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文丨王鴻定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不曾中斷的古老文明。生活與信仰,從古到今一直都是貫穿我們文明史與藝術史的母題,一頭維繫物質,一頭指向精神。頭頂的燦爛星空,與山河田野一般,是與平凡的日常交融一體的生活環境,也是我們詩意的精神寄託。《詩經·女曰雞鳴》云:「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日升月落、浩蕩前行的每一天,都是天地人和的溫馨寫照。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追求人與自然、生活與信仰的和諧與平衡。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自然界或人類社會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相互銜接的有序運動,宇宙由此而生生不息。

開年至今,上海博物館相繼推出的「鴻古餘音」與「千年古港」展,立體有序地呈現了古代中國的傳統文明、生活方式及其追求與信仰。「鴻古餘音」展覽,自史前、經夏商周三代至秦漢,這一早期階段的發展孕育並塑造了承續至今的中國傳統文脈,高屋建瓴,輝耀古今。之後的「千年古港」展覽,承前啟後,與「鴻古餘音」的時空遙相對接,由面到點,主要圍繞青龍鎮這座上海市內的絲路重鎮究竟是不是上海的「前世」這個話題,從唐宋時期的街巷緩緩展開,全面呈現塵封千年的生活與信仰。


上古文明一展知


「鴻古餘音」圍繞文字、統治、生活、信仰和葬儀這五大主題,引領觀眾開展一次長時段、多維度、深層次的早期中國文明的探索之旅,在凝重而飛動的古調氛圍中,展開聲情並茂的場景與故事。


如「文字」版塊,勾畫了完整的中國古漢字的發展脈絡:從史前刻符、商周甲骨、金文、戰國竹簡、玉版,直到秦漢篆隸文字,無不與生活及日常相連。比如此次展出的幾件甲骨,便向觀眾講述了我們的先民把文字刻在牛骨、龜甲之上,甚至根據裂紋來預測日常吉凶,從而決定大小事件的取捨。即便在整體端嚴的「統治」版塊,依舊可以從各類器物上探尋上古帝王的遺迹,遙想他們的日常行跡與舉止規範。「生活」版塊,更是多角度地展示了古人豐富的生活形態和高超的審美趣味。從結構分明的陶屋到燈、鎮、熏爐等室內用具,從漆木、陶瓷到青銅器皿,從車馬到狩獵,從度量衡器到貨幣,從傳統樂器到畫像紋中的宴樂圖,無不令人懷想讚歎。而「信仰」版塊,盡情發揮著古人無盡高妙的想像。比如神人與神獸形象,展現了上古時代溝通天人之想。卜筮遺存及《卜書》《周易》,則是古人對未知力量的求索、推測與總結。最後的「葬儀」版塊,依舊是生活與信仰的延伸,《呂氏春秋·節葬》中說:「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古人「事死如生」的觀念,使厚葬成為一代風氣。這個版塊通過各式侍女、樂舞及動物俑,及史前至漢代的葬玉、俑等等,可以一窺當時的日常起居、服飾、妝容、習俗,甚至動物飼養等日常信息。


吹簫陶俑


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高7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漢代畫像石、陶俑中多見樂師形象,組合形式多樣,絲竹、鐘鼓、管弦、金石,不一而足,且常與樂舞、百戲等配合。

此俑著交領窄袖袍服,手執管樂,忘情吹奏,似沉醉於樂聲之中。陶俑所吹之樂器,漢代稱笛,後世稱蕭。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青銅器是上博的收藏強項,這次展出了一批禮器和酒器,其創意與工藝令今人嘆為觀止。夏商周三代,青銅器主要用在祭祀、禮儀、宴樂諸方面。其中禮器的裝飾往往是獰厲的猛獸、神靈,而生活用具的裝飾則相對平和,甚至出現了萌物般的家畜。比如「戈」鴞卣的整體由一對相背而立的鴞巧妙地結合而成,卣蓋兩端為兩個鳥的頭部,器身兩端鼓起,各飾一對翅膀,猶如鴞腹。腹上部中間設有環耳,與繩索形提梁相套,下端飾獸面紋。四足粗壯,飾有卷龍紋。一眼望去表情呆萌可愛,富有生活氣息,被戲稱為是「在跳繩的貓頭鷹」。


鴞(xiāo)卣(yǒu)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青銅


高20.5 厘米,口橫12 厘米


鴞,俗稱貓頭鷹。此卣(盛酒器)由兩個相背而立的鴞形巧妙地結合而成。卣蓋兩端為兩個鳥的頭部,器身兩端鼓起,各飾一對翅膀,猶如鴞腹。腹上部中間設有環耳,與繩索形提梁相套,下端飾獸面紋。四足粗壯,飾有卷龍紋。器內壁鑄有銘文「戈」,是器主的氏族名稱。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四件一套的鎏金鹿鎮吸引了眾多的眼光。鹿身均為青銅鎏金,四腿曲卧。鹿背鑲嵌以圓渾的虎斑貝,鹿角妥帖地順弧度貼於貝殼,似乎鹿鳴呦呦,歲月靜好。據考古發現和漢代畫像石分析,鎮除了用於鎮席之外,還作為當時流行的博戲投枰所鋪之席的四角之壓,為增加其重量,內部灌之以鉛,堪稱形式與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足以秒殺當今眾多文創產品。


鎏金鹿形鎮(四件)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青銅、貝殼


高5.2至5.9 厘米,長9.2 至10.2 厘米


一套共4件。鹿身均為青銅鎏金,而鹿背均鑲嵌以虎斑貝。鹿首昂起,似在鳴叫,每個鹿角分為三叉,略有弧度,非常妥帖的附在貝殼上,四腿曲卧。為增加鎮的重量,在鹿的體內即貝殼內灌滿鉛料。斑駁的貝殼與鎏金的燦爛和諧自然,生動的造型與實際的功用巧妙結合。據考古發現和漢代畫像石分析,鎮除了用於鎮席之外,還用於當時非常盛行的一種遊戲――博戲,作為博戲投枰所鋪之席的四角之壓,這套鹿形鎮就具有這樣的功能。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另有一面美輪美奐的透空鑲嵌幾何紋方鏡,集各種工藝為一體,採用分鑄技術、鑲綠松石、嵌紅銅絲、錯金銀等。紋飾繁而不亂,錯綜有序,鑲嵌細節做到極致。這是目前所見最為精美的複合鏡,可以想見當時享用者優雅華奢的日常。

透空鑲嵌幾何紋方鏡


戰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邊長18.5厘米


戰國以後,銅鏡裝飾則出現了巨大的飛躍。此鏡集各種工藝為一體,採用分鑄技術、鑲綠松石、嵌紅銅絲、錯金銀等,這是目前所見最精美的複合鏡。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有情如斯,有美如斯,那些緩緩流淌的優雅與細膩,久違的工匠精神與大國風範,也在這些代表性展品有表情、有故事性組合的自我陳述中、在觀眾的眼中被一一激活、次第呈現。


金縷玉衣


玉、金縷


長176厘米,肩寬68厘米,玉片4248片,金縷1576克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藏


玉衣出土時已嚴重散亂,曾被盜墓者從棺室中拖至塞石上,抽走金絲,玉衣片散佈於內墓道塞石上和盜洞內塞石之間的夾縫中。玉衣片尺寸較小,最大的不足9平方厘米,最小的還不到1平方厘米。該金縷玉衣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製作工藝最精的玉衣。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屍用具,也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喪葬用玉。又名「玉柙」、「玉匣」。從考古發掘出土的玉衣看,東漢時期的諸侯王、列侯沒有使用金縷玉衣的,都是用銀縷、銅縷或鎏金銅縷,與《後漢書?禮儀志》的記載相吻合。一般認為,玉衣是由周代的綴玉面幕和綴玉衣服發展而來,但對玉衣何時出現,目前學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玉衣出現於戰國末期,盧兆蔭先生認為玉衣可能出現於文景時期,武帝時開始流行。東漢時期玉衣的使用建立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作《終制》禁止使用玉衣,玉衣從此在歷史上銷聲匿跡。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匈奴相邦玉璽



縱橫各2.5 厘米,高2.0 厘米


「相邦」即為相國。它是三晉之趙國賜封某匈奴族首領的玉璽。戰國時期,與匈奴接壤的北方地區經常受到侵擾。除了軍事攻防以外,中原王朝採用覊縻政策,維護邊境安定。這方「匈奴相邦」是戰國時期中原與匈奴發生政治聯繫之重要物證,也是目前可見最早的中原王朝頒給周邊少數民族的官印。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古鎮遺風撲面來


青龍鎮位於今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相傳建於唐天寶五年(746年)。唐宋時期的青龍鎮,北臨吳淞江,東瀕大海,地處江海要衝,逐漸發展成為上海地區最早的貿易港口。南宋時此地是「富商巨賈,豪宗右姓」雲集之地,被譽為「小杭州」。宋代末年到元代,由於吳淞江的入海口漸成平陸,海舶只能停泊於離海更近的上海浦一帶。原本盛極一時的青龍鎮淪落為一個村鎮,而上海浦則從此興起。


2015年度青龍鎮遺址發掘航拍圖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青龍鎮人傑地靈,曾吸引一大批文人墨客彙集於此。北宋書畫家米芾曾經擔任過青龍鎮的監鎮。北宋詩人梅堯臣多次到青龍鎮遊歷,曾記載青龍鎮有三十六坊,煙火萬家,著有《青龍雜誌》。當時到過青龍鎮的詩人、名人還有蘇軾、秦觀、張先、趙孟頫等,留下了許多詩文佳作。


從2010到2016年,為深入了解青龍鎮的市鎮布局和文化內涵,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對遺址進行了長期的考古調查與發掘,逐步揭開了這座湮沒於地下數百年的港口重鎮的神秘面紗。為了讓公眾共享考古成果,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此次的「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應運而生,彙集百餘件青龍鎮遺址出土的文物精品,分為三個部分進行展陳。

青龍塔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東南巨鎮」的大主題主要通過出土文物展示當時的生活概況。考古發掘發現了唐宋時期的佛塔、鑄造作坊、水井、灰坑、墓葬、爐灶等多種生活遺迹,除了大量來自不同地區窯口的瓷器外,還出土了一批當時的生活遺物。如一面鸚鵡銜枝綬帶紋銅鏡,出土於唐代水井井底。半圓鈕,蓮瓣紋鈕座,鏡背紋飾為一對長尾飄曳、輕舞飛揚的鸚鵡,口銜折枝花果,爪撅蓓蕾、花結綬帶。折枝花果紋花葉豐茂。綬帶共有兩組,尾端系流蘇,如天衣飛揚,宛轉飄蕩。與「鴻古餘音」展的透空鑲嵌幾何紋方鏡相較,一圓一方,一靜一動,一飛揚靈動一華貴端穆,無不顯示出古人生活的用心與精雅。


鸚鵡銜枝綬帶紋銅鏡


唐(618-907)



2012 年上海青浦區青龍鎮遺址出土直徑28 厘米


出土於J21井底。半圓鈕。蓮瓣紋鈕座,鏡背紋飾為一對鸚鵡,口銜折枝花果,爪撅蓓蕾、花結綬帶。鸚鵡體形雄壯,長尾飄曳。折枝花果紋花朵盛開、枝葉繁茂。綬帶共有兩組,尾端系流蘇,宛轉飄蕩,似在空中飛舞。該井出土三面銅鏡,尺寸、紋飾基本相同,兩面完整,一面從中間斷為兩半。與之相似的銅鏡在上海青浦區香花橋街道出土過,現藏於青浦博物館。此外,在《浙江出土銅鏡》里也著錄有相同的銅鏡,未註明出土地點。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盛世佛光」板塊呈現人們的精神與信仰。這部分通過出土建築構件及地宮出土的精美文物等來展示青龍鎮佛教文化的發達。文獻記載青龍鎮曾有「七塔」、「十三寺」,其中隆福寺為南寺,寺塔迄今依然屹立,俗稱青龍塔,猶如上海的一個精神坐標。隆平寺塔基地宮位於佛塔的地坪之下,仿塔結構,其功能為安置舍利。地宮內還裝藏有阿育王塔、銀箸、銀勺、銀釵、銀龜、銅鏡、銅瓶、水晶球、水晶佛珠、舍利、釋迦牟尼涅槃像等供奉品。這一發現印證了文獻「中藏舍利」的記載,該塔的舍利瘞埋方式,為佛教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隆平寺塔兼具了引導過往商船進入青龍鎮港口的導航功能,「若建是塔……遠近知路,賈客如歸」。


鉛貼金阿育王塔


北宋(960 - 1127 年)


鉛貼金


2016 年上海青浦區隆平寺塔地宮出土高25 厘米,底座長9.5 厘米


上海博物館


出土於地宮東側。方形中空,外形作單層束腰狀,自下而上由基座、塔身、山花蕉葉、塔剎四部分組成。基座為方形,每面以菩提樹間隔飾坐佛4 尊。塔身方形,面裝飾透雕形式佛本生故事,分別為「薩埵太子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貿鴿」、「快目王舍眼」和「月光王施首」本生,每面一幅圖像,布局作一圖一景式。四角各立一隻金翅鳥。塔頂蓋四角聳立四根蕉葉狀山花,每角的向外部分有兩個面,各分上下兩層,鑄有反映佛祖一生事迹的佛傳故事畫面16 則,每角山花蕉葉4 則圖像,布局以連環畫形式展開,生動地反映了佛祖誕生、在家、出家、成道與傳教等生平的重要場面,如脅下降生、步步生蓮、二龍灌浴、比武擲象、削髮出家、連河洗污、牧女獻糜、初轉法輪等生動細節,表現了釋迦牟尼傳奇的一生。內側鑄佛禪定和說法等像。塔剎由木製剎桿、五重相輪和頂部的火焰寶珠等構成,塔剎的底座裝飾12 瓣覆蓮,五重相輪上飾忍冬、連珠紋,底輪最大,往上漸收。木製剎桿嵌插在塔底封板上。塔的材質經測定,含鉛量超過百分之九十,表面貼金。整塔分片鑄造,然後再焊接在一起。此塔為鉛胎貼金,在考古發現中僅見。此塔為民間仿造的阿育王塔。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絲路遺珍」部分通過青龍鎮出土的各地窯口的瓷器展現青龍鎮的貿易概況,其實依舊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青龍鎮因佔據了「控江而淮浙輻輳,連海而閩楚交通」的地理優勢,逐漸發展為重要的貿易港口。近年來,青龍鎮遺址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唐代以越窯、德清窯、長沙窯為主,至宋代則漸以福建、浙江、江西的瓷器產品為大宗。這些出土瓷器可與文獻相印證,也與韓國馬島沉船、日本福岡博多遺址出土的瓷器組合相似。


長沙窯青釉褐彩執壺


唐(618 - 907 年)瓷


2012 年上海青浦區青龍鎮遺址出土口徑10 厘米,足徑8 厘米,高22.5 厘米


圓唇,喇叭口,長頸,溜肩,圓弧腹,假圈足式大平底。肩部前置八棱形短流,後置弓形鋬。灰白胎,較緻密。外壁施青釉,底露胎,流下腹部飾三條褐彩裝飾。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銅箕形硯


2016 年上海青浦區隆平寺塔地宮出土長8.5 厘米,寬5.5 厘米,厚0.5 厘米


出土於地宮底部。箕形硯又稱風字硯, 形如簸箕, 盛唐時出現併流行,宋、遼、金一直沿用。此箕形硯硯首著地,首尾圓弧,硯首窄而硯尾寬,兩側邊內收, 硯堂呈坡狀, 尾端有二長方形足。考古出土的箕形硯多為陶、石質地,此硯為青銅,較為少見。此硯線條流暢,比例協調,造型小巧,應為婦女點妝之用。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中國故事文物講


在展陳理念與方式上,上海博物館的這兩個大展也頗有古今借鑒的創意,努力讓觀者身臨其境,沉浸其間,「讓文物說話,講中國故事」。


「鴻古餘音」展覽堪稱是文化主題展領域的一次全新嘗試。與上博以往的展覽模式相比,本次特展打破了既定的文物門類,以歷史信息為線索,並不追求作品式的獨立表現,而是力求揭示出展品與展品之間的內在聯繫,藉助「文物組合」所構成的「故事鏈」,實現對文物歷史與藝術價值的深度挖掘。在具體的展陳方式上,將青銅器皿首次以大櫥窗的方式呈現,一覽無餘,更彰顯重器的氣勢。在細節上也頗具人情味,比如一件青銅簋的蓋翻轉過來擱在器身之上,完整展示器物組合的同時得以呈現蓋內精美的銘文,配合文字介紹,使觀眾身臨其境地穿越歷史。


商鞅方升


戰國晚期 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


長18.7厘米,寬12.5厘米,高2.3厘米,容202毫升


此銅量容積為秦制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即商鞅統一度量衡所規定的標準量值「1升」。其外壁先刻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銘,「大良造鞅」即商鞅;二百多年後,又加刻秦始皇為將商鞅所定秦制推行至全國而發布的詔書,是自戰國秦沿用至秦代的標準量器,也是商鞅變法的重要歷史遺存。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絲路遺珍」展覽在前期做了大量的保護、修復等基礎工作。經過天風海雨、泥沙俱下的時空沖刷,出土的瓷器很多都已粉身碎骨。特別是一些有機質文物一經接觸空氣,迅速氧化、脫色甚至腐壞,必須依靠強大而精微的文物修復的力量,使它們重新榮登藝術殿堂。此次展覽同時保留了考古修復和藝術修復的文物樣式,讓觀眾自行比對探究,體會與珍惜千年時空下的因緣際會。


為了增加展覽的豐富性與現場感,此次展廳內特別開闢了一處考古遺址的地宮模擬場景,用磚砌出原大小的地宮入口,甚至從考古工地挖來了貨真價實的泥土。站在這樣亦真亦幻的地宮入口,剎那間時空流轉,彷彿將要從人聲鼎沸的現實穿越到寂寂的過往,找回我們遺落的文明與記憶,重拾光榮與夢想。


木貼金卧佛像


北宋(960-1127)


木貼金


2016 年上海青浦區青龍鎮遺址隆平寺塔地宮出土


長10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


木貼金卧佛出於地宮函盒最裡層的銀函中,是地宮最核心的瘞埋之一,為釋迦牟尼佛「右脅卧獅子床」涅槃像。佛像右手枕於頭下,側身平卧,左手平撫體側,神態平和坦然,符合佛祖涅槃之圓滿相。此尊卧佛的頂髻和白毫處鑲嵌有大小珍珠,同時在銀函底部鋪有一層細小的彩石,邊上有塊狀香料,這些都是虔誠供養的表現。宋代佛塔地宮出土卧佛並不少見,1974 年上海松江興聖教寺塔地宮也出有銅鎏金釋迦牟尼佛涅槃像。佛塔本是供奉佛陀舍利的紀念性墓葬建築,之後在佛教傳播之地人們都以建立和供奉佛塔來象徵傳承教義,而在地宮中供奉舍利和寶物的同時供奉釋迦牟尼佛涅槃像,應該是一種宗教儀軌完善的表現,更好地執行了地宮瘞埋制度。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越窯青釉碗


唐(618 - 907 年)



2012 年上海青浦區青龍鎮遺址出土


口徑14 厘米,足徑6.5 厘米,高4.7 厘米


圓唇,敞口,斜腹,玉璧底。灰黃胎。胎骨細膩緊緻。滿施青黃釉,足底露胎,留有六個支燒痕。整器造型秀美,釉面溫潤,為越窯器中的精品。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銀鎏金嵌漆木柄雙魚紋匙



長28 厘米,寬5 厘米,高4厘米


位於木函內。匙部呈扁平橢圓形,微凹。曲柄,匙柄末段漸寬,中空,尾端嵌一段七節漆木竹節紋柄,端首扁圓。匙面口沿一周飾葉瓣紋,匙內底鏨刻雙魚紋,首尾相對,左旋排列,中間鏨寶珠紋,紋飾部分鎏金。這種做法常見於唐代金銀器,如長莘橋、丁卯橋出土的銀器,有紋飾處多鎏金。在上海宋墓、寧波天封塔地宮都有類似式樣的匙出土。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銅瓶與舍利


銅、水晶


2016 年上海青浦區隆平寺塔地宮出土口徑2.9 厘米,底徑2.8 厘米,高5 厘米


位於鐵函內。銅瓶圓唇,侈口,溜肩,下腹斜收,圜底。肩部飾數周凹弦紋。位於鐵函內一側,內裝三顆水晶球,直徑分別為2.08、1.67、1.68 厘米;一顆鉛球,直徑1.08 厘米。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兩隻銀瓶, 其中一隻高4.6 厘米,內貯石珠若干粒。腹部刻:「試校書郎守縣尉柳珣為資薦先考秘承, 謹舍西天感應舍利二十顆入仙岩寺塔下, 伏願仗此良因, 永生凈土。」隆平寺塔地宮出土的水晶球、鉛球也應該是感應舍利,銅瓶則為舍利瓶。

上博雙展呈現千年生活與信仰



丨責編:吳南瑤丨


丨排版:王文澄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網 的精彩文章:

阿森納輸給保級隊 困境中越陷越深
令俄軍艦載機墜毀的罪魁禍首就是它?
美媒:俄印簽署數十億美元軍事與能源協議
十二星座吸金能力值
天宮二號不遠萬里飛去太空做實驗,到底是為啥?

TAG:新民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桐城發現宋墓 展現千年前「小康生活」
清朝末年人們的生活彩照,再現百年前社會場景!
面對生活,聰明女人的三個表現
上半年財運不濟,下半年鴻圖大展享受生活的三大星座!
找回生活的信仰-《生活十講》
天津十大設計師李二白:現代中式下的悅生活
柔和的窗帘搭配展現精緻生活
生活,或許就是一場無需布展的大展
未來三個月會過上富貴無雙生活的四大生肖
牆紙的完美呈現,激賞優雅生活
如果當年四代沒死,鳴人就是現在的博本偉!博人生活太奢華
現代生活方式與健康
財運蒸蒸日上,生活富貴花開,3大生肖下半年事事順心
現在的健身博主上山下海,把生活過成了視覺大片!
不會表現自己,只求平淡生活的星座
生活感言之笑對生活
外媒看汶川地震十年:重生後的新生活
幾年韓國生活給鹿晗留下了不小的「後遺症」,每次出遠門都會體現
現代風別墅輕鬆的展現你的高級感與生活感
生活中讓你嘴角上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