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耶律楚材與內蒙古的土默川

耶律楚材與內蒙古的土默川


推薦: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為何連遭《水滸傳》《金瓶梅》醜化


文/李冠男



耶律楚材與內蒙古的土默川


【作者簡介】李冠男,男,漢族,內蒙古赤峰克什克騰人,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作家協會會員,《烏蘭察布日報》特約記者。學生時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不惑時期投身於專業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紀實文集《脈動長河》,文學劇本《烽火重生》,報告文學《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短篇小說《宴殤》等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耶律楚材與內蒙古的土默川


(耶律楚材,元代宰相、三朝元老,葬於頤和園東側。耶律阿保機九世孫。出生北京,三歲喪父,隨母遷義縣。後來顯州即現在的北鎮。圖為醫巫閭山耶律楚材讀書堂)


金元時期,從燕京(後稱元大都,今北京)到元上都(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邊塞和草原、宮廷和市井相伴而生。特別到了元代,連接兩地縱橫交錯的驛路和元朝帝王的兩都巡幸,使得大量扈從文人親歷塞外茫茫草原或生活在草原都城,觸景生情,寫下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從主題範圍上看,有的記述歷史文化,有的記錄社會生活,有的描畫自然風光和山川草地,不管是什麼主題,都對邊塞、草原和市井作出了廣泛而深度的描述。


同時,一些少數民族詩人有較高的漢文化的素養,他們以游牧民族的視野,創作了大量的詩作,獨具一格,有著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耶律楚材與內蒙古的土默川


(醫巫閭山,耶律楚材一家隱居之地)


內蒙古作為蒙元文化的核心區,鋪展了茫茫草原游牧文明的珍貴畫卷。金元時期, 正是有了像耶律楚材、薩都剌、許有壬等扈從文人,才使這一時期有別於中華文明的其它時期,他們用一首首詩歌將草原驛路刻寫成了一條豐厚文化的風景線。


蒙古帝國的大臣耶律楚材,出身於契丹貴族家庭,生長於燕京(今北京),世居金中都(今北京),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第九世孫。耶律楚材秉承家族傳統,自幼學習漢籍,精通漢文,年紀輕輕就已「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著」了,初時在金朝為官,為開州同知、左右司員外郎。


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軍攻佔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遂派人向他詢問治國大計。他早已對腐朽的大金王朝失去信心。面對干戈四起、生靈塗炭的神州大地,他決定以自己的才華輔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成吉思汗命令左右尊之為「吾圖撒合黑」,意思是美髯公。從此,耶律楚材就一直跟著西征。


耶律楚材與內蒙古的土默川



這裡邊還有一個故事,足以看出耶律楚材還有很多別的本事。成吉思汗攻下靈武以後,眾人都忙著劫掠財物,只有耶律楚材一人在尋找「大黃」。大黃是一種中藥,根部可以做特效止瀉藥。後來,士卒遇到瘟疫,一萬多人都在鬧肚子,幸虧服了大黃才痊癒。難怪成吉思汗臨終前,曾經對太宗窩闊台說:「此人是天賜我家,以後軍國庶政,都可以委託於他。」


窩闊台汗即位後,耶律楚材倡立朝儀,勸親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禮,以尊汗權。從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譽為「社稷之臣」。

根據內蒙古科技大學張貴教授研究成果證實,耶律楚材曾三過內蒙古的土默川。



耶律楚材與內蒙古的土默川



(土默川)


第一次是應成吉思汗之召,從今北京的香山出發,過居庸關,經土默川、陰山、今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今包頭市達茂旗進入漠北。當路過土默川時,當時的陰山之南廣大地區經連年遼金之戰,土地已是一片荒蕪.....他觸景生情,潸然淚下,留下了《謝飛卿飯》這篇噴珠吐玉般的詩篇:「一鞭贏馬渡天山,偶到雲川(指現在的土默川)暫解鞍。獨守空房方丈穩,更無薄酒一杯殘。詩書半蠹絕來客,釜甑生塵笑冷官。賴有覺非憐野拙,長髯為我卷盤餐。」期間,他經過勝州(現在的托克托縣)時寫下了《過東勝用先君文獻公韻》:「荒城瀟洒枕長河,古寺碑文半滅磨。青冢路遙人去少,黑山(指陰山)寒重雁來多。正愁曉雪冰生硯,不忿西風葉墜河。偶憶先君舊遊處,潸然不耐此情何。」



耶律楚材與內蒙古的土默川



(土默川)


公元1234年,耶律楚材隨窩闊台到狼山行獵,第三次路過土默川,寫下《扈從羽獵》、《狼山宥獵》兩首詩。記載了「吾皇巡獰行周禮,長圍一合三千里,」「鳴鞘一震翠華去」,使得「滿川枕籍畢豺熊」「瘦兔瘸獐紫駝背」「狡兔雄狐應弦死」。這首詩歌客觀而真實地記錄了當時陰山南北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後的草原美景。


讓人想像得到:700年前,綿延起伏的陰山一帶,水草豐美;陽光下,秋風勁吹,獵獵作響;一波又一波豐茂的牧草,像海浪一樣;豺、熊、兔、獐、狐狸等出沒無窮。這些詞句,正是美好生態環境的見證。因而,北朝民歌《敕勒川》描繪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觀,當時確實存在。


耶律楚材輔佐成吉思汗和窩闊台治理國家將近30年,公元1244年,耶律楚材去世時,不但很多士大夫涕泣相吊,連蒙古族的一般老百姓都痛哭失聲。根據耶律楚材的遺願,他被安葬於燕京故里的瓮山(今日頤和園萬壽山的前身)腳下。人們為了紀念耶律楚材的功勞,專門為他修建了祭祠,至今還保存在北京頤和園裡。



耶律楚材與內蒙古的土默川



(內蒙古土默特右旗黃河沿線)


推薦:


宋代人的傷春:春去,誰最苦?


三國兵器譜:關老爺的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古代清明拾趣:問酒家?杏花村
清明將至說說說寒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宋代人的傷春:春去,誰最苦?
周公瑾: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智聖」諸葛亮的人際關係處理之敗筆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土默川上的「驢道兒」
包頭地區曾種植鴉片——1931年土默川罌粟田景象(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