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你愛我就要說啊,不然我怎麼知道呢

你愛我就要說啊,不然我怎麼知道呢

愛情,


若非讓對方看到你最美的一面,便是最醜陋的一面;


而婚姻,卻是讓對方看到你最真實的一面。


——張小嫻


  雖然我愛你,但不喜歡你

最近一個往炸雞里撒檸檬汁的故事隨著日劇《四重奏》的熱播被很多女性朋友反覆提到,提到的瞬間帶著無限的感慨和哀傷。


故事的這個橋段是:女主人公每次在做完炸雞後,順手往上面撒了檸檬汁,就這樣日常的小動作在持續兩年後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從男主人公和他同事的談話中得知:愛吃炸雞的老公,卻不喜歡加檸檬汁,但女主人公從來沒有問過他就加了。


而這時,他們的婚姻也已經瀕臨崩潰。她的老公還對同事說:「雖然愛她,但不喜歡她了,這就是婚姻。」


  


他們夫婦間的誤會都是由於這些小事積累起來的。

  • 一個人自以為是地在婚姻里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做;

  • 而另一個人卻因為不想破壞對方的愛好而默默忍受。

也許很多朋友會說:那這個男主人公說自己不喜歡檸檬汁有這麼難嗎?對於有些人來說,真的有。


男主人公說過:「我多次想到人們在表達自己需要時的困難性,有時表達需要是令人很恐懼害怕的事,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普通要求,在想表達需要時也有很多擔心


他以為女主人公喜歡吃,就選擇了沉默的忍受,這樣的忍受如果已經變成固定的模式,那生活中的其它事件自然也一忍再忍。同樣,女主人公是不是也隱藏了許多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隱藏就好像在我們的內心撒上了一層檸檬汁,表面上晶瑩剔透,但酸澀只有自己知道,而且久而久之,我們壓根忘了自己真實的味道。這樣兩個人如果生活一輩子,想想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婚姻中最怕的不是爭吵,而是不溝通


  


沒有問題的婚姻是不存在的,大多數問題直至到了生命盡頭也未必能解決,在生命中的很多時間我們都是帶著問題上路。


真正決定婚姻幸福與否的,並不是要把問題都解決掉,而是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態度。所以有一種情況,真的是婚姻的殺手,那就是:兩個人長期的避免真實的溝通!


這種感覺有點像戀愛中的暈輪期,我為了在你心目中保持良好形象,於是我隱藏了真實的我,可恰好你也因為同樣的目的在做和我一樣的事,於是暈輪期的甜蜜浪漫只是因為彼此對自己真相的隱藏而產生的幻覺。


但凡真實的,必會相遇。


於是當暈輪幻滅後才會如此痛苦。同樣的暈輪也會發生在婚姻里,與戀愛不同的是,這份隱藏變成了更主動的欺騙自己。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隱瞞我內心真實的感受和需求,來滿足你的感受和需求,而其實你的需求也是我猜測的。


最可怕的情況是,兩個人也和戀愛時一樣做著互相隱瞞的事。

我認識這樣一個女性,35歲的她在外人眼裡生活幸福甜蜜,老公優秀、孩子聰穎,每當旁人問起時她都是一副特別知足常樂的樣子。


但在一次深入的心靈探索後,她坦言:她已經和老公五年沒有性生活了。


她承認自己並不快樂,因為感覺婚後越來越沒有自己,也沒辦法去跟自己的老公表達,因為他對這個家庭非常的盡心盡責,她實在不想讓他感覺挫敗。當這位女性終於鼓起勇氣向老公坦白這一切以後,沒想到她老公一下子倒在沙發上深深地吁了一口氣。


她老公告訴她:他一直覺得自己不幸福,但又講不出來哪裡不對,每次想跟她提的時候,她滿臉的知足和幸福,他實在是不忍心破壞她的美好。就這樣在種種現實的考量下,他對她早已沒有了愛人的感覺,剩下的只是想讓她停留在這份「幸福」里的作為人夫的義務。


兩個都是非常善良的人,都在為了對方考慮,但就是因為沒有考慮自己,沒有誠實面對自已內心的聲音,從而讓生活一錯再錯。


婚姻真的不怕爭吵,雖說爭吵太暴力,但至少也是一種溝通方式。因為在極端情緒主導下,人還是會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和需要,即便那很傷人,卻至少沒有讓自己受委屈。


  為什麼這麼多婚姻


  寧願自己受委屈也不說真話呢?


  


我們之所以不敢在關係里提出我們自己真實的需要,是因為我們會害怕再次經歷自己的需要被拒絕後的心碎。比如在嬰兒期時,當我想吃奶時,只要發出哭聲,媽媽就會來及時滿足我。

然後有時,媽媽並不能及時出現,在我哭了很久後,我會對自己說:「恩,寶寶乖,媽媽太忙了。」或者「媽媽是個壞蛋。」也可能是「沒關係,我也沒那麼餓。」


當這樣的經歷多了,我長大後,就會不自覺得將自己的需要壓抑住,甚至在明明自己很想吃日本料理時,望著男朋友詢問的眼光,依然溫柔地說一句:「隨便。」


有時,我們知道自己是在壓抑,但更多時候甚至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在壓抑。潛意識的保護機制太過強大,它在我們還來不及觸及感受時就為我們豎起了一道心牆。


當然,並不是所有被壓抑的需要都來自於母嬰時期。也許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那些沒有被滿足的期待一再被父母的養育行為強化。


「我只想買一件漂亮的裙子,但我媽媽總是給我買最便宜的那一件」,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女孩子,在關係里會一味地為了對方付出很多而委屈了自己,因為長年不被滿足的需要告訴自己一個潛台詞:「我不值得!」


關係,是互動的結果。


我按照自己的需要在炸雞上撒了檸檬汁,是作為人很本能的投射,我認為我需要的對方也需要;如果我這個行為不被拒絕,那我會一再強化這個行為,但只要我的需要被拒絕或只是被提醒,我都可能收回我投射的這個需要,而把對方的需要考慮進來。


如果每個在親密關係里的人都有一個執念「你愛我,就應該知道我的需要」,或者「如果我表達了就顯得我太自私了」,只會讓你的伴侶成為你不敢面對真實自己的犧牲品。


  你愛我就要說,不然我怎麼知道


  

「需要」,只是需要「表達」。究竟怎麼才是科學的表達呢?


第一, 試著去覺察自己不敢表達的聲音。


當自己違背內心需要應承別人時,抓住那個讓自己口是心非的聲音。也許那只是從小自己安慰自己的聲音,或者是媽媽拒絕你買漂亮裙子後習慣性的敷衍。


但我們已經沒必要生活在小時候的恐懼里,我們可以作為成年人去愛去表達,包括內心的感受和需要。


第二, 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


如果想跟對方玩「我的心思你來猜」,那收穫的只能是無盡的失望;如果因為內心的恐懼而威脅對方,比如:「你不滿足我就代表你不愛我。」


那這顯然也不是一個正確的表達需要的方式。真實的表達,只是如實陳述,沒有恐懼、不加評判、不穿「指責」的外衣。


第三, 鼓勵對方表達真實的需要。


如果你一開始還不夠有勇氣面對自己,那我們先從鼓勵對方表達開始吧,尤其是在體會到對方表達出真實的心聲後,自己因為滿足了對方的需要而更加幸福時,就慢慢也敢於在關係里提出自己真實的需要。


而對方也自然會因為你之前為滿足他的需要所做的努力而反過來反哺你,那自己的需要被拒絕的概率就少多啦。

在我們鼓起勇氣表達出自己的需要後,也許真的還是會被拒絕。


但沒關係,這就是個不完美的世界,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生活冒一些風險,但是正像唐僧說的:「你愛我你就要說啊,你不說我怎麼知道呢?」


不要因為害怕而放棄了嘗試,這是你給身邊的愛人一個去愛你的機會。


···


  作者:周麗瑗


  張德芬空間簽約作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親密關係輔導專家。微信公眾號:麗瑗。新書《親密關係,在愛中找回自己》熱賣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 的精彩文章:

接納自己,是對生命最大的溫柔
德芬21天免費迷你課 | 第四天,學會傾聽
有一種素養,叫先過自己這一關
德芬21天免費迷你課 | 第二天,保持覺察
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

TAG:張德芬 |

您可能感興趣

我要怎麼樣,才知道你愛不愛我?
雖然你不愛我,但是我不怪你
怎麼知道他是愛我還是只想睡我?
別跟我說你愛我,你根本就不懂什麼是愛!
對不起,我不知道你原來那麼愛我
我不怕你不愛我,就怕你不說話
既然他愛我就應該懂我,是這樣嗎?
「我覺得你不愛我」,為什麼她總是這麼說
知道你不愛我,但沒想過你會殺死我
如果你愛我,就要了我吧
如果我不能理解你愛我,你還要不要愛我
「你要真愛我,我不想做,就不要逼我」
不愛我的我不愛?你也這樣說過嗎?
你不愛我,為什麼不讓我走?
不要等我走了,才說你愛我!
有天我問老婆你愛我嗎,她說不知道
你總說愛我,可也就是你不照顧我的情緒
你連睡我不敢,還憑什麼說愛我!
你可以不愛我,但你不要玩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