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你也是一邊關註明星出軌,一邊感嘆人生苦短嗎?

你也是一邊關註明星出軌,一邊感嘆人生苦短嗎?

1


明星出軌了,最忙的是網友們。


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今天又是微博網友忙碌的一天,先去卓偉微博看視頻。再去白百何微博質問為何出軌。然後再去陳羽凡微博表示安慰。接著再去白百何的戰友陳赫 ,張子萱,文章微博下轉轉。接著去柯震東,高虎微博告訴他們吸毒隊要加油了。再去黃海波微博提醒他們嫖娼隊不能鬆懈。最後到王珞丹微博告訴她出頭之日終於到來。這忙碌的一天下來,天都該黑了。」


庫斯基曾經特別愛八卦,哪個明星出軌了,誰誰假結婚了,哪個一線大咖私底下是個爛貨啊等等等等。但在雙手不聽自己使喚的時候,總會想起伊坂幸太郎《魔王》里的一段話:


他們只是坐在電視和電腦前,看著那裡傳播的各種信息和娛樂,到死都是如此,就這樣漫無目的地生活。無論吃飯還是洗澡,工作還是戀愛,都只是去完成而已。他們毫無自覺地消磨時間,卻還要感嘆人生苦短。

於是,趕緊關掉網頁,抽自己幾巴掌(精神層面的),滾去做那些對自己來說有更有意思的事。


人們做很多無聊的事,無非是為了打發時間。知乎上,問題「一個人怎麼打發時間」,近2萬人關注,370多萬人瀏覽。


打發時間......時間難道不是最最寶貴的東西嗎?

你也是一邊關註明星出軌,一邊感嘆人生苦短嗎?



舞台劇《淡水小鎮》


果陀劇場的舞台劇《淡水小鎮》里,死於分娩的艾米莉獲得了一個機會,可以把生命中的某一天重過一次。她選擇了自己十二歲的生日。一開始她為重生喜出望外,興奮不已,但是很快她就意識到,時間過得太快,她的人生大多都虛度了。「我們甚至沒有時間凝視彼此。」她大喊道。「大家活著的時候難道意識到生命嗎?難道不是每分每秒都能意識到生命有多麼珍貴嗎?」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時間有限,都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死。但我們好像從來沒有把它當回事。


2


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有個理論,是說我們所有的煩惱、焦慮,所有對別人問題的過度關心,都是因為在逃避一個真正最重要的問題:死亡。

我們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關注一個又一個無聊的八卦,只是幌子,都是為了轉移注意力,以儘可能地避免注意到:大限終將來臨。


認真思考自己的死亡太嚇人了!我們怎麼能毫無恐懼、內心平靜地接受自己終將徹底湮滅這件事呢?很多人都是出了車禍、得了絕症之後,才不得不開始認真思考死亡。而往往,經過瀕死體驗後,他們的死亡哲學會讓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你也是一邊關註明星出軌,一邊感嘆人生苦短嗎?



導演北野武


日本導演北野武,47歲騎重型摩托車發生了嚴重車禍。在此之前,他對死亡的理解,和普通人並沒什麼區別,「我一直認為生前做好事的話,就會長生不老的。其實死亡與做好事無關,它說來就忽地一下要來了。」


像很多人一樣,北野武從來沒把死當回事,所以他活得也非常隨意。「車禍以前我對於生活不是很執著,覺得什麼時候死其實都無所謂。」


但因為差點死掉,於是他切身領悟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對待死亡應有的哲學。他後來的「死亡哲學」,也是他最有名的那句:「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


只有確切地知道自己遲早要死,我們才能真正地活著。


3

現代「死亡哲學」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哲學家是海德格爾。他在那本很多人只聽過沒看過的《存在與虛無》中說,沒有死亡的意識,我們只是半死不活。


學者T.Z.拉文有更清楚的解釋:如果我讓死亡進入我的生命,接受它,直面它,就可以擺脫死亡的恐懼和生活的瑣碎——那時候我才會自由地成為自己。


這不是什麼新鮮的哲學。中國有「置之死地而後生」。古羅馬有Memento Mori。


在古羅馬,所有凱旋的戰爭英雄回城時,跟在他身邊的一個奴隸小男孩,都會不斷地在他耳邊重複一個詞語:Memento Mori。這個詞的意思是:記住你會死去。他們用這種方式,提醒英雄們:即便你今日功成名就,遲早有一天,你也終將死去。


這聽起來太「掃興」了。大多數人也根本沒辦法主動選擇活在「死亡陰影」之下,在面對衰老、疾病等人生必然會經歷的痛苦時,往往會喪失理智。

你也是一邊關註明星出軌,一邊感嘆人生苦短嗎?



阿圖.葛文德著《最好的告別》


阿圖.葛文德剛到外科實習時,被病人及醫院面對死亡的態度震驚了。他在很早的一篇專欄文章里,講過約瑟夫.拉扎羅夫的故事。


拉扎羅夫是一位市政府的行政官。他在60多歲時患上了無法治癒的癌症——一種轉移性的前列腺癌。為此,他消瘦了近50斤,腹部、陰囊和雙腿都積滿了液體。

拉扎羅夫曾經親眼看著自己的母親,全身插滿管子、戴著呼吸機,痛苦地死在監護室里,所以他發誓絕不讓這樣的情形發生在自己身上。


有一天,他一覺醒來,發覺右腿無法動彈,大便失禁,於是住進了醫院。癌症已經擴散到他的胸椎,已經再也無法治癒了。但是醫生仍然可以對他進行手術干預,阻止脊椎損傷繼續發展。但是這樣的手術,既不能糾正癱瘓,更談不上使他恢復過去的生活。無論醫生做什麼,他都最多只有幾個月的生命。而且,手術很可能會讓他活得更短。


包括葛文德、拉扎羅夫及家屬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手術太不划算了。但是這個曾經發誓絕不死在重症監護室,絕對不插管子和呼吸機的老頭,哀求葛文德採取「一切措施」,「別放棄我,只要我還有任何機會,你們一定要讓我嘗試」。


最終,雖然拉扎羅夫的手術成功了,但他一直沒能從手術中恢復過來。他住在監護室,並發了呼吸衰竭、系統性感染,卧床不動又導致了血栓,又因治療血栓的血液稀釋劑而引起了內出血。病情每天都在惡化,最後痛苦地死去。


拉扎羅夫先生的故事,對葛文德最大的衝擊不在於病人的決定有多糟糕,而是包括醫生在內的所有人,都在迴避討論他的選擇,都在刻意對即將到來的死亡視而不見。


於是,死亡變成一件既讓人恐懼,又特別沒有尊嚴的事。


葛文德看過太多人,他們的要求都是不要死,活得越久越好——只要有一線生機。


4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一部探討死亡的舞台劇。金士傑在劇中飾演一位罹患絕症的老人,在演出200多場後,他意識到,不敢面對死亡的人,往往,也沒有曾經好好活著。


「死亡」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我們不需要坐到醫生面前,不需要拿到疾病診斷書——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選擇,是活著,還是死去。

你也是一邊關註明星出軌,一邊感嘆人生苦短嗎?



舞台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加繆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判斷人生是否值得活,就是在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


加繆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意識到自己可以選擇自殺或者繼續活下去,而又沒有選擇自殺,那他就是有意識地選擇了生,踏出了為自己的存在負全責的第一步。他存在,是因為他選擇了繼續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他開始了自我創造的終身任務。


沒有死亡的意識,就不會有活著的意識。只有清醒的生命意識,人才是真正地活著。


薩特的《存在與虛無》里,有一個關於「侍者」的段子很有名。薩特在聖日耳曼的花神咖啡館,看到一位侍者過於投入他的角色,彷彿他最優先最主要的身份是一名侍者而非一個自由的人:「他的動作快速向前,有點過於嚴謹、過於麻利。他走向顧客的步子有點太快了。他有點過於急切地向前彎腰:他的聲音,他的眼神表現出他有點過於熱切地要為顧客點單……」


那個侍者說服自己本質上必然是一位侍者,而非爵士鋼琴師或北海漁船上的漁夫這樣的自由人。


那些沒有「生命意識」的人,都有一個很討厭的習慣,就是想成為點什麼,比如某種人類角色,他們會把自己的職業、國籍、或者某種名聲當作自己的身份。於是,人本身就會變得不再真實,變成行屍走肉。


薩特眼中的服務員誤認為「服務員」就是他的本質,而沒有看到自由的可能性,也就是超越自己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對任何人來說,在他死之前一直都存在。

5


鮑比是法國《ELLE》雜誌的總編輯,他突然暈倒的那一天,和他過去的任何一天都沒什麼區別。


20天後,醒過來時,他已經全身癱瘓。他只有43歲,可以正常思考,但唯一能自主活動的,只剩左眼皮。


他從來沒想過,有一天,他的左眼皮,會成為他跟這個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


一年之後,他就去世了。但你知道他在這一年之中做了什麼么?


他靠唯一能活動的左眼皮,通過不斷地向友人眨眼,寫下一個字母、一個詞、一句話,最後完成了一本感動無數人的書《潛水鐘與蝴蝶》。講他困在如」潛水鐘「般肉體中的思考,他對家人的不舍,他通過一隻眼睛看到的世界,和自己漫無目的的想像。

你也是一邊關註明星出軌,一邊感嘆人生苦短嗎?



電影《潛水鐘與蝴蝶》


這就是薩特所說的,一個人在死之前「超越自己的可能性」。作家舍溫.紐蘭德說「閱讀這篇最不尋常的故事,我看到一個勇者內心的光明。他留給我們的最後禮物是不可比擬的。那是一則令人心碎卻又壯麗、莊嚴的證言,見證了人類精神的令人心疼的美。」

而那些混混沌沌過日子,每天想著如何打發時間的人,往往是最怕死的人。他們需要無限拉長自己的生命長度,來對抗生命質量低下的焦慮。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塞內卡曾經說:「有智慧的人,應該想活多久就活多久,而不是能活多久就活多久……他應該始終關注生命的質量而不是生命的長度」。


喬布斯說:「死亡是生命的最偉大發明。」


所有探討永生題材的小說和劇作,最終都將「永生」視作「天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話劇《馬克普洛斯事件》中,女主角通過長生不老葯獲得了非常漫長的生命。但在故事的結尾,她意識到永恆的生命只會帶來無盡的冷漠,於是決定不再繼續延長自己的生命。波伏娃的《人都是會死的》,獲得不死之身的主人公,因為永遠無法看到世界的盡頭,所以永遠不會接近終極的真理。


對於那些真正「活著」的人,死亡根本不算什麼。正因為隨著生命緩慢又必然的消逝,他們才能一步步接近自己所追求的真理,和想要實現的願望。


6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中,莫利教授罹患漸凍症。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肉體一點點地「死掉」。先是不能走路,之後不能坐直,最後喪失所有的行動能力。


但是即便得像嬰兒一樣需要被人為他擦屁股了,他也從來沒有停止自己對死亡的思考和探索。他把死亡作為他人生最後一門課題認真體驗和研究,通過研究他緩慢而「耐心」的死亡過程,觀察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並且把他此生關於愛情、事業、婚姻等等所有的看法,用最後幾個月的時間,分14次分享給了他最愛的一位學生。


於是,有了一本暢銷全球20年的經典書籍《相約星期二》,有了台灣果陀劇場版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這個真實的故事和莫利的人生哲學,成為很多人的「死亡教育」啟蒙課。


莫利教授說,只有當你懂得了死,你才會真正懂得如何活著——這是活著這件事,最大的秘密。

—End—


老戲骨金士傑台灣全能藝人卜學亮主演的舞台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即將在北京演出。

你也是一邊關註明星出軌,一邊感嘆人生苦短嗎?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演出信息-


時間:5月18日-21日


地點:北京 保利劇院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細思恐極,滴滴快車打不到車的真實原因
我們做了一件很性感的事
揭秘奧迪「神秘」組織
奇人徐榮祥與他的身後事
「一次跨國聯姻:把比利時王室珠寶帶給中國消費者」

TAG:中國新聞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窮游女孩為你還原真實的窮游生活,網友感嘆竟然是這樣!
孕期出軌,如今膩了想回頭,老婆的一席話卻讓我感嘆:女人真現實
感嘆 | 這輩子不種一次多肉,你絕對後悔終生!
其實生活就是一些傷害,一些挫折,一些無奈,一些感嘆
曬一曬為了誕下愛的結晶留下的疤痕,只感嘆一句這就是媽媽
這樣眉清目秀的馬雲你見過嗎,看完後你一定會感嘆!
一個女人的感嘆:常吃這菜,晚上他好我也好
大集上有一種小吃叫驢打滾你吃過嗎?老闆感嘆現在生意難做!
慈禧唯一一次穿漢族衣服,不得已,發出了一句讓人好笑的感嘆
驚呆!小李子被迫上交小金人?網友感嘆還好結果只是虛驚一場
路邊兩隻流浪貓搶著踩泡沫,走近才感嘆人生艱難
大明星也會窮的「家徒四壁」,網友感嘆:最可惜的就是他!
娛樂圈中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星二代們,讓人感嘆她們真是會投胎!
袁泉在《我的前半生》里的髮型一直被吐槽不好看,如果你看她各個時期的髮型,會感嘆!
盤點娛樂圈的這些閨蜜們, 每一對都讓人感嘆還有真友情
這羊都爬到樹上去了,網友感嘆為了生活真是都不容易!
才知道帝企鵝竟是這麼撓痒痒的,讓人忍不住感嘆的一幕!逗
看了這檔節目,很多人感嘆,父親不會這樣做,原來我們都曾缺愛……
馬伊琍一家三口遛彎,感嘆文章終於得女兒喜愛,竟是因為一條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