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蘇州殺降背後的故事

李鴻章蘇州殺降背後的故事


文/楊智友



李鴻章蘇州殺降背後的故事



殺降


1864年1月19日下午,寒風颼颼。一隻小船載著大清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離開上海,穿越「這個條約口岸西面縱橫交叉迷宮似的水道」,踏上了尋找戈登之旅。

儘管從未謀面,但赫德對這個領導著「常勝軍」的英國皇家工程兵少校並不陌生。兩人都是供職中國的英國臣民,在不同的崗位各自發光。那麼,是什麼原因驅使著新官上任的海關首長,「冒著冰冷的冬雨,堅持追蹤那個靜不下來的反覆無常的統領」?


事情還得從一個多月前震驚中外的「蘇州殺降事件」說起。


1863年11月,江蘇巡撫李鴻章的淮軍在戈登的「常勝軍」配合下,圍攻蘇州。戈登身先士卒,「常勝軍」火炮犀利,蘇州外圍相繼被克。


守城的太平軍納王郜雲官喪失抵抗意志,試探向淮軍投降。雙方都認為戈登最講信用,便通過他居間做保,戈登也信誓旦旦地向納王親口保證其生命安全。


不料12月6日,即城陷兩天後,納王義子等人逃到戈登駐地,跪求庇護,哭訴義父已人頭落地!而近三萬放下武器的太平軍戰士也遭到淮軍官兵的屠戮。



李鴻章蘇州殺降背後的故事



李鴻章


李鴻章悍然違背戈登與納王約定的投降條件,釀成驚天慘案,極大地刺激了戈登。盛怒之下,他收好了納王頭顱,拎著手槍到處尋找李鴻章決鬥,以挽回自己的名譽。


李撫台豈能讓他尋到?戈登於是率領「常勝軍」返回崑山大本營,宣布與之一刀兩斷。的確,李鴻章讓他「既蒙恥又心傷」,戈登咽不下這口氣,威脅要將蘇州城完璧歸趙,甚至揚言要率部加入太平軍,反過來攻打淮軍。

斡旋


蘇州的收復,「預示著上海的商業活力重新勃興」,但赫德自豪喜悅的心情並未持續太久,戈登便讓他的心臟咯噔起來。赫德能理解戈登的感受,但少校的魯莽舉止,他並不認同。眼下的當務之急,應該是聯手迅速平叛,這對列強和清政府兩方面都是有利的。


赫德的判斷非常準確。清廷要肅清太平天國,離不開「常勝軍」。而此時,英國方面將領的意見卻是解散洋槍隊,留下中國人去打他們自己的仗。戰局懸於一線,恭親王奕訢心急如焚。


很快,赫德就站出來為李鴻章開脫。他推測,李撫台最初並沒有打算處決太平軍首領,只是在降將們


開始提出非分並帶有威脅性的要求時,李才不得不先發制人,消滅他們。


與此同時,他根據自己同清朝官場打交道的經驗,想方設法保護戈登,避免其因違抗命令而被李鴻章所「參」。他的前任李泰國不就是因此而「下課」的嗎?



李鴻章蘇州殺降背後的故事



赫德


雖然沒有被正式授權介入這一事件,赫德卻「依靠他的外交技巧和語言能力」,受到事件各方的青睞,成為他的中國僱主及其英國同胞之間必不可少的中介人。奕訢指示赫德,要求他撮合李鴻章和戈登。

憑著對這兩人的了解,赫德知道,對於殺人如麻的李鴻章來說,殺掉幾個降將,根本就不算個事,而戈登則像愛惜自身羽毛一樣愛惜信譽,把它看得比性命都重要。要想讓他們重新修好,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親王認定赫德就是斡旋其間的最佳人選。


尋獲


就這樣,肩負著親王的任務,詛咒著惡劣的天氣,赫德出發了。一路西行,赫德來到戈登常駐的崑山,不想卻撲了一個空。以美感著稱的崑曲故鄉,早已不再秀麗,但發生在半年前的崑山之役,卻堪稱戈登戎馬生涯的一座豐碑。


彼時,戈登考


察地形發現,堅守崑山的太平軍被水道包圍,唯一退往蘇州的道路就建在河邊。他於是率軍乘炮艇迂迴西南,斷敵退路。


崑山太平軍潰逃後,「常勝軍」的鐵甲炮艇沿河追擊,在十幾碼的距離上以密集的霰彈猛烈轟擊,太平軍傷亡慘重。蘇州太平軍守將率兵來援,也被「常勝軍」和淮軍擊退。此役「常勝軍」傷亡五百,太平軍卻陣亡三千。


可此時的戈登會藏身何處呢?赫德並非一無所獲,他得知,戈登負氣回到崑山後,在城郊建起一座歸雲堂,祭奠被屠殺的近三萬太平軍將士,還出資雇請道士,大擺中國傳統的水陸道場,以超度死難者的亡魂。赫德越發感到,要「促使戈登重新出來工作」,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月23日,赫德帶著


他的隨從來到蘇州,曾經的人間天堂,已是「許多屍體殘骸,到處殘垣頹壁」。不過,李撫台的新居忠王府卻是「建築講究,而且整潔」。在這裡,赫德見到了調解對象李鴻章。


早在一個月前,赫德就「接到李撫台關於蘇州等事一封客氣的長信:語氣多少有些不以為然,說戈登誤聽他人之言」。的確,李鴻章認為戈登的反應是小題大做,其他洋人則是大驚小怪,唯有自己一直賞識的赫德還算識大體。

在兩個小時的會面時間裡,他向赫德「詳細敘述諸王執行死刑的情況」,並希望赫德「儘力勸戈登去看他」,臨別前,他指出戈登最有可能出現的兩個地點:木瀆或洞庭山。


蘇州之行的最大收


獲,便是「從李撫台本人那裡,得到一份有關引起他處決諸王原因的解釋」,這與赫德之前的推斷基本吻合。於是,帶著「傲然自負的心情」,赫德告別相送的撫台,繼續他的尋找之旅。


走走停停,尋尋覓覓,直到1月31日,也就是從上海出發後的第12天,兩個疲憊的旅人下船步行約6英里,又繞回到崑山的城門下。在赫德的記憶里,這是「很長的一天」,幸運的是,持續多日的尋找總算有了回報,戈登下令放他們進城。



李鴻章蘇州殺降背後的故事



戈登


終於找到了!眼前的戈登「年約三十,身材瘦小,有一對轉動不停的非常藍——淺藍色的眼睛」。未及赫德開口,戈登便告訴他:「你在這裡險些又見不到我,我今天早晨就要到蘇州去。」


說合


李鴻章第一次遇見戈登時,曾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個英國人戈登的到來,真是天賜。他的言談舉止比我所見過的西洋人強過百倍。」

那次見面後不久,李鴻章親自觀戰,「常勝軍」的出色表現,更讓他對戈登讚美有加:「看這個英國人戰鬥,真是疲憊的眼看見美景,沉重的心喜獲甘露……如果有什麼能和曾國藩的學識一樣讓我敬佩,那就是這個英國軍官的指揮才能。」


可惜好景不長,漸漸地,戈登心高氣傲,脾氣暴躁的毛病日益顯露。李鴻章能忍也就忍了。沒曾想這次殺了幾個太平軍,戈登的反應會如此強烈。看來也不像是作秀,否則怎會將賞他的一萬兩白銀悉數退回?


確實,翻臉以後,雙方都難以下台。戈登四處逡巡,又何嘗不是為了排遣滿腹鬱悶?最令他耿耿於懷的,是殺降貌似早有預謀,他應該是被老謀深算的李撫台耍了。


不速之客赫德的到來,讓他既驚又喜。驚的是這個年紀相仿的同胞冒著生命危險和天寒地凍,一路尋來;喜的是這些日子以來的種種憋屈,終於有了傾吐的對象。


前些時「蘇州殺降」事件持續發酵時,赫德曾站出來為李鴻章開脫,並在蘇州得到了印證。李鴻章坦承,在痛下殺手之前,他也曾「躊躇三晝夜,不能決」。李撫台並沒有利用戈登,更沒有耍弄戈登,他殺降純屬不得已而為之!


戈登的苦水尚未倒完,赫德心中便已經有了底。就抓住這點巧妙說合,矛盾或許就能化解。


真相


一種天降大任的使命感驅使著年輕的總稅務司,他儘可能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向戈登敘述他所知道的一切。


原來,納王郜雲官等人獻城後,李鴻章便著手向朝廷起草《克復甦州折》,決定寬恕降將及其部下,當時並無殺降之意。但在正式受降儀式之前,諸王卻提出了讓李撫台斷斷不能接受的兩個要求。


第一條:「堅求立二十營,占閶、胥、盤、齊四門。」 所謂「閶、胥、盤、齊四門」,實際上就是大半個蘇州城。納王要求有權管轄半個城市,並統率兩萬人馬,只剩下東門一隅留給李鴻章。這個條件太苛刻,不要說李鴻章,就是清廷也絕無答應的可能!

第二條:「奏保總兵、副將實職,指明何省何任。」清廷對降將的原則向來是先撫後察,對於事先許諾降將的優惠條件,李鴻章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他期望的是,諸王率眾歸順後,通過奮勇作戰立下功勛,再為其論功請賞。可諸王以為獻城後即刻就能頂戴花翎,未免操之過急了。


當這些要求轉給李撫台時,「鴻章大驚」。如何答覆諸王,立即變成了「燙手山芋」。以郜雲官為首的諸王仗降將之眾,自恃可以交換到更多優惠條件。這本身就讓李鴻章躊躇難決了。偏偏在此節骨眼上,一則「納王一人發跡未除」的說法,徹徹底底地激怒了李鴻章!「受翎不剃髮」,豈非預埋反骨?此時此刻,最安全的辦法,莫過於將他們立即處死,來不得半點猶疑。


納王們的要求將自己推向了不歸路,逼得李鴻章先下手為強,遂於6日中午受降時,安排刀斧手埋伏於宴席周圍,乘諸王不備,採取了斬首行動。


和解


赫德娓娓道來,實際上已充分說明了李鴻章「情有可原」,「處決並不是預先策劃的背信行為」。赫德在與戈登「散漫的長談」中,擺完上述事實,並沒有馬上為李鴻章辯解,而是將他的行為跟英國的在華利益勾連起來。


縱然戈登有百般委屈,也不能不被其上升到國家利益的說辭觸動。他終於意識到,「在當時情況下,李鴻章下令,把在他控制下的藐視他的權威的太平軍諸首領立即處決,那是不能按照司法觀點來嚴厲責備的」。


赫德離開蘇州前,曾極力勸說李鴻章,先行「償付戈登要求給予傷員和那些看來日益宜予淘汰的人員全部錢款」。沒想他前腳走,李鴻章很快便派人兌現,而這種「慷慨大度」又直接促成了戈登準備「去蘇州訪謁李鴻章」。此時赫德的出現恰到好處,他更有台階下了。


當晚11點,總算「釋然解悟」的戈登在赫德陪同下,乘坐「海生」輪駛向姑蘇城。有意思的是,當戈登第二天來到忠王府拜訪李鴻章時,兩人跟約好似的,閉口不談任何與「殺降」有關的事。


不管怎樣,赫德這趟「不舒適的旅行」,為戈登和李鴻章「提供了兩隻部隊再度公開聯合的一種易行而又保全面子的方法」。


大家一致同意赫德的調和方案——「戈登在中國新年過後便帶部隊作戰,撫台(李)發表一項告示,由他本人承擔處決諸王的責任,並表示戈登對此事一無所知」。

李鴻章不會再次失信。沒多久,便在《北華捷報》上刊文,還向上海的英、法、美等國使團去函,解釋蘇州殺降的前因後果,強調殺降純粹是中方決定,和戈登沒有半毛關係。同時向朝廷請賞,授予戈登中國軍隊最高的軍階——提督,賜黃馬褂,戴孔雀翎。


清廷為了安慰曾經「很受傷」的戈登,還仿照西方式樣,給他定製了一枚碩大無比的純金獎章。在赫德的一手撮合下,一場中西外交僵局冰雪消融。戈登倍感有面子,他終於「可以放心回去,投身於他如此熱愛的軍事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飛翔的歌利亞:超級飛行器狂想
琉球群島如何被日本攫取
慈禧為何和奕?聯手除肅順?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李鴻章蘇州殺降始末
李鴻章蘇州殺降為何惹怒洋槍隊統領戈登?
清軍大敗太平軍後,最大的一次殺降事件竟是李鴻章所為?
清政府禁止殺降,為什麼李鴻章還殺太平軍的降將?
李鴻章「殺降」:連洋人都看不起他
西楚霸王項羽六次的屠城與殺降
史上最陰險皇帝,貪圖美色滅殺降國君王,後弒兄篡位
不狠不立,不毒不謀!李鴻章蘇州城殺降,「狠」厚黑才是真厚黑!
康熙是背信棄義行家裡手?毀承諾斬殺降清將領
這名北宋將領違旨屠殺降兵數萬,卻未受宋太祖譴責!
降而殺降、必遭天譴,盤點中國古代六大殺降者
漢高祖劉邦鮮為人知一面:屠城殺降 任人唯親
中國古代坑殺降兵的殺降人物,常遇春第四,項羽第二
笑傲江湖3位真正的高人,自創武功秒殺降龍十八掌
戰國四大戰將之首,為秦王背鍋坑殺降軍40萬,因小人誣陷而自刎
中國最大戰犯、人屠白起在面對死亡之時,終於反思殺降,幡然悔罪
長平之戰白起殺降,實乃不得已而為之
長平之戰白起殺降無過!絕世戰神一生長勝卻唯獨敗給了史書
手刃仇人的民國女俠,其光環下的殺降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