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4月22日全美保衛科學大遊行,希望你能參與

4月22日全美保衛科學大遊行,希望你能參與

這是選·美的第764篇文章


本周六,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全美各地都將舉行march for science——保衛科學大遊行。


請利用谷歌搜索「march for science" + 您所居住的城市名查找您本地遊行具體時間地點。


這次遊行所針對的,是民粹、反智的川普政府對美國科學研究事業的嚴重威脅。


這種威脅,如果之前還只是猜測,則在川普政府三月份將「預算藍圖」提交給議會後已經毫無疑問。從這份預算,我們可以清晰、具體的看到川普政府準備以何種方式毀滅美國百年的科學基業。而這種毀滅又將對我們,我們的孩子們造成如何嚴重而深遠的影響。

概括的說,自從二戰以來的聯邦政府長年一貫的對科研撥款將大大縮減。而這種縮減,對於改善美國預算赤字狀況卻又毫無意義——美國環保署的經費被砍31%,每年卻僅能省下約20億美元,還不到美國聯邦預算總量的千分之一。


更加令人氣憤的是,川普本人在揮霍納稅人血汗供自己享受方面卻又是聞所未聞,令之前任何總統瞠乎其後。他每周毫無意義的乘坐空軍一號往返於華盛頓與佛羅里達Mar-a-Lago私人別墅,僅僅一年之內,耗費的差旅費用就將超過奧巴馬全部8年任期的總和。如果他不幸也擔任總統8年,僅此一項,就將浪費納稅人近10億美元。


下面先向大家介紹一下川普預算對於美國聯邦各科研部門經費縮減情況。以及這種縮減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


美國環保署(EPA)


川普預算對美國環保署格外仇視,其總經費被從81億美元砍至57億美元,整整削減31%。這樣規模的預算縮減可以癱瘓整個環保署的運作,卻僅僅能省下年度聯邦預算的0.06%。


環保署的經費削減帶來的後果最為直接。華人新移民離開家鄉,費勁辛苦來到美國,所追求的最重要一點,正是美國相對清潔的環境。當看到朋友圈裡隔三岔五的貼出國內霧霾的慘狀和各類聳人聽聞的食品安全事故。我們暗自慶幸自己的孩子能在較為安全的環境下成長。


但美國的這一切,並不是本來就有,理所當然的。二戰後美國也曾經歷嚴重污染:五六十年代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能夠奪人性命,含鉛汽油嚴重威脅兒童大腦與神經系統發育,甚至被有些學者認為是二戰後美國一度治安惡化的背後原因。


在1970年代聯邦通過的一系列環保法案,如《清潔空氣法》(1970),《美國水法》(1972),並成立環保署保證其實施之後,美國人才重新擁有了藍天綠地。2015年美國工業排放的鉛、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毒物質的水平比1970年降低70%。


環保署經費削減對美國環境和國民身心健康的影響本身就能寫成一篇長文。這裡只簡單介紹幾點:


1. 清潔飲用水

美國水法規定全國自來水均需達到直飲標準。而環保署是保證該法條實施的主要機構。迫於預算壓力,環保署幫助各州監測公共供水設施污染程度的項目經費將被砍三成(102m - 71m)。


2. 合規與執行辦公室


這是保障美國環保條例執行的關鍵機構。負責調查,起訴非法污染環境案件。最近的案例包括:兩個星期之前,Sunoco管道公司因在2012年將兩千桶汽油泄漏進俄亥俄州河流而被罰款100萬美元。


因為經費緊張,目前該機構工作人員總數已經處於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再次巨額的經費削減將使其全面癱瘓,從此排污者有恃無恐。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合規與執行辦公室有一個項目得到了擴張——川普任命的環保署長官斯科特.普魯特(之前以專門幫助大公司與環保條例作對著稱)要求為他個人配備10名(!)全職安保,提供24小時不間斷保護——他做賊心虛,在環保署里缺乏安全感。


3. 自然環境清潔項目。


該項目目的是恢復被污染的生態並對抗入侵物種。川普預算下,大批子項目被直接取消。例如美東的切薩皮克灣清理工程和五大湖水體清潔工程——涉及幾千萬人清潔用水的長久之計。後一項目還包括對抗中國人所熟悉的入侵物種——亞洲鯉魚。亞洲鯉魚對五大湖生態造成嚴重的威脅,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靠吃貨就能解決。


4. 高危廢料清理項目。


旨在清除歷史遺留的嚴重污染。例如,早已關門的紐約皇后區沃爾夫-阿爾伯特化工廠留下的含有大量放射性銫元素的廢料堆,在2014年被列為清理對象,有望在將來消滅這一威脅幾百萬紐約市民健康的安全隱患。


令人擔憂的是,川普預算中該項目經費被腰斬,從4億美元減至2.2億美元。

5.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後建立的監測美國海岸放射性物質含量的RadNet項目經費被幾乎砍光。


川普對於美國環保署的打擊,會把時鐘倒轉,讓美國回到高度污染的60年代。這種做法的借口是美國右翼一直鼓吹的「過份」環保阻礙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的經濟哲學,但背後的實情是不惜以環境為代價,為化工公司牟利創造方便。幾年前在史上最嚴重漏油事件——BP墨西哥灣泄漏事件後的聽證會上,一名共和黨議員竟然公開向BP公司代表表示「道歉」。


實際上,石油工業為代表的化工業早已實現高度自動化。在石油公司密集,排污異常方便的路易斯安娜州,化工業造成嚴重污染環境之後,為當地人帶來的就業卻極其有限。


很多華人新移民聽信了"civil rights"等造謠公號的謊言,極為荒唐的以為民主黨政府要允許男人進入女廁所騷擾兒童。另一方面,他們卻有意無意的忽視川普的政策將為大工業濫排打開綠燈,讓他們的孩子暴露在污染之下。可悲可嘆。


化工安全委員會


負責對重大化工事故進行獨立調查的專門聯邦機構。BP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就由其完成調查。這一機構的權威性、專業性、獨立性是對這類重大事故發生原因得到有說服力結論的關鍵。不出所料,該機構經費被川普整體取消。每年能僅省下預算1200萬美元,相當於美國總聯邦預算的0.003%。


美國衛生署(HHS)


衛生署的總預算被砍掉近五分之一(150億美元),僅能節省聯邦總預算的0.38%。


衛生署下屬部門收到衝擊的有:


1. 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之前不少受到NIH資助的華人川粉認定NIH經費不可能被砍,因為據說NIH撥款有「兩黨共識」。川普預算直接打了這些人的耳光——NIH被單列出來削減預算18%(58億美元)。


近日前NIH主任,1989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HAROLD VARMUS教授在紐約時報撰文,詳細解釋了如此規模的經費削減對美國的基礎醫學研究會造成何種影響。


Varmus教授指出,NIH的經費超過8成被用於支持政府之外的各科研機構(如各大學醫學院)。因為有關項目一般會持續多年,每年NIH經費大部分會流向已經簽約的過往項目,留給新項目的是余留的小部分。


高達兩成的經費削減意味著新項目將幾乎全部被砍。這對於剛從學校畢業進入學術圈的年輕科學家的職業生涯會有毀滅性打擊,大批人會因在事業的起步階段不再有適當的經費支援而被迫放棄科研。對於美國來說,則意味著損失整整一代年輕生物醫學人才。


另一方面,很多大學與醫學院的財政穩定性會受到打擊。這類機構一旦解體,則花再多的錢也難重建——餓死的人難以復生。


可以想像,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會有大批人才為尋求科研機會而流向其他國家,直接威脅美國生物醫藥行業的領先地位。


和上面所述的對於美國醫學研究體制本身的打擊相比,經費削減的帶來的其他後果已經不算什麼,但也足夠嚴重。例如,NIH經費支持的尖端醫學研究(如癌症治療,新葯開發)會被迫中止。


2. 健保研究所(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or AHRQ)


健保研究所的功能是分析何種政策能夠使美國醫療行業更加安全、高效、廉價。比如該研究所的一個課題是,哪些治療方案對背部疼痛最為有效。近些年來在醫藥公司的廣告攻勢下,美國醫生濫開止疼片造成大批人上癮,其危害已經接近或超過海洛因等傳統烈性毒品。持科學立場的聯邦官方機構進行這類研究具有很高的緊迫性。再比如,健保研究所的另一個重要課題是何種措施能防止在醫院發生感染。好的措施一旦形成制度,即可使得無數病人免死於無謂的醫療事故。


川普預算將健保研究所整體併入NIH,考慮到NIH本身經費已被大幅削減,這幾乎等於將健保研究所整體取消。

3. 美國疾病與預防中心(CDC)


CDC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聯邦機構。其功能是預防、監測、控制疾病在美國的爆發性流行。


2016年CDC的總預算為70億美元。川普方案中沒有說明CDC撥款的確切數字。但令人擔心的是,該方案提到,將對CDC進行「改革」,方式是通過一筆5億美元的「集中撥款」(block funding)「放權」給各州。


按以往的經驗,所謂「集中撥款」實質是把之前若干已有項目的經費捆綁後再進行大幅削減——但由於進行了捆綁集中,看單一數字似乎也還不小。這是政客欺騙選民,減少不良政策負面反應的典型手法。


美國能源部


能源部總撥款被削減5.6%(17億美元)至280億美元。但是具體到各下屬機構,情況有很大差別。負責管理美國戰略核武庫的國家核安全中心經費增加11%,而其餘部門則猛砍18%。


情況最為糟糕的正是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其50億美元經費被砍掉9億美元。科學辦公室本身大家或許感到陌生,但其所負責的10所國家實驗室(美國共17所國家實驗室)卻赫赫有名。下面將其逐一列出。


1.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世界核物理學的聖地。主任為中國人所熟悉的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


2. 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美國軍事電子系統的大本營。


3.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原子彈誕生地。

4.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 著名的大型綜合性科學研究基地。數次獲得諾貝爾獎。


5.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也是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的產物。著名科學家費曼年輕時在這裡工作。


6. 阿貢國家實驗室。


7. 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美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學的聖地。1995年,費米實驗室發現頂夸克。

4月22日全美保衛科學大遊行,希望你能參與



8. 勞倫斯李佛摩爾國家實驗室。也是曼哈頓計劃的產物。該實驗室擁有被稱為「國家點火裝置」的核聚變設施。2013年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中的「曲速引擎」場景就在這裡拍攝。

4月22日全美保衛科學大遊行,希望你能參與



9. 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 美國唯一一所針對礦物燃料技術的國家實驗室。

10. 阿麥斯國家實驗室。生產原子彈的關鍵技術難題——鈾濃縮就在這裡被攻克。其工藝被冠名為「阿麥斯過程」。


下圖為曼哈頓計劃期間,美國科學家攻克技術難題,通過「阿麥斯過程」生產的武器級濃縮鈾,純度達到99.05%。

4月22日全美保衛科學大遊行,希望你能參與



這批國家實驗室是美國科學研究皇冠上的明珠,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無不以能在其中工作為榮。它們在任何還有基本理智和對科學基本尊重的國家都會是重點支持對象。而川普偏偏專門將其單列出來進行大幅經費削減。突出顯示了川普政府和美國保守主義對科學的仇視。


對能源部科學辦公室的經費削減直接威脅到美國科技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比如一個受到直接影響的項目是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機項目。近年來在這領域中國已經取得很大進展,科學辦公室的這一項目是保衛美國在此方面優勢的關鍵。


美國在80年代之前,私人公司投入巨資進行基礎科研(以AT&T的貝爾實驗室為代表)。但80年代以來股票市場季度表現被投資者高度重視,直接關係到公司高層職業生涯,其結果是私人行業行為趨向於短期化,對基礎研究投資比例不斷減少。大公司越來越依靠使用公共部門科研成果度日。此時如果再對聯邦科研經費進行削減,會對美國工業界的競爭優勢造成巨大打擊。


我的經歷


上面提到僅僅是我略有了解的少數具體部門的情況,但其嚴重性已經顯而易見。說完這些,還想分享一個自己與此有關的生活經歷。


大約十年前,因為導師有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經費支持,我得以來到美國讀統計學博士。

第一年選修的一門數學課,教授是非線性優化領域的學界高手。可能由於我的數學基礎比其他同學稍好,有幸被他注意到。課後他私下找我聊天,詢問我是否願意加入他剛剛從美國海軍拿到的一個大科研課題——對某類稀疏係數超大線性方程組進行快速求解。這一項目聽起來抽象,但軍事應用在於讓海軍軍艦迅速定位監控深海中隱藏的潛艇。當今美國與另一大國爭奪海洋霸權的國際政治背景下,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只可惜可能要做多年。而我讀博士時年紀已經較大,急於早日畢業找到工作,把家人接到美國團聚。所以只能婉拒了教授的邀請。我猜測事後教授一定能找到比我更優秀的人。


但這個經歷讓我體會到美國聯邦政府對科研事業的支持比之前想像的還要重要。因為其意義超出了其支持的具體項目,而能夠為美國所有事業吸引人才。比如我本人固然是因為與軍事無關項目資助來到美國,但是主持軍事項目的教授需要人才時,我也有幸能成為他的候選對象。


川普提出「Make America Great Again","America First"等民粹口號。在他的理解中,讓美國"first",「great again」的途徑,首先是擴張美國軍隊——川普預算中國防部經費一口氣增加了560億美元(10%)。但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同樣是基於美國無以倫比的科學研究實力。根深方能葉茂,這個簡單的道理超過了川普的想像能力。增加軍費,卻削減科研經費,川普以為美軍靠什麼戰鬥?難道他要撿起某位中國偉人提出的「法寶」——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數字是枯燥的,但容易看出,川普預算對科學經費的削減,本身絕不是出於節約的考慮——很可能來自於對科學和科學機構本身的仇視。其性質與納粹焚書,塔利班/伊斯蘭國毀滅文物古迹等行為並無不同——是野蠻對文明的宣戰。


飲水思源


華人新移民大部分屬於技術移民。我們能夠來到美國,多虧聯邦政府長年一貫的對科學研究的支持。我們之中不少人還在從事科研工作,也有不少人如我則進入工業界下海賺錢。但聯邦政府的科學政策,是我們紮根於此開始新生活的關鍵。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飲水思源」,認為這是做人的本份。我們華人的道德觀念之中,還有一類特別無恥的事情被叫做「過河拆橋」。


我想,身為美國科學政策的受惠者,卻支持川普政府毀滅美國科研事業的行徑,就是不折不扣的過河拆橋。


反過來,如果您能夠理解「飲水思源」的道理,同時也為美國的將來和您下一代的生活感到憂慮——一個好消息是,目前行動還為時不晚。川普的預算仍需議會通過。但要使足夠多的議員們三思後投下反對票,則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發出我們的最大聲音,力挺科學,對川普說不。

本周六,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保衛科學大遊行,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請您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人了解形勢的緊迫。


為了孩子,為了我們,為了美利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選美 的精彩文章:

美國高中生比中國高中生競爭壓力更大?
扮演特朗普:政治亂局中的悲喜劇
大西洋月刊:扮演特朗普——政治亂局中的悲喜劇
不死心:白宮計劃儘快重啟奧巴馬醫保廢除計劃
美國大選後首場惡戰:這場特別選舉為何能夠吸引全美目光?

TAG:選美 |

您可能感興趣

緊跟全球步伐,10月11日北京秋季美博會點燃美容行業新希望!
50歲大陸健身女神活成20歲樣子,希望80歲能在穿比基尼
韓國希望中日韓朝4國合辦世界盃 瞄準2030年
2017,我希望
基友專欄 | 6歲學會黑客技術,8歲成為CEO,11歲發現泰迪熊漏洞,這個喜歡少林武術的小天才希望世界更安全
6歲學會黑客技術,8歲成為CEO,11歲發現泰迪熊漏洞,這個喜歡少林武術的小天才希望世界更安全
人民日報贊國足:為少於1%的希望 付出100%的努力
俄希望在2019年接装T50战斗机,现在居然还落后中国歼20
俄羅斯民眾希望普京2018年繼續擔任總統
全球14%人想移民 希望移民到中國高達700萬人
霍金希望人類能夠在2020年之前建設月球基地
南美這8支球隊,都有希望打2018俄羅斯世界盃
(星相)阿西娜2017年6月9日木星順行:希望
德國希望借力G20 推動全球2025年普及高速互聯網
美泰希望中國業績在 2020 年前增長三至四倍,挺難的
13屆全明星接受兩年3500萬報價 庫班:我們不希望他離開
馬云:希望阿里巴巴2036年成世界第5大經濟體
中國2-2戰平敘利亞,保留晉級希望!
為逃避730億美元債務,波多黎各希望成為美國第51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