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迷你衛星——3D列印的新領域

迷你衛星——3D列印的新領域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導言


3D列印終於征服了最後邊界——太空。NASA已經把3D印表機搬上了太空,首個在太空中3D列印的對象是一個標示印表機製造商的小面板,上有Made In Space的字樣。太空3D列印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還需要花上一段時間,距太空列印的黃金時代到來還早。

儘管如此,NASA還是希望能在航天器上3D列印備用零件,以防工作人員因攜帶太多額外的物資進入太空而出現失誤。甚至,NASA的終極目標是在太空中列印出整個衛星。目前,作為重要突破,美國一所大學在地面上列印出了迷你衛星,並即將發射。下面,我們來看看該技術的進展吧。


作者:錢航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博士 現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型號設計師


隨著3D列印,機器人等新興技術的誕生,航空航天領域也一改往日的研發模式,開始探討各種新型高效的科學實驗方法,並獲得了很多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迷你衛星是如何巧妙應用3D列印,並創造奇蹟的!

空間3D列印技術將在未來空間站運營、深空探測等任務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據了解,空間站等待一次地球補給至少需要半年,而3D列印只需要1—2天就能生產出需要更換的零部件。因此幫助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下自製所需的實驗和維修工具及零部件,大幅提高空間站實驗的靈活性和維修的及時性,減少空間站備品備件的種類與數量及運營成本,降低空間站對地面補給的依賴性。


一群來自美國愛達荷州的西北拿撒勒大學(Northwest Nazarene University)研究人員很快將看到自己研發的3D列印衛星被發射到太空中。這個名為創造星(MakerSat)的衛星是該大學師生辛勤工作兩年半的結果,同時它也是美國愛達荷州的第一顆衛星。NASA計劃於今年近期發射這顆3D列印衛星。


下圖中這5位(實際上還有第6人,不過未出鏡)即為美國西北拿薩勒大學一支科研團隊,包含2名教授和4名學生,在過去的2年里一直都在開發一種名叫創造星的迷你衛星(對,就是他們手裡拿的小傢伙),目的是測試3D列印材料在太空中的反應,比如耐久度。這顆大量採用了3D列印部件的衛星終於完工,即將由NASA發射升空了。

迷你衛星——3D列印的新領域


創造星的大小約為10厘米×10厘米×11.35厘米,屬於立方體衛星(CubeSat)的一種。立方體衛星,簡稱立方星,是一種採用國際通用標準的低成本微小衛星。立方星以「U」劃分,1U指一個標準單元(體積10厘米×10厘米×10厘米,重約1公斤),是微小衛星發展的主要方向。這個小小的設備是西北拿撒勒團隊用3D列印零件製成的,它將幫助NASA收集3D列印材料和零件在太空中的相關數據。一旦發射,創造星將以將近每小時3萬公里的速度繞地球運行,這意味著每100分鐘它將完整地繞地球一圈,而且繼續飛行10年。


「我們希望有一天能直接在太空3D列印出航天器,而這顆衛星就是用來進行前期測試的,看看究竟應該使用多少材料,以及這些材料能在太空中支撐多久。」團隊成員之一的康納·諾加利斯表示。


這顆3D列印的創造星有助於實現太空3D列印的整合,因為它的發現將允許NASA更好地了解可如何在太空中使用3D列印。創造星的任務包括「在國際空間站上展示太空增材製造和組裝」,多用戶、多項目衛星架構以確定3D列印聚合物在太空中是如何和以怎樣的速度退化的,拍攝地球的圖像。根據這些任務,研究人員已開始著手研發一種更省時省錢的製造立方體星的方法。


該團隊表示,如果這次的測試成功,那麼他們就會執行下一階段的計劃,在國際空間站上製造第二顆創造星衛星。這顆衛星將採用100%的3D列印框架,而它的製造者或許你已經猜到了,對,就是大名鼎鼎增材製造工廠(AMF)。這台太空3D印表機是由美國Made In Space(MIS)公司研製的,是2014年首台登陸國際空間站的3D印表機的升級版,功能更強大,而且已經成功列印出了許多可用的功能性部件。所以可以說,它的確是執行列印創造星衛星任務的最佳選擇。


最終,研究團隊希望將能幫助實現NASA的最終目標:在太空3D列印一個結構,甚至一個宇宙飛船。一旦發射,創造星將繞地球近十年。如果發射順利,西北拿撒勒團隊將繼續研發他們的衛星,並開發創造星的下一次迭代——「創造星一號」。他們計劃將在國際空間站上用他們的增材製造設備(Additive Manufacturing Facility,AMF)列印和組裝「創造星一號」。

迷你衛星——3D列印的新領域



實際上,NASA早幾年就推動美國商業航天公司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火箭發動機和立方星的推進系統,為下一代商業推進技術做儲備,目前還需要進行相應的開發和驗證測試。


中國航天界同樣在探索利用3D列印技術。眾所周知,中國航天60年,去年10月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2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而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早已於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它較大的改進是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提高、內部環境更好,而且它的系統設計是模塊化的,也就是說它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更換和在軌維修,這在國內空間領域屬於首創。天宮2號使用3D印表機,則實現本身零部件的快速更換與維修。

事實上,3D列印在中國航空航天業並不是第一次隆重登場,在2015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空中梯隊中使用的飛機中,不乏3D列印技術生產出來的零部件產品。


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張峰在「中國增材製造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所言,「我國增材製造技術研究起步不晚,有些方面還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領先地位的正是中國航空業在3D列印技術上應用,不僅多個型號飛機使用了3D列印部件,而且部分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作者:錢航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博士 現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型號設計師


作者個人訂閱號:星際奇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訂閱號(ID:nssc195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太空快遞」誰來送?世界貨運飛船大盤點!
一圖看懂「太空快遞小哥」天舟一號:包裹即將發出,天宮二號請注意查收
除了發射塔,火箭還有哪些特殊發射方式?
Hey,奧尼爾!地球真的是平的嗎?
1917年,愛因斯坦宇宙學的新篇章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

您可能感興趣

GE進軍醫療3D列印領域,第一家歐洲醫療3D列印中心在瑞典開設
彩虹-5試射的新導彈,卻無意間曝光了中國衛星領域的一個大秘密
中國已在一個領域領先美國!3D戰地列印技術
日防衛省將發射 3 顆軍用衛星 H2A 火箭軍事領域首秀
印度外科醫療領域首次擁抱3D列印
B2B領域的領銜品牌
3D列印技術變革醫學的Top5領域
半導體領域新領頭羊 MWCS三星展示最新ISOCELL感測器
3M BIC列印頭骨在醫療領域展示高超技藝
小眼睛看大宇宙 衛星連線引出精彩新領域
NBA七大領域最強球星,庫里 科比 詹姆斯領銜
8K引領社會各領域發展,富士康攜夏普亮相NAB上海
特斯拉聯手AMD,進軍無人汽車領域
3D列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研究進展
猛虎12聯裝多用途巡飛器亮相 中國軍民融合領域新產品
應用領域廣泛:NASA發布最新3D列印成果「金屬太空織物」
今日手游特惠合集:衛星連線引出精彩新領域
3D列印技術在傳統陶瓷領域的應用進展
德州儀器併購AMD意在AI、ARVR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