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湖北省被稱為「千湖之省」,其地理位置中國中部,長江中游,那些星羅棋布的湖泊像散落的珍珠,被交錯的河流編織成湖北旅遊引人入勝的水鄉澤國風光。秀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組成了湖北旅遊的主要內容。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長江與江漢之間。 因此人們稱之為"江漢湖群"。其原因是長江在這裡擺動很大,經過自然截彎取直,從而形成了眾多的弓形湖泊。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湖北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是中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湖北省科學研究水平全國領先,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數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四。

如此強大而活色生香的湖北,卻有兩個張姓名人的傑出貢獻!希望湖北能多出幾個當代的「張之洞」、「張居正」,以他們的人文關懷和歷史使命感,帶領湖北走向現代化。

  1. 張居正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起源於《山海經》這句話最早是在楚神話《山海經》裡面,「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極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鳥身,名曰九鳳」。那個時候讀書的人不多,這話又也不太好念,所以這句話一直不流行。
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春秋戰國時期,「九鳳神鳥」已經成為楚地原始圖騰。楚人憑藉其豐富的想像力,塑造出一隻「身披五彩、鳴若簫笙、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非琅玕不食」的大鳳鳥,以寄託遠大的志向與高潔的抱負。

因而在楚民心目中,「魂兮歸來,鳳凰翔只」,鳳是圖騰崇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徵。後來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成了一隻「九頭鳥」。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流行於明朝張居正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萬曆皇帝的老師,就是湖北人。他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整頓朝政時,保薦了九位御史,這九人都是他的湖北老鄉,對貪官污吏嚴厲制裁,革新政風大有成效,那些受到整頓的貪官污吏,心懷不滿,因而咒罵「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便是九頭鳥的來歷。因此九頭鳥是智慧之鳥,代表著智慧,正氣,誠信,無私,勇敢。

2. 張之洞

毛主席說:「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湖北更不能忘記張之洞。
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他抬腿從司門口上岸

武漢的命運因此改變

張之洞是因為修盧漢鐵路調到武昌的。1889年,他提出修盧漢鐵路,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後,就被調任湖廣總督,到武昌任職。有史料記載,1889年10月,張之洞卸任兩廣總督之職,坐船從廣州經由香港、上海,再入長江逆流而上,大半個月後的11月25日抵達武昌。
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52歲的河北南皮人張之洞來了。著名作家方方在《漢口的滄桑往事》中寫道:「當躊躇滿志的張之洞抬腿由司門口踏上岸時,武漢便註定了它命運的改變。」

張之洞來武昌後,修成了盧漢鐵路,這是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幹線。後來的京漢鐵路、津浦鐵路、粵漢鐵路、滬杭甬等諸多鐵路幹線,或是他親定修築大綱,或是他全程督辦。就在他去世頭一年的1908年,已調任北京任大學士的他,仍作為粵漢鐵路督辦大臣而四處奔波。


武漢大學

源於他創辦的自強學堂

武昌蛇山的抱冰堂,正在舉辦《張之洞與武漢早期現代化》展覽。有一首學堂歌頗引人注目:「湖北省,二百堂,武漢學生五千強;派出洋,學外幫,各省官費數湖廣;湖北省,秉眾長,四百餘人東西洋。」它形象地概括了當年武漢教育界的興盛。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在近代以前,湖北傳統教育的發展在全國處於中游水平。到了近代,武漢教育在張之洞主導下,實現了一次崛起,清末武漢教育地位的上升,為現代武漢成為華中乃至全國重要的教育、科技中心奠定了基礎。直到今天,武漢地區許多著名的大中專學校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張之洞,比如武漢大學,前身就是張之洞創辦的自強學堂。」著名史學家皮明庥這樣評價張之洞對武漢教育的貢獻。

武昌實驗小學,原兩湖書院所在地,門前被稱為「氣節樹」的老槐樹,蒼勁挺拔,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宅院隱映其間,臨江大門木柱上,寫有張之洞所撰門聯:高文大冊者鴻烈,冰壺玉衡懸清秋。校工告訴記者,這裡就是當年張之洞創辦的湖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書院,名揚全國,譚嗣同、黃興、唐才常等名人都是兩湖書院的學生。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張之洞的教育理念就是十二個字:講求務實,融貫中西,研精器數。」昨日,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博物館館長顧璧階告訴記者,張之洞在1898年寫過一本《勸學篇》,慈禧太后看後大加讚賞,發行量高達200多萬冊,從朝庭到地方官員,幾乎人手一冊。這其中有一句話解答了張之洞之所以重視教育的原因:「中國不貧於財,而貧於人才。」

從52歲的壯年來漢,一直到71歲暮年離漢,張之洞把他人生最富創造和實幹的歲月,都奉獻給了武漢這片熱土。張之洞督鄂17年,做的全都是當時人們眼中的驚世駭俗大事。


漢陽兵工廠

漢陽造」從此聞名天下(漢陽步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近代軍事建設以及國防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張之洞之前,武漢地區沒有一家官辦或民營的近代工廠。
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張之洞來武昌後,為了製造現代化槍炮,他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兵工廠即漢陽兵工廠,生產出了「漢陽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漢陽造」是中國最著名的現代武器。為了保證漢陽鐵廠的原材料來源,在他的督辦下,建成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至此,武漢成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的基石就此奠定。

如今,走在三鎮,可以尋訪到不少當年張之洞的足跡。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從武昌的武金堤和武泰閘,到青山的武青堤和武豐閘,最為著名的是漢口的張公堤。住在堤邊的老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張之洞當年站在後湖中搭起的一個檯子上,用望遠鏡四處觀望,他指點到哪裡,張公堤就修到哪裡。張公堤的修建,把當年的漢口面積一下子擴大了二十倍。

漢口,是武漢三鎮中的「小弟」,只有區區不足二百年歷史,提到漢口的神速發展,不得不歸功於張之洞。中部大省湖北發展至今,深深打上兩個張姓名人的烙印!

以前,漢口屬於漢陽管轄,張之洞於1899年建夏口廳,漢口才成為有獨立行政權力的城市。張之洞坐鎮武昌,主持拓寬漢口、武昌的馬路,扶持創辦全國第一個郵局和電報局,發展城市水電公用事業等,這些都為1927年三鎮統一建市為「武漢」,打下了良好的市政基礎。

江漢大學副校長、城市研究專家塗文學指出:張之洞為武漢城市現代化創造了很高的起點,構建起那個時代現代化的工商、文教、市政交通立體發展格局,武漢,成為僅次於上海的中國內陸最繁華的國際性大都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十二 的精彩文章:

你只知道一統天下的大秦贏氏養馬起家,不知道大漢丞相玩車起家!
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不是日本,竟是華人在海外創立的!
他浪子回頭除得三害,死後稱王,卻沒能除掉朝中大害!
風水輪流轉,陷害岳飛的秦檜,後代卻成了民族英雄!
半夜聞雞起舞的祖逖,後來怎麼樣了?

TAG:三十二 |

您可能感興趣

喜訊!中國3大發展最快巨頭城市,繼上海之後有望躋身世界前列
發展快速的三個中部城市,GDP破萬億,正在奮起直追「北上廣深」
江西發展最好的三大城市,新余擠掉九江上榜,其它兩個你知道嗎?
中國最有發展潛力的十個省份:廣東第一,江蘇第二,浙江超山東!
中國發展最迅速的10個省,第一名不是貴州、不是廣東浙江和江蘇!
中國市民幸福感第二,發展直逼北上廣深,就在浙江
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前十名,美國發展太快,和中國並列第三?
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排行榜公布,北上廣深都在前四,第五名你猜是誰
我國最近的兩個省會,就在華東地區,其中這個城市發展速度迅猛!
一朝兩代八個工程的奇蹟,兩千年的發展,最終只有深深的敬佩
中國最有潛力的25座城市之南陽:千萬人口大市,將迎來大發展!
湖北中部的這個地級市,被國家看中,定會大發展起飛時代!
中國發展最被看好的2大城市,一個媲美香港,另一個全國排名前三
我國發展迅速的一個大城市,即將趕上北京或上海
黑龍江環境最好的2個城市被國家相中了,將有大發展!
中國台北女足一姐,亞運會連續三場進球,為百萬年薪來大陸發展
中國第一個直轄市,不是北京上海,發展潛力大,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中國四個名字帶江字的省 有兩個發展的很不錯 另外兩個還需努力!
中國發展最快的3大巨頭城市,未來或躋身世界前列,追逐上海腳步
中國兩個最近的省會城市,如果形成抱團發展將趕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