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唐昊:美國外交恢復軍人傳統,朝鮮很難避免戰爭

唐昊:美國外交恢復軍人傳統,朝鮮很難避免戰爭

唐昊:美國外交恢復軍人傳統,朝鮮很難避免戰爭



文 | 唐昊


4月19日,在顯示強大武力和使用武力的決心之後,美國又對朝鮮發出了和平解決的信號,卡爾·文森號航母也被聲明並沒有駛向朝鮮去加入可能發生的軍事行動。這也讓「朝鮮半島打不起來」的說法被更多人接受,似乎戰爭的陰雲已經開始散去。不過,迄今為止媒體上關於朝鮮半島的局勢分析多是基於一廂情願的利益衡量而做出的。至於判斷朝鮮半島不會開打的原因更是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萬一打起來每個國家都有損失,戰爭對每個國家都不合算。這是生意人為眼前利益討價還價的精明算計,而不是政治家考慮長遠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小國耍弄大國」的遊戲該結束了

自上世紀90年代朝核危機爆發以來,朝鮮就靠著各大國彼此的利益矛盾而尋找到了生存的空間。也就是說,朝核危機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恰恰是由於各個大國彼此的利益算計所致:


對美國來說,不認真解決朝核危機,是因為當朝鮮存在戰爭威脅但還沒真正擁核時,美國可以利用朝鮮的不安分,攪動整個東北亞的局勢,不但讓韓國和日本在安全上更依賴美國,也可以杜絕東北亞整合之路,並虛耗中國的戰略資源。對日本來說,如果朝美開戰,朝鮮的導彈很有可能會飛向美國的盟國日本。而有了朝核危機的借口,日本重新武裝化就有了更充分的理由。對於韓國來講,由於身處前線,面臨戰爭可能帶來的巨大損害,因而缺乏解決朝鮮問題的勇氣。


上述各國的想法一次又一次被朝鮮利用。朝鮮因此獲得了戰略主動權,不但利用各國難以達成一致而獲得了發展核武的空間,甚至以核試驗和導彈開發為槓桿,具有了左右大國關係的能力。特別是在美國民主黨執政期間,這導致朝核問題真正走向失控。在去年進行兩次核試驗以及試射20枚彈道導彈後,朝鮮對各國的威懾力遽然增加。鑒於朝鮮核武器的發展已經打破東北亞的戰略平衡,這讓周邊國家的利益算計顯得越發可笑。

唐昊:美國外交恢復軍人傳統,朝鮮很難避免戰爭



朝鮮4月15日閱兵式上展示的導彈(圖源:東方IC)


過去十幾年的時間,美國雖然是朝鮮直接聲明的敵人,卻並未因朝核問題而受到直接的威脅和損害。反而是整個東北亞地區都因為朝核問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正是因為對朝鮮問題的不同認知,中國和韓國之間本來友好的關係一夜反目;東北亞地區結成共同體的前景也因此而黯淡,中日韓可能進行的深度經濟合作也變得遙不可及。


大國被小國耍弄,頂多是失了面子,但這種遊戲必然會有一個臨界點,即小國真正對大國造成了實際威脅。因此,在朝鮮即將形成真實的戰鬥力的前夕,這個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刻了。


▍美國的對外政策傳統在危機下復活


說美國在動武的問題上並不會優柔寡斷,並不是因為有了川普這個敢想敢幹的總統,而是源於美國長久的對外政策傳統。

沃爾特·米德認為美國存在四種長久的外交傳統:商人傳統、傳教士傳統、律師傳統、軍人傳統。歷史上,美國的外交政策就在這四副臉孔間變來變去,去應對不同的歷史挑戰。而其中最不常用但卻最重要的傳統就是號稱為傑克遜主義的軍團傳統。


傑克遜主義者即美式的民族主義者,為保護美國而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傑克遜主義者的憤怒是可怕的。二戰中日本軍部敢於挑戰美國且認為美國會因海上失敗而退出西太平洋,卻沒有料到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不計代價的、近乎自殺式的即刻反擊,明顯是只看到了商人傳統的美國,而忽視了軍人牛仔傳統的美國。


目前的朝核危機是美國以往對朝政策失敗的產物。這種對朝政策的本質,恰是出於商人傳統、律師傳統的利益衡量,認為解決朝鮮危機的代價過大而無法採取行動。而傑克遜主義者做出決定的基礎是激情而不是理性——他們認為,如果每一個人都是單純靠利益算計來做出決策的話,那麼人類社會根本就不會有進步。


在朝鮮形成對美國本土的實際核打擊能力之前,傑克遜主義者並沒有多少市場。因為傑克遜傳統是用來保護美國的,只會在美國瀕臨危險的時候高漲起來。此前奧巴馬政府在朝核問題上「不作為」,既不願意與朝鮮對話,也沒有真正花力氣制裁,放任朝鮮發展核武,就是考慮到美國並沒有面臨朝鮮迫在眉睫的威脅。在當時的朝核問題並未威脅到美國本土的情況下,美國選出了一個律師型總統,而非傑克遜主義者。


但朝鮮的核武器有能力威脅美國本土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限制美國武力解決的因素,就是朝鮮之前並未擁有可以打到美國的核武器。但現在,朝鮮的核彈頭小型化和洲際導彈技術發展,讓朝鮮擁有了遠程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這才使得美國動武可能性大增——傑克遜主義者決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傑克遜主義者看來,朝核問題沒有那麼複雜。拋棄複雜的利益算計,把眼光聚焦在問題本身:既然朝鮮的核武器計劃是以美國為目標並已經威脅到了美國,那麼最好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朝鮮尚處於核國家的臨界點上時,對核武目標、前線目標和首腦目標進行同時的精準打擊,一勞永逸地解決東北亞地區的核安全問題。


▍「預防性戰爭」是個什麼鬼?


戰爭並非不可避免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選擇的產物。而美國正在嚴肅地考慮這個而選擇。蒂勒森在來中國之前曾說,美國20年來的對朝政策是失敗的,現在需要尋求新的戰略,包括預防性戰爭。看起來,從缺乏行動能力的理想主義者,到行動意願過強的現實主義者,美國外交風格的轉換稱得上是無縫鏈接。歷史經驗表明,當你把戰爭作為選項時,最後真的就有可能選擇戰爭。


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原則意味著為了美國自身的安全利益,會有決心使用武力,並不顧及其他國家的反應。而所謂「預防性戰爭」,正是這種美國優先下的先發制人。十年前,面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美國很容易就下定了打擊伊拉克的決心。這說明安全危機確能觸動美國人最敏感的神經。至於美國在歷史上沒有對有核國家發動戰爭,並不表明以後不會。何況朝鮮只是在核國家的臨界點上,並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核國家。


不過,雖然美國幾個航母戰鬥群和航母打擊群先後彙集半島周邊海域,宣布去往新加坡的卡爾文森號也隨時可以再次調頭轉向朝鮮半島,但畢竟離真正的戰爭還相距甚遠。從地面部隊駐韓日數量、盟國防空體系建立、海上打擊力量準備、周邊大國協調等因素來看,美國目前所做的尚不足以對一個擁兵百萬的主權國家發動全面戰爭。即便美國進行的是外科手術式的打擊或斬首行動,也必須做好應對隨之而來的全面戰爭的準備。因此在朝鮮調門降低,美國顯示武力後宣布可以與朝鮮和談等信號發出後,朝鮮半島的戰爭危險似乎正在變淡。

但問題是,戰爭本來就不是一個突發事件,而是一個逐漸積聚和反覆強化的產物。在第一槍打響之前,可能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歷經危機升級的過程。朝鮮半島今天的戰爭風險也不是一天釀成的。而目前雙方不斷為對抗加碼正在快速積聚戰爭爆發的風險。


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半島戰爭風險的增加是直接與朝鮮的核能力成正比的。美國目前發出的信號明顯是「以武力威懾促進談判,保持隨時動武的能力」。不過,美國的武力威懾可能暫緩朝鮮發展核力量這一步伐,但決不可能逆轉和停止這一趨勢。可以想見,當和平方式仍然無法奏效(幾乎可以確定,以和平的方式無法讓朝鮮自動棄核,或讓美國認可朝鮮擁核)時,武力威懾和武力對抗會再次成為選項。幾輪「威懾—和談—威懾」的循環下來,戰爭的風險就會逐漸增加,最後成為唯一的選項。


在最近一輪「以壓促談」中,不難看出朝鮮問題上惡性互動的傾向已經形成。美國在朝鮮核打擊能力已經形成的情況下,開始認真對待以及下決心解決朝鮮問題。而解決的方式已經確定為簡單粗暴直接的武力威懾。包括國務卿蒂勒森在內的這一批美國政治家都是柯林頓和談政策和奧巴馬拖延政策的反對者。他們一向很不看好美朝對話,主張美國考慮包括使用武力在內的一切選項。在本月5日朝鮮試射一枚彈道導彈後,蒂勒森還說,美國對朝鮮已經說得夠多了。

唐昊:美國外交恢復軍人傳統,朝鮮很難避免戰爭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


至於朝鮮方面,也恰恰是因為以往「小國戲耍大國」戰略的成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真的是「強大國家」。14日朝中社公布了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聲明稱,如果美國發動侵略行為,朝鮮將對美國航母戰鬥群、駐日韓的美軍基地以及位於首爾的韓國總統府實施預防性打擊,這些目標「將在幾分鐘內化為灰燼」。上述表態從邏輯上就意味著雙方行為方式的不可改變,特別是朝鮮在16日的導彈試射雖然失敗,但主動挑釁的姿態並未停止。傑克遜主義的憤怒激情與朝鮮的主動挑釁,二者碰撞的結果必然是戰爭,不可能有其他懸念。


▍中美關係是朝核問題的關鍵


過去20多年間,朝鮮的核試驗和導彈試射不但一步步逼近美國的底線,而且也逼近了半島周邊其他國家的底線,讓原本可以阻止戰爭發生的大國博弈等因素逐漸弱化。此前美國遲遲不願動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地區內大國的反對。


中國曾經一再表示,東北亞的安全取決於半島無核化。而蒂勒森則表示,美國對朝政策目標「非常清楚,就是朝鮮半島無核化」,而非「政權更迭」。因此,中美的半島政策是有共同目標的。基於這樣的考量,中國遵守聯合國關於對朝鮮制裁的決議就不是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更不是美國的壓力,而是中國自身的戰略利益使然。

現在唯一能讓美國有所顧慮的是盟友的安全:韓國一向是東北亞的「人質國家」,朝鮮捏定了這個「軟柿子」。柯林頓時期評估戰爭爆發會危及數十萬韓國人的生命,這也是最終確定對朝和談的重要依據,也是韓國在此之前一直謀求通過中國來影響朝鮮放棄核武的主要原因。


但在傑克遜主義者看來,朝鮮核武器對韓國的威脅是無法解除的,即使韓國也造出核武器,這個局面同樣改變不了。從理論上,唯有解除朝鮮的核武器,才能讓韓國擁有長久的安全;也只有先行解除朝鮮的對外打擊能力,才能確保韓國在戰爭中的損失降到最小。而隨著朝鮮掌握了核武器,上述「戰爭代價論」已經過時了。


朝鮮以往外交和軍事上的成功,得益於各大國之間的矛盾和私下角力,從而在大國的齟齬縫隙中生存下來。如果大國之間具有基本共識和合作的話,朝鮮的成長空間也就不復存在。這也可以解釋在朝核問題升級迫使中美之間達成共識之後,朝鮮問題的解決方式迅速明朗化。直到現在還沒動手,只是採取恫嚇和威懾的方式,不過是因為美國尚未完成其道義準備和軍事準備罷了。


當然,在美國明示動武可能時,中、俄等國仍然呼籲和平方式應對危機,並開始新一輪積極斡旋。而川普、彭斯的和平解決表態和卡爾文森號放緩來朝,看似提供了和平解決的機會,實際上是在積累戰爭的道義資源——很明顯,和以往十幾年六方會談一樣,和平的機會有很大可能再次被浪費掉。對朝鮮來說,如果不能改弦更張,抓住這最後的和平窗口期與美國共同解決問題,那麼當美國完成其道義層面和物質層面的準備之後,朝鮮半島遲早難免一戰。


本文原標題《朝鮮半島遲早難免一戰》


題圖為美航母戰鬥群(圖源:Sipa)


【作者簡介】


唐昊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政治學教授。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楊早:以非王小波的方式紀念王小波,太可悲了
李天飛:技術貼,戲曲傳統加持,讓86版《西遊記》無法超越
安光系:我們應讓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城市裡?
劉新宇:為保證一個住得遠的孩子上學,日本政府花了1000萬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媒:消息人士稱美國與朝鮮「秘密會晤」避免開戰
英媒:美應承認中國南海軍事優勢 避免意外滑向戰爭
鴉片戰爭也許可以避免:英國的中國粉,為何成為了對清主戰派?
美學者:中國比西方更聰明 能避免大國戰爭陷阱
美國應承認中國南海軍事優勢 避免滑向戰爭
蘇德戰爭德軍佔盡優勢,但因這一特殊愛好,令蘇聯避免亡國之禍
俄怒氣衝天警告美國,和美軍「互懟」或將是不可避免了!
境外媒體:東盟峰會聲明避免刺激中國 菲試圖同中國和解
美國警告國民避免赴朝鮮旅行:面臨被捕和長期關押的嚴重風險
菲總統:已準備好南海仲裁後和中國對話 避免戰爭
國民政府如何才能避免抗日戰爭
美戰略司令部司令:美國核威懾可避免大國衝突
美媒:美國應停止包圍中國避免軍事衝突
美菲軍演首次未包含南海,菲律賓防長:避免引發爭端區域緊張
奪島之戰或將成中國未來不可避免的戰爭:中國亟需發展兩棲攻擊艦
靖康恥本可避免,這支宋軍完全可以滅遼抗金,卻因此原因兵敗國滅
未來無法避免的兩棲作戰:中美海軍陸戰隊誰將拔得頭籌?
美國與墨西哥和解「食糖糾紛」避免貿易戰
菲總統希望避免在南海與中國對抗:有能力做的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