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提及凤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农村改革的励志神话-小岗村,这个小县城曾经一度是贫穷的代名词,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历史上的凤阳,竟然是中原最后一处「龙眼」,这条龙脉最难判断,最后是赛诸葛刘伯温发现了它。


果不其然,凤阳一对乞丐夫妇生下一子,便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曾说过「凤阳,朕故乡,黄陵在焉」为了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朱元璋一直想把凤阳作为首都,当时还派了百万工匠前去修建中都,


后来却被刘伯温阻止了。凤阳也就成昙花一现的「废都」。不然,明朝的首都也就不是后来的南京和北京了,也许历史会是另一种样子。


1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盘算都城的选址,他曾经亲自跑到卞梁考察,派出太子到关中考察,派刘伯温考察开封,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决定将都城建在老家凤阳,调遣了百万工匠在凤阳大兴土木营建中都,营造了中国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为后来南京、北京故宫的蓝本。中都皇城故城遗址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神机妙算刘伯温》剧照


明皇陵是朱元璋父母兄弟的陵墓,当年他父亲下葬时,连一口棺材都置办不起,因此他决定父兄尸骨挖出,建地宫、重新豪华下葬。也就是迁祖坟。


按照丧葬习俗,只有家门非常不幸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迁祖坟改风水。很显然,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一路顺利地很,若贸然迁祖坟恐怕好运也没了。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明皇陵


刘伯温上奏说迁坟恐泄山川之灵气、不利于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听了十分害怕,迁祖坟的事就此罢工。而是在原址上建了高大的坟头和豪华的享殿。正是因为没有迁葬,明皇陵也成了中国古代唯一没有地宫的皇家陵寝。但是明皇陵的规制一点也不比北京、南京的差。只是鲜有人知。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明黄陵


祖坟没有迁成,营建中都的工程也成了「半拉子工程」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国库财力不足,另一方面还是风水的问题,刘伯温推算后觉得此处风水不足以支撑一朝王脉,他上奏朱元璋「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建议把都城选址在南京。其实一开始选址的时候朱元璋就考虑过南京,不过他觉得南京的「帝王之宅」太多了,兜兜转转,南京还是成了大明朝的首都。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明中都古楼


2


根据凤阳所处山势,刘伯温推断,凤阳是中原最后一处「龙眼」而且是一条非常难以判断的平地龙脉。「龙眼」是什么来头?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说龙眼必离不开龙脉,龙善变化, 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古代风水学上借「龙」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龙脉就是指绵延的山脉,是藏风蓄水、大富大贵的风水宝地。找龙脉其实是找「龙眼」。一般龙眼多指帝王之气集聚之地。像我们熟知的古都开封、西安等都是「龙眼」。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虽然凤阳是一处龙脉也出现了天子气象,但是刘伯温却极力劝谏朱元璋不要建都于此。

这是为什么呢?


真正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凤阳所处的平地龙脉属土龙,土龙耗地力和人气较多,一旦建都必须厚植培元,否则一旦被人所断,龙脉也就断了。且土龙尚德不尚险,难守。朱元璋杀伐戾气太重,即便他自己可安稳高居,让子孙后代守住江山也很困难。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明中都古城墙遗址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凤阳乡党势力对皇权存在潜在威胁。自小饥寒交迫的生活使他对家乡一往情深,有着其他帝王所没有的浓厚的乡里情结。朝中的文臣武将有许多是从凤阳带出去的。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一旦正式在这里建都,这些功臣就会利用家乡盘根错节的宗族、乡里关系拼命地扩大其个人势力,从而对皇权构成威胁。加之又都沾亲带故的,处置重了是六亲不认,处置轻了是偏袒殉私。搞得皇帝也里外不是人。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3


凤阳花鼓戏有句戏词流传甚广:「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三年水淹三年旱,三年蝗虫闹饥荒……·人们还有一种普遍的印象,凤阳多乞丐,凤阳乞丐爱打花鼓。朱元璋真的是凤阳人民悲惨生活的灾星吗?其实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样,朱元璋:这个锅我不背!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凤阳「十年九荒」其实与朱元璋一点关系也没有。据 《明史·五行志》 记载, 整个明王朝存在的 276 年中, 发生水旱蝗雹灾害竟达 428 次、 年均近 1.6 次。凤阳受灾首当其冲,其灾荒严重的重要原因是黄河夺淮,明清两朝为保漕运而牺牲淮河中游利益也使凤阳灾荒加重。所谓十年倒有九年荒,应当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


黄河夺淮发生在十二世纪,此时朱元璋还没有出生。朱元璋在位的 31 年,淮灾尚处于频发的早期。凤阳府并无 「十年九荒」 的现象。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元史 五行志》也写到元成宗「大德二年四月,燕南、山东、两淮、江浙、燕南属县百五十处蝗」。大德六年七月,「大都涿、顺、固安三州及濠州钟离、镇江丹徒二县蝗。」从中可知,元朝时期,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最早称钟离)以及更大范围的安徽一带经常闹大旱饥荒。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还有那句妇孺皆知的凤阳歌由于朱明王朝推行思想禁锢政策, 不具备产生 《凤阳歌》 的政治条件。至今没有发现明代 《凤阳歌》 的任何资料,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乾隆中叶出版的戏曲唱本《缀白裘》。


其实在明建立之初,凤阳人民对于朱元璋一直是赞颂的,原因就是他登基后对乡里恩泽有加,这一点史籍记载确凿。


但是明朝的200多年间凤阳一直天灾不断,清朝时政府为了压制「反清复明」的念头,便在花鼓戏里添加了许多政治成分。短暂的歌颂后便更多的转为怨声载道了。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凤阳花鼓


4


由于连年灾荒,打花鼓唱小曲成了百姓活命谋生的手段,灾民们编唱花鼓的作用是为了讨饭,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逆袭神话人尽皆知,虽然他登基之后扶植家乡,但是凤阳仍然是出了名的乞丐乡。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跟朱元璋是脱不了干系的。为了充实家乡,也为了消灭南方豪强,他下令迁江南富户到凤阳定居,不准他们离开。这些人被迫放弃原来优约的生活,背井离乡、思乡之情日甚,有人想出了假扮乞丐回到故土的办法,但是大宅已被别人占据无容身之地,只好又乞讨回凤阳。更多人学到了这个办法,跑回家乡一解乡愁。于是凤阳的乞丐越来越多。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乞丐剧照

据《明史》记载洪武八年「二月甲午,宥杂犯死罪以下及官犯私罪者,谪凤阳输作屯种赎罪。」把犯罪的人送往凤阳种田赎罪。洪武九年十一月,「徙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田凤阳。」迁徙山西和河北真定没有产业的人到凤阳种田,安身立命。可见朱元璋并非只是把有钱人迁到了凤阳,还把许多罪犯和无产的穷人也迁了来。


小小的凤阳县,一下子涌入了百万人口,人口太多导致粮食根本不够吃,造成了大量的家乡人民被迫外出乞讨。


5


凤阳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古都城,


尽管只是昙花一现,


但是据专家考证,


现存的古中都城遗址的


建筑规模与质量都远超北京、南京的故宫。


历经六百年余载,


中都城内外建筑皆毁,


仅剩皇城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


但观其旧址和遗物,


仍可见巍峨壮观之一斑。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古中都城遗址仍有5项雄踞历代都城之首:


午门石雕最多最精致


蟠龙石础最大


皇城护城河最宽


皇陵石像雕刻群最多


鼓楼台基最高


具体见下图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在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有个龙兴寺,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建于洪武十六年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很大渊源关系.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龙兴寺


来到凤阳,皇城建筑是必去之地,此外,凤阳还有许多地方值得一游。在凤阳县城南有个韭山洞,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菜而得名,距今已经有5亿年历史了为喀斯特溶洞。洞中留有许多唐宋题刻。朱元璋初起义兵时曾在此据山屯兵。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韭山


狼巷迷谷风景区距离县城35公里,风景区包括禅窟寺、禅窟洞和狼巷迷谷三个景区,整个风景区石灰岩溶地貌是一大特色。佛教文化浓郁。禅窟寺初名桃花寺,汉武帝年间建成苏轼还曾来此游玩,取「参禅旁窟居」之意,正名禅窟寺,并挥毫题写了寺名,延用至今。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禅窟寺


后寺庙毁于抗日战争战火中,现存的禅窟寺是1993年重修的,狼巷迷谷古时是野狼经常出没的地方,当地山民称为狼巷。其间地形独特、明谷暗涧、沟壑纵横、谷谷相通。许多人到这里都会迷失方向。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禅窟寺


找禅窟洞是一个天然溶洞,因古代禅窟寺里的和尚常在此坐禅诵经而得名。洞内气温常年保持在17度左右。夏季洞内潮湿,秋、冬、春三季比较干爽。禅窟洞总长3000多米,现开发了500多米,是天然的迷宫。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这个小县城十年九荒,刘伯温说它是中原最后龙脉,险成明朝都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河浮木 的精彩文章:

他兩個小時完成的別墅設計,排名二十世紀美國建築代表作第一
王莽:亂臣賊子中的改革先驅,疑似穿越者中的失敗者
民國年間的「孔二小姐」,囂張跋扈而且安然無恙
歷史上最會討好妃子的帝王之一,堪比紂王愛妲己
100年前的美國老照片,看看當時的發達國家樣貌

TAG:野河浮木 |

您可能感興趣

百年前破败的小岛,竟是黑手党龙脉,如今已成为世界巨擘
揭秘大唐盛极而衰的真相:武则天归陵动了龙脉,以卑动尊风波不断
此人是清末大盗,父亲被旗人打死,他长大后断了满清的龙脉
明熹宗挖祖坟断龙脉想灭掉大清,康熙说您挖错了!
天意还是巧合?崇祯和李自成相互捣毁龙脉,结果两败俱伤
此人游手好闲被赌友打死,棺材却自寻龙脉,家里出了两位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