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西工大空間生命科學項目隨「天舟一號」圓滿升空

西工大空間生命科學項目隨「天舟一號」圓滿升空

西工大新聞網4月21日電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TZ-1)」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作為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主要開展空間站在軌補給支持試驗,同時進行空間科學實驗。


此次飛行任務是中國「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首次實用性亮相,將為中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營奠定重要技術基礎。

西工大空間生命科學項目隨「天舟一號」圓滿升空


此次發射的「天舟一號」搭載所的4個科學實驗項目中,其中的一項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正是基於空間生命科學的研究,牽頭單位正是西北工業大學。這是我國首次由高校牽頭承擔的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項目!經過項目徵集申報和層層遴選,由西工大副校長宋保維任項目指揮,西工大生命學院商澎教授為責任專家,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中科院動物所、香港浸會大學等5家單位,共同開展8個子課題研究。

西工大空間生命科學項目隨「天舟一號」圓滿升空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相里斌同參加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空間項目的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合影

西工大空間生命科學項目隨「天舟一號」圓滿升空



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項目指揮宋保維教授赴發射現場看望團隊成員


此次西工大團隊的項目搭載「天舟一號」貨船進入太空,目的是研究微重力環境對骨組織細胞的長期影響,實驗總共將持續21天。三年多來,課題組已完成空間實驗流程設計優化、專項實驗、匹配試驗及發射場合練試驗。2017年3月13日,團隊進駐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發射前準備工作並執行發射任務。

不忘初心 為人類的健康而奮鬥


商澎教授是國防科工委「空間生物實驗模擬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該實驗室是國內高校中第一個專門從事空間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研究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本著「強化空間科學基礎,發展空間技術應用,服務國家重大工程」的指導思想重點開展「空間重力環境模擬技術及生物學效應研究」,「空間重粒子輻射與重力複合模擬技術及生物學效應研究」,「空間亞磁零磁環境模擬技術及生物效應研究」。

西工大空間生命科學項目隨「天舟一號」圓滿升空



西工大商澎教授團隊與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高級顧問顧逸東院士、天舟一號總設計師白明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合影

和商教授交流會發現,這是一個不忘初心的團隊,十多年來,圍繞微重力環境展開了一系列研究,碩果累累:團隊曾利用地基微重力環境(效應)模擬技術,從細胞、組織及整體動物層次開展了失重環境致骨質流失機制及對抗措施的系統研究;並與歐空局合作,利用法國拋物線飛機開展骨細胞研究,發現微重力導致骨細胞突觸數目減少,細胞微絲-微管骨架結構發生紊亂。


在微重力環境下的骨骼問題研究中,團隊還有不少意外收穫。目前,團隊擁有國內唯一、國際領先的抗磁懸浮技術平台。依託該平台,他們發現了磁場在人體健康維護方面的巨大潛力,繼而在骨骼相關疾病的治療上取得突破,以期解決骨質疏鬆、骨腫瘤的治療等問題。商教授用「不忘初心」形容利用磁場與骨骼系統健康的研究,「好比探險途中發現美景,但如果沒有來路,你也找不到這片美麗的新大陸,所以不能忘了初衷」。


據了解,商澎教授所負責的空間生物實驗模擬技術重點實驗室是國內同時具備強磁和弱磁實驗條件的實驗室,擁有磁感應強度從極弱的納特斯拉亞磁場到16特斯拉強磁場的超寬穩態磁場實驗環境,在國際上屬領先。載人登月和火星探索是我國航天戰略目標,月球和火星沒有地球的偶極磁場環境。目前,實驗室已經利用亞磁場實驗條件模擬月球及火星表面的極弱磁場環境開展前瞻性亞磁場生物學研究,為我國未來的載人登月和火星探索提供技術支持。多年的空間生命科學研究之後,商教授將視線瞄準了地面人群,希望能夠了解更多人體代謝、動態平衡的奧秘,並幫助更多人,「也許很難,但成功之後看到的風景會不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工大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TAG:西工大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天宮二號」中秋夜升空攬月 載港生科普實驗項目
中大參與天舟一號空間實驗項目
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
JCB白金卡預約大阪環球影城飛天翼龍項目
西工大建成歐盟QB50項目亞洲區最大衛星測控地面站
外媒分析中國航天20年成就,技術水平是第一大空間項目發展優勢
NASA「看中」8大航空航天新創意項目
「國防工業」澳大利亞發起「下一代技術基金」投資三類項目
西班牙十大名校本科保錄項目
南京空港大通關基地項目開工
亞冬會折射中國冬季項目「差距巨大」
為提升深空航天領域技術,NASA遴選8大未來項目
美宇航局下一個挑戰項目:高科技飛艇
中國大型捕集二氧化碳項目開工 注入地下採油
「一帶一路」大實踐:東南亞最長跨海大橋項目——馬來西亞檳城二橋
天驕航空與馬達西奇簽署多項航空發動機項目合作協議
阿根廷狹窄空間改造項目
往屆星創師大賽明星項目集錦
【國防工業】澳大利亞發起「下一代技術基金」投資三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