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第三代主戰坦克艾布拉姆斯的裝甲設計有多厚?
1、炮塔正面裝甲:M1A2坦克的炮塔下面使用的是多層複合裝甲。它由4層組成,外表面的第1層是高硬度裝甲板(HHA),第2層為高硬度陶瓷,第2層是貧鈾合金裝甲,第4層是均質軋壓鋼板裝甲(RHA)。
整個裝甲的物理厚度據推測應在325mm,前裝甲的傾斜角度相當考究,經過了嚴密的計算,最終採用了與炮塔前方升起面夾角35度,與水平面夾角30度的特殊角度。
這樣前裝甲的厚度相當於458mm,要比物理厚度大得多。這層複合裝甲的防禦能力極高,對於動能穿甲彈(KE彈)防護能力相當於600mm均質軋壓裝甲(RHA),對空心裝葯穿甲彈(CE彈)更高達1300mmRHA。
2、火炮護盾:火炮護盾位於坦克正面,中彈相當高,因此需要有較強的防護能力。但另一方面由於炮管基部和同軸機槍要從中間穿過,還要留出炮手瞄準鏡的瞄準孔,使之無法使用和炮塔正面相同的複合裝甲,只能使用一般裝甲,所以與炮塔前方其他部位相比,護盾的防護能力要差得多。
3、炮塔側面裝甲:M1A2坦克炮塔側面使用的是稱為「Special armof」的特殊裝甲。它的具體結構不明,從已有的M1A2坦克戰鬥室照片分析,厚度應接近400mm。
由於炮塔側面面積是正面的2.7倍,估計使用的是比正面防護能力稍差的重量級複合裝甲,以下簡稱為重複合裝甲。
4、炮塔後部裝甲、M1A2坦克炮塔後方的裝甲是一個底部沿45度角向上傾斜的楔形。M1A2坦克炮塔後部是120 mm炮彈彈倉,所有炮彈都彈頭向後擺放。在彈倉與戰鬥室中間設有裝甲隔板,以保護作戰室。
5、車體前部裝甲:M1A2坦克車體前部使用的是與炮塔正面相同的複合裝甲。這層複合裝甲的物理厚度從車體前部的傾斜角度、操縱室與車體前方的距離綜合計算應該在300-350 mm之間。本文中取一個折中的數值假設與炮塔正面相同都是325 mm。
6、車體側面裝甲:車體側面裝甲推測應該是75 mm厚的普通裝甲。這種推測的根據是2003年10月在美國《Army Times》雜誌上發表的《Something felled an M1A1 Abrams tank in Iraq – but what?》即「什麼東西摧毀了在伊拉克的M1A1坦克?」,在這篇文章中公開了車體側面被擊穿部位的特寫照片。


※說實話,有時候小編都分不清AK-74和AK-47,咋個認啊?
※這太不公平了!你們怎麼能用打飛機的炮打坦克呢?
※誰知道全世界的子彈存量有多少?
※美媒評出20世紀十佳戰鬥機,聲名遠揚的蘇-27沒能上榜!
※現代手槍誕生的標誌:左輪手槍和自動手槍的發明
TAG:兵器知識 |
※瑞士國際主義的先驅者 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平面設計大師
※瑞典冷戰中奇葩坦克設計計劃 都是科幻中才應有的坦克
※雅各布·延森:丹麥設計的領旗手
※被誤解了的二戰蘇聯坦克設計思路!蘇把坦克當士兵
※維多利亞·貝克漢姆設計的最受歡迎的五款服裝,好看嗎?
※倫卡諾精選:菲拉格慕家族旗下的一系列奢華的設計酒店
※葡萄牙設計師佩德羅·佩德羅時裝秀
※他為什麼是湯姆·克魯斯最愛的室內設計師
※《第一夫人》入圍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
※突破古典、維多利亞、現代三大設計風格,倫敦世紀豪宅改造設計
※哈爾濱:歐式裝飾風格設計
※英國人設計的奇葩坦克
※阿姆斯特丹10家最出色的設計酒店
※葡萄牙時裝周——設計師安娜貝拉·巴爾達克時裝秀
※德國設計大師霍爾戈·馬蒂斯經典之作
※俄羅斯馬克耶夫火箭設計局公開「最強洲際核導彈」
※奧迪元老級設計師為何加入比亞迪 背後秘密全在這
※巴塞爾前瞻:金伯利鑽石設計師 匠心締造傳奇
※詩享家設計——卡薩布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