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賠賬的父母們

賠賬的父母們

賠賬的父母們



一對工薪階層的夫婦,養大了女兒,費盡心力,甚至賣房供女兒國外留學,沒想到,女兒不僅不肯回國,還嫁給了外國人,留在了國外工作。結果感到很崩潰,覺得今後養老無望。

獨生子女一代的父母,還懷有養兒防老心態,指望兒女養老的人,只能說實在是太天真了。即使他們的女兒聽話回國,漫說工作未必如意,收不回原先留學的投資,就算日子過得不錯,以後就能養他們的老了?都是一對夫妻一個孩,面對兩邊的四個老人,他們將怎樣伺候?是兩邊跑呢,還是都接到自己家裡來?都接過來,就算房子足夠的大,兩對老人都和睦相處嗎?


當初的計生宣傳口號,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無論人家認賬與否,反正指望兒女,肯定是懸了。指望政府,原本就是不靠譜的事兒,當初的政策,只是火燒眉毛顧眼前,以後的事兒,哪裡有人會管!


話又說回來,即使不搞計劃生育,養兒防老這樣的指望,也未必能如願。自古以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子誰見了?」紅樓夢的好了歌,並不是空穴來風。古代的皇權政府,不管福利,只管收稅,對於養老的問題,只能靠對「不孝子」的嚴刑峻法來應付,逼著兒子們養父母的老。儘管如此,網漏吞舟,棄養的老人依舊很多。養兒賠賬,是古來就有的哀嘆。


其實,生養兒女這件事,嚴格按經濟學的原理來論,是根本不靠譜的。但凡是個動物,生養後代,舐犢情深,如果以經濟學的道理來講,都是賠賬的。且不說豺狼虎豹,就是家生的貓狗,養一窩孩子,長大之後,能指望這些孩子回報嗎?一旦孩子離開了娘,用不了多久,互相就不認識了。雙方之間,一個沒想過要回報,一個也沒有想到要感恩。人也是動物,生養後代的原理和動機,跟其他動物沒有多少分別,無非是想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反哺這種好事,其實原本就是人有了文明之後的天真想像。就此把生養設計成一種經濟模式,一板一眼地計算成本,想著回收投資,返本生利。如果不是痴心父母的白日夢,就是經濟學家吃飽了撐了的扯淡。

然而,白日夢固然可笑,但做夢的人從來都不缺少。這些年來,為了自家孩子的出息,不惜毀家破家的父母,林林總總。賣房子算什麼,把命搭上的,也是大把的。有些母親,自打孩子上學,就把工作和丈夫丟在一邊,全程陪同,孩子上了大學,則直奔孩子所在的城市,租房子相伴,趕都趕不回去。把自己一輩子都搭給兒女,然後指望他們回報,有哪個兒女能回報得了呢?


中國人很少能意識到,父母和孩子,都是有分別的個體。父母把潑天的愛,不由分說地傾倒在兒女身上,似乎沒有想過,兒女是不是承受得起?有沒有想過,這樣做,其實也是一種自私的體現,一種對兒女的不尊重。生養兒女,讓他們健康成長,給他們受教育,然後讓他們走向社會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搭上自己的一生,自己過得人不人鬼不鬼,難道就是為了讓兒女照樣回報自己,再過跟自己同樣的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嗎?


說到底,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就是兩個字:糾結。像偉大的中國結一樣,互相糾結在一起,你過不好,我也過不好。孝順兒女過不好,不孝順的,也過不好。父母毀掉了自己的幸福,也指望兒女預支掉今後的幸福,最終,彼此無論怎樣,都不會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鳴001 的精彩文章:

好人不得好報是社會得了病
中國式面首的悲劇
皇帝是不是臣子的天?
佞臣的市場
官場要說模稜話

TAG:張鳴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