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魏長春:辨舌經驗談

魏長春:辨舌經驗談

「察舌質可辨五臟六腑虛實,視舌苔可觀六淫之深淺。」

魏長春:辨舌經驗談

文/魏長春

一般正常人的舌質,應是紅潤有神。

舌質淡紅,多為虛象。舌質淡白是元陽不足的虛寒證。

舌質深紅,是有熱。舌質紅絳,在外感是熱人營分、血分之象,在內傷則為五臟受損、陰液涸竭的危候。

舌質光剝無苔,為肝腎陰液不足之徵。

倘一旦稍受外感而見浮白苔時,切忌用辛燥表散之葯,只可給予淡味以輕宣肺氣,待氣機疏透,外感自解,白苔即退,然後再進滋養扶本之劑以調理之。

魏長春:辨舌經驗談

舌淡苔白,多屬虛寒,但亦有個別因痰熱內閉,兼見胸悶煩躁等症,需用苦辛微寒之品以透達之。待伏邪外達,舌質轉紅,苔則或轉為黃或即退盡,其時胸悶見暢,煩躁亦定。若辨證不明,誤作虛寒而用溫熱之品,則變症蜂起。

舌中有一條光滑無苔,四邊有薄苔,是胃陰受傷,津液不足之徵。忌用辛燥耗液藥品,並須時時照顧胃液。

舌質淡紅有裂紋,多是胃器質病。有外感時須輔以滋養氣液葯,防內傷外感同病加劇。

舌燥起刺,舌質中間花剝而起橫裂紋,是食積化火。

這兩種裂紋舌質,有虛實之別。

舌苔黃厚滿鋪,一般多是熱證;亦有中虛氣滯,證見胸滿之逆,食後腹脹,小便清長,大便溏薄。

舌苔黃膩滿鋪,胖而不燥,是清氣不升,濁氣不降的虛寒證。

凡遇此等舌證,用藥切忌苦寒消導,當以輕而去實法,予芳香宣氣化滯之品,以撥醒脾胃,苔即漸化,然後再進甘溫調養脾胃之品。

魏長春:辨舌經驗談

舌絳多為內熱的現象:舌尖絳,是心火內炎;兩邊絳,系伏熱;若上半白苔,下半純絳,是心火燎原之徵,急宜大劑以清營分之熱,不必顧其白膩之苔。

舌現小紅點,多為心情不愉快。

舌質淡紅,上見小紅點,則兼脾胃虛弱,肝膽氣鬱。

舌質深紅而上有小紅點,則是陰虛血熱而兼抑鬱不舒之候。大凡紅點越多,內心越煩。

舌邊見青紫色,大多有宿傷積瘀或腹中有症瘕。若有新病,應注意宿瘀並發。

舌絳無津,雖以陰虛血熱居多,但亦間有因痰閉氣機不調,津液不能上升所致。此時須問明胸脘寬或悶,頭腦清爽或暈脹,二便通調還是閉塞,方可確定診斷。

舌赤起亮光,形似鏡照面者,為「鏡面舌」,多屬危急病症。外感病見此,多屬平素體質陰虛血熱,邪熱入於血分之象,須急進大劑清解涼血之葯急救之。若系內傷噎膈、反胃,或肝硬化腹水等病,則是真氣暴露,陰液涸竭的危險病症。

舌絳赤,上有白糜苔,俗稱飯花苔,為氣液並傷,胃氣內敗外露之象。若久痢噤口不食,並見呃逆,則是沖氣上逆,腎氣不能固守的暴脫危證。

舌質淡紅胖大而苔白滑者,多為氣虛元陽不足之患,但也有屬於痰濕者。

舌質嫩紅,邊起輪齒者,為脾弱血虛之徵,多見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和消耗性潮熱等。

黑苔有寒和熱之別:苔灰黑而質淡紅潤澤不紫赤者,為虛寒之徵;舌胖大的是脾寒,舌圓短的屬腎虛。

若苔焦黑起刺而質深紅乾燥缺乏津液者,為熱證;如證見渴飲壯熱,是陽明燥熱;消渴厥冷,心中疼熱的為厥陰病候。

此外,還有脾陽虛而濕泛之候,亦有見黑色苔者,但其質不幹燥。

舌質黯色,多為瘀結之徵:青黯為肝臟瘀結寒證;邊呈紫黯,為瘀結熱症;舌根邊旁色青黯者,則為瘀結下焦之象,常見於症瘕、疝氣之類疾病。

高年舌質淡白而乾燥裂紋,氣喘急而無熱者,為氣液並傷的弱證,當急用溫養氣液之劑治之。

脾胃氣機失調者,常可出現染色苔,如食橄欖後苔色黑,吃枇杷後苔色黃,食醋後苔色灰,服藥後出現各種色苔,須注意在臨證時詢問曾食過何物,以查明原因。

察舌之法,書面理解易,臨證常握難。因體質有強弱之異,疾病有外感內傷之別。舌苔千變萬化,方葯需加斟酌。茲舉實例數則,以示端倪。


例一

陳某,女,51歲。平素鬱熱內盛,近病胸痹,自認體虛,誤服別直參,遂致煩躁不寧,大便乾燥,頭眩耳鳴,脈象弦滑,舌質光絳似鏡

予蒲公英、玄參、麥冬、鮮生地黃、白芍、麻仁、知母、天花粉等清潤之劑。

服10劑,舌轉紅潤,脈轉緩和;又服5劑,諸症消失。

—般認為,鏡面舌多為久病陰液涸耗難治之候。其實有一部分患者系屬鬱火內盛所致,本例即屬誤服溫補之劑而形成,故以清潤之品治療,迅速獲效。

說明察舌辨證,應首先了解起病原因,素體強弱,以及平時和近日飲食等情況,相互參考,才能作出明確診斷。



例二

沈嫗,63歲。暑月突然發熱,無汗,微咳,脈象滑數,舌尖紅絳乾燥、苔黃糙

予黃連(胡黃連代)、香薷、荷葉、益元散、生石膏、知母、苡仁、青蒿、銀花、鮮蘆根。

1劑後,汗出熱退,舌質轉潤。次日能起床勞動。

本例患者系中暑外感,內臟無損,為邪在氣分欲入營分之際,故投予清透暑熱、解表利尿法,以清靈之劑,驅逐外邪,而得汗出熱退,舌亦隨之轉潤,迅即恢復健康。



例三

孫某,女,24歲。自述病寒熱已歷2年,每遇勞倦即作,胃納呆鈍,近因孩子斷乳,左乳房脹硬不適,脈緩,察其舌邊有青黯色瘀痕

予疏滯開郁法:瓜蔞、香附、蒲公英、青皮、柴胡、枳實、白芍、甘草。

5劑後,寒熱退盡,乳房腫塊消散,舌質青黯瘀痕消失而轉淡紅。追蹤觀察寒熱不再復作。

本例患者舌邊有青黯瘀痕,是內有結瘀之象,以往2年寒熱反覆發作,治療僅以見熱治熱,用清涼之品以退熱,未從郁滯瘀結著手,故未能根治。

今因乳疾,投以四逆加味以疏滯開郁,氣血得到通順,舌質瘀痕消失,故不僅乳腫得消,寒熱亦得根治。

治新病而使舊病一併獲愈。說明治病必求其因,才能獲得療效。



例四

姜某,女,40歲。病膽囊炎膽石症,形瘦,面黃,發熱,胸滿,煩躁不寧,脈象弦滑,舌苔粉白滿鋪

診為膽病內有伏濕。

治以化濕為先,用達原飲加減:

厚朴、檳榔、草果、黃芩、知母、甘草、鬱金、烏賊骨,浙貝母。

服1劑,便解5次,熱退。再服1劑,未作瀉,舌苔退凈,胸寬,舒適。

本例膽病兼有伏濕,予化濕葯而得瀉,是為病邪外達之象,故2劑後,癥狀消失,粉白滿鋪之舌苔亦隨之退凈,隨手而安。

治療疾病,首當注意其本症,但亦須兼顧其兼症和夾症,方能獲得效果。否則不僅兼症不能解除,本症亦難有效。

本文摘自《百家名醫臨證經驗》

推薦關註: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中醫 的精彩文章:

異病同治:麻黃附子細辛湯治頭痛、蕁麻疹、無汗症
王付:經方辨治頑固性失眠
顧伯康:桂枝湯治療多種皮膚病

TAG:大家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魏長春:辨舌經驗談!
師從魏長清、杜襄,用筆方圓兼備,書作潤墨清新自然流美
駙馬一腳踹死北魏長公主及腹中胎兒,皇帝為何不替姑姑報仇雪恨?
由曹丕當選太子後的反應,一個女人預言了曹魏長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