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個書法展,給你分享一下!
其實,這個展覽是上周末去看的,是吳振鋒先生的書法展。本來都過去了,但還會翻出來當時的照片看,也會回味當天遇到先生本人他所講的自己的經歷和看法。
朋友詬病我「吃獨食」,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把拍到的圖片分享給諸位。我看展有兩個毛病,一是不喜歡開幕式當天去,因為人太多,大部分人一天下來光追著名人合照了,還說「啥也沒球學到」;另外拍照不多,因為精力都放在看作品上了。所以一共攢下來就30來張照片而已。
下面,請隨我一起來吧!
這是展廳一角,可以看到大致作品的尺寸,「君子莊敬」四個字應該有八尺或者更大,本人站在那也就到「庄」字上面一點。
運氣不錯,碰見廣東衛視採訪吳先生,順便湊熱鬧。
很謙和,很樸實,像你中學時好脾氣的語文老師(其實他當過英語老師)。
吳先生工篆隸,隸書尤佳,整個展覽作品的格調都很高,很雅。
不知道各位能否看到拙樸的感覺?就是不做作,不嫵媚,自然大方的趕腳?另外能否感覺到像玉一樣的線質?
當然一些看起來拙樸的作品,有很強的書卷氣息,很文雅,沒有張牙舞爪,也沒有刻意感。據本人說,有一年把所有的作品都燒了,因為太做作。
據說吳姓都和延陵有關,這幅作品題了一段款:「老父親說他記得小時候村頭木牌樓上曾有一匾曰「延陵望族」,知吳姓之來處,今人多不知曉得了。丙申年老萬又記。」
一厘米大的小字隸書,非常可人!整幅應該也超過八尺了。
章草,也很純粹。
于謙(不是說相聲那位)的一首詩,仔細看每個字的結字,和二王的一些結字特點相反,或許有人會說這是丑書,所以我推薦給你本書,叫《傅山的世界》(白謙慎寫的)。
看看其中的單字:
這些小字對聯特別有格調,如果能掛在自己書房才正應了那句「書能香我不須花」。所以同行的小哥問我帶沒帶絲襪,要搶一幅回去,我笑而不語。
先生小楷有鐘王味道。
拳頭大的字:
每個字都有姿態。看幾個局部,能否感受到書寫性?
再來一副草書,每個字大概1到2厘米吧:
看看局部:
報紙上臨的《毛公鼎》,線條特別耐看:
看看局部:
吳先生寫給自己的:石敢當。
一個字有40公分吧!
單字:
這也是巨幅,所以看照片根本看不到震撼的感覺,當人本人攝影水平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霧霾》,挺現代風,挺有責任感的一幅作品,本場最特別的一幅。正文和落款都有意思。
草書對聯,比較少的作品類型。
章草條幅:
展覽裡面很精彩的還有各種拓片:
收藏的幾十幅碑刻都捐給了美術館。下面這幅應該各位都知道墓主的來頭吧!
一厘米的小隸書:
一個單字,可否在你的腦子裡繪製出當時揮運的畫面:
章草扇面,這個章草沒有上面的蒼茫,更端莊一些。
有情懷的人,會做有情懷的事兒,這些瓦罐記錄了他「拾破爛"的心情和對書法的感想。死物就活了。
好東西太多,我顧不上拍照。所以分享幾句我聽到他講的話吧,或許對你有用(原話不一定如此,但意思如此):
隸書一定要找到書寫性。
為了解決隸書的結字問題,我花了兩年時間,把《隸書大字典》過了兩遍,每天一個字。後來我就用我的感覺去寫隸書了。
人工智慧時代到來了,書法會消亡嗎?我認為不會,因為書法就是一個人對美,對情感的表達,而機器沒法取代人們去表達感情。
記者問何時去廣州辦展,答:辦一次展覽非常費勁,要耗費很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和精力,這次展覽我是鼓圓了肚子才辦起來的,特別是財力都用完了。
好了,大致如此,如果你對吳振鋒先生感興趣,可以在書店或網上買到他的著作,確實很好,你會知道什麼是學者型書家。
當然,如果覺得這個這種文章好看,可以點贊,我可以常去分享看到的展覽,當然也會苦練攝影技術。


※就碑寫碑,是學《集王聖教序》的大忌!
※臨好《十七帖》,抓住這四個要點即可!
※陳忠康 臨《寒食帖》
※教你4個絕招,玩出不平行的平行線!
※書法家創作時,都在想什麼?
TAG:書法臨帖幫 |
※書法展那些潛規則,說出來嚇你一跳
※余秋雨辦書法展,他的字你打幾分?
※當今書法大家們幾乎都到了!——杜詩書法展
※5位老常委都去看的書法展是誰的?
※歌手郁鈞劍辦書法展,看看他的字怎麼樣?
※張鐵林辦書法展,網友質疑:每個字都是歪的,難看!
※余秋雨辦書法展自信滿滿,你給他的墨跡打多少分?
※一起去看。孫曉雲書法展,作品欣賞
※地攤買帖練書法6年,一手行書寫出一片天地,獲山東書法展最高獎
※「一帶一路」書法展開幕
※第十屆全國書法展、那些讓人驚艷的楷書作品欣賞:每一副都很有特色!
※張鐵林再開書法展,言「一上手就有個性」,網友:風吹樹葉片片斜
※毛澤東晚年書法展示!是霸氣?還是瘋狂?
※直擊朝鮮書法展覽,卻讓人感覺有點怪怪的
※逃離炎熱!「心跡」五子書法展帶你「清涼一夏」
※浙江書法小神童,直接入手學草書,練習一年獲金獎,7歲開書法展
※當代少見的好字,入全國書法展,楷書得任政神韻,行書具米芾之風
※邂逅一次國學書法展,讓飄逸的靈魂靠靠岸
※任艷梅書法:主張書無定法,從喜歡的字體入手,把書法展開到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