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特蕾莎梅提前大選不為甩鍋,竟要牢牢把緊脫歐「方向盤」!

特蕾莎梅提前大選不為甩鍋,竟要牢牢把緊脫歐「方向盤」!


倫敦時間4月18日上午11點,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唐寧街十號官邸前宣布,將在50天後的6月8日舉行新一輪大選,比原定的2020年5月提前整整三年。這一決定與梅自上任以來多次拒絕提前大選的表態相悖,且直到公布前夕都沒有向外界走漏半點風聲,完全出乎英國媒體意料之外,也令在野黨派措手不及



特蕾莎梅提前大選不為甩鍋,竟要牢牢把緊脫歐「方向盤」!


4月19日親保守黨的《每日電訊報》頭版:「梅的晴空霹靂」


在4月18日的講話中,特蕾莎·梅宣稱自己決定提前大選純屬「勉為其難」,只因議會內外的反對勢力不斷挑戰保守黨政府的退歐計劃,令後者不得不訴諸全民投票以明確當局在退歐談判與過渡階段的權威,鞏固其在非常時期「強大而穩定」的領導地位。特蕾莎·梅強調,「舉國正走向一致,但西敏並未如此」;為避免國家利益被政黨間的傾軋所動搖,有必要在退歐日程確定之後、正式談判開始之前舉行大選,把未來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


退歐程序在今年3月29日已經正式啟動,按《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英國將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退出歐盟,屆時倫敦與布魯塞爾之間的談判結果也將出爐(或者破裂)。如果沒有4月18日提前大選的決定,英國退歐的結果將在下一屆英國大選前一年左右揭曉,那正好是英國各黨派開始籌備競選、英國選前民意開始形成的關鍵時刻。不難想像,若歐盟選擇在談判中對英國採取強硬態度,那麼退歐談判的結果未嘗不可以作為足以影響2020年英國大選結果的籌碼,令執政黨不得不同時顧忌歐盟與國民兩方面的意見,在談判的衝刺階段陷於被動。從這一點看,特蕾莎·梅提前舉行大選的決定錯開了兩個重大時間節點,把退歐之後的第一場大選推遲到更安全的2022年,不能說對英國的國家利益沒有好處。


但是,為什麼選擇在4月18日宣布提前大選?光憑表面上的「穩定」二字,顯然是不足以解釋的。畢竟,自去年7月就任首相以來,直到上個月,唐寧街方面曾同樣以「穩定」為由,反覆許諾本屆政府不會尋求提前大選。由此觀之,對現任保守黨政府而言,「穩定」不過是天神雅努斯式的政治話術,既能向左,也能向右。更何況,正如《衛報》社論所指出的,在年初最具爭議的《退歐法案》通過議會審議、《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觸發的現在,退出歐盟木已成舟,英國現在恰恰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以「穩定」之名、在並不缺乏穩定的時刻舉行提前大選,固然可以視為穩中求進的中庸策略,但也勢必引發一場冰冷的政治博弈,非冠冕堂皇的辭令所能掩飾。


特蕾莎梅提前大選不為甩鍋,竟要牢牢把緊脫歐「方向盤」!



對梅政府而言,「穩定」就像天神雅努斯,既能向左,又能向右。


相比之下,特蕾莎·梅講話中提到的「舉國一致」,倒不完全是空穴來風:今年一月的YouGov民調顯示,59%的民眾認為特蕾莎·梅的退歐姿態有利英國,53%的民眾對退歐談判的結果表示樂觀;Ipsos MORI在二月份的民調則顯示,過半民眾對特蕾莎·梅就任首相以來的表現感到滿意。鑒於梅未經選舉便成為首相、主持爭議極大的退歐事宜,這一表現可謂相當優秀。 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因為特蕾莎·梅政府近來退歐進程順暢、民調錶現良好,所以在政局本已比較「穩定」的時期提前舉行大選,正可以擴大在下議院的微弱多數,鞏固對後公投時代英國大政方針的把握。


對於與保守黨政府直接競爭的野黨而言,提前大選也確乎是一場偷襲。代表80年代社民左翼、在退歐問題上態度曖昧的工黨黨首科賓坐擁多數黨員支持,與立場更偏右、且普遍親歐的黨內議員內訌日久,令工黨在民調中對保守黨的差距拉大到20個百分點——在2015年大選中,工黨得票率僅差7%,便已在下議院落後保守黨約100個席位,6月大選之後如無意外,工黨的處境恐將更加悲慘。在蘇格蘭,6月的大選將是蘇格蘭選民近兩年半時間裡迎來的第6次投票。雖然提前大選不能動搖民族黨在蘇格蘭的主導地位,但 「選舉疲勞」正消磨著民族黨支持者的熱情。而堅持親歐立場的自由民主黨,雖然有機會在倫敦等親歐地帶捲土重來,但在強勢的保守黨面前也只是杯水車薪。


特蕾莎梅提前大選不為甩鍋,竟要牢牢把緊脫歐「方向盤」!



工黨黨首科賓與黨內議員內訌日久,政黨機器近乎失靈,民調數據也一落千丈。在特蕾莎·梅宣布提前大選後,工黨內部至今仍未就如何選擇議員候選人達成共識。



特蕾莎梅提前大選不為甩鍋,竟要牢牢把緊脫歐「方向盤」!


蘇格蘭民族黨(SNP)仍牢牢掌握著蘇格蘭政壇。但在提前大選的決定宣布之後,黨首斯特金(Nicola Sturgeon)提出的第二次獨立公投計劃也有可能迎來變數。


除了針對野黨之外,提前大選也是特蕾莎·梅本人擴大黨內權威的機會。去年6·23公投之後,首相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與財相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下台,聲威大振的疑歐派領袖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因盟友背叛而退選,特蕾莎·梅的就任首相本系黨內不同派系平衡的結果。由於保守黨在2015年大選中僅擁有17席多數,梅政府一方面受制於黨內一部分疑歐派議員背叛黨首意志的威脅,一方面則被2015年大選中卡梅倫團隊的競選承諾束縛手腳。鑒於在未來的退歐過程中,尚有12000餘條歐盟法律法規需要政府通過議會立法程序加以修訂或重寫、以實現英國法律體系的完全獨立,特蕾莎·梅顯然希望擴大對完成這一手續的「大廢除法案」(Great Repeal Bill)的控制。一旦保守黨如預期一般在6月大選中獲得顯著多數,梅便有可能左抗在野反對派、右壓黨內叛軍,成為完全掌握退歐方向盤的「利維坦」。



特蕾莎梅提前大選不為甩鍋,竟要牢牢把緊脫歐「方向盤」!


2015年大選中,保守黨贏得了下議院650個席位中的330個。排除空缺與拒絕出席等情況後,有效多數僅17席,這意味著如果有超過17名議員在議會表決中與首相兼黨首對立,就可駁回完成退歐所需的立法動議。



特蕾莎梅提前大選不為甩鍋,竟要牢牢把緊脫歐「方向盤」!



英國議會的檔案庫藏有金雀花時代以來幾乎所有普通法系的卷宗。隨著英國退出歐盟,預計有12000多項涉及歐盟在英司法權的法律和行政規定需要修訂乃至重寫,其中不乏反洗錢條例、民航飛行員資格認定等重要規範與制度。



特蕾莎梅提前大選不為甩鍋,竟要牢牢把緊脫歐「方向盤」!



特蕾莎·梅對提前大選的解釋令人聯想到霍布斯筆下的利維坦:主權者的意志成為國家權力的化身,像一頭巨獸般保障強大與穩定。


如今,處在過渡時期的英國既然需要堅定的談判立場和迅捷的決策效率,那麼有一頭能夠令首相權威與政黨利益與國家穩定達成一致的「利維坦」,固然不是什麼壞事,甚至可謂是英國議會制「贏者通吃」特色的優勢所在。但當退歐帶來的「舉國一致」消退時,這頭「利維坦」能被真正的主權者——議會關進籠子里么?根據2011年通過的《固定任期法案》,政府只有在取得議會三分之二多數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在五年任期結束前結束議會、舉行大選。不過,面對特蕾莎·梅「證明你們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挑戰,以工黨為首的反對派無論多麼不情願,也只能接受從天而降的考驗,三分之二多數的門檻料將在今天的議會辯論與表決中輕鬆越過。在一系列巧合與算計之下,包裝在「相忍為國」外衣里的提前大選,可能也將會是特蕾莎·梅下一個五年的加冕儀式。


世 界 說 徐 一 彤


發 自 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說 的精彩文章:

歐洲政治連軸變,特蕾莎梅宣布英國提前大選
美國名校最近紛紛給黑人後代開後門,為什麼?
安倍深陷信任危機,為洗白他竟然對日本民眾撒謊?
實地探訪!鴨綠江邊的朝鮮村莊現在什麼樣?
土耳其公投:軍用直升機護送,媒體一律噤聲

TAG:世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