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用鼠尾草調味的炸暴龍塊,味道像雞肉!

用鼠尾草調味的炸暴龍塊,味道像雞肉!

青年古生物學、科普作家,在加拿大艾伯塔大學取得古生物學碩士學位,師從著名古生物學家菲利普·柯里(電影《侏羅紀公園》的主角原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與翻譯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

用鼠尾草調味的炸暴龍塊,味道像雞肉!



邢立達


松鼠名片

如同鹹菜白粥於潮州人,肉夾饃於西安人,炸醬麵於北京人,炸雞是美國南方人的心頭愛。它已經不只是一種食品,而是美國南方文化的一個符號,甚至被稱為非裔美國人的飲食靈魂!


在那遙遠的史前,難道我們可以找出類似炸雞口味的食材?當然有,那就是暴龍(Tyrannosaurus),它還有個更加朗朗上口的名字——霸王龍!

用鼠尾草調味的炸暴龍塊,味道像雞肉!



行進姿勢的暴龍復原圖


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暴龍,古生物史上的最強偶像


暴龍是什麼?它是古生物史上的最強偶像,自從1905年命名以來就一直長盛不衰。由它領軍的「恐龍文化」從驚悚刺激的噱頭,到點燃孩童求索的願望,牢牢佔據了百年人心,絕對是一位「八位一體全棲娛樂明星」。


早在1905年,美國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的奧斯本便命名了暴龍。這是當時所知的,有史以來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型肉食性恐龍!在此之前,人們根本無法想像他們的家園以前居然生活著如此龐大的動物——身長達12.8米,身高5.48米,臀高約3.9米。(以最完整的暴龍Sue為例)暴龍的身體就是專為襲擊其他恐龍而設計的:長1.55米的頭顱長而窄,頸部短粗,身軀結實,後肢強健粗壯,尾巴向後挺直以平衡身體,前肢細小得不成比例,僅有兩隻較弱的手指。


最要命的是,暴龍兩頰肌肉發達,口中58至60顆牙齒密布,形狀類似香蕉,最長的竟達30厘米,被稱為「致命的香蕉」——這根「香蕉」的三分之二以上其實是埋在牙齦里的。還有非常細膩的鋸齒圍繞著「香蕉」的前後兩面,它們的作用像小鉤,鋸齒刺穿肌肉時,鉤子能鉤住肉的纖維,將其置於鋸齒間。鋸齒間有利刃般的齒緣,足以撕裂纖維。

用鼠尾草調味的炸暴龍塊,味道像雞肉!



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暴龍頭部復原模型,暴龍的頷部極其強壯有力,哪怕是汽車鋼板,它也可以一口咬碎。


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但是,從炸雞聯想到炸暴龍,是不是有點無厘頭?不,這應該是最有科學根據的「古龍今烹」。那是不是要復活暴龍,然後把它們趕入養殖場批量生產?像《侏羅紀公園》那般從琥珀中的蚊子體內抽出恐龍血,提取DNA,修補後克隆出大批恐龍?


炸暴龍,先指望《侏羅紀公園》真實上演?


2003年,蒙大拿州拉塞爾保護區,著名的恐龍獵人、蒙大拿州洛磯山博物館的霍納(Jack Horner)教授挖掘到一件暴龍化石,編號為MOR1125。在將一根殘長約1.07米的大腿骨化石切成兩段時,蒙大拿波茲曼實驗室的施韋策(Mary H. Schweitzer)等古生物學者意外發現,顯微鏡下那薄薄的化石切片中好像有一些紅色的小球。傳統的古生物學觀點認為,動輒上千萬年的恐龍化石里只會留下礦化的不活潑物質,所有的有機物質,如細胞、組織、色素和蛋白質都已經消失殆盡。但眼前的景象卻令人摸不著頭腦,在那淺黃色的堅硬組織里,有一條蜿蜒的血管,一些微小的構造就位於血管中,每顆小紅球都有一個暗色核心非常類似細胞核。這正是爬行動物、鳥類等非哺乳類動物的血球特徵,因為哺乳動物的紅血球並沒有細胞核。


研究人員從大腿骨的骨髓腔中取出海綿狀的骨髓軟組織,經過一系列的處理髮現,軟組織中有血管、骨細胞、成骨細胞及其他有機結構的痕迹。最令人驚訝的是,其中一些半透明的組織非常柔軟且具有伸縮性,這是非常罕見的。通常,當一隻動物死去,其屍體上除骨骼外的有機物很快便腐爛掉,若有機會深埋地下,並遇到合適的環境,動物骨骼就會逐漸化石化,骨骼被礦物質取代,變成化石。除了形狀以外,其他的結構與原來都大不相同了。所以古生物學的傳統理論認為,化石中有機物的保存年限不超過10萬年。而MOR1125能打破常規,把軟組織保存至今,其原因極可能是恰好埋藏在幾乎無氧的密閉環境中。遇到如此寶貴的標本,在經過17次反覆實驗之後,施韋策正式披露了這個發現,將結果發表在Science(《科學》雜誌)上,往古生物學界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

用鼠尾草調味的炸暴龍塊,味道像雞肉!


就在大家都認為不可能實現《侏羅紀公園》場景的時候,來自施韋策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媒體上又掀起一波「恐龍復活」話題的熱潮。


圖片來源:jfdaily.com


與預料中的一樣,這個研究結果發布之後,媒體開始從各方面大肆炒作,並殊途同歸,都直奔提取DNA製造恐龍的噱頭上去了。施韋策團隊最後不得不明確表示,雖然團隊正在繼續對MOR1125標本做進一步分析,來確定實際保存下來的軟組織存在著多大的變化,但是想從其中萃取出DNA來研究恐龍的遺傳,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至於用DNA從事複製實驗,更是無稽之談了。


「即使我們萬一發現了恐龍的DNA,那也將是很小的碎片。如果要克隆恐龍,就必須把DNA碎片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好,染色體的數目也不能弄錯。在沒有任何樣本的情況下把碎片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起來是不可能的。」施韋策說,「接著,還必須在合適的細胞里進行培養,外界的化學因素、環境因素和荷爾蒙也必須適時配合。這一切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得到DNA並不意味著就能克隆恐龍,何況我們現在尚未發現DNA。」


雞肉,暴龍肉最好的替代品


即便沒有DNA,還有蛋白質。此時,施韋策遇到了阿撒拉。阿撒拉在美國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工作,正致力於研究一種精確的質譜測量,來幫助探測一種名為縮氨酸的蛋白質碎片,用於癌症研究。施韋策對質譜分析並不陌生,這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地質學研究方法,一般用來分析痕量或微量元素的質量。而將其用於分析蛋白質序列,對分子古生物學來說則是一種新的方法,施韋策為此興奮不已,希望看看是否也能從暴龍的大腿骨中檢測出蛋白質。結果令人無比振奮,阿撒拉一下子從暴龍骨中檢測出7種不同的蛋白質!然後將它們與現代生物體內的蛋白質進行了比對,結果顯示雞有3種蛋白質與之匹配,蠑螈和青蛙各有1種蛋白與之匹配。這個結論將鳥類起源於恐龍的說法從假設階段推向了理論階段,證明了鳥類和恐龍的確有親緣關係,因為它們的DNA序列是有關係的。雖然我們還沒有破解足夠多的DNA序列來肯定這一說法,但至少已知的DNA已經能夠支持這一理論。

用鼠尾草調味的炸暴龍塊,味道像雞肉!



從炸雞聯想到炸暴龍,是不是有點無厘頭?不,這應該是恐龍大餐中最有科學根據的「古龍今烹」。


由此可見,雞肉是現在我們能找到的全部食物中,與暴龍肉最為接近的。雖然我們還需要分離出更多的蛋白質,找到更多的匹配關係才能使這個結論變得確鑿。但如果您現在想來一道暴龍肉的話,科學告訴你,雞肉絕對是最好的替代品

我們可以先用「肯德基炸雞配方」來腌制暴龍肉。這個配方來自《美國人最想得到的食品配方》一書,其中包括牛至粉末、鼠尾草粉末、干羅勒葉、干墨角蘭葉、辣椒粉、胡椒粉、大蒜粉、洋蔥末兒各1茶匙;2茶匙鹽;匈牙利紅辣椒粉、味精各2大湯勺。據說雖然不是100%地與肯德基相同,但味道也八九不離十,值得一試!腌制之後,我們再用暴龍本身的油脂來腌漬它們24至48小時,之後裹一層乾粉,撒上一層香料再裹一層麵包粉,最後用新鮮的油加熱到185度高溫來炸。需要注意的是,炸的時候不能一次炸太多,不然油溫會下降得很快,最後炸出來的東西不脆又很油。

用鼠尾草調味的炸暴龍塊,味道像雞肉!



請挑份新鮮的恐龍肉下鍋吧! 圖片來源:kgvip.com


如果你還想來一道用白米、暴龍肝和暴龍胗烹調並添加香料和調料的「龍雜飯」,請用龍絞肉1碗、龍胗1/4磅、龍肝1/2磅、橄欖油2大匙、大蒜3瓣切末、青椒1隻切丁、洋蔥1個切絲、蘑菇5個切片、辣椒粉1大匙、紅辣椒片1/4小匙、孜然茴香1小匙、肉桂粉1/2小匙、白飯4碗、鹽一小匙、雞湯1杯、西紅柿3個切塊、黑豆一小罐、烤過的松子3大匙、檸檬汁1大匙、黑胡椒適量、芫荽或蔥1把切碎。然後先把龍雜配料入鍋炒熟,起鍋備用;大蒜、洋蔥入鍋炒至洋蔥熟軟,加入青椒和蘑菇,西紅柿繼續拌炒;加入龍肉湯、黑豆及所有調味料,悶煮約5分鐘;再加入白飯和松子拌炒至水分減少即可起鍋;最後把芫荽灑在飯上即可享用。


作者:邢立達


排版:紅色皇后


來源:果殼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用鼠尾草調味的炸暴龍塊,味道像雞肉!


我知道你們想看這張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死魚隨波逐流,活魚……裝成葉子!
我們的太陽:慈愛的長輩,還是殘酷的暴君?
震驚了!這種食物被叫做「軟黃金」,其實它是……
草頭:江南早春的鮮甜時蔬
那種抖抖抖抖抖抖……的機器真能減肥嗎?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