我們實現萬物互聯其實包含和人與人或者物與物的通信。

其實去年有一個海外項目,華為公司為其提供了智慧家庭的解決方案,我們的智慧家庭一般都在手機上通過APP來操作,但是他們希望通過語音識別的方式。比如說通過我們平台去打開飛利浦或者三星的某一款家電,語音識別可能像亞馬遜Alexa,或者科大訊飛提供的語音識別、圖象識別的能力,通過人機交互方式實現人與物的交換方式,同時需要跟第三方有一些設備打通。如果已經有一些做的比較好的應用或者平台,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介面調用的方式來實現互通。這就是華為的總體架構,最終就是實現不同行業數字化的轉型。

2、設備管理

下面具體看一下,華為在設備管理這一層做了哪些經驗分享。最左邊這一塊是華為典型的設備管理,從設備管理可以看到,我們的平台其實是可以延伸到物的,不僅僅純粹是一個平台。下面有一個Agent,IoT這個行業基本上有各個行業協議的標準,有時候甚至沒有標準。為了支持快速的集成,我們開發了Agent這個部件,只要內嵌了Agent,就可以跟平台實現很好的互通,幫你解決為了實現設備功能要做的一些數據轉換的工作。同時,我們本身支持了像IoT的很多標準協議,針對NB-IoT在晶元模組這一塊也做了很多的預集成。我們現在在做NB-IoT測試的時候,如果是華為的平台,基本上是具備不同的能力。

第二個就是數據和設備的可視。因為我們認為IoT最本質的需求就是實現物理世界向數字世界的一個轉化,我們搜集上來的數據,在平台上完成設備理解,很重要是要真實反映設備的實際情況,我們做了很多相應的設備和資產建模的能力。

我這裡放了一個汽車,這個汽車上面可能有幾十種、上百種感測器。如果僅僅把數據羅列在那裡,其實管理起來是比較痛苦的。我們通過可視化的方式把各種感測器或者相應的部件,以更加友好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同時也可以支持定製的報表,以及對於這個設備狀態的一個實時的監控,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因為華為本身就是做通信行業做了幾十年,對於網路本身掌握的比較好。我們在去年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做了很多這樣相應的工作。先有一個問題,做抄表業務的時候,忽然發現這個表度數沒有報上來,這個時候怎麼辦?錶廠認為說是網路的問題,網路可能認為是表的問題,或者大家認為是應用的問題,這其實需要一個很好的故障診斷的手段。華為IoT平台可以結合網路終端可以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3、應用使能

接下來就是應用使能。應用使能有業務編排,我們認為這些是應用使能基本的要素。在這個要素之上為了實現更好的支撐行業的應用,我們也開發了很多套件。比如說針對車聯網、智慧家庭開發了更好滿足應用要求的應用(我們這裡不是應用,應用是給第三方廠家去做,我們只是提供更好的一些手段)。比如說車聯網很重要的是車輛軌跡的跟蹤,車輛位置的監控,我們就在裡面內置了一些功能,可以提供位置。

此外,主要是實現了人與物的協同和通信,中間平台實現了對物的管理。比如說在一個場景裡面,有一個人在某一個電線幹上安裝了一個報警按紐,或者檢測到了一個槍聲,上層系統可能聽到了有人開槍之類的動作,基於人與物的通信以後,可以直接在槍聲檢測到的地點附近讓一個警察的手機呼起來。同時他帶了一些手持設備可以把視頻通話建立起來,相當於華為平台實現了對於感測器槍聲檢測的監控,獲取到相關數據。同時可以協同當前警察的一些信息,然後把整個通信建立起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包括語音識別、視頻識別。比如說車聯網裡面未來可能向語音識別做一些互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部署IoT平台的時候,不僅僅考慮對物的管理,同時考慮對生產系統或者IT系統的集成,或者說在現有已經有類似物聯網平台的場景下,可能管理某一個垂直領域或某一個垂直行業。我們也不排斥和垂直行業本身的平台直接不同,而不是說一定要把所有相應的應用、終端全都說在華為平台進來以後做相應的對接或者網路操作。我們可以直接實現雲與雲之間的互通,這是應用使能的一個能力。

IoT平台終極架構:實現整個物聯網的產業智能化

此外,華為也做了一些戰略思考,我們平台主要是面對數字化轉型。圖上的萬物感知指的是所有終端具備智能能力,具備內嵌通信模塊。當然通信模塊可以是蜂窩的,也可以是非蜂窩的,同時,可以把相關的數據通過網路上報上去,也能接受網路對它的一些指令控制。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還有一層定義就是萬物互聯,萬物互聯通過各種網路技術,網路接入方式實現一個聯動。所有這些聯動,比如說不管是3G、4G、5G或者窄帶物聯網,甚至一些專業的工業領域,匯聚以後原來也做了相應的一些能力。在網路上和一些垂直系統,我們希望有一個跨行業的統一的IoT平台,從而實現相應數據的匯聚,匯聚之後在紙質上就可以結合雲、大數據、人工智慧使得整個物聯網產業智能化,同時實現智能社會的目標。所以這個是我們對於IoT平台終極架構的一個理解。

我們理解IoT本身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靠任何一個公司都難以實現整個產業的發展。華為從2015年開始,針對合作夥伴有一個「沃土計劃」,主要分為三塊:第一個是為了支撐IoT生態的建設包括:開發者社區、合作夥伴計劃、產業聯盟。

華為的開發者社區已經匯聚了很多的開發者。我們給開發者提供相應的一些工具、技術支持,包括華為公司的兩個實驗室以及相應的一些工作。

我們對於合作夥伴的計劃叫做合作夥伴管理系統,在華為內部被稱為「MER計劃」。基於這樣一個計劃,合作夥伴可以加入到華為公司生態當中來,分了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合作夥伴可以根據企業夥伴的信息,申請加入到計劃當中來,經過審核以後就可以提交一些相應的合作方案,最終可以一起來做一些開發和設計的工作,最後做一個相應的聯合發布,這是華為公司對合作夥伴支撐的計劃。

此外,華為向未來的5G,以及在一些終端的相關產業上,比如說GSMN等都有很大的投入。同時在一些垂直領域,垂直業務比如說像智慧家庭、車聯網工業,華為也都有很大的隊伍在支撐相關產業的發展。

這是今天我對於IoT平台的一個介紹,可能跟前面幾位從宏觀角度介紹不太一樣,我這個環節主要講一下關於IoT平台的思考和目前的解決方案。我主要列了一些華為公司提供的開放實驗室,開放實驗室主要是針對合作夥伴以及相應的開發者,在中國上海、蘇州、深圳、杭州、南京都建立了相應的開發實驗室。開發實驗室的定位主要是有三個,第一個是業務場景的孵化中心,在我們孵化以後,同時也是作為一個業務體驗中心,在跟華為合作以後,我們可以把合作夥伴相關的解決方案放在我們開放實驗室裡面去展現。同時,也是一個合作夥伴集成的交互中心。

最後,我再講一下華為IoT平台,目前在幾個領域的應用案例。包括在汽車製造,我們在長春一汽做了前端的一個項目,華為主要是針對車隊管理,共享車以及未來的智慧工廠,所以需要跨行業的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還有現在在德國做了一些預防性維護的一些相關案例,智慧家庭也有相關項目。最下面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也包括智慧停車,這是我跟上海聯通一起做的項目,目前在山東有一個智慧路燈,智能抄表,智能燃氣等一些項目。

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投放近7000台車、總用戶超60萬,盼達用車能把分時租賃做成一門賺錢的生意嗎?
上海車展活動預告 | 構建智能駕駛系統的關鍵
杉數科技CTO王子卓:4大案例告訴你,如何用機器學習玩轉企業大數據 | 硬創公開課
小眾精品 | 開發者彈藥庫升級 推薦五個機器學習框架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外媒:中國TA459 APT組織利用CVE-2017-0199攻擊頂級金融公司
西安通信學院組織「聯合礪網-2017A」畢業學員綜合演練
國際勞工組織:預計全球失業人數2017年會增加340萬
「TFBOYS」「新聞」170601 控煙全球發布會:易烊千璽獲「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無煙倡導者」稱號
華為E9000亮相OPNFV Summit 2017,與開源組織共同加速NFV商用
小宓電影推薦之1779—1963《組織者》
美安全企業稱中國TA459 APT組織利用微軟漏洞攻擊中亞國家
專訪IJCAI 2017當地組織委員會主席張成奇教授:大會創3個歷史記錄的背後秘密
Organovo生物3D列印肝臟組織或可在2019年通過FDA審核
全世界約50萬成員的MS-13,美國唯一的跨國黑幫組織
河南全省黨員達539.1萬名 基層黨組織21.6萬個
「TFBOYS」「新聞」170827 王源粉絲組織公益活動 飯隨愛豆傳遞正能量
讓精彩延續!CITE2017優秀組織獎揭曉!
黑客從銀行偷錢並捐獻給反ISIS組織11,000美元
「60秒半導體新聞」軟銀收購ARM一年員工總數暴漲25%/工信部回應華為騰訊數據之爭:正組織調查
世衛組織:吸煙致中國2014年損失約3500億元人民幣
50個組織發表聯名信:保護歐洲光伏製造業
呂婷茹:塑繪G20之門 G20專機樓美術創作與組織
171015 為外國蟲子打call!越南粉絲組織聚會為趙麗穎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