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美國執業言語病理師:割舌系帶十有九誤,說話累可練喉部肌群

美國執業言語病理師:割舌系帶十有九誤,說話累可練喉部肌群

口吃、口齒不清等說話問題屬於一類特殊的疾病——交流障礙(Communication Disorders)。這類疾病中比較常見的是結巴、「大舌頭」、聲音嘶啞、嗓子不耐用等言語和嗓音問題。

美國執業言語病理師:割舌系帶十有九誤,說話累可練喉部肌群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11年的數據,3-17歲未成年人中,口吃的發生率為1.6%。人群中嗓音疾患的發生率高達6.6%。口齒不清在兒童中就更多見了。口齒不清、口吃,會影響到語言學習和人際交往,還容易引發自卑心理,嗓音問題則直接影響職業用嗓人群(如老師、歌手、管理者等)的工作和生活質量。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美國執業言語病理師陳臻告訴我們,大部分口齒不清、口吃、聲音嘶啞的病因是行為性的,而不是器質性的,能夠通過糾正發聲和構音方式改善、治癒。以為口齒不清的孩子都要割舌系帶,是一個常見的誤區。另外,你知道嗎,喉部肌群也能夠「健身」,以幫助那些說話容易累的人群增加說話的耐力。

交流障礙找誰看?

言語-語言病理師(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這個在國內相對陌生、在美國極為熱門的職業,是專門診治交流障礙的。

言語病理學(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作為研究交流障礙的專門學科,在歐美有較長的歷史。奧斯卡獲獎影片《國王的演講》就講述了上世紀初葉,言語-語言病理師幫助喬治六世克服口吃,向全民發表反法西斯演講的事迹。

當代歐美,言語-語言病理師是一個需求量大、性價比高的熱門職業,畢業後很容易找工作。而國內言語病理學還尚未普及,設有相關專業的高校非常少,師資短缺。專業教育和職業人才的缺口造成了國內交流障礙患者就醫難,甚至求醫無門的窘境,也催生了大量不正規的口吃、言語培訓機構。

陳臻,是內地唯一的一位美國執業言語-語言病理師。本科畢業於復旦中文系語言學專業的他「久病成醫」,因為自己有些「大舌頭」,修了語言學課程後,萌生了用語言學尤其是語音學矯正自己口齒的想法。當時,復旦和上醫合并不久,陳臻在上醫楓林校區圖書館,查閱了大量塵封的言語病理學英文文獻,寫了一篇關於大舌頭矯正的學士學位論文,成功糾正了自己的發音問題。

這次經歷對他是一種鼓舞:既然治得好自己,是否可以通過鑽研這門學問,幫助其他有類似問題的人呢?研究生階段,陳臻到加拿大專修實驗語音學,再到全美言語病理學排名第一的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攻讀言語病理學,畢業並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後,他懷著做國內言語病理學先鋒的理想和對家鄉的眷戀回到上海,進入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工作。

割舌系帶十有九誤

陳醫生告訴記者,大部分口齒不清並非器質性問題,而是發音部位和方法的問題。發音訓練是治療此類問題的不二法門。割舌系帶治療口齒不清的誤區之所以存在,是由於缺乏專業知識。

舌系帶要短到限制舌尖抬舉的程度,才會影響發/d,t,n,l/等舌尖音。有些小朋友,把「哥哥」說成「dede」。他們能夠發/d/等舌尖音,說明舌尖抬舉沒問題,自然不需要割舌系帶,只需要訓練舌根抬舉,就能誘導出舌根音/g/。

陳醫生翻出密密麻麻的病歷記錄指出,在他經手的近300例兒童口齒不清的病例中只有1例和舌系帶有關。

上海人俗稱的「刁子」,則是因為把舌尖音/z,c,s/發成了齒間音,給人咬住舌頭髮音的「大舌頭」印象。治療方法是通過訓練將舌尖調整到牙齒後面發音。陳醫生說:「對於口齒不清的患者,最主要治療手段是糾正構音部位和方法。」

幼童結巴多能自愈

對於小朋友說話結巴,家長容易著急,甚至不斷地提醒孩子注意。其實,3到5周歲的孩子說話有些不流暢,家長無需太在意,更不必專門提出引起小孩注意。因為這種情況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如果五六歲之後,說話結巴明顯,且無改觀,就需要帶孩子去言語-語言病理師這裡做評估了。

對於已經確診的口吃患者,陳醫生指出,首先是要調整他們的心態,因為很多口吃患者缺乏自信以及正向思維的習慣。

「我們會通過一些正規的心理問卷,幫助患者擺脫負向思維和自卑情緒。比如賓夕法尼亞大學積極心理學專業設計的《顯著優點調查問卷》,就能幫助患者辨識自身優點,進而調整視角,把注意力放到發揮自己長處上,而不是糾結於口吃這一個短處。」

陳臻說,「心態調整後,再進行流暢度訓練,訓練方法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言語流暢性策略,即讓患者在正常說話時更為流暢,另一類是口吃流暢性策略,即患者在某個字詞上結巴時,能更快速、平順地過渡到下一個字詞。十周為一個療程,每周一次。大多數的患者在治療一兩個療程後,流暢度有明顯改善。」

好嗓子靠練聲

除了口齒不清和口吃,嗓音問題同樣常見,比如聲音嘶啞、說話容易累、高音上不去等。老師、歌手、播音主持、銷售等吃「開口飯」的職業用嗓人群,用嗓強度大,時間長,特別容易出現聲帶小結。

聲帶小結是由於聲帶過度撞擊和摩擦造成的保護性增生,就像手上的老繭一樣。「治本」的方法是發聲訓練。通過訓練病人用共鳴嗓音、氣流輕聲等巧勁說話,可以顯著減小聲帶的撞擊和摩擦,使小結消退。對於進行了聲帶小結、息肉手術的病人,發聲訓練可以有效防止病灶複發,促進嗓音康復。

至於說話容易累,陳臻說,「很多是由於喉部肌群功能較弱和發聲有關的肌群耐力不足造成的。對於這類患者,治療手段主要是通過一些專門的發聲練習,加強喉部肌群的耐力以及發聲的效率,從而使嗓子更耐用。」

還有一些特殊的嗓音疾病,如男聲女調,即上海人俗稱的「娘娘腔」,由於心理或其他非器質性原因造成的失聲等,也可以通過發聲訓練治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家用大數據探尋植物基因「好」「壞」背後的奧秘
《人民的名義》小說也火了,發行量10天突破100萬冊
張偉劼︱《午夜凶鈴》:一則關於圖像的寓言
故宮中的神奇怪獸在哪裡
聚焦八大石濤等清前期名跡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