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如巷的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九如巷的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1/風華絕代

在中國近代史上,湧現出許多優秀的女性,而其中的兩組姐妹最引人注目,一個是出生於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她們都嫁給了民國初年最耀眼的政壇明星,宋氏三姐妹當之無愧地成為20世紀中國最顯耀的姐妹組合。

九如巷的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與此同時,出生於蘇州九如巷的張氏四姐妹,卻成為一代中國人心目中「幸福婚姻的楷模」,她們被稱為現代中國「最後的大家閨秀」,所嫁也都是光耀文壇的才子學人。著名作家葉聖陶就曾說過:「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九如巷的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那麼,張家四姐妹的人生與婚姻有著怎麼樣令人艷羨的傳奇呢?

2/從合肥到蘇州

張氏四姐妹原籍安徽合肥。合肥張家,在清朝末年可是個身世顯赫的大家族。張氏四姐妹的曾祖父張樹聲,歷任兩廣總督和代理直隸總督,是淮軍的第二號人物,在與太平軍的作戰中有功於朝廷,所以,得到了升遷。由於現代史學家一度對太平軍持高度正面評價,所以,對於這一段歷史,張家後人一直很少提起。不僅如此,張氏四姐妹的父親張武齡,拋棄祖上的家業(合肥張家有萬頃良田,張武齡的名下每年就有10萬擔租),移居蘇州,為的就是遠離這一歷史「污跡」。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了,就是為了子女的健康成長。合肥張家這種大家子弟中,難免有不少抽鴉片、賭博、娶姨太太的,張武齡覺得久居合肥,自己的子女會受到陳舊積習的沾染影響,遂舉家遷往上海,後又移至蘇州。合肥「張家」的這一支從此定居蘇州,並很快成為蘇州城裡的「名門」。

九如巷的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3/張氏四蘭

張武齡移居蘇州後,改名張冀牗,他發誓不做官,傾其所有的家產致力於辦教育以強國,有人稱他為"懺悔型的貴族"。張冀牗為此創辦了蘇州樂益女子中學,並自任校長。張家子女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一個個都出類拔萃,尤其是張家的四個女兒——大姐張元和、二姐張允和、三姐張兆和、四妹張充和,更是才華與容貌俱佳的人中翹楚,人稱張氏四蘭。

張家四姊妹同父同母,卻生得個奇怪,兩黑兩白,大姐二姐白,三妹四妹黑。

蘇州張家最早置宅於壽寧弄八號,是一座具有典型蘇州園林特色的大宅第。自從張冀牖帶著張家姐弟搬進來,這裡便成了他們的樂園。四妹充和從小過繼給了二祖母當孫女(二祖母是李鴻章的親侄女,沒有親生子女),在家的三姊妹就成了花園的主人。

少年時代的四姊妹曾結成"水社",還有社刊《水》,每月一期,發表姊妹兄弟的作品。就是這四個天真活潑的少女,成年後,姐妹四人情系昆壇,都收穫了不同的人生幸福。

九如巷的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4/大姐張元和——轟動上海灘的「下嫁」

四姐妹中,大姐張元和的婚戀是最曲折的,因為,她選中的對象為當時的世俗所不容——她挑選的愛人是位地位低下的戲子——崑劇名伶顧傳玠。

張家四姐妹中,大姐張元和文靜端莊,是典型的大家閨秀。在大學讀書時,是許多男生眼中最美的「校花」。但是,由於她太優秀了,嚇跑了許多暗戀者與追求者,直到30歲了還是驕傲的待字閨中的公主。

因為非常喜歡崑曲,所以她與當時著名的崑劇演員都有所接觸。正是崑曲這位「紅娘」,使張元和最終嫁給了崑曲表演藝術家顧傳玠。

顧傳玠是江蘇蘇州人,是崑曲小生行當中不可多得的全才,無論是在蘇州還是在上海演出,劇場總是「坐無隙地,盛況空前」。張家姐妹們在上海讀書時,常是追隨顧傳玠左右的「座上客」。

系出名門的閨秀才女和一個崑曲演員之間的懸殊地位,使來自各方面的輿論給元和造成了不小的精神壓力。她寫信向妹妹張允和求援。張允和理解她,支持她,一接到她的信就馬上回信代行家長職責: 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 」

張元和與顧傳玠的結合是一樁轟動上海灘的大新聞,當時上海的小報以《張元和下嫁顧傳玠》為題大炒新聞,都惋惜張元和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屎上"。

張家有一個非常有錢的親戚,是上海一個銀行的董事長。張元和與顧傳玠結婚後一起去看他,他不見,搞得張元和很尷尬。這個例子說明,張元和結婚晚就是因為封建思想嚴重的年代看不到藝術家的價值,看不起演員。

拋開世俗的眼光,他們的婚姻是美滿幸福的。1948年夫婦雙雙去台灣到台灣以後,顧傳玠一心一意辦種殖場,從事商業活動,不再登台演戲。1965年因肝炎去世時才55歲。張元和在演出《長生殿》時演到「埋玉」一折,內心不禁感慨:「我埋的不是楊玉環,而是顧傳玠這塊玉呀!」

九如巷的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5/二姐張允和——愛得水到渠成

2017年1月14日,有一位年高102歲的老人安祥去世,他就是有著「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著名的經濟學、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一般人很少了解的是,周有光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九如巷女婿」。他就是張家二姐張允和的親密愛人。

與大姐張元和跟崑曲演員顧傳玠的苦戀不同,周有光和張家二女兒張允和進行的是「流水式」的戀愛。起初,周家和張家都住在蘇州,周有光的妹妹在張允和父親辦的樂益女中讀書,和張允和是同學。張允和常到周家找周有光的妹妹玩。如果是假期,張家姐弟和周家的孩子們還結伴玩耍。所以,周有光和張允和很早就熟悉。

他們從做朋友到戀愛到結婚,很自然,也很巧。常在一起,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地發展,不是像現在大風大浪「衝擊式」的戀愛,而是「流水式」的戀愛。

張允和12歲前就熟讀了唐詩、宋詞,尤其愛讀司馬遷的《史記》。小小年紀就口口聲聲"討厭漢高祖,喜歡項羽,有氣派。"一次父親看到她又在書房翻書,便撫著她的頭問:"你頂喜歡什麼人的詩?"允和脫口而出:"納蘭性德。"父親很奇怪:"為什麼喜歡他的?"允和振振有辭:"他的詩有真感情,動人,文字綺麗。"

張允和是家中頭號的「頑皮大王」。張允和被人形容為「年輕時她的美,怎麼想像也不會過分」,親友們用「俠肝義膽」來讚譽她。但是,四姐妹里她的人生卻是非最坎坷的。1933年,她與周有光舉行了婚禮。結婚一周年的那一天,允和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小平,接著小平又有了妹妹,一家人的生活和和睦睦,平靜安詳。然而不久後,抗日戰爭爆發了,張允和與周有光帶著兩個孩子開始大逃亡的艱難歲月。六歲的女兒小禾不幸病死,兒子小平又被流彈打中,差一點喪命。在那個顛沛流離的年代,他們先後搬家三十次,終於盼來了解放。1952年,張允和受葉聖陶先生的推薦,從上海調到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工作。「三反五反」中,張允和又失去了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工作,賦閑在家,做了46年的家庭婦女。

2002年8月,張允和走完了她的美麗人生,享年93歲。臨終之際,老伴周有光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緊緊握著她的手。

九如巷的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6/三姐張兆和——名氣最大的女強者

四姐妹中的三妹兆和,因為嫁給了著名小說家沈從文,在四姐妹中最出名。但兆和卻對名聲在外似乎很不習慣,常常顯得沉默寡言。

沈從文雖然寫作有一手,但是,卻有著嚴重的語言表達障礙,甚至在追愛的過程中飽受「折磨」。

18歲的張兆和在中國公學上學時,就吸引了不少同學的追慕,調皮的她把他們編成了「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這些「青蛙」中,就有外名叫沈從文的人。其時,沈從文還是張三小姐的老師,面對這個上課老出洋相的沈老師,張三小姐當初是不會選擇他的。用二姐張允和取笑說沈從文的話說就是,沈老師大約只能排為「癩蛤蟆第十三號」。自卑木訥的沈從文不敢當面向張兆和表白愛情,他悄悄地給兆和寫了第一封情書。老師的情書一封封寄了出去,點點滴滴滋潤著對方的心。女學生張兆和把它們一一作了編號,卻始終保持著沉默。後來學校里起了風言風語,說沈從文因追求不到張兆和要自殺。張兆和情急之下,拿著沈從文的全部情書去找校長理論,那個校長就是胡適。兆和把信拿給胡適看,說:「老師老對我這樣子。」胡校長答:「他非常頑固地愛你。」兆和馬上回他一句:「我很頑固地不愛他。」

不了贏得自己的真愛,沈從文甚至親自跑到張家去提親。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兩顆年輕的心終於跳動到一起了。

不幸的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都沒有放過沈從文,憂鬱過度的沈從文陷入了病態的迷狂狀態。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藥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復了健康,使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1988年5月10日,飽經滄桑的沈從文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把無限的眷戀留給了白髮蒼蒼的妻子。

1995年,在沈從文過世後七年,兆和整理出版了他們的通信。在《後記》中,她寫道:「六十多年過去了,面對書桌上這幾組文字,我不知道是在夢中還是在翻閱別人的故事。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

2003年2月,沈從文百年誕辰紀念日剛過去不久,張兆和就去世了。她與沈從文的似水姻緣,留給人們太多感嘆。

九如巷的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7/四妹張充和——民國最後的才女

2015年6月18日下午,一位年高102歲、氣質高貴的中國老太太在美國去世,她就是張氏四姐妹中的小妹張充和。這個被人譽為民國最後的才女去世後,張氏四姐妹的傳奇才划上了圓滿的句號。

能給人帶來幸福的張家四女兒,個個長壽。大女兒張元和活了96歲,二女兒張允和、三女兒張兆和都活了93歲,四女兒張充和活了102歲。四個人年齡加起來,高達384歲。

張充和的愛情是場美好的躊國之戀,她的老公就是著名的漢學家傅漢斯。

說來人們也許不信,張充和是個數學盲,當年考北大時,國文考了第一,數學得了零分,愛才的胡適經過多方通融,才讓數學老師勉強給了幾分,才被北大破格錄取。

1947年,充和在北京大學教授書法和崑曲,當時她借住在姐姐兆和家中。那年9月,通過姐夫沈從文她與傅漢思相識,次年結婚。

傅漢思出身於德國的猶太人知識分子家庭,戰時成為流亡者。1935年他的家庭離開德國,當時他十八歲。他們在英國待了一陣子,然後在美國加州定居。漢思獲得了西班牙文學的學位,同時也精通德、法、英、義大利文學。他到中國來,是為著尋求一番奇遇,也是來挑戰一種更難的語言。到中國後幾個月,他就認識了沈從文,他常常與沈從文大談中國的藝術和建築,那時他的中文已經說得比較流利了。

張充和在1949年隨夫君赴美後,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崑曲,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張充和一生低調,為人謙和,淡泊名利。她曾戲說,她對自己的作品就像隨地吐痰,無刻意留存。誰有興趣誰收藏,誰想發表誰發表,「一切隨緣」。出於敬重,大家都喚張充和為「張先生」。稍稍熟悉民國掌故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連綴著許多雅緻、浪漫、歌哭故事的名字,在許多仰慕者聽來,更彷彿是一個從古畫綾緞上走下來的名字。她是已故耶魯東亞系名教授傅漢斯的夫人,當今世界碩果僅存的書法、崑曲、詩詞大家。自張愛玲、冰心相繼凋零、宋美齡隨之辭世以後,人們最常冠於她頭上的稱謂是——「民國最後一位才女」。

一個時代,就此遠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事 的精彩文章:

沒有現代葯具之前古人如何避孕?
崇禎最信任的狀元,國破即降沒享一天榮華就被新東家整死
明朝悲催首輔:危急關頭被崇禎委以重任,國破即降又被新東家整死
最牛大學校長生女兒差2分不錄,這個學校叫清華但校長不是現代人
他是明朝最悲催狀元:幹了一月首輔就亡國,城破降李旋被刑逼而死

TAG:老黃說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九如巷裡的張家四姐妹,旺夫旺家性格好,難怪會幸福一生