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文 | 李天飛


86版《西遊記》總導演、製片人楊潔老師逝世,消息迅速刷屏。


刷屏的人,應該都是從小看著《西遊記》長大的。每到寒暑假的時候,「登登等登」的音樂必然會響起。

楊潔老師去世,世間便再無86版《西遊記》;而且,這是一座無可超越的巔峰。


有人說:「你這就過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事物都在進化,憑什麼說86版就一定是巔峰?是不是思維定勢呢?」


我說不是的,因為86版《西遊記》,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部連續劇,而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戲曲表演經驗、演藝人才的大薈萃。是把幾百年西遊戲的積澱搬上電視媒體的嘗試。


網上也有很多文章提到,86版《西遊記》的傳統戲曲味道特濃。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與其說86版《西遊記》是一個新時代的開拓者,不如說是上一個時代的集大成者!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楊潔導演


▍一


應該說,大量在連續劇中借鑒戲曲,並不是楊潔老師的首創。因為在七八十年代,拍連續劇是一件新鮮事。沒有什麼先進經驗可以借鑒。大家都是從傳統戲曲中搬東西。


不但大陸如此,港台也如此,香港曾經盛行過十多年的「黃梅調」電影,就是把黃梅戲搬到影視上的一種形式。台灣的古裝影視也是如此,回頭翻翻當年的不少台灣古裝劇,從服裝到表演都有濃重的戲曲痕迹。

如果這樣的話,86版《西遊記》借鑒戲曲只是時代使然。但是,《西遊記》有其特殊性。


因為目前,《西遊記》的表現大致有兩類;


一是忠於原著。盡量演出《西遊記》原著本身的氣質。


二是利用故事IP,進行現代化的演繹。這方面最成功的是另成一派的周星馳。


傳統戲曲,與傳統故事相伴相生了800多年,而在明清兩代逐漸定型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面貌。


以服裝而論,今天在舞台上看到的戲曲服裝,恰恰是以明代服裝為基礎,而吸收了各朝各代風格形成的。


以精神而論,傳統戲曲表現的人際關係、道德倫理,也正是明清兩代的主流心態。


如果選擇「忠於原著」的話,那麼,《西遊記》號稱是唐朝的故事,其實是明代人寫的書,表現的是明代人的精神狀態、宗教信仰、日常生活。所以,如果要在視覺上對其演繹,最好、最便捷的借鑒形式就是傳統戲曲。


並不是戲曲適合所有的「古裝片」。假如拍以商朝為背景的《封神演義》,京劇《反五關》大概就很難用得上。因為《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不一樣。《西遊記》完全是神仙世界,涉及現實社會的很少,西域諸國也是硬編出來的。而《封神演義》的基調仍然是歷史小說。《反五關》的黃飛虎,表現的是以明清時代的倫理為基準的君臣父子關係,硬放在近乎蠻荒的商朝,對於現代人來說,就顯得怪異。


一部明朝的書,一顆明朝的心,一群明朝的神仙。這部《西遊記》簡直就是天然為了戲曲而生的!

大量引入戲曲元素,這就是楊潔老師的高明之處。


楊潔老師本來在中央電視台文藝部的戲曲組,對傳統戲曲當然有絕對的鑒賞力。她嘗試過和京劇院合作拍攝《香羅帕》,還拍了京劇《賣水》。她在挑選演員的時候,非常看重的就是演員的戲曲背景。她為了選定孫悟空一角,先後拜望了南北兩派猴王,最後圈定了六小齡童,這些故事已經為大眾周知。同時,她還在各地戲劇團體物色演員,大量抽調進入劇組,正是這位懂戲曲的導演和這些專業的演員,奠定了86版《西遊記》的基調。


▍二


86版《西遊記》的演員,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戲曲演員、話劇演員、影視歌舞演員。


這三類里,戲曲演員佔了絕對的主流。


六小齡童先生是南派猴戲世家,家學淵源,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馬德華先生是北方崑劇院的小生演員,演觀音菩薩的左大玢老師是湘劇演員,70年代就給毛澤東演過戲。演高小姐的魏慧麗老師是京劇演員。演白骨精的楊春霞老師,演過京劇《杜鵑山》的柯湘。演高母的高玉倩老師,其實以《紅燈記》的李奶奶知名。演殷夫人的黃梅戲演員馬蘭老師,成了余秋雨老師的夫人。當然還包括我們喜歡的評劇演員趙麗蓉老師。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左:左大玢在湘劇《斷橋》中飾白素貞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左:趙麗蓉在《西遊記》中扮演車遲國王后


就連出場沒幾個鏡頭的昴日星官,扮演者徐冠春都是崑曲演員。而這位徐冠春先生,青年時代演過電影《十五貫》的熊友蘭。《十五貫》又稱《雙熊夢》,熊友蘭就是其中一「熊」。而這部《十五貫》,號稱「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是崑曲演出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當時年輕的徐冠春能夠參與其中,說明他的演技已經得到老一代崑曲名家的公認。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正因為熟極而流,所以表演的時候才能不假思索,人就是猴,猴就是人。戲曲是「角兒制」,而今天的影視劇是「明星制」。戲曲中人服從於角色,今天的影視劇角色服從於人。六小齡童先生一生只演猴,自然做到了無人企及的極致。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三


即便是話劇演員、影視歌舞演員,也要麼深受傳統戲曲的影響,要麼有深湛的戲曲基本功。

86版《西遊記》有許多北京人藝的話劇演員。話劇這種形式,本來源於西方。在中國長期佔主流正統地位的是所謂斯坦尼體系,即俗稱的「體驗派」。而焦菊隱先生在體驗派的基礎上大力提倡民族化。


為了向民族藝術學習,北京人藝就專門從北方崑曲劇院請了崑劇老師給話劇演員說身段,有些老師甚至因此從北方崑曲劇院調入了北京人藝,為話劇灌輸著傳統戲曲的充沛內力。


舞台上不能自說心事,所以,只能靠動作、表情來表達。而傳統戲曲富有表現力的動作程式,簡直就是一座表達內心情感的寶庫。借用戲曲元素,體現在焦菊隱先生導演的《虎符》中,也體現在膾炙人口的話劇《茶館》中。例如常四爺的上場,就帶著明顯的戲曲身段。而演過常四爺的鄭榕先生,同時又在86版《西遊記》里演過太上老君!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話劇《蔡文姬》更是強調傳統戲曲的美學精神和表演手段在話劇形式中的運用,具體表現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戲曲音樂和舞蹈的借鑒、舞台調度、台詞的藝術處理、舞台布景等方方面面。86版《西遊記》的閆懷禮先生,同時在《蔡文姬》里演過單于。還有「鎮元大仙」吳桂苓、「水賊劉洪」韓善續、「黎山老母」孫鳳琴等,都是北京人藝的演員。


應該說,86版《西遊記》中出身話劇的演員,基本都受過「話劇民族化」的洗禮。話劇藝術和戲曲藝術,在他們身上同時體現。


又比如演金池長老的程之先生,屬於另一種類型。他的領域在話劇,然而他卻是京劇票友,這是家學淵源。因為程之的父親程君謀,就是一位極著名的票友。他早年就跟著名樂師陳彥衡學過戲。當年白牡丹(荀慧生)找老生配戲,見其唱功好就勸他下海,當時程家潦倒,出於無奈就搭上白牡丹班子,沒想打炮就紅,被稱為「票友中的譚鑫培」。


所以,程之先生的傳統戲曲功力,來自他的原生家庭。知道了這個背景,再去看程之先生的金池長老,那真把話劇和京劇兩股內力輕輕一掌貫通,那是一種無可挑剔的完美。今天靠賣臉賣萌的表情包演員,何能及其萬一!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金池長老


▍四


86版《西遊記》的第三部分,影視歌舞演員,很多也都有深湛的戲曲基本功。


就在上周,央視播出了一部紀錄片《西遊記張掖尋蹤》,主演就是我和玉兔公主的扮演者李玲玉老師。這部片子是去年冬天拍的,那些天和李玲玉老師天天在一起,和她聊了很多。她是東方歌舞團的歌唱演員,然而她原本是在越劇團工作的,有深厚的越劇功底,舉手投足之間,那種感覺是能看出來的。


在甘肅高台縣的檯子寺小學的操場上,李玲玉看到地上有一根玩具金箍棒,就撿起來像風車一樣舞起了棍花,惹得旁邊的小朋友紛紛鼓掌圍觀。有的學生說:「我原以為只有孫悟空會耍棍,想不到玉兔精也會耍棍。」


後來李玲玉老師把這個棍花動作教了我,所以我也能對付著來兩下。本來是想找孫悟空學幾招,結果棍法得玉兔公主傳授,這大概也是一件相當奇妙的事情了!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西遊記張掖尋蹤》中李玲玉老師舞金箍棒


遲重瑞先生主要是演影視劇的,看上去和戲曲不太搭邊,但如果提起他的伯父遲世恭,和著名的李世芳、袁世海一樣都是富連成科班的「世」字科學員。而且他兩個兄弟:遲世尉、遲世德,再加上一個同姓各家的遲世敬,合起來就是「尉遲恭敬德」。遲重瑞先生身上,流淌著梨園世家的血液。


這是多少年的積累,多少流派的融合,多少舉手投足的打磨,多少世家子弟的口耳相傳,才匯成了這樣一部86版《西遊記》!


▍五


86版《西遊記》的服裝、武打、特效,也帶著深厚的戲曲表現形式。


我們看86版《西遊記》,總是感覺到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魅力在。這種魅力就在演員的一舉一動中間。因為戲曲的「身段」、程式、武打,是幾百年來的藝術家們摸索實踐出來的,它特別貼合中國人的體型儀態,精神氣質,尤其是穿上古裝的中國人的精神氣質。


孫悟空跑到龍宮借寶,原著里其實就走了兩個過場:龍王先是獻了一把3600斤的鋼叉,又拿出一把7200斤的畫戟,孫悟空不要,龍王就帶著他去看金箍棒了。然而86版電視劇里,孫悟空除了耍叉,還耍了雙錘、耍了三節鞭、耍了畫戟,這其實就是戲曲里的「把子功」。


猴戲中為了表現孫悟空活潑好動,經常安排許多「把子功」,讓他耍錘、耍鞭,甚至耍劍,烘托火熾的氣氛。這些近乎雜耍的「把子」,關公、黃忠當然不能使(雜耍成分如果太過,劇界謔稱「化學把子」),放在妖猴身上反倒特合適。反正理論上龍宮裡面什麼兵器都有,多耍幾樣、少耍幾樣,完全和原著沒有衝突。劇中那段雙錘表演,連道具都是從戲台上直接拿來的。戲台上還有奪錘、耍錘、接錘,讓鎚頭頂錘柄種種花樣,都在猴戲中有充分體現。孫悟空在天宮偷酒,對著壺嘴喝,這個動作在傳統戲曲《安天會》(建國後為表現孫悟空的「反抗精神」,改為《鬧天宮》)里是一定會看見的。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西遊記》的武打場面,據說是荀皓和任鳳坡兩位先生主持的。要知道荀皓先生是荀慧生先生的長孫,任鳳坡先生也是中國京劇院的。這樣的背景,決定了86版《西遊記》的武打一定是戲曲化的。劇中的武打場面都很寫意,不像港台劇的那種靠迅速剪輯實現的「拳拳見肉」,而是類似舞蹈場面。甚至助戰的小猴、小妖們,跑來跑去,翻個筋斗,也屬於武戲裡的「群檔子」,用來表現混戰。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86版《西遊記》還有一個好玩的特點,每到一集結束時,必有一個「四眾亮相」,唐僧師徒四人出現在一個畫面中,這其實也是傳統戲曲舞台演出結束時的標準動作。如果這個動作出現在舞台上,下一個動作就是拉大幕了。


因為歷史上的西遊劇,都是屬於單元故事型的連台本戲。如果按照演出一般習慣,每本的結尾都會固定有一個亮相,這在舞台劇導演上有個術語叫「打點」。86版西遊也是這樣,一集講一個故事,結尾亮相「打點」,標誌結束。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誤入小雷音》結尾畫面


這裡要說一下86版《西遊記》的續集,為何很多人嚷不好看。原因之一就是破壞了「連台本戲」的結構,把劇情從中間截開,一集講不完一個故事,這在現代連續劇中當然無所謂,但配上傳統戲曲氣質的《西遊記》就特違和。現代連續劇大家看的就是故事情節,當然可以抻著觀眾。《西遊記》的故事框架誰不知道?主要看的是表演。所謂「生書熟戲」,只要演好「連台本戲」就完全可以了。


86版《西遊記》的造型,也是非常戲曲化的,如巨靈神的扮相,也很能說明問題。巨靈神撅著一個大屁股,孫悟空第一次上天宮,還在他屁股上蹦躂了一回。這種扮相,其實就是京劇里「毛凈」的「扎判」,最典型的要數鍾馗。這種造型,通過穿胖襖、墊填充物,肩膀聳著、胸鼓著,臀部撅著,體態奇特笨重、身段粗獷有力,這樣才能體現神奇的特點。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六


誰都沒見過神,所以不同民族的神,自然有不同的特徵。我們一看巨靈神或觀音、閻王,就覺得「這是一個神」,而且是一位很傳統的中國神。這種傳統氣質,和張紀中版《西遊記》的那種魔幻氣質完全是兩條路。


這兩條路沒有誰對誰錯之分。但是這種傳統氣質已經非常成熟,作為中國人,逃不過集體心態、集體審美,所以更容易接受民族化的造型。魔幻化的《西遊記》,如果想掙得一席之地,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西遊記》的故事是傳統的,精神的是傳統的,決定了它最適合表現的形式必然是傳統的。如果想「重構」,就算是走魔幻風、重工業風、無厘頭風,上哪找這麼多分量相當的演員?上哪去找這麼久遠的藝術實踐積澱?上哪去找這樣懂得演員、善於調配的導演?


或許再過幾十年,會有新的《西遊記》電視劇取代它,但目前看來,還沒有出現任何跡象。


也許,86版《西遊記》的出現,本身就帶著悲涼的底色。


因為在當時,很多傳統戲曲劇團經濟不景氣,無戲可演,很多優秀演員紛紛轉行影視。86版《西遊記》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一些演員藉此完成了人生的跨越,從此遠離了那個日漸衰頹的行業;不少堅守在戲曲領域的演員,也因為出演過這樣經典的電視劇才為人所熟知。


這種傳統戲曲衰頹的狀況,甚至延續到21世紀初。


86版《西遊記》的成功,背後是一個時代傳統戲曲的衰落。是無數戲曲藝術家,用盡最後一點內力,集七星北斗大陣,拼出的一道天邊的光彩!


也許86版《西遊記》走下巔峰的那一天,屆時必然滿足兩個條件:


一、傳統戲曲再次興盛。


二、現代影視趨於成熟。


舍此之外,楊潔老師導演的86版《西遊記》無可超越!


(人民大學姜斯軼先生為此文做出了重要貢獻,特此致謝。)


本文原標題:技術帖,為什麼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作者簡介】


李天飛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學術網紅,北大學渣。


【相關推薦】


張豐:楊潔《西遊記》,把鬼怪故事拍出了那一代中國人的精神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安光系:我們應讓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城市裡?
劉新宇:為保證一個住得遠的孩子上學,日本政府花了1000萬
連接之後,知識何為?
聶建松:西天取經的《西遊記》,和儒釋道三家都有關係
楊潔《西遊記》,把鬼怪故事拍出了那一代中國人的精神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戲曲網路電台興起:網路讓傳統戲曲傳播推向新高度
北京電台聲音推廣季 《龍鳳呈祥》幽默戲曲上演
張國榮、張藝興、於毅、韓庚、馬天宇:那些令人驚艷的影視中的戲曲裝扮,誰最嫵媚?
張獻良/戲曲劇本:東平湖畔浪濤聲
書畫展、書法筆會、滬越戲曲、漢服遊園、古箏演奏……醉白池2017金秋文化大餐,總有一款適合你!
北京青年報長篇報道為評劇老藝術家圓夢,中國戲曲大會亞軍趙雅博力挺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戲曲60分》空中來地上走的農民「評劇院」
泉州《風打梨》獲央視2017全國少兒戲曲春晚直通牌
陳冬至:觀鴻升戲曲人物畫有感天涯藝術908期
漢劇《夢@時代》混搭戲曲與音樂劇
《巫師3》原聲音樂CD即將發售 包含35首遊戲曲目!
廣播節目「九州百戲」把天南地北的戲曲彙集同一個舞台
戲曲紀實:異省的本土戲——陝北晉劇
湖北首金!武漢戲曲界亦傳好事:武漢戲曲親子秀展演開啟!
上海宛平劇場:海派「摺扇」展戲曲演藝新高地
戲曲還能這麼唱?京劇《征服》、晉劇《奔跑》,你聽過嗎?
戲曲中的「起霸」!
三戲曲《鎖麟囊》賞析
京劇、粵劇集體登陸大銀幕 中國戲曲電影迎來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