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去美國留學,晚了嗎?
這是趙剛為《國際航空報》(國航機上刊物)做海歸系列訪談專題的一篇,真人真事。
文章濃縮了H在30歲決定留學,後來種種原因回到中國發展的經歷。
H覺得30歲留美並不晚,並且認為「留學是為了更好地歸來」。
如果你對留學猶豫不決,那麼這篇文章有助於你了解美國的生活、當事人的心路歷程。
讀別人的故事,我們往往能夠看清「自己要的是什麼」。
趙剛,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現任英國諾森比亞大學中國區首席代表。近十年間,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2002年合著《歐洲情調之旅》一書;2016年9月新書《到英國去》出版。
紐約第五大道。
在H眼裡,真正的紐約只是曼哈頓。
一個不大的半島集中了世界上40%的摩天大廈,遮天蔽日,步入其間,才明白什麼是偉大,什麼是渺小,什麼是文明,什麼是現代。街道狹小,簇擁著各色人流。
華爾街是什麼?是象徵牛市的銅牛,是紐約股票交易所,是行色匆匆的白領,是穿梭往來的「林肯」(轎車),是一擲千金的豪邁,是萬念俱灰的蕭索……
他摘下變色鏡,里程碑似地吐出了在紐約的最後一個煙圈兒,丟下了在紐約的最後一個煙頭。他喜歡紐約百老匯的《劇院幽靈》,他喜歡紐約長灘的皚皚冬雪,他喜歡紐約曼哈頓橫街豎道的城市格局。
兩年前,他在這裡躊躇滿志地開始了某著名國企外派美國的工作;兩年後,他心力交瘁地遞交了辭呈,同樣躊躇滿志地奔赴美國西岸讀書。
與歐洲名都不同,紐約拋開了歷史的厚重,甚至連自然的綠色也無處尋覓,她天馬行空地培植起鋼筋水泥的森林,在詛咒與仰慕中高聳入雲,飄飄然獨佔「人文世界屋脊」。
H同樣是天馬行空,他的「毅然」選擇開始了一段為期三年的留學生活。
洛杉磯郊區。
對H而言,他在成千上萬的留美學生中是幸運的。
閱歷豐富、且有美國工作經歷的他,很輕鬆地拿到了學生簽證。本來他可以安穩地在國企的駐外辦事處中體面而風光地工作,但兩年的駐外經歷竟讓他在31歲時做出了留學的選擇。
是近水樓台的誘惑嗎?「不,我只是想讀書。」
喜歡玩的H並不遊戲人生,當時已有七年工作經驗的他,決定開始蓄積自己的知識儲備。
「實際上,留學對我來說就是知識與經驗的歸納總結。」H在洛杉磯落腳的一刻一片釋然,加州的風和日麗讓他的心情也隨之清朗。
身處矽谷的發源地,縈繞在「美國夢」 (American Dream) 躍躍欲試的召喚中,他選擇進修信息科學碩士學位(MIS)。
H對美國信息技術的推崇深入到了衣食住行。
一次他開車在限速70邁的公路上行駛,夜幕和寂靜讓他放開了膽子,想追求一下德國高速公路上自由飆車的感覺。但油門剛剛加到80邁,警車卻不期而至了。
H覺得奇怪,向警察索要證據,警察報出的車速精確到了小數點後,H仰天長嘆的當口,卻發現空中游弋的直升機,這才恍然大悟。
不過,學習總是比開車更複雜。IT業內的浮躁氛圍使H對課程的設置有了新的感想,他擔心自己所學的東西也會想泡沫一樣膨脹、破裂,於是在進修MIS的同時,他又盯上了MT (Master of Telecommunication)。
雙碩士意味著更多的時間和錢,但對H來說,這並不像好萊塢影片那樣一定需要「先抑後揚」的鋪墊,故事從一開始,就是「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的傳奇。
在依靠大眾消費存活的美國經濟社會中,信用卡就像街頭的小廣告——隨便發。H身上近十張信用卡解決了教育融資的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H的第一份打工簡歷也發出了,而且不到一星期就有了答覆,他快人快語的秉性收穫了美國社會的第一個工作機會——當地一家美國電訊公司。
H的頑皮與認真贏得了美國老闆的青睞,三年的學習與工作一直貫穿著這個中國留學生的生活。
他在學習上義無反顧,工作的忠誠度也是超常的,這是他在美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工作,脫離了從中餐館到實驗室的老套路,這個洒脫的青年人一步到位,不斷豐富著自己學以致用的人生經歷,像美國的高速公路一樣筆直、平坦、寬闊。
三年後。洛杉磯國際機場。
洛杉磯的海岸一片碧藍,但並不平靜。H眉宇間彷彿起了風浪,行色匆匆,絲毫看不出幾天前畢業答辯後的愜意。
「趕緊回家。」母親生病的消息讓這個性情中人流了淚,為了家人,為了事業,他都曾痛哭。
老闆的挽留並沒有絲毫影響他的決定,該回家了。
從飛機的舷窗俯瞰美國,一切如故,氣派、壯觀,浮華、無聊。我後來問起他是否想繼續留在美國,他仍然像當年一樣堅決,「這裡不錯,但總不像是我自己的。」
比起開放的北京、上海,洛杉磯和紐約不過是西方森林中封閉的小島。
北京長富宮飯店。
總體來看,海歸(或「海龜」)的生活並不是每天慢慢地爬,慢條斯理地享受陽光,而多半是變成了兔子,上躥下跳地找工作。
H休息了兩個月,並未急於「出洞」。媽媽的病情已經穩定,H的心情也轉晴了。
正趕上北京長富宮飯店舉辦人才交流會,在家人的催促下,他也去「湊了湊熱鬧」。
在國內一家大型電信公司的展台前,H留下了自己的簡歷,不多時就被公司主管人力資源的副總看上了,在經過了面試後,第三天得到了這個公司的確認:錄用,主管美國市場開發,年薪……,工作地點在深圳。一切輕而易舉。
年薪的標準與H的要求還有一些差距,但對大多數剛剛回國的「海歸」來說,已經很豐厚了。不過H並沒有把薪水放在第一位:
H:家裡需要照顧,我不能離開北京。
問:但如果工作不好找呢?
H:不會的,這只是暫時的。關鍵還是自己的想法。真正應該把自己放在市場里,看看自己值多少錢,然後再定位。
問:你不是覺得這個公司的薪水也不多嗎?
H:那是與我的第一報價相比。實際上,這次應聘的感覺還是不錯的,至少增加了信心。說了半天「海待」,其實就是主觀上的自命不凡而已,供需見面,這總是雙向的。
又過了一年。國字頭……公司。
H沒有去深圳,而是與一個國有大型信息公司簽了合同。
同以往一樣,他躊躇滿志為這新的職位謀劃著,像所有新加盟的團隊成員一樣,樂此不疲地貢獻著自己的合理化建議。然而公司僅僅是把他安置在了某個辦公室,而始終沒有明確職責。
問:為什麼又是國企?這裡的情況你應該清楚。
H:這一家不能算完全意義上的國企,不過你說對了,機制上還是老一套。不過我能得到的工資可能是迄今為止最高的,我需要錢,學費還有一些沒有還清。但掙錢遭遇的是「制度成本」,這比學費高。
問:制度成本怎麼面對呢?
H:跳槽。我是個普通人,沒有一步到位的本事和運氣。
問:跳槽並不容易呀!
H:這也分人。市場很大,人才永遠稀缺。留學讓我的信心更足了,我不會讓自己長時間地委曲求全。
問:在什麼情況下你會跳槽?
H:我感覺自己的能力無法正常發揮時,我會跳槽。這往往取決於直屬領導的風格和領導力,雖然我並不是為某一個人工作,但很大程度上說,無論是國企還是外企,領導就是體制,領導不能認可我的能力和作用,不能給予我新的上升空間,我就必須走。
問:沒想過自己單幹嗎?
H:沒有,我更喜歡協助別人構建一個事業,我自己不想像私企老闆一樣勞累,也沒有那個能力。
問:你還會回到美國去工作、定居嗎?
H:應該不會。如果想學習一段時間、工作一段時間,美國的條件很寬鬆。但我一直認為,留學是為了更好地回來,回到國內,回到自己熟悉的文化氛圍里。除了一少部分精英人物,咱們中國留學生最大的優勢就是了解國內市場,也了解國外的理念和文化,所以可以充當中西文化、經濟、貿易等領域的橋樑。
問:你這麼想回到國內,算是民族主義者嗎?
H:算不上。留學後,我更加清楚中國的好和不好,我不會吹牛說中國一定比美國強,也不會總感到望塵莫及。我還是覺得要公允,要平和,要包容。再功利一點兒,回國的機會比留在美國要多很多,這裡才是我的用武之地。我剛才說過,中國留學生可以充當兩種文化之間的介質,但我們永遠無法真正進入西方的主流文化里,畢竟我們是中國人。
當你意識到某件事晚了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30歲選擇去留學,並不晚,因為就算不去,你還是30歲。
只有一點,出去之前,你要想明白,留學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愛恨紐約:在這裡感受天堂和地獄
※從UIUC到斯坦福,美國讀書這幾年,我的戎馬歲月
※這家航空公司人人都是段子手:美國西南航空,空中德雲社
TAG:美國留學申請 |
※2017年美國留學準備:記住!早於開學時間提前30天
※過去的24小時,美國如何慶祝她的240歲生日?
※85後美國學霸帥哥在北京LV店前擺地攤,堅守6年竟是為了3000萬中國兒童……
※宋美齡40歲患癌,卻在美國活到了106歲,據說因為她一生最愛吃...
※2017年美國留學推薦:這些好中學你不可錯過!
※宋美齡,40歲患癌,卻在美國活到了106歲,據說因為她一生最愛吃……
※美國10歲女孩連做2110個仰卧起坐,打破國家紀錄
※五個中國小伙在美國贏了!一人抱走1000多萬
※美國科學家又預言了:2880年3月16是世界末日
※耗時7年,斥資1.25億,美國人搬走了這座中國老宅
※美媒:中國人這半年花了610億在美國買房產
※2017年美國本科留學申請五大變革,你準備好了么?
※留學費用大起底,100美元在美國各州能買啥?
※美國19歲青年患罕見巨人症,身高近2米35!
※耗時7年斥資1.25億,美國人搬走了這座中國老宅
※月薪5000的美國人過什麼生活?看後震驚!
※看美國這個年賺3000萬的家庭農場,是怎麼做到的?
※美國版圖又要擴大了!2020年或將永久殖民月球?
※美國獨立日假期4000萬人將出遊,圖清靜或得去英國?
※200年的中國古宅,美國人花7年整個搬走,連972塊小石頭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