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京古物保存所:毀於日寇戰火的南京最早現代博物館

南京古物保存所:毀於日寇戰火的南京最早現代博物館

南京古物保存所:毀於日寇戰火的南京最早現代博物館



1915年,明故宮遺址上出現一座現代建築

借著工作地點的便利,幾乎每天午飯後我都會與同事一起到中山東路兩側的明故宮遺址公園漫步。原來以為幾百年來午門內的變遷純粹是個棄置和破敗的過程,後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清末民初這裡曾經興建過兩座在當時稱得上龐大的建築(群),先是方孝孺祠,確切地說是方孝孺、練子寧、鐵鉉、景清等靖難四君子祠,為兩江總督左宗棠於到任的次年(1882年)所建。後來就是南京古物保存所了。


南京古物保存所得以出現,應當說和清朝末年西方博物館作為啟迪民智的重要方式傳播到了中國有關。在梁啟超、張謇等有識之士的大力推動下,清政府開始重視並著手建立文物機構,並對全國的古迹、古物進行調查與保護。1909年清政府民政部曾擬《保存古迹推廣辦法》,經奏准依議咨行各省將軍、督撫查照辦理,但受時局影響,該辦法實際上並未施行。民國肇建,古物保存問題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1912年北京古物陳列所開始籌建,1914年便建成開放。趁此東風,江蘇省民政長韓國鈞緊隨其後,「以南京歷代帝都所在,金石遺物,可徵甚夥」為由,倡議建造古物保存所於明故宮遺址。


於是,1915年在明故宮遺址(現在的午朝門公園)內正對五龍橋中拱位置,也是方孝孺祠舊址的位置上,出現了一座現代建築——南京古物保存所,這裡也成為南京最早的現代博物館。


據1928年出版的《新都遊覽指南》記載:南京古物保存所坐北朝南,「為灰色二層洋樓房,外繞竹籬,內有小亭、花圃,頗饒雅意。樓下陳列墓磚、宮瓦、碑幢、井欄、血癮(癊)石等,多為千百年古物。血癮(癊)石,即方正學就義瀝血所濺,至今猶紅絲縷縷焉。樓上陳列畫相(像)、泉布、古代兵器,及金陵金石、書籍等物,古色盎然,足為考古之資」。

不僅保存、研究古物,還承擔社會教育、考古發掘等職能


據南京古物保存所的簡章介紹,其保存範圍「以保存地方文獻為職務,自江寧以推之江蘇,自江蘇以推之各省」。所以,南京古物保存所的日常工作除對已有藏品進行鑒定、編目、保管、陳列、展覽、傳拓外,還對江蘇各地以及其他各省新出土的古物和碑拓、名勝古迹照片等,進行調查徵集與保護。


然而,在建所之初,該所隸屬於江蘇省,省政府僅批准每月200銀元作為其常年經費。就連這麼一點可憐的經費,也因為省府財政情況緊張,常常不能如期交付,所以其業務的開展不免嚴重受限,尤其是研究工作幾乎付之闕如。1922年4月,鑒於該所「為國中搜集古物機關之一,於前史考瞻頗有關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史地研究會陳訓慈等人對南京古物保存所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調查。陳訓慈在《南京古物保存所訪問記》中指出保存所在研究方面的不足:


「古物考徵,其可貴在歷史之價值;吾國舊見,則大率惟古董古玩是重。主南京保存所者,亦不免此成見;故搜集不廣,分類不審,雖經費有限,亦因其以古物視古物,而不以歷史眼光觀古物也。」


同時他提出了解決辦法:「吾人所希望者,古物保存所當與學界聯絡,由學者規劃擴展,以成為宏大之歷史博物館……此則不但有助於國史,且可證明吾國在世界文化上之地位,而進為文化全體之說明也。」

1928年後南京古物保存所改為直隸於教育部,當時的主任是楊鹿鳴。此後,該所的研究工作有所加強。尤其是在1928年著名史學家衛聚賢擔任所長後,南京古物保存所因主持了對明故宮遺址和棲霞山附近三國墓葬的發掘,在考古界影響頗大,成為全國知名的考古機構。


此時,南京古物保存所收藏的文物也大大超出了江蘇省的範圍。如1931年6月,江西省教育廳就曾奉行政院訓令,要求各級各類教育機關將具有歷史學術價值的古物、書畫、名勝古迹照片等,搜集寄送南京古物保存所。


在全國眾多的古物保存所中,南京古物保存所屬於建立最早、影響最廣之列。


它不僅是古物保存機構,而且還承擔了社會教育、古物研究和考古發掘等職能。除星期一休息外,南京古物保存所對外免費開放,任人參觀,前來參觀的各地遊客中,有不少是學生。這對當時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1937年南京淪陷後,很多古物遭到洗劫

明故宮遺址上的方孝孺祠只存在了30年,在1911年的辛亥之役和1913年的癸丑之役中,明故宮都遭受了戰火的洗劫,至1913年以後,世間已無這座祠堂。


不幸的是,南京古物保存所同樣沒有倖免於戰亂。1936年,南京古物保存所被劃歸南京市政府管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進攻上海,南京形勢吃緊,國民政府提前下令將南京古物保存所內的一些重要文物,隨北平故宮文物一起遷徙到大後方。南京古物保存所文物,共計5箱118件,其中不乏秦漢古劍等珍品。


1937年12月,日軍來攻之際,南京城內陷入混亂,古物保存所發生了監守自盜的事件,一些古物流失。而更大的破壞是在南京淪陷之後。據楊新華編《南京明故宮》記載,日本學者松本及其「學術考察隊」對古物保存所進行了洗劫,並將劫獲的文物資料移至被日軍佔領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南京古物保存所建築在南京淪陷期間被毀,抗戰勝利後也沒有復建。只有原來放置在保存所陳列室正中的那塊象徵方孝孺不屈精神的血跡石頑強地歷劫而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民國廣告畫體現了時代風貌和審美
一紙票證價值20萬元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博物館日 南京市民共享博物館的節日
南京發現南方地區最大唐代墓
南京博物院藏鐘錶精品
夏物語 南京的夏日風情街
南京博物院上演「博物院奇妙夜」
南京博物館的鎮館國寶們
南京 南京
南京博物院里的真正國寶
帶你逛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藏鐘錶精品
日本佔領南京後發行的「南京戰跡地明信片」,南京城遺瘡滿地
南京一村婦拆豬圈發現明代文物 及時上交博物館
「南京保衛戰」中的漢奸:夜裡為日軍晃火把指路
南京博物院舉行「博物館奇妙夜」活動 吸引五千餘名市民參與
抗日戰爭南京保衛戰,進攻南京的日本軍隊都有哪些
南京博物館裡的時大彬紫砂提梁壺
分享幾件南京博物館珍藏的古代器物,都價值連城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寒武紀大爆發期間華南未發生大規模氧化事件
南京博物院 陶園隨筆
日軍攻陷南京,天皇特別聲明要搶一東西,至今仍在日本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