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翻看清代中前期軍事史就會發現,清軍曾與不少擁有火器的難纏敵人交鋒,但甭管對手裝備多精良,最終勝利大都屬於清朝一方。恰恰是這些「輝煌戰績」,很大程度上掩蓋了清代國防建設整體退化的衰敗軌跡。


明末清初,清軍與裝備火器較多的明軍屢次交手,但後者多系步兵,且所用火器除少數西洋紅衣大炮外,整體質量並不高。特別是隨著清軍「烏真超哈」重炮部隊建立並迅速壯大後,明軍火力優勢逐漸喪失。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統一全國後,到康熙年間,清軍除平三藩、收台灣外,大規模製造、運用火器的實戰需求繼續銳減。而且,這些地方叛軍力量畢竟有限,清軍舉全國之力,即便靠冷兵器並輔之以少量火器也能克敵制勝,清軍的「迷之武力自信」由此進一步強化。


很遺憾,坐穩江山後的歷代清朝統治者雖不同程度接觸過西方軍事科技,卻無人從中看到東西方軍隊在武器、戰術、編成體制、官兵素養等領域差距逐漸拉大的隱患。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早在順治年間,清軍就至少4次與入侵的俄軍(哥薩克)爆發激烈戰鬥。儘管每次清軍都佔有很大兵力優勢(少則3比1,多則10倍於俄軍),也攜帶了一定數量的火器,但前2次戰鬥都因無法在火力上與俄軍抗衡而敗北。圖為17世紀俄國火槍手。


直到第3次交戰時,清軍因佔據有利地形,並有緊急抽調的100名李朝精銳鳥銃手(史稱「鳥槍善手」)和火炮助陣,才在戰場火力上壓制了敵人。第4次戰鬥中,李朝又派遣200餘名鳥銃手,配合1400名「精於騎射」的清軍作戰,中朝聯軍與500名哥薩克激戰3天,付出巨大犧牲(其中清軍傷亡320人、李朝鳥銃手傷亡37人)後才擊潰敵人,打死俄軍270人。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從上述戰例可看出,儘管當時沙俄因軍事技術落後而被西歐國家蔑視,但其製造的火器無論質量還是威力,都比清軍的火銃和弓箭強得多。以至於區區幾百名哥薩克,就能在野戰條件下與兵力佔優的清軍或中朝聯軍鏖戰數日。圖為李朝火槍手。


如果再建有城防工事,這仗就更難打了,由此便不難理解為何康熙二十五年發起第2次雅克薩之戰時,清軍雖擁有3倍於敵的強大兵力,卻不敢主動進攻,而是圍困對手達1年之久。耗到最後,9成俄軍餓病而亡,實在撐不下去才繳械投降。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當然,也不能說清朝中前期對火繩槍缺乏認識。清軍裝備的火繩槍從形制上分為3大源流:一是葡萄牙「馬六甲」式火銃,於16世紀末由日本傳入中國(多系明末援朝戰利品),康熙十四年李朝進貢的鳥銃亦與之相仿。圖為18世紀末英國使團繪製的清軍火槍手圖像。

二是荷蘭火繩槍,清軍收復台灣和擊退侵略黑龍江流域的俄軍哥薩克武裝時,都繳獲過此類火槍。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三是從中亞傳入的魯密銃(奧斯曼式火繩槍),特點為槍身較前兩者更長,射擊時需要支架,槍托直而狹長,可抵肩射擊。圖為奧斯曼帝國火槍兵作戰示意圖。

早在康熙十九年南苑大閱兵時,清軍火槍隊(主要是漢軍火器營)的齊射戰法就已經練得相當純熟——為求密集殺傷效果,鳥槍兵分成3隊,分別卧倒、半蹲和站立開火。但因當時所用黑火藥提純不佳,質量參差,燃燒效率低下,射擊時會產生大量黑煙和刺鼻氣體。3隊同時開火,射手受煙塵干擾很大,甚至到了「槍煙、塵埃飛揚」遮擋視線的地步。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從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三代清帝均堅持所謂「騎射乃國之根本」的落後思想。出於民族本位主義,特別是經歷「三藩之亂」後,康熙一直力圖打破太祖、太宗立下的「漢軍專司火器」的傳統。康熙三十六年,來自噶爾丹的軍事壓力剛有所緩解,康熙便立即著手削減漢軍火器營,他的這一措施又被其子雍正繼續執行,結果僅僅20多年後,雍正元年,漢軍火槍隊已衰落到演習時步調混亂、戰法生疏的糟糕地步。


對於準噶爾火槍兵的厲害,雍正也並非一無所知,他即位後承襲康熙留下的「築城進逼」方略,在西路、北路2條戰線上不斷向前延伸修建軍事要塞,以此抵消准部火槍優勢,同時壓縮准部騎兵的迴旋空間。按照雍正的想法,如果這一「碉堡戰術」得以順利實施的話,不出幾年就能將兩路堡壘線一直修到準噶爾腹地,以此將對手分割包圍、各個殲滅。但是,雍正七年和通泊之戰的慘敗讓前者計劃告吹。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和通泊之戰中,2.4萬清軍與6萬準噶爾軍隊交手,被後者揍得幾乎全軍覆沒,僅剩2000餘人逃回,此役被美國中亞史學家斯塔爾稱作「19世紀以前清軍最大敗績」。有學者指出,除兵力懸殊外,清軍火槍部隊實力較弱也是其敗北的重要原因。


史載,大批配備火繩槍的準噶爾騎兵在山谷設伏,將清軍2000餘名精銳鳥槍騎兵包圍並攔腰截斷。由於彈藥、箭矢耗盡,火力驟減,該部清軍幾乎全數陣亡,僥倖突圍出來的清軍炮兵將領崔寶柱5處受創,其中竟有4處為敵火槍所傷,準噶爾火槍兵的強悍戰力由此可見一斑。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正是通過與準噶爾軍隊的多次較量,清軍在血的教訓基礎上,逐漸找到了對手裝備方面的最大弱點——缺乏火炮。由於過分強調機動性,無論準噶爾部還是後來的回部騎兵都基本沒配備重炮,而清軍則有大批用駱駝運載的輕型野戰炮。


康熙年間的烏蘭布通之戰中,清軍就是鑒於近戰火力無法壓制對手,遂祭出「大殺器」——重炮轟擊準噶爾軍。當時,清軍為破准部「駝陣」,火銃、弓箭都不好使,唯有集中火炮猛轟。即便如此,也激戰半日後才將「駝陣」轟為兩段。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乾隆年間,清軍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時,叛軍在裝備、戰術上同樣沿襲當年準噶爾軍隊,以火繩槍為主要武器(裝備量同樣上萬),採取步騎兵輪番進攻的戰術輪番進攻。而清軍則避短揚長,盡量利用地形(比如隔河、居高)以充分發揮火炮遠射威力,或修築工事防禦敵軍火器殺傷。圖為描繪回部叛軍手捧火槍跪地向清軍投降的銅版畫。


一般來講,清軍火炮在野戰中表現比較好,遇到叛軍據守的堅固城防則戰果平平。同樣是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戰爭中,清軍重兵圍攻南疆門戶庫車達3月之久也沒能攻破城垣。究其原因,除庫車城牆高大堅固外,主要還在於清軍所攜輕型火炮威力不足,無法壓制守城叛軍的密集火力。清軍曾嘗試架雲梯、挖地道等方式攻城,皆被敵人挫敗,損失慘重。最後,還是因為糧草耗盡,城內叛軍才乘夜突圍而走,清軍只得到一座空城。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但需要說明的是,回部叛軍的戰鬥力遠遜於鼎盛時期的準噶爾軍隊,其火槍手在野戰中往往不是清軍弓騎兵的對手,當然這也與老式火繩槍裝彈速度慢直接相關,如果一擊未中,就很難再有機會完成二次裝填和發射,而一名技藝嫻熟的清軍弓騎兵卻能以很高的頻率連續射箭(如圖所示)。


總之,儘管從順治年間到乾隆中期,清軍在東北、西北邊疆地區作戰過程中,不斷接觸到比較先進的西方和中亞火器(主要是火繩槍),但由於最終獲勝的一方都是清朝,無形中大大強化了前者「弓馬平天下」的冷兵器思維,從而錯失了趕上西方軍事變革潮流的歷史良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突擊手 的精彩文章:

日本送給越南武裝漁監船巡邏北部灣?或配備2挺重機槍
噶爾丹讓康熙損失慘重?1萬蒙古火槍兵痛擊10萬清軍
五百人一頓飯打30萬發子彈?乾隆輕視英國氣槍鑄大錯
常敗將軍卻料敵如神?預見日本歷史走向 葬送大明精兵
越軍特工部隊號稱奪島急先鋒?曾計劃襲擊鄰國鑽井平台

TAG:軍情突擊手 |

您可能感興趣

明軍火器每次都被騎兵蹂躪:清朝火器手為啥能打垮蒙古騎兵衝鋒?
冷兵器時代最精銳的部隊——秒殺騎兵的唐朝陌刀軍!
盤點古代騎兵武器:蒙古騎兵曾用它橫掃歐亞大陸
騎兵破甲強悍冷兵器——大太刀
全殲清朝精銳蒙古騎兵的竟然是太平天國的軍隊
騎兵衰落史:二戰蘇聯騎兵抗命騎馬衝鋒遭德軍團滅
中國最後的冷兵器騎兵軍隊,在西藏
西藏土司的騎兵,中國最後的冷兵器騎兵軍隊
鴉片戰爭中蒙古騎兵與英國的直接對話,強大英軍不敵蒙古騎兵
西夏最強軍隊:成吉思汗六攻不下,精英三千令蒙古輕騎兵聞風喪膽
蒙古騎兵:實力驚人 堪比二戰德國裝甲部隊
蒙古騎兵實力驚人 堪比二戰德國裝甲部隊
金國騎兵被南宋步兵使用這種兵器擊敗
橫掃亞歐大陸蒙古騎兵的悲慘結局 被泥腿子追著暴打
創造「騎兵打坦克」奇蹟的「紅色哥薩克」:新四軍第四師騎兵團
橫掃亞歐大陸令人望而生畏的旋風部隊——蒙古騎兵
每日兵器:中國古代騎兵軍刀的變革
魔鬼的代名詞、蒙古輕騎兵的最好繼承者:哥薩克騎兵
西洞堡之戰,三十軍主力盡出圍攻二馬精銳騎兵,鼓舞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