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捐贈作品展作品選登之五 欣賞
錢茂生 捐贈作品
唐寅題畫詩
2016年
錢茂生在書法創作中以南齊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的名言為準則,曰:"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神采是書寫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精神面貌和筆墨情趣等的綜合表現,它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乃是精、氣、神和姿態萬千、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飛動之美,由此使觀賞者獲得審美的愉悅。錢茂生在創作前,往往先對作品的布局,字的大小、正側、章法的疏密等細細推敲。待深思熟慮後,便進入一種忘我投入、飽滿昂揚的精神狀態。他在不斷積累、完善技藝的同時,努力克服以往書寫中易產生的遲疑不決、踟躕不前的心理,久而久之,體驗到豪放不羈、神融筆暢的創作快感。
韓天衡 捐贈作品
李白詩
2016年
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藝七十年,韓天衡苦心鑽研,將自己書法創作和學習的心得歸納為八個字,即:「圓健」、「平奇」、「疏密」、「風神」。韓天衡書法線條得益於金石,有著堅實篆刻功底的他,所作書法線條飽滿結實,如刀走石上,鏗然有聲,精芒四濺;又如老歲枯藤,斑駁生姿,蒼勁老辣。韓天衡的用筆,字裡行間,散發著濃濃的金石氣息。這種金石用筆線條,在其草篆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出色發揮。
張森 捐贈作品
沈周題畫詩
2016年
「字如其人」,說的是書寫者的個性、氣質、思維習慣和知識修養等決定著書寫者的書法走向。對此張森在《學書遐想》中作過如下解釋:「你的性格、思考方式、修養,決定了你書法道路的大概,功力也只能在這大前提下決定著你能走多遠。」張森幼承庭訓酷愛藝術,遍臨漢隸名碑,並吸取清代眾家之長,把隸書創新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他把多種書體融入隸書的書寫,所作兼有楷、行、草的神髓,又將隸書的雄渾、靈動之氣躍然淋漓於紙上。本來凝重、渾成的隸書,被張森寫來則賦予了青春流動、暢酣活躍的氣息。
童衍方 捐贈作品
集蘭亭禊帖聯
2016年
童衍方認為:「書藝之妙,皆在於思,線多了的字要著眼於點,點多了的字要著眼於線。執筆於手,巧悟於心。」一幅好字是多因素而生的。筆法、結構、章法、行氣、俯仰、疾徐、剛柔、虛實、延伸跌宕、疏密等等,簡言之,即矛盾、和諧、統一的關係。童衍方深諳這些因素與關係對於書法創作的重要性,因此他的書法,融古匯今,注重書風和筆墨意蘊的結合,所作古樸渾然,有出自金石藝術的厚重之氣,又蘊筆墨線條的瀟洒和靈動。
施大畏 捐贈作品
彭雪楓
2015年
「文化是對生命和歷史的直接表達」,在施大畏的歷史畫創作中,最為直觀的便是他對歷史深度的探尋。他的作品多以黑白作主色調,題材上也多是以表現悲壯甚至是苦難的戰爭場景。在他的畫中能夠看到人性中的正義與光輝;只有黑與白,才能承載如此嚴肅、如此凝重的話題。而這件《彭雪楓》則恰恰表現的是抗日戰爭中的溫情一面;大幅畫面中,兩名小戰士親切地依偎在彭雪楓的身邊,將這位新四軍將領一面是溫厚慈父,一面是抗戰英雄的豐碑形象表現的淋漓脫然。
洪健 捐贈作品
屹立——四行倉庫
2014年
洪健筆下的這件作品,是其2014年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所作。「選擇以四行倉庫為主題,一來是想以此向70多年前參加抗戰的無數革命先烈們致敬,二是因為在蘇州河見證下的這場保衛戰,亦是有關上海人文歷史。」洪健說。作品沿用了他一貫的建築繪畫的處理方式通過還原歷史面貌的方法,來表現四行倉庫在1937年淞滬保衛戰過後的場面。部隊全撤退了,留下了鏖戰之後的戰場。畫面上以沙包、鐵絲網,還有炮轟損毀的窗戶、被炮火硝煙熏黑的混凝土牆為主。展現出戰爭後的肅穆與沉寂,想給觀者一種能感受到不久之前仍戰火紛飛的餘音實感。
龐飛 捐贈作品
程十發說:
要形成個人的藝術風格,
先要形成個人的藝術性格。


※台閣體代表人物沈藻書法墨跡賞析
※書法教程《禮器碑技法--偏旁部首》字帖欣賞
※姜東舒中楷《書譜》字帖欣賞
※元代邵亨貞行書賞析《詩帖》書法欣賞
※書法大師們的刊頭題字《神州》作品欣賞
TAG:齋軒堂 |
※王世勇國畫作品選登
※全國首屆楷書展作品選登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作品選登·張奕辰
※回顧丨第七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優秀、入展作品選登
※劉紅華攝影作品選登
※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大獎作品選登
※中國當代水墨巨匠作品選登
※「尋找中國最美多肉」手繪作品選登:北京王悅
※「日常-中外青年攝影師作品聯展」往屆入展作品選登
※「尋找中國最美多肉」手繪作品選登:廣東深圳王晶
※「尋找中國最美多肉」手繪作品選登:上海王飄飄
※首屆「童聲作文杯」作品選登(五)
※「尋找中國最美多肉」手繪作品選登:廣東深圳容小翠
※韓萌《江南棄兒》「映·紀實影像獎」作品選登
※「尋找中國最美多肉」手繪作品選登:四川瀘州康姝
※作品選登:罪臣之女的錦繡芳華
※「尋找中國最美多肉」手繪作品選登:廣東潮州謝卓玲
※第二屆「故鄉的路」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作品選登
※金向怡:《歸來的流亡》「映·紀實影像獎」作品選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