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黑暗世界生存之道:約四分之三海洋動物會自己發光

黑暗世界生存之道:約四分之三海洋動物會自己發光

北京時間4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大洋深處是一片漆黑的世界,到200米以下光線已基本無法穿透。由於海洋平均深度大約為4267米,因此大洋底部是真正的暗無天日。不過,海洋生物總能找到在黑暗世界中的生存之道。



Moon_Jellies_(Aurelia_aurita)_(7153396279).jpg


海洋中到處都是發光動物。

美國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科學家近日在《科學報告》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稱,大約四分之三的海洋動物能夠自己發光。這一發現成果,首次真正量化了能夠自己發光的海洋動物,該成果同時也表明,生物發光能力其實並不罕見。


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科學家塞維琳-馬爾蒂尼表示,「我不能確定人們是否了解生物體發光的常見性。並非只有少數深海魚類才會發光,如琵琶魚。其實,水母、蠕蟲、魷魚等,幾乎所有種類都有發光生物。」


大多數發光生物體光線都很微弱,因此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研究人員此前很難根據它們的發光器來計算它們的數量,因為許多相機根本探測不到它們微弱的光線。對於生活於漆黑環境中的海洋生物,微弱的光線是必須的。太過明亮的光線可能會吸引捕食者的注意。許多發光生物也會時明時暗,以逃避從身邊經過的危險動物。


塞維琳和她的研究團隊首次系統性地對蒙特利灣中的發光生物進化了量化研究。蒙特利灣位於加州海岸,蒙特利灣的海床迅速下沉形成了海底峽谷,因此深度很深。研究人員利用遠程遙控設備在峽谷附近下潛了240次,徹底清點了海面之下4000米處任何大於1厘米的動物。然而,研究人員再將這些動物與已知的發光生物體進行對比研究。大約有40%的最深海動物(2000米以下)被歸類為「未識別」,這就意味著也沒有足夠的數據來確證它們是否發光,只因為我們對如此深的海洋生物幾乎不了解。

除了這些神秘的深海生物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大約有75%的海洋動物,要麼明確可以發光,要麼可能會發光。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在表面,最大的光發體是水母和管水母目動物。這兩類中有99%能夠自己發光。研究人員發現,在海面之下1500米到2250米,海底光線主要依靠海洋蠕蟲。


塞維琳的研究成果還將有助於形成一種新的海洋研究方式,用於估測深海動物的數量。如果科學家能夠測量特定深度的發光體,並了解這一深度發光動物的組成,他們就能夠從理論上估算生活於這一深度海域的所有動物數量,而無需一一去計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NASA:土衛二上具備生命所需全部條件 木衛二情況類似
NASA將發射探測器「接觸」太陽 承受超1371℃高溫
數十億年前消失的行星殘骸正圍繞火星旋轉
無人機新用途 英國科學家利用其研究活躍火山
摩爾定律過時了?還有「摩爾定律Plus」接班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海洋中的神秘發光生物,會噴出金黃色火花
黑暗中的發光生物
盤點自然界中的十大發光生物 水母為防禦天敵的發光
發光植物:點綴夜空的「繁星」
熒光物為什麼會黑暗中發光?
4000米以下深海動物:約四分之三會自己發光
神秘的火體蟲驚現美國西海岸 會發光的海洋生物最大可長18米
海洋中的獨角獸——怪異的發光火體蟲
盤點自然界中的十大發光生物!
海洋深處的奇特生物,會發光會走路令人嘖嘖稱奇
頭條︱海洋藻類發光球——在家就能看到鮮活光亮的生物世界
火體蟲:它們會「生物體發光」,釋放出明亮藍綠色的光芒!
全世界第一條肌肉型發光的熒光魚——金斑馬
《三生三世》路演,劉亦菲親白鯨美到發光!
外媒:研究發現海洋4000米深處四分之三動物會發光
會發光的生石花
科學家發現第一種會發光的兩棲動物:亮度隨月相變化的青蛙
這些會發光的生物,美出了新境界
我國首株夜光植物培育成功,自助發光亮度達星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