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軍潞江之敗後三征麓川,據有中緬泰印老邊疆的麓川政權滅亡

明軍潞江之敗後三征麓川,據有中緬泰印老邊疆的麓川政權滅亡


上文「消逝的王國:中緬泰邊境崛起的百年麓川政權」一文,我們介紹了麓川王朝思氏家族四位國王。思任法在1413年繼承王位後,就向四周大力恢復既往的版圖,這樣,勢必與大明發生衝突。



明軍潞江之敗後三征麓川,據有中緬泰印老邊疆的麓川政權滅亡


麓川王國最廣掌控地區:雲南西部南部、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泰國北部、寮國西北部


1.潞江大敗


對於麓川王朝的野心,明朝很清楚,但目前最大的敵人是北部的蒙古勢力,因此,對於該怎麼辦,是主戰還是主和?是現在就打還是以後再打?明朝政府出現了分歧。


當時的主戰派以太師、英國公、大明軍方權威人士張輔和兵部尚書王驥為首。

主和派主要是文官:以楊士奇、楊溥、刑部右侍郎何文淵為代表,翰林院侍講劉球為幹將。


正統三年(1438年),思任法出任麓川平緬宣尉使後(見上文「消逝的王國:中緬泰邊境崛起的百年麓川政權」,介紹了思任法先緬甸後中國的方略)開始向雲南原麓川王國地區進發,妄圖恢復曾祖父思可法時代的疆域。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此時的雲南除了西部、南部一些傳統土司領導外,雲南北部、東部都已經和內地無二,同時,土司當中也有忠於明朝的人,所以,勢必產生規模戰爭。在此情況下,「永鎮雲南」的黔國公沐晟自然率兵抵抗。


如此,思任法與雲南方面發生大規模戰爭,明廷立刻派右都督方政率兵前來,與沐晟合兵。思任法以「詐降計」欺騙沐晟,說要重新「修好」,不再與雲南其他土司為敵。這樣,沐晟、方政等便停兵。在此情況下,思任法連忙調兵遣將從緬甸調來大批人馬。


布置好後,思任法派遣萬餘士兵奪取潞江,當地土司隊伍被打敗,之後沿江造船三百艘,準備進攻高黎貢山,同時,派兵進攻怒江東岸的明朝守軍。


四年正月初方政見狀率軍渡怒江攻佔高黎貢山,進攻上江(騰衝縣東北的龍川江上游)的營寨。然而,這一下兒卻造成孤軍深入。嚴重的問題是沐晟「怒其(方政)違節制渡江」不進行積極支援,方政軍全軍覆滅。

方政1426年9月在對安南(今天的越南中部、北部政權)的戰爭中,曾有過不光彩的歷史,但在此戰中卻比較勇敢。


此人參加過「靖難之役」,曾追隨張輔平定並將其歸入中國,也曾參加過安南評論。因此,對西南各民族戰法比較熟悉。面對思任法的「像陣」,方政孤軍深入已經沒有辦法治敵,為此,縱馬突入象陣,最終戰死。明廷贈其「威遠伯」,在永昌為其建了祠堂。


明廷得到報告後,立刻調湖廣軍3.15萬人、貴州軍1萬人、四川0.85萬人,總計5萬人馬,連同雲南本部人馬兵發思任法。沐晟「慚懼發病,至楚雄卒」。思任法趁機迅速擴大戰果,雲南西部各土司紛紛歸附思任法。



明軍潞江之敗後三征麓川,據有中緬泰印老邊疆的麓川政權滅亡


明英宗


2.三征麓川


「潞江之戰」明軍失敗後,明英宗在反戰派的反對下並不准備大規模用兵。而這時,宦官王振、兵部尚書王驥等認為:此戰雖然規模不大,也算不上大敗,但是對於雲南土司勢力的影響很大。如果,不把這個面子找回來,顯然,後續的影響力將非常負面。雲南土司勢力是否會因此而「叛亂之心」斗升?


最終,明廷決定對麓川進行征討。

1441年,定西伯蔣貴被任命為總兵、兵部尚書王驥作為監軍總督軍務,明軍15萬一怔麓川。這一戰,麓川戰敗,思任發和其子思機發逃亡孟養。


1443年,蔣貴率兵5萬二征麓川。思機發逃亡孟養,思任發被緬甸交給明朝被處死。也有一種說法是:思任發病中被明軍殺。


1448年,兵部尚書、靖遠伯王驥被任命為總管軍務,率南京、雲南、湖南、貴州、四川官軍和土司軍隊共計13萬三征麓川。思任法與明軍約定以金沙江為界,思氏家族只擁有孟養地區。其後,緬甸方面又把思機發抓住交給了明廷,其後被處死,麓川滅亡。



明軍潞江之敗後三征麓川,據有中緬泰印老邊疆的麓川政權滅亡



麓川王國第四任國王思任法即位時的麓川土司政權控制地區


3.「三征麓川」的影響


一方面穩固了中國西南邊疆,但另一方也對雲南產生了不利影響,消滅了一個麓川王朝,卻導致木邦、緬甸做大對雲南形成了威脅。另外,孟養是思氏家族的根據地,明廷也已經承認。所以,思氏家族以此為根據地想為思任發、思機發兩父子報仇。因此,在長達一百六十年里經常騷擾明朝邊界,同時,聯合木邦多次攻打緬甸。


直到1604年,已經做大很久的緬甸才佔領了孟養;1606年,攻佔了木邦。


更為嚴重的是,這次戰役對明朝的財政也有一定的影響。對於西南的征討的同時,北方勁敵瓦剌發動了對明朝的進攻,結果1449年「土木堡之變」爆發,明英宗朱祁鎮被抓。此戰,幾乎差點亡國。要不是于謙等人拚死保衛北京,要不是于謙等人適時地推舉朱祁鈺為帝,瓦剌通過朱祁鎮這個「人質」說不定要被要走多少好處。


歷來因為「土木堡之變」,「三征麓川」就被人為忽視了。



明軍潞江之敗後三征麓川,據有中緬泰印老邊疆的麓川政權滅亡



消逝的王國:中緬泰印邊境崛起的百年麓川政權


1991年蘇聯元帥自殺殉國,普京選擇隱忍一個態度兩種道路


1簡述明清543年災荒吃人現象,明朝吃人次數和程度比清朝多


嘉慶很憤怒:官場誰聽我的?你們聽吏役和高利貸的命令


1899年大韓帝國光武皇帝接見大清大使,兩國正式建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韓國何以能在唐朝高宗時吞併濟州島
1991年蘇聯元帥自殺殉國,普京選擇隱忍一個態度兩種道路
消逝的王國:中緬泰印邊境崛起的百年麓川政權
嘉慶很憤怒:官場誰聽我的?你們聽吏役和高利貸的命令
1簡述明清543年災荒吃人現象,明朝吃人次數和程度比清朝多

TAG:坐古談今 |

您可能感興趣

消逝的王國:中緬泰印邊境崛起的百年麓川政權
元明時期的麓川王國,傣族建立的地跨中緬印老泰政權的興衰
揭秘蜀漢政權在三國之中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
宋朝建立之後,先後滅了楚,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
大宋滅南漢政權統一嶺南
趙本山老家大城市鐵嶺其實原在朝鮮半島,半島某政權將其侵奪了
衣冠南渡:中國第一次政權南移,西晉皇族司馬氏的恥辱
通讀中國史之西漢終因外戚政治把政權淪落到王莽手中
面對強大的蒙古、元朝,傣族先後在寮國泰國緬甸印度建立政權
為保衛蘇俄政權,這支華裔軍團卓有大功,首領多年後被斯大林處決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蠻夷滅亡的華夏政權是誰?
三藩之亂岳州之戰:吳三桂政權的關鍵之戰
東晉衣冠南渡名士風流的背後,南朝政治並不比北方胡人政權清明
曆數古代政權紛爭下中原王朝保留的那些「半壁江山」
天龍八部其實是五大政權之間的爾虞我詐
左宗棠要一勞永逸地解決新疆的阿古柏政權
緬甸東吁王朝與明朝交戰三代,連雲南都無法越過,最後拖垮國力被他人奪了政權
中國南方政權無法一統江山的真正原因
十六國風雲 | 武悼天王篇·第三章——冉閔的屠胡以及冉魏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