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深度:「光語者」阿里技術總監謝崇進:我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深度:「光語者」阿里技術總監謝崇進:我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本文作者:史中


導語:光是謝崇進的語言。他所做的一切,都信守了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狂人馬雲登高一呼,要用未來的20年爭奪科技的「權杖"。


我們的故事由此而來。



深度:「光語者」阿里技術總監謝崇進:我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一)NASA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科技世界沒有貴族,任何一項核心科技的突破,其燃料都是無數人質感堅硬的年華和奮鬥。


這就是阿里巴巴祭出「NASA」震撼人心的地方。它試圖推進人類知識的邊疆。這其中包括機器學習、晶元、IoT、操作系統、生物識別等等。


如果馬雲的狂想成真,以上任何一項的重大進展,都可以為中國添置一顆科技領域的「核武器」。實際上人們又很容易忽略,這些風頭正勁的技術,幾乎都坐落在一座巨大的技術根基之上。


這種技術就是「光通信網路"。


乍一聽枯燥艱深,但是只要稍加解釋你就會明白。光通信網路實際就是我們所說的「互聯網」的實體,那些把計算、存儲連接起來的真實網路。


你用手機撥打電話,或打開電腦瀏覽網頁,發出的信息都會在光纖網路里奔涌。實際上,目前世界 95% 的信息都在通過「光通信網路連接」,它就像賽博世界的神經系統。


「光通信,不就是用光纖把兩台機器連接起來嗎?看上去易如反掌。」


如果你這樣想,那麼接下來出場的科學家會顛覆你的認知。他就是阿里巴巴資深技術總監謝崇進。


深度:「光語者」阿里技術總監謝崇進:我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從此之後千年,人們一直沒有發現有效率地利用光的方法。1831年法拉第鼓搗出發電機,製造出一種易於人為控制的電流。讓人們更相信電這種東西比「野性難馴」的光要有效率。


即使後來人們發明了光纖,但仍有致命的問題:



深度:「光語者」阿里技術總監謝崇進:我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印度裔科學家 Narinder Singh Kapany 對外展示帶有包層的光纖】


(三)香農極限


讓光通信速度飆車的難度究竟在哪裡呢?


《2001太空漫遊》中有一個載入史冊的經典橋段:

原始人奮力把骨頭拋向天空,轉眼骨頭化作萬年之後的宇宙飛船。


拋一根骨頭,原始人都可以做到;拋一塊巨石,大力士也可以做到;把一根火箭拋出地球大氣,卻需要科學家艱苦卓絕的努力。



深度:「光語者」阿里技術總監謝崇進:我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光模塊結構示意圖,兩側分別是光信號和電信號,中間是光電轉換的控制晶元和轉換模塊】


先來說光模塊。


在實際環境中,全世界有幾百家大的光模塊供應商。坑爹的是,這些光模塊企業並沒有統一的參數標準,甚至連工作流程都不同。


例如同樣是打開一個信道,有的先調頻率,再打開激光器;有的先開激光器再調頻率。這就造成了不同光模塊同時存在於同一個網路之中的時候,給調度系統造成了巨大的困擾。這就好像一個班主任同時管理說一百種語言的孩子。


我們的方法就是,試著把所有的設備統一抽象成同樣的設備。在底層對所有的模塊差異進行「掩蓋」,這樣在上層調度系統來看,他們就都變成一樣的設備了。


謝崇進說。

雖然這樣可以大幅優化數據傳輸速率,但這並不是他理想中的狀態。在目前行業普遍採用40G 和 10G 的光模塊的時候,他和團隊定義出了 100G 的光模塊。在供應商還沒有生產的時候,就主動找到他們,要求按照阿里巴巴的標準生產。


這種玩法的好處在於,一方面可以加快模塊投產,另一方面可以推進很多供應商統一採用阿里的標準,這樣就可以在未來逐漸奪取標準制定權。


未來如果在硬體層面,大家都遵循統一的標準,那麼通信速度自然就會上升2-3倍。


在雲計算中心內部,這個問題同樣存在。


對於人來來說,腦神經的帶寬只需要十幾兆,因為信息量再大,腦就無法處理了。


但對於雲計算中心來說,算力之兇猛超越了我們的想像。它們就像一個個超級大腦,內部需要高速路網般強大的神經網路連接。



深度:「光語者」阿里技術總監謝崇進:我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摩爾定律提出者 戈登·摩爾】


(五)摩爾定律

400G 光模塊,是謝崇進下一個五年計劃的「旗艦」。它比目前最新的 100G 模塊又快了四倍。以前乙太網的增速一直是十倍,但由於互聯網快速落地的需求,業內定了一個四倍的「小目標"。


阿里巴巴做生意,人們普遍看好;但阿里巴巴挑戰科學極限,並沒有那麼多祝福。


"就你們幾個人能定義下一代光通信模塊的標準?」這是我最常聽到的話。聽得多了,我也心裡沒底了。但是好在我們堅持下來了。


現在我可以說,下一代阿里光模塊和開放傳輸網這兩件事,我們已經成功了70-80%。


謝崇進篤定地說。


從1985年開始研究微波通信,到1993年研究生正式學習光通信,謝崇進經歷了九十年代光通信博士找不到工作的窘迫,也見證了2000年十幾家通信公司搶一個人的泡沫。比起自己起伏的際遇,他更喜歡回憶另一條曲線:


最早的同軸電纜,一條幹線上只允許一百多人同時通話;


微波通信時代,從北京到上海的幹線可以允許960個人同時通話;


今天,一根光纖之上,可以允許全世界人同時通話。


但這還遠遠不夠。


他所做的一切,更像是對摩爾定律的一個承諾。



深度:「光語者」阿里技術總監謝崇進:我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雷鋒網原創文章,網站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但,歡迎轉發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微軟承諾Windows 10一年兩更,從Redstone 3開始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深度 | 「光語者」阿里技術總監謝崇進: 我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光語者"謝崇進:我對摩爾定律的承諾
光語者:安心、舒適有特點的減光設計終將成為夜景照明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