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到太空培育胚胎幹細胞,與地面有何不同?

到太空培育胚胎幹細胞,與地面有何不同?

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將於4月20日至24日擇機發射,並將與天宮二號對接。


除了要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天舟一號還要開展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的任務。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單位,代表中國科學院抓總負責載人航天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的規劃、實施及成果產出與推廣,具體承擔工程研製的組織管理,系統設計、集成、測試,可靠性保障,在軌技術支持,有效載荷運控管理,數據獲取及應用成果的推廣服務等系統技術支持、支撐、保障、服務工作。


在此特別感謝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的支持!

到太空培育胚胎幹細胞,與地面有何不同? 點擊播放 GIF/635K


已經進入良好運轉狀態的天宮二號,是我國打造的第一個空間實驗室,而天舟一號雖然是貨運飛船,但仍然搭載了不少科學實驗。


其中一項,就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段恩奎團隊負責的「微重力環境下胚胎幹細胞培養實驗」


幹細胞生物學是21世紀矚目的研究領域之一,是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的上遊學科。


幹細胞的重要功能是維持和控制細胞的再生能力,它具有自我更新複製能力和多分化潛能,它可分化為多種組織細胞類型。


空間微重力效應是否影響幹細胞增殖和分化?能否利用空間微重力獨特的條件開展幹細胞大規模擴增和組織工程構建?這些都是目前空間生物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問題。


微重力環境下胚胎幹細胞培養實驗


本次天舟一號搭載的微重力環境下胚胎細胞培養實驗是利用貨運飛船搭載Oct4-GFP小鼠胚胎幹細胞、Oct4-GFP小鼠擬胚體、Brachyury-GFP小鼠擬胚體,通過普通光和熒光顯微成像技術觀察幹細胞在太空中增殖和分化過程,並通過細胞綠色熒光信號強度變化以及明場下ES、EB細胞的形態變化特徵,判斷小鼠胚胎幹細胞在太空微重力下多潛能基因的維持(自我更新)和細胞的分化情況


同時,地面將開展平行實驗,通過天地比對實驗,初步了解空間微重力環境影響幹細胞增殖、分化的情況和作用機理。

到太空培育胚胎幹細胞,與地面有何不同?


那麼,空間幹細胞實驗在國際上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


近幾年美國宇航局(NASA)一直將空間幹細胞培養作為重點研究課題。


2015年NASA研究人員就首次報道了在STS-131飛行任務中進行的空間幹細胞生長和組織再生方面的成果。


NASA的研究結果表明,太空微重力環境影響了小鼠擬胚體(EB)在太空的分化能力,抑制了譜系分化基因的表達,但有意思的是,這些未分化的EB在地麵條件下培養能夠進一步分化。


最近,美國斯坦福大學細胞生物學家Arum Sharma在世界幹細胞峰會上彙報了一項在國際空間站(ISS)上開展的幹細胞向心肌分化的實驗。

到太空培育胚胎幹細胞,與地面有何不同?



微生物學家、宇航員Kate Rubins在國際空間站測試幹細胞。圖片來源:NASA


研究人員將幹細胞送上ISS停留了1個月,平行的對照實驗則留在地球上培養。

初步的結果顯示,分化的心肌細胞在太空飛行時呈現出略微不規律的節律,但返回地面後恢復了正常的跳動節律。


此外,加州大學洛馬林達大學移植免疫學家Mary Kearns Jonker利用一個定位器裝置進行微重力模擬實驗,通過將心臟祖細胞載入到該裝置通過不斷旋轉來使細胞減少重力。


該研究小組已經發現,新生兒的心臟祖細胞似乎在這些微重力條件下能更好增殖且表現出分化跡象——回到更原始的非專門化狀態,而成年人的心臟祖細胞並沒有出現這些現象。事實上,研究小組發現,微重力可以激活某些遺傳途徑,從而在受損組織再生時開始運作。


地基實驗——模擬微重力效應


微重力環境下胚胎幹細胞培養實驗的前期,中科院動物所的科學家們進行了1G和模擬微重力效應下小鼠胚胎幹細胞增殖、分化特性研究。


他們發現,在模擬微重力效應條件(RCCS)下,小鼠胚胎幹細胞分化能力增強,並且更容易向內胚層和中胚層分化,並且已發現引起這種變化的關鍵基因和分子信號通路。


但模擬微重力效應並不是真實的微重力條件,只有太空才能提供真實的微重力環境,所以科學家們打算利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空間實驗機會,探討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增殖、分化特徵。同時與1G和模擬微重力效應條件下的同步實驗結果比對,全面了解微重力對胚胎幹細胞增殖、分化的影響,探討(微)重力在胚胎幹細胞增殖、分化過程中的作用及其機制。


首用新技術 預期未來成果


本次實驗我國科學家採用的是國際上熱門的細胞研究材料——胚胎幹細胞開展太空實驗培養研究,並且首次採用目前地面上先進的活細胞熒光示蹤技術。


什麼是活細胞熒光示蹤技術呢?簡單來說就是將特定基因啟動子標記熒光蛋白通過連續地太空實時熒光顯微,觀察目的基因熒光的表達情況,來確定目的基因的表達狀態。

最後,結合明場細胞的形態和克隆大小進一步判斷細胞的生長狀態,從而初步判斷太空環境對幹細胞增殖、分化以及對特定基因表達影響的作用。


通過實驗的實施,能夠讓科學家初步了解太空微重力對胚胎幹細胞增殖、分化影響的作用情況。這將為更好地實現胚胎幹細胞的體外大量擴增,更好地利用多能幹細胞分化潛能提供一種新思路,為多能幹細胞在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中的應用探索一種新途徑,為未來利用多能幹細胞服務於人類健康提供幫助。


同時,根據預期,科學家將獲得太空中小鼠胚胎幹細胞增殖及自我更新的實時攝影圖片,並根據在太空中開展的小鼠擬胚體體外分化實驗,實時獲得在軌培養擬胚體分化情況。


團隊協作研究國際前沿內容


這次的實驗研究為今後進一步開展太空細胞生物學實驗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法和思路。


實驗所用到的技術和方法體現目前幹細胞生物學較先進的水平,研究內容在國際空間生命科學領域也具有前沿性。


而該實驗團隊成員均為具有十年以上的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經歷,並先後利用了我國實踐八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成功開展了空間生命科學實驗。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國科學院動物所段恩奎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利用我國實踐十號微重力科學衛星開展了太空環境下哺乳動物早期胚胎髮育研究。


研究不僅獲得了太空中小鼠早期胚胎髮育的實時顯微攝影圖片,還首次觀察到哺乳動物2-細胞胚胎在太空微重力條件下能夠分裂並且發育到囊胚階段。


該研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完成太空環境下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髮育的研究。

該研究在軌的部分成果也得到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

到太空培育胚胎幹細胞,與地面有何不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段恩奎團隊、中國科普博覽共同製作,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監製,「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大院 的精彩文章:

1.25億年前的蘑菇長啥樣?好吃嗎?
緬懷陳景潤院士:不畏荊棘,勇攀哥德巴赫猜想高峰的勇士
似蛛似蟻「多眼怪」?
郭永懷先生在力學所的塵封往事
李靜海院士:介尺度有多大?

TAG:科學大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天舟一號:微重力環境下胚胎幹細胞生存命運有何不同?
冷凍胚胎對胚胎有損傷嗎?懷孕率怎麼樣?
試管移植為什麼有的胚胎不著床?子宮內膜因素很重要
胚胎停育,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試管嬰兒胚胎髮育不好的原因您了解多少?
取卵後的胚胎髮育會面臨什麼情況?
試管嬰兒胚胎碎片是什麼?好的胚胎有碎片嗎?
胚胎為什麼不著床,你知道原因嗎?
冷凍的胚胎有保質期嗎?
胚胎移植後也不要掉以輕心,這些因素會導致胚胎著床失敗!
教科書又要改寫!胚胎竟然在雙細胞期就擁有發育特異性!
試管嬰兒胚胎著床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做試管嬰兒要調整好情緒,否則會影響胚胎著床的
如何正確面對「胚胎停育」?
胚胎停育,請不要忽略我們身邊的這些「隱形殺手」!
冷凍胚胎會過期嗎?質量有保證嗎?
美國胚胎幹細胞研究何去何從?
胚胎停育,不要忽略我們身邊的「隱形殺手」
人和豬雜交有可能嗎?它們的雜交胚胎已被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