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心乃大葯(7)——付出不求回報,行善莫問功德

心乃大葯(7)——付出不求回報,行善莫問功德

導讀


世上有些人原本很善良,只因遇人不淑,真心錯付,一念執迷下陷入憤世嫉俗、乖戾孤僻的心境,但究其心結緣起,此類人往往是重情重義之輩,只不過希望「我以真心對人,人亦真情待我」。一旦心愿未遂,往往倍感失落,整天愁雲密布、怨氣纏繞,甚至走上極端之路,實在可惜可嘆。殊不知,對感情回報的過度依戀,同樣是一種貪執,總會在某個時刻令人煩惱不堪,而此文正是為了獻給這些朋友。(編輯/朱江)

心乃大葯(7)——付出不求回報,行善莫問功德


心乃


大葯


付出不求回報

行善莫問功德


歷史上有一個梁武帝,這個人可謂是佛心天子、菩薩皇帝。人家雖然是天子,但屈身向佛,甘心做個苦行頭陀。


根據記載,梁武帝晚年修佛時一天只吃一頓飯,肉食一絲不沾,只吃豆類的湯菜和糙米飯,過的生活連尋常老百姓還不如。此外,為了顯示自己對佛祖的虔誠,梁武帝還以舉國之力大肆造寺廟,修佛道。


這些錢哪裡來的?還不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而來的。梁武帝的所作所為搞得百姓苦不堪言,但他自己卻從未意識到,還沾沾自喜,自以為自己已有無上功德。


後來菩提達摩大師(也就是後來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參禪的達摩祖師)路過南梁,梁武帝就向達摩祖師請教,說白了就是顯擺。

梁武帝問道:「朕即位以來,廣造佛寺,整理經文,超度眾生,可不可以算是有功德呢?」不料達摩直言道:「這算不上什麼功德,佛家主張罪福並舍、空有兼忘,反對有為之善。」



從梁武帝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完全是一個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怎麼達摩說他毫無功德呢?


其實,達摩反對的是有為之善。


達摩是禪宗的祖師,弘揚的是心法,講究明心見性、見性知佛,不看你做的表面功夫。而梁武帝所行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都來源於自己的法執。

而法執也是執念——就像有的人貪錢,有的人貪名,有的人貪圖物質,有的人沉迷感情,但究其本源,都是貪心——對外境的貪執。


而梁武帝貪的就是福德,要求付出必須有回報。大家想想,拿著老百姓的血汗錢來布施,菩薩、佛祖會喜歡嗎?所以,達摩說梁武帝毫無功德。最後梁武帝修佛修得走火入魔,餓死在台城,成為了千古笑柄。



現在有些人也有這個毛病,自己付出了就要求必須有回報,贈別人一顆棗,自己非要得到一顆梨。這樣帶著功利心去做事情,等於還未邁步就給雙腳帶上了鎖鏈,走起路來能不沉重嗎?

要知道,世上很多事並不是付出就會有結果的,難道沒結果我們就不去做了?佛祖讓我們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執念,妄念。

心乃大葯(7)——付出不求回報,行善莫問功德



我剛得癌症的時候,也念佛,但目的是為了把自己的病治好。不過我念著念著就明白了,念佛不是為了治病,而是為了讓自己心情平靜,想通了以後,就不會再去想自己的病會不會好了,每天就和菩薩「談心」,當我真放下的時候,癌症自然好了。


行善不圖報,施恩不圖名。對很多事情,只要是對的,付出莫求回報,只管做就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正道 的精彩文章:

手足麻木是大病的徵兆?中醫怎麼防治?
承山穴——止得住的坐骨神經痛
春山暖日和風,陰陽相半平衡
比六味地黃丸更適合男性的,是美髯丹
心乃大葯(4)——知足常樂 物極則反

TAG:養生正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向來行善功不唐捐
多行善事必有善報
只行善,不念經;行嗎?
只行善,不念經 行嗎?
積德行善,從不佔便宜開始!
佛佗:幫助別人修行積德,種下善因終得善果,但行善不應圖回報
積德行善,從不佔便宜開始
佛教 行善才能得福報
行善於細微之處,亦可獲得殊勝功德!
心善行善,積功累德,能延年益壽
行善積德 福有攸歸
行善積德,善心能破解一切
行善積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積德行善永遠不會讓你失望
善有善報,這3大生肖行善行得,必能受菩薩保佑,一生富裕安康
行善不難,難在堅持。
行善得善
星雲大師:行善,卻不得善終的原因
再苦也堅信,行善事結善緣,善惡終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