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持矛蕩寇圖——大清英豪阿玉錫

持矛蕩寇圖——大清英豪阿玉錫

持矛蕩寇圖——大清英豪阿玉錫

北京的乾隆帝得知消息後,非常高興,馬上詔諭群臣,說明自己先前乾綱獨斷的偉大和正確,並且開始下諭大賞功臣,賜阿睦爾撒納親王雙俸(「雙親王」),其護衛官員人數增加一倍,加賞豹尾槍4桿,其子也被封為可以世襲的世子;班第、薩喇爾俱晉封一等公,賞四團龍補服、金黃絛朝珠;瑪木特晉三等公,賞二龍團補服;車凌恩賞一同阿睦爾撒納,賞給親王雙俸,所屬護衛官員增添一倍;車凌烏巴什、班珠爾、訥默庫三人,俱由郡王晉陞為親王,車凌孟克貝勒晉陞為郡王;其餘官員兵,丁依次議敘,大加賞賜;由於事前大學士傅恆獨贊用兵,再授一等公爵位……

乾隆二十年六月初一日,乾隆帝以平定準噶爾告祭太廟;初七日,為自己的生母皇太后加徽號,頒布恩詔,在全國範圍內慶賀平定準噶爾。

六月十三日,回部的霍集斯伯克誘擒達瓦齊,把他五花大綁押送給清軍。至此,厄魯特四部全部納入大清版圖。

那麼,從伊犁城逃竄出去的達瓦齊,又是如何被擒的呢?

原來,當達瓦齊從伊犁倉惶撤退之時,身邊還有近萬人,這些人簇擁著達瓦齊,退據到伊犁西南的格登山。

擒賊擒不到王,肯定不算全勝,為此,清軍爭渡伊犁河,尾隨達瓦齊潰兵,一直追至山下。

五月十四日夜,清軍前鋒將領派出一名叫阿玉錫的準噶爾人,他僅率20多精騎,先行上山,為清軍作哨探。

持矛蕩寇圖——大清英豪阿玉錫

阿玉錫

這位阿玉錫,本來就是準噶爾部一名非常驍勇聞名的勇士,雍正十一年(1733),由於當時他在部落內犯事,即將遭受斷臂酷刑。情急之下,阿玉錫掙脫鎖鏈逃脫,投奔了清朝烏里雅蘇台(今外蒙古扎布哈朗特)的軍營。從彼時起,他就一直為清朝賣命。

由於阿玉錫和他手下20多人都是準噶爾人,服飾、語言相同,在山下守備的達瓦齊士兵,根本沒有對他們進行阻截。這些騎士慢悠悠騎著馬,一直到達了達瓦齊所在的格登山山頂地帶。

黎明時分,望見達瓦齊及其手下皆半夢半醒,阿玉錫來了精神,他橫矛拍馬,擎纛大呼,率領他的手下開始進攻。

阿玉錫從人雖然不多,但槍矢並發,殺聲陣陣,山下清兵響應,聲震山谷!

本來跟隨達瓦齊的兵士早就鬥志全失,如今忽然被人劫營,眼睜睜看著一位清朝大軍殺到,登時精神崩潰,鬥志全消,除了達瓦齊身邊衛士以外,基本沒什麼人拿起武器搏鬥。

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阿玉錫以20多人的奇襲隊,竟然一舉擒獲準噶爾大小首領二十餘人。在場的近7000人,全部舉手投降!

此戰雖然漂亮,依舊跑了達瓦齊。他率領幾十人狼狽逃竄,從天山托木爾峰下的木扎特達坂向南狂逃,最終,他還是跑不出大皇帝手心,被烏什城城主霍集斯伯克誘擒,縛獻給清軍。

準噶爾猛士阿玉錫在這次大露臉之前,就曾經接受過乾隆帝的召見。當時,乾隆帝聽說有個歸順的準噶爾勇士能夠空手奪槍,所以就親自召見他,還欣賞過阿玉錫的馬上功夫。當時乾隆帝就非常高興,讚賞之下,乾隆帝任命阿玉錫為侍衛,加授四品翼長。平準之役,阿玉錫自然不甘人後。

持矛蕩寇圖——大清英豪阿玉錫

獨膽英雄如此,以20多人生擒活捉近七千人,乾隆帝大喜,待阿玉錫凱旋後,他馬上予以接見,封這位功臣為散秩大臣,名列「平準五十功臣」名單之中,其畫像也被懸掛於紫光閣,乾隆帝還御筆題有讚辭:

「于格登山,賊據險守。率廿四人,間道襲後。諸賊大潰,爰以成功。本厄魯特,降順效忠。」

今天,阿玉錫的神采,我們依舊可以見到——受乾隆帝詔旨,在清廷供奉的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創作《阿玉錫持矛蕩寇圖》,這幅畫作今存台北故宮博物院,乃紙本設色作品。畫中的阿玉錫,全身戎裝,堅毅勇敢,蒙古騎士裝扮,持矛躍馬,正在聚精會神向前衝殺。

這幅畫,郎世寧依舊以西洋寫真技法來刻劃,但捨去了全部背景,阿玉錫那種如入無人之境的勇猛,躍然紙上,著實逼真、生動。

其間,乾隆帝還御筆題寫長詩,雖然此詩又臭有長又鄙陋,但對阿玉錫在格登山戰役中的英勇描寫,還算基本到位:

阿玉錫者伊何人? 準噶爾屬司牧臣。 其法獲罪應到臂,何不即斬犯厥尊。徒步萬里來向化,育之塞外先朝恩。薩拉爾來述其事,雲即彼中勇絕倫。持銃迎面未及發,直進手奪無逡巡。召見賜銀擢侍衛,即命先驅清漠塵。我師直入定伊犁, 達瓦齊聚近萬軍。鼓其螳臂欲借一,依山據淖為營屯。我兩將軍重咨議,以此眾戰玉石焚。廟謨本欲安絕域,撻伐毋乃違皇仁。健卒掄選二十二,曰阿玉錫統其群。曰巴圖濟爾噶爾,及察哈什副以進,阿玉錫喜日固當,廿五人氣摩青曼。銜枚夜襲覘賊向,如萬祖父臨兒孫。大聲策馬入敵壘,厥角披靡相躪奔。降者六千五百騎,阿玉錫手大纛搴。達瓦齊攜近千騎,馬走喙息嗟難存。荊軻孟賁一夫勇,徒以藉甚人稱論。神勇有如阿玉錫,知方亦復如報恩。今我作歌壯生色,千秋以後斯人聞。

準噶爾汗位達瓦齊被擒獻北京之後,命還算好,乾隆帝沒有把他送到鬧市千刀萬剮,而是在午門舉行獻俘儀式後,下詔把達瓦齊軟禁起來,以顯示大清皇帝「懷柔遠人」的深切用心……

關於厄魯特蒙古部族今後的安排,乾隆帝依舊想像從前清帝對待漠南蒙古和漠北喀爾喀四部一樣的辦法,想把厄魯特依舊編立為四部,但要對這四部分設四汗,實行扎薩克制度。

乾隆帝認為,如果四部統一於一個大汗之下,像先前準噶爾汗王那樣,大汗的權力難免過大。所以,就必須改變這種局面。

於是,乾隆帝諭令歸降後的厄魯特四部,都按照內扎薩克和喀爾喀四部之例,實行扎薩克制度,編立旗分佐領,每部設立盟長、副將軍各一員,但凡有事,均必須向清朝派去的駐紮大臣報告,然後,由駐紮大臣轉奏朝廷;各台吉屬下人員,應按時上繳貢賦;昔日那些沒有固定台吉管理的宰桑所轄人眾,現由定北將軍班第等人按照具體情況,酌定他們的貢賦數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赫連勃勃大王 的精彩文章:

以准攻准,乾隆帝對豺狼異族的政治手腕
居心叵測的賊酋——降而復叛的準噶爾頭目阿睦爾撒納
大帝雄心——乾隆帝乾綱獨斷滅準噶爾
夷性狡獪——對大清朝首鼠兩端的阿睦爾撒納

TAG:赫連勃勃大王 |

您可能感興趣

從仇英抗倭圖卷與倭寇圖卷中看真實的大明蕩寇風雲
日寇圖謀瓦解二十九軍:收買暗殺 假傳命令
明代的「歷史紀錄片」:解讀《倭寇圖卷》里的抗倭真相
《倭寇圖卷》:日本人打仗都不穿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