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歐洲中世紀的城市,與中國古代城市

歐洲中世紀的城市,與中國古代城市

楊清筠 時拾史事

歐洲中世紀的城市,與中國古代城市

這一次來填之前我也忘了是什麼時候的一個坑,說說歐洲中世紀的城市。

城市的興起對於歐洲來說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因為歐洲的城市孕育了近代的先聲,「西方」之所以可以後來居上,在16世紀之後大力崛起並且將其勢力擴張到全球,我們不得不思考它成長的過程,要說中世紀是漫長而黑暗的,這話早已被歷史學家們推翻,表示如此評價那一千年是不客觀的,但是也真的實在是因為在中世紀之後西方的進步太多耀眼,對比之下之前的種種難免相形見絀,然而我們要看到的是,沒有黯然蟄伏的過去,也就無法為之後的崛起埋下伏筆,近代資本主義文明當然不是空中樓閣,在一千年的沉默中,我們可以尋找到資本主義種種蛛絲馬跡。對比同期的中國,1840的硝煙也就真的不是偶然了,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歐洲城市意味著「經濟」,中國城市意味著「政治」。

西歐封建社會開始之初,源自古羅馬時期的城市已經衰落了,就算有個別遺留也都是封建主和教會的政治統治中心,經濟地位也早已不復存在,因此歐洲中世紀的城市不是繼承而來,而是在西歐的封建社會重新孕育、萌芽而來,可以說是種斷代之後重生的產物。這個重生的產物從一出現就不是為統治者的政治功能服務的,而是完全作為工商業職能發展經濟。那麼如果和統治者無關的話,是誰締造了城市呢?說出來也許會令你大吃一驚,那就是來自莊園中逃亡的農奴。因此馬克思曾經說「從中世紀的農奴中產生了初期城市的市民。」

大約10~11世紀時,西歐的社會生產力大大提升,手工業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從農業中脫離出來,在一些封建莊園的內部出現了專門從事手工業的農奴,比如像木匠啊、編織啊,這些人憑著自己精湛的技藝,野心慢慢從胸腔里浮出來,封建主的壓迫比較大,莊園的天空不夠自由飛翔的時候,他們就會逃跑,逃到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靠著手工做點小生意,就這樣在這種地方慢慢聚集起一大幫逃亡的農奴,這個地方就叫做城市,不進行農業生產,專門靠工商業買賣,所以支持他們生存的就不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而是需要交流往來的商品經濟了——字眼是不是很熟悉?有一股資本主義的味道了?

說到這咱們再分析一下中國的城市。中國古代社會長至幾千年,不能叫「封建」社會啦我也不知道該叫什麼,這幾千年蜿蜒下來基本上都是王朝更迭當中權力的改換和政治的較量,所以中國古代的城市是靠統治者「自上而下」建立起來的,而建立的目的呢,或是政治中心或是軍事堡壘,在嚴密的中央集權統治之下,每一片土地都要受到政治權力的強烈感召,那麼城市也就更多是政治的產物了,它與統治者的意圖有很大關聯,我們常在中國史書上看到某個盛極一時的城市衰落,而另一個不見經傳的小城崛起。這樣的城市體現著濃濃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特點,規整而且嚴格,保守而循規蹈矩。

再回到西方,逃亡的農奴聚集成城市以後怎麼辦呢?誰管呢?別指望國王派個達康書記過來了,西方可沒有那麼強有力的統治中心,要生存還得靠自己,所以在這些城市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管理機構,我們把它翻譯成「行會」。之所以要強調翻譯,就是因為這個概念跟中文意思又不太一樣,歐洲的行會初衷跟我們理解的一樣,也是某個同行業的商人們為了統一作業建立的壟斷組織,行會內部會規定行業內操作的規範,比如生產規模、價格、工資、市場,以保證本行業的壟斷優勢。然而更重要的是,城市的行會是要兼有政治職能的,行會形成後往往是城市管理機構的一部分,內部有比較大的自治權,城市可以通過行會組織市民選舉、徵稅,還有建立武裝,會員在其中就像加入了一個強大的社會組織團體,在這個團體中被賦予政治權利,相比較封建社會當時貴族壟斷一切的狀況,城市內部的自由明顯散發著一股民主和先進的味道,因此吸引著大量在莊園里的農奴尋找新的發展,而城市加入的條件很簡單,只要在這裡住滿一年另一天,你就是城市的市民!這明顯向農奴制度的挑釁,簡直就是農奴逃出封建主束縛的大使館。

那中國城市有行會嗎?當然是有的,雖然中國的城市出現比西歐早得多,但是在唐宋以前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民眾商業組織,到了唐宋以後,也跟西歐城市興起的時間差不多,民間開始有民眾組織出現,行會就是工商業組織中最典型的一種。它的經濟職能跟歐洲差不多,也是為了保護本行業的地位,但是最關鍵的政治職能就幾乎沒有了,雖然到了明清行會非常普遍,但是能通過行會掌握一個城市的自治權在中國可真是天方夜譚了,城市的命脈和政治牢牢把握在官府手中,彙集到一點中央皇帝身上,沒有任何自由可言。而行會更是沒想過自己靠著發展商業能控制官府,反而為了發展下去依附和投靠統治者保護,中國的商人,自古以來就和「官」斷不了聯繫,這倒也不算黑點,說實話這種情況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利弊,只不過我們的歷史發展決定了這一點,官商緊密且官大於商。這你讓我從哪裡找民主?

所以,「城市」這個詞在西方中世紀與在中國古代含義是不一樣的,西方的城市代表著一種社會共同體,這些成員是來自束縛人的封建莊園,跑出來就是想尋求自由,所以城市擁有很大的自由,這些逃出來的農奴就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叫做「市民」,到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這部分人將是社會轉型的關鍵。中國城市呢?是沒有這個社會共同體意思的,而是一種人口聚居地的含義,人口眾多士農工商混雜,沒辦法形成一種凝聚的力量,而成員呢,則是分成「肉食者」、「素食者」兩部分,也就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直到今天這樣的情況不僅可見而且甚至可以說依然根深蒂固,官民截然分開的界限非常明確,這種嚴格而且頑固的結構之下,中國城市要想呼號什麼民主、發展資本主義,實在是難上加難。

一篇沒什麼故事情節的討論。當然,我這樣對比僅僅是在做客觀的歷史思考,絕對沒有「外國的月亮更圓」的意思,準備在下面教我愛國的就不必了。因為不同的社會土壤之下孕育出不同的發展模式,在不同的時代也各有利弊,比如歐洲的城市,雖然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在近代自由和資本主義的旋律中發揮作用,而中國保守和服從統治的城市到了轉型期一直頑固阻礙進步,但是如果單單放眼近代之前的時間,中國有統治者高度管理下的城市嚴整、先進、井井有條,而西方的城市建設簡直是不能看,經常修個路架個橋都沒人管。土壤不同,收穫的季節也不同,牛比的時代不一樣,之後走向的道路必然是相異的。

歷史難言,時間值得我們敬畏。

參考文獻

《中世紀城市》

《中世紀經濟社會史》

《唐代地域結構和運作空間》

厲以寧《資本主義的起源》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讀者群號 53585837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背叛農民利益了嗎
《堯典》——愛女婿不愛兒子的堯
比起兒子,這位可能更「愛」他女婿
朱元璋背叛農民利益了?
假如白百何在古代,離婚沒那麼簡單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丨世界十大古老城市,中國城市上榜!
亞洲經濟最強的七座城市,中國佔三城!
這座城市曾是中國的第三大城市,西北的軍政中心,現為5線城市!
中國西北第二大城市,有世界最大的集貿市場
歐洲最古老的中國城,竟然在這座英國城市!
歐洲中世紀城市地理:公共空間
中國第一個獲評「國家園林城市」的省會城市
瀋陽經濟區的副中心城市,號稱「中國藝術大城」,卻只是個四線城市
中國綠化最美的十座城市,西部三城市上榜
中國十大最宜居的城市,廣東省2城市入圍!
中國最老的省會城市,現為三線城市
鄉村視角中的「城市化的中國道路」
中國經濟明星城市的蘇州,五個市轄區居民同樣富裕么
中國第八大古都,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
中國第一個「世界健康城市」,是全國省會環境最好的城市
中國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的3個城市
世界最古老的十大城市排名,中國一城市上榜
中國最大的城市,世界頂級建設
在中國城市魅力排行榜中,它被冠為「中國最神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