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田兆元:傳統文化進高校,開啟先賢祭之路

田兆元:傳統文化進高校,開啟先賢祭之路

田兆元:傳統文化進高校,開啟先賢祭之路



作者語

寒食—清明節,兩千年了,慎終追遠祭祀先人的傳統頑強地傳下來。2007年,清明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是自唐代建立國家禮儀以來,清明節再次獲得的最高褒獎。


原文:《校園先賢祭:高校的神聖禮儀》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 田兆元


但當你到高校一看,就會發現清明節面臨了真正的盛世危機。3000萬規模的大學生群體只有少數人在清明節期間回家祭祖,或者參加有限的先烈祭祀活動。清明節對於多數大學生研究生來說,就是一個放假旅遊的日子。失去慎終追遠傳統的新一代,會不會成為無根的一代?

很多的節日研究者,把高校講座作為弘揚清明文化的舉措。你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開始預定清明節遊玩的經濟旅館了,效果真的有限。國家法定節假日頒布七八年了,高校彷彿還是一個外於清明文化傳統的真空,學校空蕩蕩的。先聖祭祀在哪裡?先賢崇拜在哪裡?不能說沒有,但那真是鳳毛麟角。國家法定節假日初衷是為了弘揚文化傳統,但到了高校就是放假,真是匪夷所思。我們能不能做點什麼呢?


於是,我們找到了華東師範大學的首任校長孟憲承先生,他的一尊銅像坐落在閔行校區圖書館右側前的一片草地的邊緣。平時,灰暗的青銅色雕像,與雜草樹木融合一體。老校長真是跟師大人一樣的低調。不張揚,很好,但是不弘揚其精神,就不好。


不能說華東師大不重視孟憲承先生的教育理想,這位來自光華大學、新中國傑出的教育家,提出了「品性的陶熔,智慧的創穫,民族與社會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現在師大人將其視為與校訓並行的學校發展理想,很了不起。說實在的,這三句話比所有的中國高校校訓都有創意和品位,不是簡單抄襲一些句子,千篇一律,相互雷同。這樣一位傑出的教育家,人稱當代孟子,為什麼不做一個與之相關的祭祀禮儀,開啟高校先賢祭之路呢?

田兆元:傳統文化進高校,開啟先賢祭之路


2014年的清明節,首次孟憲承先生清明祭祀舉行了。民俗學研究生學習寫作了祭文,設計了禮儀程序,獻花,行禮。當時焚香奠酒禮沒有舉行,我們增加戴柳一項清明民俗程序。清明戴柳是最為古老的禮儀,相傳介子推是在柳樹下為火所焚,戴柳一是紀念介子推,通過這個儀式,記憶弘揚忠孝精神;同時,柳樹生命力旺盛,戴柳即預示先賢精神永生,也是對於每個祭祀者的生命禮讚。當我們小心翼翼完成了首次先賢祭,沒有想到,華東師大校園網主頁大圖片輪播祭祀場景,大家都驚呆了:學校太可愛了,太有情懷了!


第二年,我們增加了青團供奉,清酒祭奠。並遙祭大夏先賢,重讀大夏遷校碑文,感受前輩在抗日戰爭艱苦卓絕的歲月里,一路顛沛流離,一路弦歌不絕,參與國家拯救的偉大壯舉。第三年我們增加了燃香祭奠,服飾及其相關禮儀日趨完備。


德不孤,必有鄰。自2015年開始,我們聯合華中師範大學、江蘇大學、山西大學等八所高校發出清明節「紀念大學大師,繼承傳統文化」的倡議。華中師大祭祀先烈惲代英與先賢光未然,江蘇大學祭祀創校先賢張之洞,山西大學祭祀創校前輩,形成校園先賢祭的呼應之勢。


2016年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加入,倡議學校達到12所。中山大學祭祀了孫中山先生,贛南師大祭祀了先聖孔子與贛南革命先烈,影響進一步擴大。


2017年,西南大學以校園網路文化現行,祭奠了該校傑出科學家與國學大師,揭開了長江流域高校清明祭祀先賢的序幕,北師大也開啟了陳垣校長祭祀的旅程,20多所院校的中國高校清明文化傳承創新網路聯盟於是形成。新建民俗學碩士點的南京農業大學舉辦了清明文化論壇,山西大學、山西師大、大同大學等山西高校集體參與,體現出寒食清明文化發祥地的傳統弘揚。上海高校之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強勢參與,形成了上海高校清明節的一股新風,體現出濃厚的海派文化氛圍。梧州學院以孔聖祭祀為本次校園清明傳承創新聯盟活動畫上了圓滿句號。

田兆元:傳統文化進高校,開啟先賢祭之路



為什麼是清明祭祀而不是一般清明紀念?這是因為面對先聖先賢與先烈,我們要以虔誠並富有信仰的情懷去感恩,必須以神聖的禮儀,去傳承先賢學術與品格,形成校園文化認同,增強對於科學與學術的敬畏之心。


社會需要系列的神聖禮儀,來強化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我們有國家層面的先烈祭祀和民族祖先祭祀,有微觀層面的家庭先祖祭祀,還需要建立中觀層面的高校與企業先賢祭祀。慎終追遠,必須落實在相關的社會組織層面上。國家強調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進校園,真正響應的還是不夠多。從傳統節日弘揚開始,高校校園將提升其文化境界。

來年,清明校園先賢祭將演繹更加精彩的篇章。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5期第8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感謝68年來你的保護,生日快樂,中國海軍!
全世界都在翻拍西遊記,看到定妝照,整個人都不好了……
孫佳山:粉絲文化,涅槃還是沉淪?
世界經濟將走向「熊皮特式」增長新模式
收復外蒙的民國「班超」為何不得善終?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