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科、吊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狀莖平生或斜生,有多數肥厚的根。葉叢生,線形,葉細長,似蘭花。有時中間有綠色或黃色條紋。花莖從葉叢中抽出,長成匍匐莖在頂端抽葉成簇,花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偶然內部會出現紫色花瓣;蒴果三棱狀扁球形,長約5毫米,寬約8毫米,每室具種子3-5顆。花期5月,果期8月。[2] 植株有凈化空氣的作用,全株可入葯。


生長習性


編輯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環境。它適應性強,較耐旱,不甚耐寒。不擇土壤,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中生長較佳。對光線的要求不嚴,一般適宜在中等光線條件下生長,亦耐弱光。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溫度為20-24℃時生長最快,也易抽生匍匐枝。30℃以上停止生長,葉片常常發黃干尖。冬季室溫保持12℃以上,植株可正常生長,抽葉開花;若溫度過低,則生長遲緩或休眠;低於5℃,則易發生寒害。

主要品種


編輯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的種類繁多,形態各有不同,也各有特點。常見的有五種:如吊蘭、紫吊蘭、花吊蘭、金葉吊蘭、銀邊吊蘭。

吊蘭:枝稈與葉片不分,葉片下垂,葉呈深綠色,每年六、七月開花,花有淡黃和白色兩種。


紫吊蘭:枝稈成節狀,每節生葉,葉柄全部紫紅色,葉片厚而有光澤,均向下垂,每年6-10月開花,花色粉紅。


花吊蘭:枝稈成蔓性,枝葉下垂,葉片像桃形,葉的邊緣有金色花紋,並通過葉脈中心,葉的背面為紫色並放出光亮。


金邊吊蘭:在綠色的葉片上有黃色的線條圍繞葉的周圍。


銀邊吊蘭:綠色葉片上,由白色塗邊,更為鮮艷。


地理分布


編輯


原產非洲南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2]


繁殖方法


編輯

吊蘭可採用扦插、分株、播種等方法進行繁殖。


扦插法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



吊蘭


吊蘭扦插從春季到秋季可隨時進行。剪取吊蘭匍匐莖上的簇生莖葉(實際上就是一棵新植株幼體,上有葉,下有氣根),直接將其栽入花盆內培植即可,澆透水放蔭涼處養護。扦插時注意不要埋得太深,否則容易爛心。盆栽吊蘭時,扦插的數量取決於盆的大小。一般小盆可扦2-3棵,中盆3棵左右,大盆可達5-6棵。


分株法


吊蘭分株時,可將吊蘭植株從盆內托出,除去陳土和朽根,將老根切開,使分割開的植株上均留有三個莖,然後分別移栽培養。也可剪取吊蘭匍匐莖上的簇生莖葉(實際上就是一棵新植株幼體,上有葉,下有氣根),直接將其栽入花盆內培植即可。

播種法


吊蘭的種子繁殖可於每年3月進行。因其種子顆粒不大,播下種子後上面的覆土不宜厚,一般0.5厘米即可。在氣溫15℃情況下,種子約2周可萌芽,待苗棵成形後移栽培養。帶有葉藝的品種採用種子繁殖時,子代退化為全綠品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另眼看事件 的精彩文章:

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肉肉 沙漠玫瑰的養殖方法
富貴竹 綠蘿風信子水培植物你會選哪種,新手適合的品種有哪些?

TAG:另眼看事件 |

您可能感興趣

君子蘭 吊蘭 球蘭 劍蘭的夏季養法!
君子蘭 吊蘭的施肥方法!
君子蘭、虎皮蘭、吊蘭,用它的「體液」澆2-3滴,很快「爆盆」
蘭花和吊蘭有什麼區別
牡丹吊蘭的扦插法!
常春藤 吊蘭 虎皮蘭的簡單養法!
吊蘭葉黃干尖怎麼辦?吊蘭的養護方法
吊蘭、蘭花、天竺葵,秋季養護大全
四季為綠:吊蘭
吊蘭蒼翠欲滴,教你種植吊蘭的3種小妙招,養出來最旺盛的吊蘭
胡大媽養吊蘭、虎皮蘭,花盆裡放「樹葉」,根系「白又大」,旺盛
美麗的大葉吊蘭的養法!
美麗的南非吊蘭的養法!
水培吊蘭與盆栽吊蘭如何培育
讓綠蘿、吊蘭、君子蘭常年綠油油、不黃葉,幾個小技巧就做到
空氣鳳梨 牡丹吊蘭 吊葉梅的簡單養法!
紫砂花盆精品蘭花盆宜興手工紫砂陶瓷君子蘭綠蘿吊蘭室內花盆大號
口紅吊蘭和金魚吊蘭怎麼區分,怎麼養?
綠蘿、吊蘭、君子蘭黃葉爛根,用1招,葉子綠油油,新芽不斷冒
吊蘭的澆水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