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文 | 劉起


《速度與激情》系列來到了第八集,四五天內風捲殘雲般在國內獲得了逼近20億的票房。影片在北美的票房算得上不錯,但在國際上,尤其是中國,那更超過了北美的發揮。


最近這幾年來,好萊塢大片的票房表現出現中國超越北美的情況時有發生,每部影片的情況不同,不過也反映出了中國觀眾的某些喜好傾向,這值得我們注意。


本文就來比較詳細地分析一下,《速度與激情》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尤其是在中國這麼受歡迎?


首先從它的片名《速度與激情》(Fast and Fury)說起。當一部賽車題材的電影(系列拍到後面,其實已經不能說是純粹的賽車電影了,但初衷是這樣),選擇如此命名,其目的之單純、野心之直接,已經一目了然。

這兩個辭彙,不正是這一類電影的全部核心?所有賽車的電影不都可以叫速度與激情嗎?比如,把《極品飛車》或法國電影《的士速遞》的片名換成這個,似乎也毫無違和感。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速度與激情》(2001)


從第一部拍到第八部,《速度與激情》系列用票房證明了,它就是這一類型中的王者。從第一部中單純的街頭賽車,衍變至今,除了對動作場面推陳出新,在大場面的視覺效果上不斷加碼,這個系列還在敘事層面做了某些創新,比如與諜戰片進行類型糅雜,以至於有人說這是一部追車版的007。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在拍了七部大大小小的追車場面之後,《速度與激情8》仍然能在追車場面上保持創造力,以速度感與力量感在視覺效果上進行創新,讓人不得不佩服好萊塢的工業水準和科技水平。


殭屍車追逐大戰這一創意,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覺奇觀,成百上千輛開啟自動駕駛模式的汽車,如《殭屍世界大戰》中的殭屍,潮水一般湧向目標,簡直令人目瞪口呆。這既是對科技進步的一種奇觀展示,也多少暗含了對於工具理性的一種批判。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速度與激情8》(2017)


傳統追車戲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包含了對於人的勇氣、對於工具的禮讚。而殭屍車追逐大戰,變成人與科技之間的較量,於是難能可貴的表達出對於科技發展的一絲隱憂。


冰原追車更是將以小博大做到了極致,讓汽車調戲體量大上百倍的龐然大物核潛艇,真正是劍走偏鋒。這樣一再升級視覺效果的追車場面,讓我好奇第九部還能怎麼玩兒?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一、人類的工具迷戀


但無論在類型敘事層面如何變化,這一系列的核心依然是速度,從始至終無比堅定,速度才是吸引觀眾的唯一賣點。


法國票房大賣的本土商業電影《的士速遞》系列、英國BBC最受歡迎的節目《top gear》、皮克斯動畫《汽車總動員》系列,都是以賽車場面為核心。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的士速遞》(2007)


為什麼賽車題材有這樣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強大吸引力?


最根本的原因是人類對於工具理性的痴迷。科技進步帶來一種力量,使人類有可能超越肉身的局限。藉助工具,人類可以達到無法達到的速度、甚至擺脫物理學原理的束縛。


就像人類對於飛行的執著,就是一種超越肉體局限性的渴望。汽車作為一件無與倫比的、同一的、標準化的機械裝置,可以把駕車人變成超人。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速度與激情8》(2017)


男性對汽車有一種天然的迷戀,這大概源自某種深層的基因記憶。原始社會外出狩獵的男性,對於長途跋涉的深層焦慮,轉化為對坐騎的強烈需求,同時狩獵的危險也帶來對於盔甲的需要。現代生活中的汽車既是駕車人的坐騎、也是盔甲,滿足了深層的基因渴求,又賦予現代人一種騎士般的榮耀。


二、商業電影的快感原則

商業電影是以快感原則為基礎的,而《速度與激情》中的超速、撞擊、爆炸,恰恰能夠帶來一種最純粹、最直接的生理快感。


商業電影首先是一種娛樂形式。藉此人們可以發泄剩餘精力,甚至社會行為準則所不允許的情感和慾望,這是娛樂的功能。遊戲或遊戲的精神,對整個社會和文化形式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是一條逃避現實原則的手段,是快感原則自由自在地發揮作用的地方。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速度與激情8》(2017)


娛樂活動向我們提供機會來體驗社會通常禁止和認為有害的行為,同時,因為社會將娛樂的各種形式當作是一種邊緣性的遊戲,因而是非真實的、無害的。


比如,我們可以在一部商業電影或一部遊戲中體驗殺人、超速飆車、槍戰,釋放被壓抑的情緒。這些在現實中被嚴格禁止的行為,在遊戲中都被允許了,因為它是非真實且無害的。


遊戲快感的根源之一就在於,它能讓人探究規則與自由之間的關係。規則是社會控制賴以維繫的手段,其結果就是控制破壞性的、無政府主義的自然力量瓦解社會秩序。而遊戲激起了自由與控制之間,自然與文化之間的對立。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速度與激情8》(2017)


超速駕駛相對正常駕車是一種犯規,是違背社會準則的行為。但從另一角度來說,這種對規則的破壞也是人類自由天性的一種釋放與實現。


《速度與激情》中的超速飆車、撞車、爆炸,這一切都發生在電影中,不會對社會帶來實質性的損害,觀眾可以自由享受這種犯規和破壞性帶來的快感,而不承擔任何道德愧疚。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速度與激情8》(2017)


當我們在交通節目的道路監控錄像里看到現實中的超速撞車,經常會感到恐怖和不安,而不會覺得刺激。但我們是如此期待在《速度與激情》中看到這些危險的場面,體驗由腎上腺素上升帶來刺激和心跳。這是電影帶給我們的一種獨特體驗——將危險、暴力、犯規轉化為快感。


三、電影的運動屬性


從電影的本體性來看,也可以理解汽車為何與電影有不可割裂的聯繫。


汽車1885年被發明,1903年福特汽車公司的成立將美國帶入汽車文明的時代,電影誕生則是在1895年,兩者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從電影誕生之初,汽車就進入攝影機的視野,成為一種早期的視覺奇觀。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電影是一種雙重幻覺——在二維銀幕上製造三維空間感的深度幻覺,以及由每秒24格的靜止畫面製造出運動影像的運動幻覺。


我們務必要記得第一部公開放映的電影就是《火車進站》,一輛飛速沖向前景的火車。可以說,電影從誕生之初,就有強烈的慾望要掙脫靜照的束縛,於是,運動就成為電影原初的救贖。默片時代,許多鏡頭都涉及汽車,但那時,即便一輛正常行駛速度的汽車,都足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火車進站》(1986)


古典好萊塢時期,大製片廠的影棚和攝影機的物理局限一度束縛了追車的場面。當攝影機的進步使電影攝製從巨大的影棚中走出來時,汽車追逐場面再次成為一種新的視覺需求。


而在重視視覺效果、剪輯速度越來越快的當代好萊塢電影中,追車場面更是必不可少。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各種類型的動作電影(警匪片、諜戰片、黑幫片、漫威電影),無一例外都加入幾場汽車追逐戲,破壞性的追車連同撞擊場面,製造了足夠的緊張感與暴力。即便與故事主線無關,也一定要加入這樣的大場面來製造視聽效果。


這種對動作場面的迷戀,發展到極致,就是《速度與激情》系列。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四、有了動作場面,我們還需要故事嗎?


能想像這一項目開發的原初衝動。你們不是喜歡看動作片的追車場面嗎?我們就拍追車讓你們看個夠。所有動作片中作為視覺效果展示的追車場面,被當做了這一系列故事的主體。


一些悲觀的評論家認為,對於動作場面的過度追求,會導致好萊塢講故事傳統的衰落。他們認為動作片是由追逐打鬥爆炸,真人特效和電腦特效等多種場面零散拼湊而成,其中的敘事統一性乏善可陳。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速度與激情8》(2017)


既然對於部分觀眾來說,只要動作場面好看也許就足夠了,敘事可有可無。為什麼《速度與激情》後幾部轉向了與諜戰類型片融合,而不再是單純的講述賽車?理由很簡單,故事仍然是電影魅力的重要來源,諜戰故事可以帶來更複雜的敘事元素。


大多數動作片都不是打打殺殺一路到底,主要還是由對話和懸疑場面構成,一部耗時120分鐘的影片可能包含45分鐘甚至1小時的大場面動作戲。其他時間,影片還是在講述一個故事——一個具體的目標,實現目標所做的努力,與各種阻礙目標實現的局面所做的鬥爭。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速度與激情8》(2017)


電影敘事中,劇情與場面兩種要素可以相互催化,形成「情感觸動」與「生理刺激」的雙重共振。觀眾在享受視覺奇觀的同時,也開始關心這場追逐戲中誰活了下來,或是劇中人能否絕地求生令局面再起波瀾,觀影感受的層次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因為它混合了明星力量、身體動作和有趣故事的吸引力。


好萊塢商業片的受眾可能會說他們很少關注情節,但事實是情節沉潛到了最低的意識水平,之所以對於觀眾來說它似乎無關緊要,恰是因為情節平靜從容地引導他們去關注其他東西——動作場面。


在《速度與激情8》中,影片故事情節的目標,正是通過片中具體的動作場面的推動來實現的。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一部兩小時左右的主流商業敘事電影,通常有一個四幕的敘事結構:建置——複雜化行動——發展——高潮,通常還有一個尾聲。《速度與激情8》用四場追車動作場面,作為四幕結構的具體事件,來推動故事進程。


第一場古巴街頭賽車是建置的序幕,第二場柏林奪寶追車是複雜化行動,第三場殭屍追車大戰是發展,第四場冰原追車是高潮。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速度與激情8》(2017)


對一部動作片而言,情節是通過奇觀來推進的,奇觀不是敘事的附屬之物,而是敘事本身,奇觀應該是具有敘事功能的。《速度與激情8》做到了奇觀與敘事的結合。沒有讓追車場面游離於故事主線之外,使其作為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純粹的視覺奇觀。


同時,通過家庭情節的設置,將這個迷戀超速違規的英雄主角,帶回到好萊塢主流敘事電影最重視的家庭價值觀中,也再一次體現了美國類型電影的社會功能——維護美國主流價值觀。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五、電子遊戲與汽車文明


《速度與激情8》在中國上映五天,票房達到16億。而2015年,《速度與激情7》的24億票房,遠超它在北美本土市場3.5億美元的票房。而速7在其他國家的票房成績都不算太醒目,日本排第7,韓國是第18。


為什麼唯獨在中國,《速度與激情》系列產生了這樣狂熱的效應?下面我試著尋找一些原因。


首先可能與賽車遊戲在中國的廣泛受眾有某種聯繫。90年代中後期,私家車尚未普及,但個人電腦開始進入普通家庭。1994年EA的《極品飛車》橫空出世,在當時的80後中國遊戲玩家中風靡一時,成為一代人的成長記憶。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極品飛車》


當他們今天走進影院觀看《速度與激情》或是《極品飛車》時,被召喚的,也許還有這種記憶吧。賽車至今仍是大部分電子遊戲的重要元素之一。即便不是競速類遊戲,如大熱的俠盜飛車GTA,H1Z1,絕地求生大逃殺,玩家要生存並且走到最後,通常你必須有一輛車。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H1Z1


除此之外,另一不可忽視的社會背景是汽車文化在中國社會的發展。近十餘年私家車逐步普及,對汽車較熟悉、感興趣的中青年也恰恰是現在的主流觀影人群。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中的很多人經歷了《極品飛車》玩家、車主(或汽車發燒友)、《速度與激情》觀眾這三種身份的變遷。


由於中國的汽車文明比資本主義國家晚幾十年,人們正處在與汽車的熱戀期。汽車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它也是某種陽剛氣質的象徵,也代表著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和品味,總之,汽車身上承載了我們所附加的太多意義。因而這種過度的迷戀對於《速度與激情》系列在中國的大賣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速度與激情8》(2017)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和中國的整體觀影環境和市場發展階段分不開。雖然從全球範圍來看,好萊塢爆米花大片都是最強勢的,對各個國家的觀眾都是通吃的。但在中國,好萊塢大片的接受情況稍有不同。


比如2015年在美國和日本票房超越《速度與激情7》的《侏羅紀世界》《頭腦特工隊》,在中國反而遠遠不如《速度與激情7》。


中國的大片引進位度始於1994年,好萊塢商業大片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只有短短20年,每年引進大片還有固定限額。這種情況下,中國觀眾對於好萊塢商業大片,其實存在一種匱乏心理——吃不飽。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同時,由於沒有分級制度,性感、暴力的內容在中國大銀幕上是缺席的,導致這種匱乏感更加強烈。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商業片最刺激的元素就只剩下動作、喜劇等。


而《速度與激情》系列,巧妙的納入暴力與情色元素——飆車、撞擊、槍戰、比基尼美女。也因此,能夠製造一種最大量、最直接的生理快感的《速度與激情》系列,才能獲得如此狂熱的追捧,取得一個不可思議的票房。


也因為這種觀影快感的匱乏,中國觀眾才會如此熱愛傑森·斯坦森、范·迪塞爾這些簡單粗暴、充滿男性荷爾蒙氣質的動作肌肉男星。


兩個月前有另一部迪塞爾的動作片在國內上映,即《極限特工3》。它的中國票房最終超過了11億人民幣,而北美票房呢?只有4500萬美元。


你算算這差多少倍?



中國觀眾過分地喜歡《速度與激情8》,是因為快感饑渴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86版《西遊記》導演楊潔真是一個奇女子!
影向標:《速度與激情》票房衝天,評價一般
看過加長版《大話西遊》後,原來的疑點解開了
從藥師丸博子到小嶋陽菜:說說日本的偶像和電影
這個劇一不小心說出了真相:團結人民的最好方式竟然是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愛情,只分喜不喜歡,無關感不感動!
喜歡,是一種心情;愛,是一種感情
喜歡是乍見之歡, 愛是久處不厭。
好感不等於喜歡,喜歡不等於愛
有種喜歡,很痛!但也快樂
人總是喜歡追憶,喜歡回顧,喜歡眷戀
喜歡是新鮮感,而愛是歸屬感
喜歡不喜歡,都是片面的念頭,一時的情緒
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
有種喜歡,很痛!但也快樂!
堅持不了的喜歡,是因為還不夠喜歡
喜歡念舊情,感情專一的星座,千萬不要放過
我三分鐘熱度,卻堅持喜歡了你那麼久
喜歡是新鮮感,愛是歸屬感
喜歡一個不喜歡你的人,是什麼感受?
因為喜歡,只是單純的喜歡而已
四對情侶你最喜歡哪對?測感情觀喔~
經典語錄: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
四對情侶你最喜歡哪對?測感情觀喔
世界上最讓人感到快樂的地方,有你喜歡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